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59章 勸進與李大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八三看書,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李奕語氣稍稍一頓,然后繼續說道。

  “從今往后,分別由參謀司和內政司,統轄我光復軍的軍務和政務。”

  “參謀司下設各科以及具體負責的事項不變。”

  “內政司下轄組織,教育,司法,稅務,財政,營建,工業,商業,農業,外交,禮儀,宣傳等不同科室。”

  “其中,組織科負責光復軍內部官員升降任免。”

  “教育科負責推廣教育組織科舉考試等事務。”

  “司法科負責我光復軍治下的諸多案件審判,法律法律法規制定,等司法事務。”

  “稅務科負責農稅,商稅,鹽茶稅等不同稅種的征收工作。”

  “財政科負責審核計算光復軍的財政支出和收入。”

  “營建科負責我光復軍治下各項工程的營建工作。”

  “工業,商業,農業三科分別扶著出臺政策,統籌引導工農商三方面的發展。”

  “外交科,負責對外交流,接待國外來華官員,在海外派遣公使和大使,管理海關等。”

  “禮儀科,主要負責各項典禮和祭祀工作。”

  “宣傳科負責宣傳教化,統一思想的諸多事宜。”

  說白了,李奕其實也就只是把傳統的“吏禮刑戶兵工”六部給拆分了一下,并詳細規劃了各科所需具體負責的內容。

  以李奕在光復軍中的威望,他要推行這些,根本沒有人能夠反對,更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眾人聞言,當即齊聲應是。

  李奕點點頭,然后繼續說道。

  “第四件事,便是我軍下一步的用兵方向。”

  “現如今,太平軍即將發動北伐作戰,清妖的主要注意力必然會集中在太平軍身上。”

  “而這,正是我光復軍繼續對外用兵,擴張勢力范圍的最佳時機。”

  李奕雖然準備分一部分精力用于整理內政,但他的主要精力依舊要放在軍事上。

  自然不可能停止對外用兵!

  而這,也正是他要求各部輪流整訓,而不是一起整訓的原因所在。

  簡單來說也就是輪戰練兵!

  思索一陣,李奕開口說道。

  “接下來我光復軍用兵將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李盛率軍,自廣州北上,攻取佛岡廳,韶州,南雄州,拿下韶關,打通前往湖南和江西作戰的道路。”

  “由王安率軍,自廣州東進,攻取惠州,潮州,嘉應州,打通前往福建作戰的道路。”

  “第二階段,李盛和王安所部返回廣州接受整訓,由完成整訓的趙祥,白遠欽,羅大綱三部接替作戰,分別向福建的漳州,湖南的郴州,以及江西的贛州和南安府方向用兵……”

  “第三階段,則是由馮子材,陳玉成率軍,分別向廣東的雷州,廉州,瓊州三府,以及廣西的郁林州,和南寧府方向發起攻勢。”

  “接替凌十八所部,讓凌十八所部前來廣州接受整訓。”

  嗯,在收復香港之戰后,馮子材也是被從團長提拔成了旅長。

  而陳玉成則是在出色的完成了禁煙任務之后,也被提拔成了旅長。

  現如今,兩人在光復軍中也算是都有了獨當一面的資格。

  可以獨自去領兵作戰了!

  眾將聞言,紛紛齊聲應是。

  李奕見此,剛準備下令散會,王安站出來說道。

  “啟奏大都督,卑職有話要說。”

  李奕微微頷首,然后詢問道。

  “何事?”

  王安深吸一口氣,在李奕面前下拜道。

  “自甲申國難,神州陸沉,山河破碎,清妖肆虐,天下陷于腥膻,衣冠禮儀不存,悲呼,已二百年矣!”

  “幸有大都督起于廣西,高舉‘驅除韃虜,平均地權’之義旗,率我等征兩廣,占廣州,連敗清妖,遂有今日之大好局面。”

  “望大都督順天命,應人心,于廣州稱王建制,揚威天下!”

  王安話音落下,四周諸將跟著他紛紛下拜,然后齊聲說道。

  “望大都督順天命,應人心,稱王建制,揚威天下!”

  “望大都督順天命,應人心,稱王建制,揚威天下!”

  這叫什么?這就叫做勸進!

  李奕聞言,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反而是面露惶恐之色,開口說道。

  “本督德淺福薄,安敢擔此大任?”

  “此事諸將切莫再提!”

  “都散了吧!”

  李奕擺手示意諸將退下。

  當然,李奕并非不想稱王,而是想端一下姿態。

  如果底下人一勸進,他便忙不迭的答應,那不免顯得李奕急功近利了些。

  所以,他準備玩一把三辭三讓!

  諸將見此,也知道這是三辭三讓的套路,所以并不著急,紛紛告退離去。

  接著準備第二次勸進去了!

  下午時分,李奕正在處理軍務,他新任命的內政司財政科科長吳興邦前來求見。

  吳興邦,曾是十三行行首伍家的一個大掌柜,為了贏得伍家的信任往上爬,他甚至曾經改姓伍。

  后在光復軍抄沒十三行之后,伍興邦棄暗投明,改回本姓,然后被李奕給提拔了起來,專司光復軍的財政事宜。

  嗯,李奕雖然抄沒了十三行,但最多也就把主家或殺或抓,送去勞改。

  對于十三行原來的那些掌柜伙計,只要他們愿意為光復軍工作,大多都抬手放了一馬。

  一是因為李奕不想擴大化處理。

  二是因為這些人都還有用。

  當代中國由于滿清閉關鎖國的政策,極度缺乏懂得外語,懂得洋人的貿易規則,能夠對外交流的人才。

  這些十三行的掌柜伙計由于過往經歷,可都是稀缺人才,除非是罪大惡極的,否則的話肯定不能都殺了。

  李奕在書房內接見了吳興邦,招呼他坐下,命人上茶之后,開口詢問道。

  “興邦,你這次前來所為何事?”

  吳興邦聞言,深吸一口氣道。

  “回大都督的話,卑職今日前來是為了向大都督復命。”

  “您所交代的鑄幣的事情出結果了!”

  說話間,一名警衛通報之后走了進來,將一個檢查完的木盒送到了李奕桌上。

  吳興邦上前,打開木盒,然后說道。

  “大都督請看,這些新鑄的錢幣一共有三種面額,分別是銀元,銀毫,以及流通量最大的銅錢。”

  “一枚銀元當庫平銀一兩,銀含量為九成,一成為銅,總重量為50克。”

  “銀元整體呈圓形,采取新型鑄幣機的壓鑄工藝鑄造,邊緣呈規則的鋸齒狀,正面為大都督您的頭像,背面則是萬里長城……”

  嗯,李奕這招是學的袁大頭,直接把自己的頭像印在錢上,多深入人心啊。

  只不過一想到自己以后可能會被人叫做李大頭,李奕就有一種莫名的心塞。

  當然了,也只是類似袁大頭而已,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歷史上袁大頭的幣值為一枚銀元當庫平銀七錢二分,不免有些別扭。

  而袁大頭之所以搞出這么個有些別扭的幣值,其實是為了方便外貿,讓袁大頭兌墨西哥鷹洋可以一兌一。

  他這么做也沒錯!

  而李奕搞一兩的銀元,則是為了方便中國人自己換算,以及推動棄銀兩用銀元的政策。

  算是各有所求吧!

  吳興邦繼續說道。

  “而一枚銀毫則是當庫平銀一錢,銀含量同樣為九成,整體重量為5克。”

  “也就是說,一枚銀元兌十枚銀毫。”

  “銅錢則是標準的方孔錢,篆刻光復通寶的字樣。”

  “幣值方面是一枚銀毫可兌一百枚銅錢。”

  聽完吳興邦的匯報,李奕拿起木盒中的銀元,銀毫,銅錢細細把玩。

  摩挲了一陣,感受了一下錢幣的質感,李奕滿意的頷首道。

  “不錯,不管是銀元,銀毫,還是銅錢,鑄造工藝和質量都很到位,本督很是滿意。”

  吳興邦聞言,不敢居功,開口說道。

  “多虧了大都督提供的西洋鑄幣機的圖紙,讓工人們照著仿制了出來,否則,我等想要鑄幣也非容易的事情。”

  李奕笑了笑,沒太當回事,因為這鑄幣機的圖紙不是他自己畫的,而是他從系統中兌換出來的。

  李奕略微沉吟一陣,然后接著詢問道。

  “現在鑄幣廠的產量能有多少?”

  吳興邦聞言,開口說道。

  “回大都督的話,現在我光復軍的鑄幣廠新設,各方面都還需要磨合。”

  “是故,產能只能達到每月可鑄造銀元三萬枚,銀毫五萬枚,銅錢一百萬枚……”

  銅錢的鑄造效率之所以這么快,主要是因為銅錢的價值比較低,所以并沒有使用鑄幣機進行鑄造。

  而是依舊采用的母錢翻砂法!

  效率很高,但問題是鑄造出來的錢幣外觀較為粗糙,且重量也會有所誤差。

  所以,只能用來鑄造價值較低的銅錢。

  而價值較高的銀元和銀毫,則只能采用鑄幣機進行鑄造。

  所以效率慢了點!

  李奕思索一陣,然后說道。

  “鑄幣廠的鑄幣速度還是慢了些,在維持鑄幣質量的同時,效率還需要再提一提,你那邊需要什么支持,盡管提。”

  “本督盡量滿足!”

  李奕對于鑄幣之事很重視。

  因為這玩意是真的賺錢!

  一枚銀幣的銀含量是百分之九十,哪怕是將剩下百分之十的銅料,以及工人工資,機器損耗等成本都給核算進去。

  鑄造一枚銀幣,那最少也還能有百分之七的純利。

  這不比某燈塔的國債的利潤高?

  并且,還更安穩。

  某燈塔家的國債看起來利潤挺高的,但那玩意遲早還不起崩盤。

  誰接盤誰倒血霉!

  但鑄幣玩兒的是尼瑪貴金屬啊,能有什么風險?

  也就是說,每鑄造一百枚銀元,就能從里面賺七枚銀元的利潤。

  一萬枚,利潤就是七百枚。

  一百萬枚,利潤就是七萬枚。

  雖然最近光復軍挺肥的,不缺錢,但錢這玩意,誰又會嫌多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