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樓,表面上是有前后左右中五棟建筑組成的建筑群。
實際上在樊樓左邊那棟樓的邊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院。
小院看似和樊樓沒有任何關系,其中也有圍墻阻隔,但是小院和樊樓之間卻有密道。
皇城司其實分為明暗兩個部分。
從名字來看,皇城司就是掌管皇城的侍衛。
皇城司掌出入之禁令,凡周廬宿衛之事、宮門啟閉之節皆隸焉。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皇城司是皇帝宿衛,還掌管著皇宮宮門的關閉和開啟,和殿前司一樣屬于官家親衛。
而且皇城司和殿前司不同,其獨立于三衙之外,由官家直接領導,其余人沒有任何調動的權利。
太祖皇帝從中分出一部分人,專職監察百官和探聽民情。
這一部分也就是暗部了,后來因為阻力太大,只剩下探查民情了。
這一點和早期的錦衣衛差不多,明朝的錦衣衛一開始就是皇帝的親兵,后來皇帝賦予了他們監督百官的權利。
正因為如此,皇城司的存在感非常低,百官也根本不怕,這也是很多官員明明知道樊樓是皇城司的產業,還敢上樊樓來的原因。
這要是汴京很多官員明明知道樊樓是皇城司的產業,依舊過來消費的原因。
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怕皇城司。
這要是換成明朝的錦衣衛試試,別說去錦衣衛的產業玩了,就是路過錦衣衛衙門門口,都會選擇繞道走。
皇城司暗部的總部內,只有十余人在,這些人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無所事事的閑聊著。
就在這時,一個其貌不揚的瘦弱男子,走進了院子。
男子看著三十來歲,瘦弱的好似風大一點就能將其刮跑。
然而當男子推開門走進屋內,屋內正在閑聊的眾人,瞬間安靜了下來,看向男子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畏懼。
“見過提點大人!”眾人行禮道。
殷漢章淡淡的看了眾人一眼,說道:“諸位,咱們的機會來了。剛剛劉公公派人前來通知,讓我們調查御史中丞馮德廣,我只有一個要求,不管用什么手段,三天內盡可能的調查出關于馮德廣的消息,越詳細越好,若是誰敢懈怠,別怪我不客氣!”
“是!”眾人聞言只覺后背一涼,連忙應道。
別看殷漢章十分瘦弱的樣子,臉色還有些病態,但是此人十分喜歡鉆研刑罰,經常拿活人試驗歷史上一些失傳的刑罰,十分瘆人。
整個皇城司暗部,都對其懼怕不已。
殷漢章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開始安排工作。
等人都領了任務離開后,殷漢章嘴角揚起了一絲微笑。
雖然因為百官阻止,但是歷代皇帝并沒有完全放棄皇城司,只是由明轉暗了。
當皇帝有需要的時候,也會讓皇城司暗中調查官員。
但是當今官家推崇無為而治,自從登基后,就沒有用過皇城司。
以前樊樓的收入都是皇城司的經費,還需另外補充。
然而當今官家登基后,不僅斷了皇城司的經費供給,甚至連樊樓的收入,都有一部分要上交給宮里。
這導致皇城司人員一再減少,殷漢章都覺得可能再過幾年,皇城司的暗部都要被徹底裁掉了。
沒想到官家竟然讓皇城司調查朝中官員了,還是一個正三品的御史中丞。
只要這次做的漂亮,讓官家看到皇城司的作用,官家必然會對皇城司重視起來。
有殷漢章督促,皇城司無人敢懈怠,短短三天時間,就收集到許多馮德廣的罪證。
當然了,這些罪證中有證據的不多,畢竟時間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取證。
不過其中也有一些有佐證,并不只是靠著猜測和聽說。
殷漢章拿到情報后,把其中毫無根據的剔除,整理歸納后,交給了劉公公。
當劉公公把這些情報交給官家后,官家也有些驚訝道:“這么快就有結果了?”
“回陛下,這是城皇司送上來的,奴婢也沒有看,不知道是否有用。”劉公公說道。
“短短三天能查出什么?不是毫無證據,就應該是憑空捏造的。”官家微微搖頭。
他覺得自己不用皇城司是對的,一個皇帝耳目聰明固然重要,卻也不能被人蒙蔽。
言官可以風聞奏事,那是因為朝廷會派人調查。
但皇城司卻不能如此,因為皇城司的存在相當于皇帝的耳目,很容易影響他的判斷。
雖然官家對皇城司的情報沒抱什么希望,但是送都送來了,他還是打開看了起來。
然而越看官家臉色越難看,這上面詳細的記載了馮德廣利用職務幫助別的官員升遷,收受賄賂的事。
哪些官員,什么時間前去拜訪馮德廣,帶了多少禮物,在馮德廣家里待了多久,都記錄的十分詳細。
雖然這其中只有一些佐證,就連官員給馮德廣送禮,也只描寫了禮物體積的大小,具體送的什么,價值幾何,并沒有說。
但是官家結合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就能推斷出,這其中有不少都是真的。
官員考評升遷雖然是由吏部來決定的,但是御史臺卻有能力進行影響。
一般來說七品以下官員的升遷,吏部可以直接決定。
七品以上三品以下就要上報給相公們審批,而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則是由官家直接決定的。
然而不管是報給相公們審批,還是報由官家審批,都會選出兩到三個候選人,附帶上他們近幾年為官的考評和律例,供相公們和官家參考。
看似決定七品以上官員升遷的是相公們和官家,其余人影響不了。
但是御史臺恰恰有能力影響。
御史臺風聞奏事,彈劾過后,就需要對其進行調查,若是在升遷階段被調查,在調查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自然不能升遷,只能在另外的人中選。
若是其中三人有兩人被御史臺彈劾,最后剩下一人,那官職自然就落到那人頭上了。
雖說官家和相公并不是非要從吏部上報的人選中挑選,但是吏部上報的人,在考評各方面都是比較符合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參考吏部推舉的人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