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奇怪朕為何會選擇申相公?”趙興微笑道。
“臣確實有些疑惑,臣原本以為陛下會選擇曾慶軒的。”韓章說道。
曾慶軒雖說資歷欠缺,可他退下還需要些時間,加上趙興支持,推他上去,還是沒問題的。
“大相公就是這么看朕的?任人唯親,只用順從朕之人?”趙興反問道。
“臣不敢!”韓章躬身道。
“不敢,并不是沒有。”
趙興擺了擺手,攔住了想要說什么的韓章,說道:“朕做的一切都沒有私心,大相公認為呢?”
“陛下,臣也沒有私心。”
“朕不是想要勸說你認同朕的想法,大宋的問題大相公肯定清楚,不管別人怎么想,朕是不會退縮的。”
韓章聞言沉默了許久,說道:“陛下對于隋煬帝可了解?”
“多少了解一些。”趙興點了點頭。
“陛下既然叫臣過來閑聊,臣就和陛下論論隋煬帝如何?”
“哈哈。”
趙興聞言大笑道:“朕依稀記得朕小時候,大相公教導朕時,曾講述過歷代王朝的君王,論過他們的得失。朕對大相公所說的一些并不認同,卻從未反對過。如今和大相公論一論,以后未嘗不是一段佳話。來人,給大相公賜坐。”
“謝陛下!”
韓章躬身謝恩,等內侍搬來軟凳,坐了下來,拱手道:“陛下如何看隋煬帝?”
“若是從后世來看,罪在當下,功在千秋!要是從當時看,隋煬帝此人好大喜功。”趙興說道。
“陛下評價還算中肯,其實隋煬帝所做之事,除了修建大運河外,唐太宗也幾乎都做過。可兩人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卻是千古一帝。之所以差距這么大,壞就壞在好大喜功上。唐太宗比隋煬帝能忍,知道徐徐圖之的道理。”韓章說道。
趙興聞言微微一笑,確實隋煬帝干的事情,除了修建大運河,李世民幾乎都干過。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李世民也御駕親征過。
隋煬帝捧山東世家,打壓關隴世族,李世民是捧關隴世族打壓山東世族。
李世民雖然沒有修建大運河,也修建過大明宮。
而且兩人得位都沒有那么正。
仔細對比,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之所以一個亡國一個是千古一帝,是因為隋煬帝太急了。
后世對于隋煬帝究竟算不算昏君,有很大的爭論。
而爭論的點就是隋煬帝雖然導致滅國了,但不管是修建大運河還是打高句麗的決策都不算錯。
但是在趙興看來,隋煬帝就是低配的李世民,能力不足,還喜歡瞎折騰。
韓章說這些,就是在說他和隋煬帝一樣,有些急于求成了。
然而很多事情都不能看表面,隋煬帝攻打高句麗,高句麗的威脅只是其一,其次是為了對付關隴集團。
隋朝的兵馬,最精銳的就是關中府兵,而關中府兵大多數都掌控在關隴貴族手里。
打高句麗完全是一石二鳥之策,既可以解決高句麗的威脅,還能削弱關隴世家的實力,方便他接下來對付關隴世家。
后來李淵起兵,李世民能夠那么快入主長安,打下關中,和隋煬帝把關隴世家的實力削弱了很多也有關系。
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李唐建立后,山東世族的實力超過了關隴世家。
為了打壓山東世族,李唐又開始重用關隴世家。
但這是皇族和世家的爭斗,可以徐徐圖之,可大宋如今的局面和當時根本不一樣。
“如何徐徐圖之?父皇當年讓范大相公推行新政,你也是支持者,這說明你認同新政能夠解決大宋積弊。”
“結果呢?新政一年多便失敗了,那些反對的人,難道不知道新政能夠解決大宋的積弊?他們很清楚,但是他們更清楚的是,大宋的積弊就是他們。他們這些人都是大宋的毒瘤,解決積弊就是解決他們。”
“大宋滅亡又如何?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
“大宋真的滅亡,他們只要投降,依舊可以當官,享受榮華富貴。”
“陛下有富強之心,乃是大宋之福。可陛下太急了,這么做很可能會加速大宋的滅亡。”韓章反駁道。
“你們讀書人做什么都喜歡求穩,可正是因為這樣,你們這些有富強之心的官員,永遠斗不過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員。”趙興搖頭道。
當年新政可不是父皇直接叫停的,父皇確實因為反對聲音太大,加上有人告范大相公有朋黨,對于新政有了猶豫。
范大相公等人不知道是看到朝中反對阻力太大,斗下去對朝廷不利。還是看到父皇猶豫,對他們支持不如以前,也有可能二者皆有。
反正以范大相公為首的改革派,主動提出了自貶出京。
大公無私的人,做事的時候反而顧慮重重。
想要解決積弊,又要考慮穩定,如何斗的過那些只顧私利的人?
韓章張了張口,最后卻幽幽一嘆,自嘲道:“臣都快致仕的人了,說這么多有些惹人嫌了。”
他知道說服不了趙興,已經不愿意再費口舌了。
趙興也沒有繼續說這些,韓章忠心是有,但是在他心中,卻始終支持重文輕武的國策。
即便能夠勸說他,留下來也始終是個掣肘。
相反,申相公在這方面就比韓章強多了。
這也是趙興選擇他接任韓章位置的原因。
申相公雖然也反對一些事情,立場卻并不是特別堅定。
趙興若是推一些完全聽從他命令的人接任大相公,必然會引起滿朝文武的反對。
而申相公這種在他們眼里是自己人,立場又不是特別堅定的人,才是最好的選擇。
四月初,各地選拔出參加武舉的人陸續來到汴京。
按照趙興的要求,樞密院和兵部三衙一同主持武舉。
武舉只分兩大項,分別是武藝和兵法韜略。
兩大項又分為數個小項,就拿武藝比試來說,就分為了武藝、騎術和箭術三個小項。
兩大項可以分開參加,也可以都參加,完全看考生自己。
往常武舉錄取的人數非常少,比科舉都要少很多,只有數十人。
但是這次不同,兩大項分別錄取前三百名,去除一些兩大項都參加,且都進入前三百名的,這次武舉最少能錄取五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