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3章 分城鐵爐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法師之上!

  “建立分城。”蘇奈法沒有任何遲疑,就做出了決議。

  放在一兩個月前,“在凜冬之錘設立分城”這件事,對蘇奈法與整個臻冰部族而言,都像是一道無解的難題。

  從菲尼克斯到凜冬之錘的駐地,縱橫千里的冰原上并不存在任何一條規整的道路。

  更關鍵的是,兩地之間沒有任何快速通訊手段。

  若凜冬之錘遭遇突發狀況,諸如工匠叛亂、工坊出現問題、食物短缺等情況。

  消息傳到菲尼克斯主城至少需要五天,等主城派出支援,黃花菜都涼了。

  偏偏凜冬之錘的核心價值:地脈火渠與鍛造工坊,又是“動不了”的根基。

  這就意味著,臻冰部族若想消化“打下凜冬之錘”的勝利果實,只能在原地設立分城;

  可若沒有有效的管控手段,分城很可能成為獨立王國,不僅無法為菲尼克斯提供鍛造支持,還可能成為新的隱患。

  畢竟凜冬之錘的族人對臻冰仍有芥蒂,一旦主城管控不力,異心很容易死灰復燃。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

  在高德的牽線下,菲尼克斯已經建立起了以太網。

  只需要在凜冬之錘這邊同樣拉上“網線”,就能做到兩地消息無延遲傳達。

  再往凜冬之錘這邊派遣一定數量的可信任的臻冰法師,通過以太網進行遠程遙控指揮,就可無痛接管凜冬之錘,無需等消息往返浪費時間。

  這就是通訊的意義,它可以打破地理阻隔。

  也就是說,其實現在的菲尼克斯完全具備了建立分城的條件。

  以往需要大量人力駐守才能解決的問題,如今只需一套以太網系統加少量可信任的派駐法師,就能輕松解決。

  當然,交通問題還是存在的,不過在通訊問題已經解決的情況下,這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問題。

  事實上,蘇奈法的決議,也正是艾莎心中所中意的解決辦法:凜冬之錘的工坊扎根于地脈火渠,工坊無法遷移,在此設立分城已成必然。

  不過如何讓這片曾屬于“敵人”的土地,真正融入臻冰部族,避免凜冬之錘的族人再起異心,也是一個大難題。

  幸好,在這方面,艾莎算是駕輕就熟。

  她早已理出了一個大致思路用來逐步消解凜冬之錘族人的抵觸情緒,讓此處分城成為菲尼克斯穩固的“鍛造之城”與“工業之城”。

  蘇奈法與艾莎巡視完鍛造工坊,就回到帳篷當中,連夜敲定了接下來的分城建立計劃。

  首先是改名。

  在此處建立分城之后,原先“凜冬之錘”的名字肯定是不能繼續沿用了。

  ‘凜冬之錘’這四個字,是原部族的精神圖騰。

  只要還在使用,凜冬之錘的族人就會下意識記得自己曾是凜冬人,而非菲尼克斯之人。

  名字是身份的第一重印記。

  事實上,這也是高德一直在做的事。

  他一直在用無聲息的方式,摒棄臻冰舊部的名頭,改用菲尼克斯居民,為的就是打破部族隔閡。

  在凜冬之錘,就更是如此了。

  必須要改名,以此消除凜冬之錘族人身上凜冬之錘的印記。

  不過具體要改為什么名字,艾莎與蘇奈法達成一致,準備交由高德來定奪。

  解決了名字的精神印記后,接下來便是更為實際與直接的物質綁定。

  通過掌控分城的生存資源,讓分城徹底依賴菲尼克斯,從根本上斷絕獨立的可能。

  方法很簡單,核心就是六個字:“斷其源、控其流”。

  斷其源是指,收繳凜冬之錘原有的所有食物獲取渠道,全部交由菲尼克斯人手接手掌控。

  控其流則是之后分城所有的糧食都將由菲尼克斯進行按月供應。

  這雖然會增加不少運輸成本,但卻是必要的管控手段。

  北境人最看重的就是食物,只要掌控了食物,就掌控了生存底線,就斷絕了反叛可能。

  而凜冬之錘的收編過程中,人員調控將會是平衡分城功能與安全風險的重中之重。

  若讓凜冬之錘的族人全員留守在原駐地,臻冰則需要派遣大量法師與管理人員入駐才能監管一切,壓制潛在異心。

  這既消耗資源又易激化矛盾。

  可若強行將凜冬之錘大半族人遷移至主城菲尼克斯,不僅會破壞分城鍛造體系,還會引發“被迫背井離鄉”的抵觸情緒。

  為此,艾莎圍繞“鍛造需求”“人員屬性”“融合進度”三個維度,進一步細化出“分類留遷”與“梯度融合”的方案。

  所謂分類留遷,其實就是讓“關鍵工匠留”“非核心人員遷”,保障分城運轉且分散風險。

  凜冬之錘的核心價值在于鍛造體系,人員調控需要服務于“鍛造功能”保留,避免因人員流動導致工坊停擺。

  為此,對于凜冬之錘的族人按照對鍛造體系的必要性分為兩類,差異化制定留遷策略。

  包括煉金工匠、學徒以及輔助工坊工匠等人員在內,他們是凜冬之錘鍛造體系的核心。

  但凡離開,分城的工坊將陷入癱瘓,且他們的技能與凜冬之錘的工坊、鍛造設施深度綁定。

  在這邊,他們是人才,一旦遷移至菲尼克斯,就無法發揮自身價值。

  所以,這些人員必須是全員留守分城,綁定分城功能。

  但也正因為這些人是分城的核心人員,又都是凜冬之錘出身,如果不做出一定手段制衡,難免出現抱團,陰奉陽違之事。

  所以艾莎這邊的思路也相當簡單粗暴,一個是這些核心人員的家庭成員,特別是未成年的子嗣,都需要遷移到菲尼克斯。

  不過說法會好聽許多——搬遷到菲尼克斯接受義務教育。

  這是菲尼克斯的基本政策,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進入學校接受教育。

  從這點看這個舉動屬于落實菲尼克斯的教育政策,任何人都挑不出半點毛病。

  而且讓工匠們的孩子從小接受菲尼克斯文化教育,也是一種柔性制衡。

  同時,從菲尼克斯這邊選出一定數量,對于鍛造感興趣的人員,進入分城工坊,跟著凜冬之錘的工匠學習鍛造技藝。

  當然,他們除了是學習者,同時也將是監督者。

  另一類不直接參與鍛造的非核心群體,則是采取三留七遷。

  即三成人員留守分城,跟菲尼克斯之后即將派來的管理人員混編。

  負責分城日常運轉與工坊輔助工作,避免因人員過度遷移導致分城功能斷層,又能在日常互動中消除隔閡。

  七成的非核心人員,分批遷移至菲尼克斯主城,避免一次性遷移引發混亂。

  他們是人員調控的主要流動群體。

  遷移前,主城會提前根據其技能匹配崗位。

  而且人員調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按“初期、中期、后期”三階段逐步推進,避免一步到位引發反彈。

  這一思路源自高德出兵前的特意叮囑——他已經提早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出現。

  首先是初期,即前三個月,要進行剛性管控,通過物理隔離快速穩定局面。

  分城與主城之間的人員往來將通過“通行憑證”進行管理。

  凜冬之錘留守的族人離開分城需經審批,避免核心工匠私自離開或非核心人員無序流動;

  主城派遣至分城的人員,需集中居住在“臻冰駐區分區”,與凜冬族人的居住區保持一定距離,減少初期摩擦。

  核心工匠與臻冰學徒、輔助人員的協作需嚴格按“崗位職責”執行。

  每日工作內容與材料使用需記錄在案,由臻冰派駐法師審核,確保鍛造過程透明可控;

  遷移至主城的人員需在“過渡安置區”完成培訓與崗位適應,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主城核心區域工作。

  中期階段,則是可以進行柔性互動與利益綁定,逐步消除隔閡。

  到了后期階段,至少是半年之后,分城與主城之間的“通行憑證”制度取消。

  族人可根據工作需求與個人意愿自由往來。

  臻冰駐區分區與凜冬族人居住區的物理隔離拆除,兩地人員可混居居住、共同參與分城建設。

  核心工匠若想前往主城傳授技藝,可申請“跨城任教”。

  遷移至主城的族人若想返回分城,也可申請回到分城工坊工作,無需額外審批。

  此時,人員流動已不再是管控需求,而是個人發展選擇。

  凜冬之錘族人將從被動接受融合轉變為主動參與融合。

  菲尼克斯,市政廳。

  一道銀白色的身影掠過中央廣場上空,精準地落在高德辦公室的窗臺上,發出一聲短促的鳴叫,在提醒高德。

  高德放下手中的羽毛筆,起身走到窗邊,取下綁在它腳上的信紙。

  上面寫著來自凜冬之錘前線的戰報、凜冬之錘的情況匯總以及蘇奈法與艾莎敲定的分城建立計劃。

  ——以太網還未在凜冬之錘那邊搭建,所以目前還只能通過蘇奈法的魔法獵鷹蒼狼進行傳訊。

  “婭爾娜已伏誅,尸體以臻冰封存;凜冬之錘族人無抵抗,大長老喬蘭率族歸降.工坊與地火渠完好,核心工匠全員愿留……”

  戰報與情況匯總都與高德預想的大差不差。

  畢竟實力差距擺在這,還是由蘇奈法親自帶隊,能出意外才是稀奇事。

  唯一讓高德沒想到的是,“凜冬之錘”的大長老喬蘭會這么識時務,在蘇奈法斬殺婭爾娜之后,果斷選擇了投降。

  這倒是省了一些麻煩,使得這一次出征,達成了真正的無傷。

  所以,怪不得都說“發展才是硬道理”。

  若是高德選擇先統一再發展,在成為臻冰之王后,就指揮著臻冰法師南征北戰,統一北境。

  單單出兵凜冬之錘這一事,放在中,少說也得二十章節起步:

  征兵備戰、糧草籌集,到行軍途中的波折、與凜冬之錘的數次交鋒,再到決戰時的險象環生,最后才是慘勝后的收編.

  另外收編面臨的難題更是一個都解決不了:沒有以太網與充足的糧食,根本做不到建立與掌控分城。

  而如今經過兩年的發展,強盛的菲尼克斯再兵發曾經與自己齊名的凜冬之錘,直接就是一個平推,連一場像樣的硬仗都沒有,乏善可陳。

  至于兩人敲定的分城建立計劃,在高德看來也是相當周全。

  每一步都考慮到了北境的特殊性與凜冬之錘的部族屬性,基本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了。

  畢竟在這一塊領域,其實蘇奈法與艾莎才是專業的。

  一個熟悉北境部族的生存邏輯,一個擅長統籌管理與細節把控,他反而是個門外漢。

  頂多說是憑借前世的見識,能提供一些兩人一時想不到的思路。

  但要將思路完善,因地制宜地進行落地,還是得靠她們兩人自身的才能。

  整個收編凜冬之錘的過程順風順水,到最后落在高德手上真正要做的事情,竟然只剩下一個給分城定名之事。

  這種“甩手掌柜”的感覺,讓他忍不住輕笑出聲。

  分城的名字。

  高德略一沉思,很快就有了主意,伸手拿過一張羊皮紙,執筆寫下了回復:

  鐵爐堡。

  既是為了在難以回去的情況下,給這個世界增添一點自己熟悉的事物,也是寄托他對于這座分城的厚望。

  畢竟在前世,鐵爐堡就是工業城邦的標桿。

  高德希望,這個世界的鐵爐堡也同樣如此,成為北境乃至諾蘭大陸的標桿工業城市。

  送走蒼嵐,又掃了眼桌上的人口遷移計劃,高德忽然意識到一點:

  北境看似落后,卻藏著一個天然的“城市化紅利”。

  這里沒有農耕文明的束縛,沒有自耕農對土地的執念,城市化進程幾乎沒有阻力。

  農耕社會,城市化最難的就是土地解綁。

  農民祖祖輩輩依賴土地生存,哪怕城市里有更好的機會,也不愿輕易離開。

  可北境不一樣,這里天寒地凍,根本不適合耕種,北境人從一開始就靠打獵、采集、鍛造為生,過著游牧生活,沒有土地是根的觀念。

  這意味著,菲尼克斯推動城市化時,無需像前世那樣“廢除井田制”“土地改革”。

  無需面對農民的抵觸與反抗。

  只需提供穩定的工作、充足的糧食、安全的住所,北境人就會主動向城市聚集。

  “統一之后,北境的發展速度會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快。”高德忍不住感嘆。

  北境人本身就過著“逐資源而居”的生活,只要城市能提供穩定的生活,他們自然會“用腳投票”,主動融入城市。

  更關鍵的是,北境的“無農業”特性,讓菲尼克斯從一開始就能按“工業化標準”建設農場,而無需改造傳統農業。

  高德當初籌建農場時,就沒有走“小農經濟”的老路,而是直接引入“規模化種植”理念。

  這同樣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支柱。

  而城市化,正是工業化的基礎。

  工業化,則是能引發城市的快速發展躍遷。

  兩者相輔相成。

  請:m.llskw.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