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促。
哥倫布號在拉各斯港停靠之后,一邊是進行物資補給。
另一邊則是由蘭文出面,告知哈蘭德接下來哥倫布號的行程,讓他幫忙做好各種手續,包括出海許可還有航海日志登記等等。
哥倫布號原先報送的航線,是拉各斯港奧羅公國航線。
因為奧羅公國實際上是金雀花王朝附屬國,看似這條航線是出國貿易,但實際上還屬于“國內貿易”的范疇,所需的手續和審查都是簡易版的。
而要前往黑帆之城,那就算是真真正正的“國際貿易”了,要補辦許多新的手續。
這些必要的手續沒做好,后續就會引來許多麻煩。
在金雀花王朝的體系之下,要是想做長期生意,在“法律法規”這方面,就不能留下隱患。
這也是哥倫布號還要特地返回拉各斯港的原因之一。
至于高德自己,就選擇了“宅”在船上。
倒不是他擺架子,而是因為當初馬可可區的事件,高德與拉各斯城的本地貴族結下了不小的梁子。
他若是出面,那不是幫忙,而是添亂,會多出不少刁難。
所以高德才會在獲得奧克蘭榮譽法師稱號之后,就當即開始謀劃將哈蘭德船廠的產業轉移到奧克蘭。
前世的經驗讓高德十分明白,在金雀花王朝這種有嚴謹法律法規,并且嚴格遵循自身制度的國度之中,對于“做生意”而言,在當地有關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哈蘭德船廠自從高德接手后,這一年一直在不斷擴大規模,不論是貢獻的稅收,還是擴大規模帶來的“工作崗位”,在當地都算是一顆新星。
再加上哈蘭德為人大方,不吝嗇金錢開路。
故而尋常人來可能需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的手續,在一路綠燈之下,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已經是給哥倫布號補辦完全。
這兩個小時,也足以哥倫布號這邊將補給補充完成。
沒有耽擱時間,在夜色之中,哥倫布號帶著完整的證件,充足的補給以及從北境帶回的滿艙貨物,駛出拉各斯港,向著黑帆之城的方向而去。
在駛出拉各斯港的第三天清晨,哥倫布號的船首切開泛著磷光的海面,正式闖入德雷克海峽的疆域。
海平面上剛升出一抹橘紅,卻被頭頂翻滾的云層撕成了碎片。
那棉絮狀的云團在天上瘋狂竄動著,像是云層先被擰成了麻花,隨后又被硬生生扯斷。
“這就是德雷克海峽.”高德站在甲板上,抬頭仰望空中混亂的棉絮狀云團。
碎云邊緣泛著詭異的鉛灰色,仿佛下一秒就要化作冰雹砸落。
耳邊則是呼嘯且混亂的風聲。
德雷克海峽遼闊萬分,橫跨近千公里,如被造物主硬生生嵌在諾蘭大陸與藍焰群島之間的裂縫,是進入藍焰群島的必經海路。
高德是個典型的喜歡在做事前做好萬全準備的人。
所以在確定要前往黑帆之城,參加安靈杰拍賣會后,他第一時間就去翻遍了相關的航海書籍卷宗,詳細了解了一番黑帆之城的相關知識,從中了解到有關黑帆之城的許多奇特的點。
其中一點便是:要想進入黑帆之城,至今都只有一個方式,就是乘船。
速度最快的飛艇在德雷克海峽上是不管用的。
原因也很簡單,德雷克海峽的上方常年盤踞著極其紊亂強烈的風帶,又被稱為碎翼風帶,阻攔了飛艇的通行。
按照書上所述,碎翼風帶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即使是天生雙翼的飛禽在德雷克海峽上空都要被肆虐的狂風撕裂雙翼。
飛艇的機翼就更是如此。
高德雖然是理科生,但作為“學霸”,地理知識也并不弱,至少是能從書上有限的敘述中推斷出碎翼風帶的形成原因:
德雷克海峽的北邊是終年被極地寒風控制的冰封洋面,南邊又是盛行西風帶肆虐的咆哮海域。
北境的冷高壓形成的極地寒風與強勁的盛行西風,兩股力道相當的風在這里撞了個正著,使得風速驟增。
此外,這里的氣流垂直運動也異常劇烈。
北境寒帶的寒流與來自南方熱帶的暖濕氣流,一冷一熱的空氣在德雷克海峽上方匯聚,擰成了無數個旋轉的氣柱,就像鐵匠爐里被反復捶打的鐵絲,越擰越亂。
這種氣流的匯聚持續不斷,所以德雷克海峽上空的碎翼風帶就一直存在著,永不停歇。
在如此混亂的氣流環境與風帶之下,德雷克海峽的上空也就成了飛艇禁區。
在這般自然環境下,飛艇若是駛入德雷克海峽,于碎翼風帶面前,就跟一只斷線的風箏沒什么區別,根本無法穩定住方向,只會在劇烈地隨風飄蕩后逐漸散架。
書上所了解到的與親眼所見終歸是有區別。
即使對于碎翼風帶的存在有了心理準備,但等哥倫布號真正進入德雷克海峽,碎翼風帶就在上方之時,高德依然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那一朵朵被狂風撕扯成蛛網狀的云,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形,四散鋪開。
海風撲面而來,刮得他鬢角的發絲緊緊貼在臉頰之上。
在船長的指揮下,哥倫布號的兩面主帆,在進入德雷克海峽之前就已經全部收起。
但哥倫布號的行駛速度非但沒有減緩,反而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推著加速前進。
高德扶著船舷向下望去,海水呈現出奇異的分層。
表層是墨綠色的海水,泛著白色的浪花。
而水下大約五十米處,一道深藍色的洋流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西涌動,連陽光都難以穿透那片深邃的水流。
環旋流。
德雷克海峽上方暖濕氣流與寒熱帶風形成狂暴的碎翼風帶,海峽之下的海水中則是寒熱帶洋流交匯,同樣是形成了諾蘭大陸上獨一份的,流速最快的南一北雙循環洋流。
南邊為穿堂急流,順時針旋轉,載著船只極速穿過德雷克海峽,直奔藍焰群島。
北邊的洋流被稱為返程渦流,逆時針渦旋,可以將藍焰群島方向駛出的船只快速送出德雷克海峽。
肉眼可見,即使在順風情況下,最大航速也就在十一二節的哥倫布號,航速表指針此時已經跳到了驚人的十八節。
這還是巡航速度,偶爾還會沖破二十節的大關。
在這種速度之下,只需要不到兩天的時間,哥倫布號就能穿過德雷克海峽。
高德看著船尾拖出的白色航跡被迅速卷入深藍色的洋流,心中也頗為感嘆地理之奇妙。
雖然德雷克海峽的氣候環境看著極其兇險,但那僅僅是針對于飛艇而言。
對于海面行駛的船只來說,這反而是一條極其穩定的航線,并且十分便利。
環旋流像位沉默的引航員,始終將船只牢牢鎖在安全航道里。
哪怕碎翼風帶在頭頂掀起驚濤駭浪,海面以下的水流也從未偏離既定軌跡,并且還順帶提供強而有力的免費動力。
這也是黑帆之城能成為整座諾蘭大陸甚至是整個位面最為有名的黑市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用天險隔絕了強權的飛艇艦隊,卻為所有的船只敞開懷抱。
在收獲之月的最后一天中午時分,哥倫布號的船首猛地撞上一道無形的“墻”。
并非實體障礙,而是空氣里的氣息驟然改變。
頭頂的狂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帶著咸腥的暖濕氣流,陽光像融化的金液潑灑在甲板上。
這代表著哥倫布號已經沖出德雷克海峽。
回首望去,德雷克海峽的灰色海平線正在后退,仿佛被一只大手抹去的炭筆痕跡。
此刻的他們,距離藍焰群島只剩下半天的航程。
而這片連接海峽與藍焰群島的廣闊海域,則是呈現一片流動的“萬國碼頭”景象,各種稀奇古怪的船只出沒,卻又彼此提防著保持距離。
前方一艘掛著破損星條旗的三桅船映入眼簾,三條桅桿還斷了一根。
斷裂處焦黑如炭,像是被雷電劈中,又像是遭了炮彈,船帆打了十幾個補丁,也不知道是經歷了什么。
側方海面上,在高德的曼多拉魔眼視界當中,一艘沒有懸掛任何旗幟的雙桅帆船正在飛快行駛當中。
在其它地方海域上,特別是金雀花王朝管轄的海域上,船只行駛時若是沒有懸掛代表身份的旗幟,是會被當做偷渡船或者海盜,遭到巡邏艦隊的攻擊。
也只有是在黑帆之城這里,才能出現這種景象。
更遠處的海面上,擠著一群模樣古怪古怪的駁船,有的船身是用鯨骨拼接的,帆面縫補著五顏六色的布料,風一吹就嘩啦啦響,活像個破爛的招魂幡。
甲板上堆著成箱的香料,幾個戴著頭巾的男人站在甲板上,全身都被一塊黑色長袍裹得緊緊的,其中一人的肩頭還蹲著一只瘦小的猴子。
看他們的打扮,極大可能是來自泰拉大陸的走私團伙。
視線以內的所有船只,都極其默契地保持著一段安全距離,不互相靠近。
因為在藍焰群島這種三不管灰色地帶,人性之惡被放大到頂點,任何一艘船只都隨時可能見財起意,化身海盜船。
所以在這片海域航行,大家都遵循一個潛規則:在航行時必須保持好安全距離,不能輕易靠近其它船只,特別是滿載貨物的船只,否則大概率被視為心懷惡意者。
高德倒是一點都不擔心可能遭受的襲擊或者惡意。
因為船上有四環法師的蘭文坐鎮。
而在藍焰群島,最頂尖的戰力也不過是五環法師——五環以上的法師,是無法進入藍焰群島以及藍焰群島所屬海域的。
有一位四環法師坐鎮的哥倫布號,在這里不說無法無天,但至少自保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傳說:
據說在藍焰群島之下,沉睡著一只七階海獸,被稱作阿巴頓。
要知道在法師位面,雖存在著九環這個等級,但至今為止有記錄的最強大的法師也就是八環法師。
這代表著,七階的阿巴頓在整個法師位面都稱得上最頂級的掠食者。
藍焰群島按照傳言都屬于阿巴頓的造物,是由阿巴頓沉眠時身體部分露出海床、分泌物堆積形成的。
島上盛產的幽藍色藍焰結晶,可能就是蘊含阿巴頓的能量結晶,會發出幽藍色的冷光,部分區域還會冒出幽藍色的火焰。
這也是藍焰群島“藍焰”之名的由來。
阿巴頓不知道什么原因,處于一種近乎永恒的深度沉眠狀態,新陳代謝降至最低,意識沉寂,有些類似于冬眠,只是它的冬眠期實在太長。
它的沉眠,正是黑帆之城存在的先決條件。
但阿巴頓即使在沉眠中,其龐大的生命能量和無意識散發的超凡力場,依然是籠罩著整個藍焰群島及其周邊海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屬于它自身的法則領域。
在這個領域之內,五環及以下法術都可正常施放,完全不受影響。
但五環以上法術,包括升環施法,可能是因為具備的魔力太過強大,與阿巴頓的領域無法共存兼容,一旦施放,就會遭到阿巴頓領域無意識地攻擊。
首先是高環法術引導的龐大魔力會被阿巴頓當做養分或者干擾源吸收/中和掉,導致法術在施放的瞬間就湮滅,施放失敗。
其次,施放高環法術的法師,因為自身能量太過強大,一旦暴露,就會被阿巴頓當做具備威脅的存在。
就像是異物進入免疫系統,引發領域本能的排斥,表現為持續的精神壓迫與攻擊。
這會導致施法者出現嚴重的生理不適,諸如頭痛欲裂、暫時失智,甚至嚴重者還會出現永久性精神損傷。
這就使得藍焰群島以及周邊的海域成了高環法師乃至高階地脈生物的禁區。
對于金雀花王朝來說,他們是具備對抗阿巴頓的力量,但所需付出的代價太大。
收獲卻僅僅是鏟平一座對自己不造成任何威脅的黑市城市,顯然是沒有必要的。
是的,這才是黑帆之城能成為整個位面最負盛名的黑市城市的首要原因。
阿巴頓的生物領域與碎翼風帶的天險,共同鑄就了黑帆之城。
不然金雀花王朝又豈會坐視這樣一個“罪惡之城”坐落于自己的身側?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