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百四十三章 化腐朽為神奇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寒門國舅

  等朱永離開營帳時,旁邊過來一人,正是之前見過的王守仁。

  王守仁對朱永非常尊重。

  畢竟對一個未有任何功名在身的年輕人來說,能以幕僚之身隨軍出征,參與到平定草原這樣的大事件中來,王守仁感覺非常榮幸。

  王守仁面對朱永時,感受到大名鼎鼎的保國公與其他人的不同,至少朱永身上沒有累世武勛那種得過且過的敷衍感,很多時候都很務實。

  “保國公。”

  王守仁抱拳行禮,“在下有一事想跟您請教。”

  朱永對王守仁持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笑道:“有事應該去問王軍門,他對軍中上下的把控,非一般人能及。”

  王守仁搖頭道:“有些事,王軍門定不會作答。”

  “哦?”

  朱永瞬間提起了興致。

  這個年輕人,是被王越當作幕賓招攬的,結果卻對聘請他的恩主不信任?居然認為王越不會為他答疑解惑?

  那王越是得有多討人嫌啊?人家很崇拜你,愿意為你出謀劃策,結果你就是這么對待別人信任的?

  王守仁問詢:“敢問保國公一句,新軍裝備的火器,是近兩年才有的,還是說朝廷已經立項制造多年?”

  朱永搖頭道:“這個不好說。畢竟我并非是具體經手制造火器之人。”

  王守仁看出朱永對此問題有所回避,繼續問道:“那保國公,眼下朝廷只派出這一路人馬出擊?還是說已制定徹底平定草原的全盤計劃,咱們不過是拋出的誘餌……”

  “咦?王公子,你怎么會這么想,對此有何高見?”

  朱永不答反問。

  “在下認為,光憑這么一路明晃晃的人馬,穿行于草原腹地,韃靼人不可能不知道。”王守仁皺著眉頭道,“韃靼人既有防備,且知曉當下我大明將士士氣正旺,絕對不會在此時貿然前來迎戰。”

  朱永道:“但王軍門的意思,韃靼人沒有消極避戰的理由。不說別的,若非前面有小黑河阻隔,韃靼人怎么可能輕易放棄已經初具規模的大板升城?

  “另外,哪怕韃靼人的兵馬行進速度更快,可他們背后有部族老弱、牲口等牽絆,不可能會比我們走得更快。”

  王守仁問道:“所以說,咱這一路人馬,就是大明此番出征草原的全部力量?”

  這問題讓朱永不好作答。

  因為戰前,朱永敏銳地感覺到,皇帝應該是有意讓張延齡參與到這場戰事中來。

  只是張延齡后面一直待在大同開廠、開礦,后續也沒說要跟著他來延綏,導致朱永對時局的判斷出現一定偏差。

  可要是說張延齡留在大同是為了就近出征,直搗韃靼王庭……

  情理上也解釋不通!

  因為張延齡麾下兵馬數量實在太少了,本來他能多留些新軍在身邊,但小國舅就是那么大公無私,幾乎把人全都調給了王越。

  另外,張延齡目前所有職務都屬于掛職,因此不太可能被朝廷直接委命為大同巡撫,除非皇帝讓大同本鎮人馬出擊,張延齡居旁輔佐……

  但現在王越出兵,已讓朝堂上下鬧得沸沸揚揚,就連皇帝本人都不得不下令讓王越見好就收。

  那大同怎么可能會出兵?

  朱永琢磨半響不得要領,問道:“王公子察覺到了什么?”

  王守仁道:“以在下所見,朝廷既定計要征服草原,或可憑強勢之兵,各路人馬齊出,數十萬大軍所向披靡,逼著韃靼人不得不戰!或是用明暗虛掩之法,虛虛實實不為人察覺真相,如此方有機會。”

  朱永道:“所以……你認為,我們在明,至少還應有一路大軍在暗?”

  “在下不敢貿然下此定論。”王守仁道,“只是王軍門在此戰中展現出來的軍事能力,有些……大失水準!”

  朱永聞言笑了起來:“有沒有可能是你的見識太過于超前……或者你覺得,由你來做決策,應該會有更好的選擇?

  “不過不管怎么樣,身為幕賓,都應當為主事者提供更多的意見供選擇,而不是暗地里非議。”

  王守仁道:“在下想執領一路人馬,另路而出,與中軍相互呼應。不知公爺您……”

  “年輕人,你有實際帶兵經驗嗎?就算你真有如此想法,也該跟王公提。”朱永嚴肅起來。

  這小子,居然想自己帶兵?

  你有這野心,去跟王越說不更好?

  王守仁靦腆一笑,道:“在下想請公爺幫在下跟王軍門提及此事!有些情況,在下想親自去驗證。且在下聽聞,前軍中有您部人馬,戰意甚濃!若要跟韃靼人決戰,貴部一定是最堅實的力量!”

  “年輕人,喜歡輕兵冒進可不好。”

  朱永先是搖頭,接著話鋒一轉,道,“不過你有心做事,值得肯定,我會擇機替你說項,不過一切還得看王軍門是否愿意給你這個機會!

  “不過,也不能直接由你來統兵,畢竟你不是將官,只是個白身,但給你機會從旁輔佐,接受你的謀劃,也未嘗不可。”

  王守仁拱手道:“愿意聽從公爺安排,在下定竭盡所能,幫助我軍獲得勝利!”

  京師,張巒在城外的別院。

  這天來了個極為特殊的客人,也是少有被張巒準許登門之人,正是奉李孜省之命回京活動的龐頃。

  龐頃這次來見張巒的目的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希望張巒能把李孜省調回京城,甚至直接去大同履職,協助張延齡完成北方一戰。

  張巒聽完龐頃的請求后,皺起了眉頭,問道:“炳坤啊,是誰告訴你和李尚書,吾兒延齡他要出征草原的?他好端端在大同開礦賺錢,李尚書修河以及三邊軍餉調撥,幾乎都是從這方面籌集到的款項……莫非民間有人以訛傳訛?”

  此時祁娘正好端著茶水來到小花廳。

  熱氣裊裊,茶香四溢,她本想讓張巒和龐頃喝口熱茶去去寒氣,誰曾想聽到自己不該聽的內容,整個人僵在了那兒。

  “無妨。”

  張巒瞥了一眼,含笑吩咐,“祁娘,坐下來,聽聽吧。”

  “妾身怎敢?”

  祁娘趕緊把茶水放下,正準備轉身就走,這邊張巒卻好像很堅持一般,左手下壓,“讓你坐就坐,炳坤并不是外人。如此見外作甚?”

  “是。”

  祁娘這才在張巒身邊的石凳上坐下。

  隨即她又馬上起身,請示道:“妾身讓人送幾個蒲團或是軟墊過來?”

  “不用不用。”

  張巒道,“我跟炳坤說不上幾句,等說完了,就讓人把他送回家。遠道而來,他還沒來得及休息呢,可不是說我非趕他走……哈哈……”

  龐頃道:“先生見笑了,龐某的確不該貿然前來打擾。不過這是我家道爺親口吩咐下來的,他說朝廷平定草原的大計,一定是張家小國舅,也就是二公子在主持。就算那王世昌再有本事,也得屈從于大局。”

  張巒愣了一下,隨即問道:“這是李尚書在南直隸僅憑臆想做出的推斷?不怎么靠譜啊!吾兒延齡沒什么實戰經驗,哪里有本事帶兵直接殺進草原?還想跟韃靼人決戰?別做夢了!”

  “我家道爺是這樣講的。”

  龐頃篤定地道,“以他所言,您和二公子能協助他這樣一個對軍事幾乎一竅不通之人,遠隔千里之外,運籌帷幄,讓他在關塞外建立軍功,甚至還把韃靼小王子給徹底打服,令其主動到京師朝貢!這般能耐,若二公子親自帶兵,必定馬到功成。”

  “是嗎?”

  張巒搖頭嘆道,“李尚書還真瞧得起吾兒。就算如此,李尚書目前正在地方上專司治河,馬上就要到嚴冬,距離來年開春的春汛也沒幾個月了,他這時候想調走,莫非是不愿意負責任?”

  “絕非如此!先生您一定要明白,我家道爺一直都心系天下!”

  龐頃一臉認真地辯解,“我家道爺近一年來,在治理黃河之事上,可說殫精竭慮,未有一時片刻松懈。這也使得黃河河工項目推進非常快……以我家道爺的意思,就算他丟下一切返回京師,黃河河工竣工日一定不會拖到來年開春后!”

  張巒驚訝地道:“也就是說,來年開春前,就能把黃河改道之事徹底完成?這怎么可能……”

  龐頃篤定地道:“頭期工程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后續只需要加高堤壩便可確保黃河安然無恙!

  “之前由您和二公子提供的黃河改道選址方案,可說是非常完善,走的都是地勢低洼的地方,兩側只需要稍微加高,就能讓黃河水一瀉千里,歸于洪澤湖,而下游更是直接借助淮河河道直入東海,只需要稍微加高下河堤便可……”

  “是嗎?”

  張巒又出言敷衍,“聽起來很奇怪啊,吾兒延齡從未去過中原之地,他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比較適合挖掘河道呢?”

  龐頃反問道:“所以說,新河道選址并不是張先生的主意,一切都是二公子的功勞,對嗎?”

  張巒聳聳肩,頷首道:“可以這么說。這里沒外人,在這種事上,你覺得我是那種遮遮掩掩,喜歡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的人嗎?”

  龐頃和祁娘心里都在想,你以前可沒少占你兒子的功勞。

  你在我們面前坦誠相告,可問題是,你在外人面前有如實講過嗎?

  別人還不是把所有功勞都掛到你頭上?

  龐頃道:“二公子精通天文地理歷法,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找出最佳的河水流向方案,并以此來規劃新河道的位置。”

  “哦。”

  張巒恍然大悟般點頭,隨即道,“這么說來,回頭我還真要好好問問他,以前從沒關注過這些事,竟然疏忽了。

  “哦對了,先皇時工部不是派人去實地調查過,提供了很多改道方案嗎?炳坤,你這不對啊,故意在這里抬舉我和吾兒,為的就是把你家道爺給調回來?”

  龐頃嚇了一大跳,心說你張來瞻屬狗的啊,這都能咬我一口?

  他急忙解釋:“絕非在下無端恭維,而是發自內心的贊嘆……也是我家道爺親自負責河工事,我才明白個中訣竅。

  “無論是我家道爺,還是地方上的官員和力夫、役丁等,但凡親身經歷過這事的,都在感慨河道選取的精妙。真就是在周邊地勢最低處,簡單做一番開鑿,然后在兩邊加固河堤便可!真是一勞永逸!”

  因為張延齡選取的河道,就是未來黃河幾百年流經的地方,所以在選址上可說是順勢而為。

  不同的是,原本河道是在弘治二年及此后幾次大的水災后,黃河自己順著地勢,由高到低流,先是形成很大的黃泛區,等到了枯水期,朝廷組織人手把收窄的黃河河道兩側進行加固,壘高堤壩,重新移民居住……

  這樣才算是形成黃河奪淮入海的新河道。

  這次朝廷是主動組織數百萬人整修,搶在黃河決口前,先行開鑿出河道,讓河床變得更寬,更低,這樣兩側河堤就無須剛上來就修得太高……基本就是丈量、挖掘、運土和加固整修河堤的過程,循環往復。

  對于張延齡來說,只是紙面上的東西。

  但對于李孜省和具體修河的人來說,到了實際的地方,先期進行勘探,并開始按照張延齡的詳細規劃圖紙進行挖掘,才發現這條河道的選址有多高明。

  畢竟是歷史上黃河自主選擇的最好的入海渠道,有的地方明明看起來有更好的選擇,甚至規劃圖紙上還有著九曲十八彎的情況發生……但在簡單開鑿后,人們發現需要開鑿的地方土質極為松軟,挖掘不怎么費力氣,河道經過彎折后流速大為降低,如果按照直線流向,修筑出來的堤壩直面激流很容易就被沖垮。

  還真不如張延齡婉轉的修河方向選擇……

  一次還可以說是巧合,多來幾次后,連那些具體修河的人都認為,這是老天爺開眼,在大規模修河前就能掌握未來水流方向,有針對性地選取河道,他們只是按照上天的旨意來完成修造……

  真就是事半功倍!

  這也是李孜省覺得自己能加快工期,想提前調回來,參與到西北一戰的緣由。

  張巒雖然感慨兒子的不凡,但對李孜省的請求還是婉言謝絕:“跑到西北去打仗,可不是什么好事,李尚書何必非要折騰呢?

  “再說了,我也不知道延齡那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萬一他就一門心思窩在大同開礦,不打算領兵出征呢?再說了,有威名赫赫的王威寧在,還有我家那小子什么事?”

  龐頃笑道:“我家道爺看人還是很準的,他說,王威寧雖聲名在外,但近年來因為連續遭遇人生不順,行事變得急功近利。

  “而平草原是一個需要籌謀和算計的大事,帶兵的經驗是要有,但更需要深不可測的眼界和大智慧!這些……王威寧身上是沒有的。”

  “呵呵。”

  張巒不屑地撇撇嘴,道,“照李尚書這么說,王威寧沒有,吾兒身上還能有?他這不是推崇,而是在……有意抬舉,故意把人捧上天,然后等著吾兒從天上往下掉,是吧?”

  龐頃問道:“那張先生,您認為,令郎的本事,在王越之上還是之下呢?”

  “這個……”

  張巒一時語塞。

  他心想,王威寧是什么東西?

  配給吾兒提鞋么?

  吾兒軍事方面是沒什么經驗,但就說幫他姐姐順利選中皇后,幾次讖緯全都命中,賺錢比去搶劫都來得快,成功幫我張家取得現在的成就,又幫朝廷做了那么多實事……王越哪一點行?

  龐頃也不著急,笑著道:“王威寧的確可以獨當一面,但若說他可以自成一脈,無須他人相助……還是太過高看他了!

  “但二公子就不一樣了……二公子是那種,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之人。這天底下,能與之媲美的,恐怕只有您……還有陛下二位而已。”

  “別別別!”

  張巒連忙擺手,謙虛地道:“你說陛下可以,說我……還是算了吧!”

  龐頃趕緊趁熱打鐵:“那您……是否愿意讓我家道爺回來,讓其相助二公子成就大事呢?”

  “不合適。”

  張巒道,“這么說吧,就算延齡那小子,真的想帶兵征服草原,也一定想悄無聲息,不為外人所知。

  “要是這時候突然把李尚書調去大同,無論是朝中人,還是韃靼人,都知道其中定有貓膩!你說明知道會壞事,我讓李尚書去做什么?”

  龐頃趕緊道:“您完全可以跟陛下請一道密旨,秘密調我家道爺去大同履職……以道爺為大同巡撫,如此配合二少爺出兵,不是更容易嗎?”

  “時間上來得及嗎?”

  張巒撫著下巴,蹙眉道:“李尚書好端端地打理河工事,只待工程完畢,就可以名垂青史,何苦要去冒險呢?若被朝中人知道他調去大同,非炸鍋不可……咱知道李尚書勝券在握,但外人還以為他在逃避治河之責呢。”

  龐頃起身,直接后退兩步,跪伏在地上,泣聲道:“請先生給我家道爺這個機會。敝人帶著軍令狀而來,一定要幫我家道爺實現宏愿。若您老不答應,敝人就長跪不起!”

  “我……”

  張巒一時間都被龐頃給整懵逼了。

  心說你這軍令狀下得可真另類。

  你這是幫李孜省下軍令狀呢,還是用這個來逼迫我?

  我豈會受你脅迫?

  祁娘起身道:“老爺,不如……就看在龐先生的面子上……試試吧。或許陛下和二公子也有此意呢?”

  張巒為難道:“炳坤,說句不中聽的,你這是在威脅我啊!我本可以幫你去說說,但你這……”

  龐頃繼續磕頭:“請先生成全。道爺和敝人定當感激不盡……另準備厚禮,若事成,即刻奉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