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八十章 令人作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知否:我是皇太子

  相比較武藝比試,韜略這邊反而文雅許多,先考的是兵法,頗有一種考科舉的感覺。

  當然了,考兵法不需要像科舉一樣考那么多天,只考兩天,此時還沒結束。

  趙興簡單的看了看考題,都是一些和兵法相關的。

  簡單來說,就是截取一些兵法中的段落,讓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答。

  “這些題目都是樞密院這邊出的?”趙興問道。

  曾公亮回道:“兵部也有參與,臣親自把關的。陛下可是覺得題目有何不妥?”

  “題目倒是沒有什么不妥。”

  趙興搖了搖頭道:“批閱答卷的人呢?”

  “也是從兵部和樞密院抽調的。”曾公亮說道。

  趙興聞言沉吟了一會,指著曾公亮身后的一個官員說道:“朕問你,以正合,以奇勝是何意?”

  被趙興點到的官員一愣,接著心里狂喜,這要是表現好,豈不是前途無量?

  當即小跑上前,行禮道:“回陛下,正所謂出奇制勝。以正合,以奇勝的意思是,要出奇謀才能致勝。”

  趙興聞言沒有理會那個官員,而是看向了曾公亮,說道:“閱卷還是從三衙抽調武將來吧。”

  “是!”曾公亮應道。

  他此時已經明白了趙興的意思。

  以正合,以奇勝,的奇根本不是奇謀的意思。

  應為奇并不讀qi,而是讀ji。

  是指多出的一部分。

  用在兵法中的意思是,在打仗的時候,需要預留一部分兵馬。

  而這部分兵馬即可以用來應對一些突發情況,也可以在發現敵人破綻的時候使用。

  正面戰場上,監視敵人的兵馬動向是最基本的。

  拿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來說,曹操若是沒有預留一支兵馬,即便得知袁紹屯糧的地方,也沒有兵馬去偷襲。

  因為正面戰場上的兵馬都在袁紹一方的監視之下。

  乍一看意思好像和剛剛那個官員回答的是一樣,可是那個官員的理解卻把奇,理解成了奇謀。

  雖然也有這個意思,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預留奇兵。

  趙興的意思就是告訴他,樞密院和兵部的官員,即便看過兵法,但是對于兵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

  要是讓他們來批卷,真正答的好的都會被淘汰,反而那些對兵法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會被留下。

  “朕先回宮了,等批閱完答卷,送給朕看看。”趙興說道。

  “是,臣恭送陛下!”曾公亮躬身道。

  直到趙興遠去,一眾官員才直起身子。

  “樞密使,下官剛剛奏對,哪里不對?”

  被趙興詢問的那個官員哭喪這臉問道。

  雖然趙興沒說,可是他也看出了趙興對他的回答并不滿意。

  他自覺自己剛剛答的很不錯啊。

  “你以后還是好好看看兵書吧。”曾公亮搖了搖頭,直接離開了。

  “陛下,西北顧都指揮使傳來急報!”

  趙興回到宮里沒多久,三水捧著急報匆匆走了進來。

  “西北?”

  趙興聞言一驚,還以為是西夏出兵了,連忙接過展開看了起來。

  當看到急報的內容,松了一口氣的同時,眉頭卻緊皺了起來。

  “是了,董氈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對遼國動兵。”

  韓章之前一番分析,說董氈很有可能會接納蕭太后等人。

  董氈倒是真的接受了,只是目的卻未必是韓章所想的那樣。

  韓章說董氈接納蕭太后等人,是想向遼國擴充地盤。

  趙興當時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卻沒有多想。

  如今看完顧廷燁的奏報,才明白哪里不對。

  董氈入主河湟不久,哪怕他再有手段,也沒有那么快把河湟徹底掌控。

  加上有西夏在旁虎視眈眈,董氈不可能對遼國動兵。

  即便現在遼國內亂,西夏不會出兵,董氈總共才二十萬左右的兵馬,哪來的膽子招惹遼國。

  這么一看,董氈接納蕭太后等人,把人送來大宋的可能就非常大了。

  “去,把大相公等人傳來。”趙興說道。

  “是!”三水應了一聲,下去安排人前去通知。

  過了大約一柱香左右,韓章和一眾朝中重臣趕了過來。

  趙興淡淡道:“剛剛朕受到西北傳來的急報,董氈親自帶兵迎蕭太后和遼國小皇帝等人進入了河湟。急報中說…”

  當聽到趙興說,董氈那邊很可能禍水東引,把蕭太后等人送來大宋,不少官員玩味的看向韓章。

  后世有個歇后語,叫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這個時候還沒有西游記,自然沒有這個歇后語。

  但是用里外不是人來形容韓章此時的處境,倒是很貼切。

  自趙興登基后,韓章事事支持趙興。

  前不久才平息的風波中,韓章雖然勸說了趙興,勸不動趙興,更是選擇了辭官。

  但是在其他人眼里,韓章這不過是在演戲罷了。

  否則為何趙興會納韓章孫女為德妃。

  之前韓章的猜測,他們都知道,現在得知韓章的猜測是錯的,他們自然樂得看熱鬧。

  趙興看到這一幕,稍微一想就知道了緣由,臉色陰沉。

  雖然這樣的人只是一部分,可這種時候,這些人不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一副看韓章笑話的模樣,真是令人作嘔。

  這些人能位列朝陽,大宋能有什么未來。

  趙興在心里把這些人都給記下了,這些人都是接下來修宣武大典的預備役。

  回頭全給打發修書去,讓他們能有名留史書的機會,也算是便宜他們了。

  “都說說吧,此事有沒有可能,若是真的發生了,又該如何應對?”趙興淡淡道。

  “陛下!”

  曾公亮急道:“萬不可讓蕭太后等人進入大宋境內,一旦如此,必然會引起宋遼之戰!”

  “陛下,臣倒不這么認為。臣覺得應當接納,然后以此和遼國談判。即便不能換回燕云十六州,換些馬匹也不錯!”一個官員說道。

  “臣附議!”

  此人話音一落,引得不少官員附議。

  “愚蠢!”申相公呵斥了附議的人,道:“耶律乙辛乃是謀逆,遼國小皇帝才是正統,若是接納了蕭太后等人,卻拿他們和遼國談判。天下人如何看待陛下?”

  “申相公所言正是臣想說的,董氈心思歹毒,一旦讓蕭太后等人進入大宋,大宋就被動了。”曾公亮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