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小火輪順著湘江而下。
張庸坐在船頭。默默地觀察四周的一切。
這都是自己守護的土地啊!
很平靜。
很安逸。
來來往往的商船。忙碌的運輸。
岸邊,有老百姓在努力的耕作。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當然不是真正的油菜花。不知道是什么花。但是非常的漂亮。
有風吹來,空中還有蒲公英在螺旋飛舞。
碧空如洗。萬里無云。
這都是我們華夏的壯麗山河啊!
只要光頭不亂來,這片區域就不會受到戰火的波及。
但是……
光頭的騷操作……
搖頭,將煩躁的思緒驅逐出去。
收回心思。
閉目養神。
小火輪駛出湘江,進入洞庭湖。
因為是十月份,枯水期,洞庭湖的水位,大大下降。
沒看到什么美麗的風景。
但是張庸的心情還不錯。
因為……
沒有看到膏藥旗!
只要是沒有膏藥旗的地方,都是好風景!
“什么事?”
“第67軍報告,黃維已經到了。”
“好。”
張庸點點頭。
這個黃維,速度倒挺快。
上次跑來找自己下跪求救,確實委屈巴巴的。
現在調任67軍軍長,再也不用擔心后勤那些亂七八糟的事了。算是因禍得福嗎?
或許,軍政部就是故意的,將這個二愣子調開。免得去了其他部隊又繼續告狀。
這個黃維,有時候一根筋,鉆牛角尖。何應欽也煩躁吧。
“突突突……”
“突突突……”
小火輪轟鳴著,繼續前往岳陽。
看到一艘懸掛著意大利旗幟的貨輪緩緩的迎面而來。
這是一艘排水量1200噸左右的貨輪。
湘江水淺,這個級別已經是極限。再大就要擱淺了。
貨輪上面滿載各種子彈。包括92毫米毛瑟步槍彈。還有62毫米莫辛納甘步槍彈。
都是補充第九戰區的。大部分會用來進行射擊訓練。
現在,第九戰區的國軍,都在整補、訓練階段。開始逐漸普及實彈射擊。
以前,有些部隊的國軍士兵,在上戰場之前,連一顆子彈都沒有打過。可想而知能有什么水平。
現在不同了。現在有明確要求。每個新兵,都有三個月的集中基礎訓練階段,至少打50發子彈。
分配到各個班組以后,還會根據實際情況繼續進行實彈射擊。
總之,一句話,不再是一片空白。
好像第五軍、74軍這樣的,實彈射擊的次數更多。
至于張庸督察的部隊,就四個字——彈藥管夠。打到你不想打。看到槍想吐。
很奢侈嗎?
其實一般。
以后的駐印軍,比這個還奢侈。
美帝的彈藥供應,比系統還要無極限。哪怕是次要戰場,也非常夸張。
史迪威的手里,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缺乏彈藥的。
武器本身可能因為產能和分配的問題,暫時普及不到。但是子彈絕對管夠。
特別是春田步槍使用的6263毫米子彈,你要多少都有。
還有湯姆森沖鋒槍使用的43毫米子彈也是。隨便揮霍。
但是僅僅局限于美帝負責的后勤。
一旦是國軍自己負責,那就哦豁。
即使美帝給國軍無上限的彈藥,國軍也無法全部運輸到前線。前線還是缺。
唉……
需要汽車啊!
需要數量無上限的汽車啊!
但是沒有。
系統不給。
需要自己掏錢買。三千美元一輛。好貴。買不起。
下午三點左右,順利到達岳陽。
黃維帶著67軍的所有軍官到碼頭迎接。
唐建洲、陸象壁、靳九川等三個師長都在。后面還有幾個團長和一些參謀。
“大家好。”
張庸擺擺手。沒什么客套的。
除了黃維,其他都是老熟人。
黃維是自己一個人來上任的。連勤務兵都沒有帶。
發表簡單的講話。
當然是熱烈歡迎黃維到來了。
雖然黃維年紀輕,但畢竟是黃埔一期生。
必須承認一個現實,就是在這個時期,黃埔生真的很吃香。
你嫉妒也沒用。
一座黃埔軍校,就是半部民國史。
同學VS同學……
招生辦主任VS校長……
招生辦主任政治部主任VS校長教官……
“專員……”
“對。67軍目前是三師九團的編制。你要習慣。”
“是。”
張庸給黃維答疑。
最早歸他督察的四個軍,67、68、69、100軍,編制都和其他國軍不同。
其他國軍都是師、旅、團這樣的編制。張庸取消了中間的旅級。由師直接管轄團。然后實行三三制。
眼下,67軍是滿編的。足足有三萬五千人。意大利炮也是足夠的。
但是沒有大口徑的105毫米以上重炮。
不是張庸不想配備。是太笨重。無法適應67軍的機動需要。
在沒有足夠汽車的情況下,配備105毫米榴彈炮簡直就是災難。也容易成為日寇飛機目標。
“走!”
“是。”
隨后,和黃維一起去前線視察防御工事。
目前的漢口和岳陽,敵我雙方對壘。大家都是高墻壁壘,嚴陣以待。
無論是誰,想要主動進攻,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所以,岡村寧次也老實。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只要一動,傷亡就會接踵而來。
在密密麻麻、層層迭迭的防御工事面前,無論是誰,都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幾萬人的傷亡,輕松達成。
所以……
張庸給黃維的任務,就是守住岳陽。絕對不能貿然出擊。
同時,反復強調,67軍的駐地,就是岳陽。
就差點光頭的名字了。就怕光頭又越過戰區,越過他張庸,給黃維下命令。然后導致部隊重大傷亡。
“專員,您放心,我黃維誓與岳陽共存亡。”
“好,好。”
張庸點點頭。
我不是對你不放心。
我是對光頭不放心。
如果光頭直接越過我,給你下命令,你黃維怎么抉擇?
但是沒事。
最多就是岳陽丟了。
然后自己再率領部隊親自奪回來。
休息一晚。
第二天繼續上船,去荊州。
第69軍就駐扎在荊州。之前的軍長是李天霞。現在是龍慕韓。
龍慕韓還沒到任,但是李天霞已經走了。
荊州倒是很安靜。
日寇在五十公里之外,雙方沒接觸。
情報顯示,日寇的兵力并不多。基本可以肯定是警戒性質。
只要岳陽沒有失陷,日寇從陸地上進攻荊州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側翼被嚴重威脅。很危險。
沒什么說的。就是簡單的走走過場。視察視察。
繼續坐船。
逆流而上。到達宜昌。
68軍就在這里駐扎。作為預備隊使用。
因為暫時沒有戰事,于是,光頭又開始謀劃“削藩”,從滇軍開始。
將68軍調防昆明,就是削藩的第一步。
“大家好。”
李天霞帶著高級軍官迎接張庸。
所有人都知道了要調防昆明的命令。很多人內心都有疑慮。
一下子跑那么遠啊!
從中原一下子跑到大西南,相隔一千多公里啊!
其他不說,光是行軍,就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而且,大部分的路段,都是需要步行的。
船運最遠只能到達宜賓,然后就需要步行了。
都是崇山峻嶺。
都是蜿蜒山路。
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什么要跑那么遠。
將滇軍調出來,將68軍調進去,完全就是瞎折騰!大家都在路上累死了。
“這是委座的命令。是統帥部的安排。”
張庸也不解釋。
解釋個屁。他也覺得是瞎折騰。
幾萬人的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還大量非戰斗減員。
須知道,68軍最早的根基,是東北軍。很多戰斗骨干都是北方人。對滇省的氣候,肯定不太適應。
滇軍守滇省,其實是最好的。
哪怕是日寇打過來。滇軍自己其實也能守住。
只要將所有的滇軍,都全部調回去滇省。保證日寇無法打進來。
滇人守滇土,戰斗力肯定爆表啊!
但是……
唉……
“確實有不愿意去的,可以向我申請。我可以安排你們去其他部隊,繼續和日寇作戰。”
張庸也沒什么動員激勵之類的。
總之,自愿。
不強制。
留下來的也不是懦夫。
去其他部隊,反而是要和日寇經常戰斗。
去了滇省,暫時來說,是沒有戰事的。可以休整足足兩年多的時間。
如何抉擇,自己思量。
空缺的部分,到了昆明以后再補充。
不,準確來說,是到了滇西以后再補充。補充當地人。
當地人更加適應當地環境。
即使出國作戰也沒有大礙。
忽然意識到,提前兩年過去,其實也挺好。
正好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
第一批遠征軍,都是臨時抽調來的,就非常不適應那邊的氣候,非戰斗減員超過一半。
尤其是在戰斗失利以后,人生地不熟的,只能等死。
很多百戰老兵,沒有死在日寇槍下,卻死在瘴氣彌漫的野人山。確實是無法言喻的悲哀。
“李天霞!”
“到!”
“盡量集合營級以上軍官,我要講一講。”
“是。”
李天霞立刻下令。
于是,在外面的訓練場,張庸親自教導。
當然沒有說遠征軍的問題。但是提到在西南地區作戰的各種危險。各種特殊氣候。
有點嚇人。
但是沒有夸張。
那邊的氣候就是有點特殊的。
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都還被各種瘴氣折磨呢。
如果沒有準備的外地人,貿貿然進入,會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其實,日寇在緬甸,非戰斗減員也是非常多的。
別的不說,光是各種各樣的毒蛇,就令人生畏。
吃錯菌子什么的,都是小事……
晚上,張庸還親自編寫了一些注意事項,準備做成小冊子,然后油印數百份,分發下去。
當然,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和滇軍交流,和本地人交流。
如果可能,最好是爭取讓滇軍參與遠征。比如說滇軍60軍。但是需要一點技巧。
直接和統帥部說,那是不可能的。光頭肯定不答應。
“報告!”
“進來!”
深夜,李天霞來找張庸。
張庸就知道,這個軍長是選對了。
李天霞的嗅覺,確實要比李仙州更加靈敏一點。
“有話直說。”
“專員,西南是有戰事嗎?”
“提前預備。”
“日寇?”
“對。未雨綢繆。日寇現在和我們拉鋸不下,消耗很大,它們可能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說向南進攻,然后迂回包抄我們的大后方……”
“英法能答應嗎?”
“萬一有什么大變故,英法自顧不暇呢?”
“這……”
“現在,滇緬公路還在修建,運輸量不算大。但是以后肯定會越來越重要的。日寇不會允許這條公路存在,一定會想辦法切斷。”
“所以,我們會和日寇在茂密的叢林里面作戰?”
“你說對了。這就是我一定要調你來68軍的原因。到了滇省以后,你們要學習的,就是叢林作戰。”
“明白了。”
“可能踏出國門,到境外作戰。”
“啊?”
“甚至,有可能是去解救英國人或者法國人。”
“這……”
李天霞驚呆了。
踏出國門?去救英國人?法國人?
洋人居然需要我們來救?
“耀宗,或許,你的部隊,就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個出國作戰的部隊……”
“專員,我一定豁出去,將部隊訓練好!”
“所以,不愿意去的,不要強制。到了那邊以后,我們還會補充很多當地人的。”
“明白。我一定精挑細選。思想動搖的,都不要。”
李天霞明顯上頭了。
霍然站起。
緊握拳頭。
甲午戰爭……
第一個……
出國作戰……
這份榮耀,居然落在了自己身上!
“別激動,坐。”
“是。”
李天霞緩緩坐下來。
但是臉頰依然微微漲紅。難以自制。
“這件事,還要保密。”
“明白。”
“到了那邊以后,部隊主力,可能會駐扎騰沖等地,都是滇西地區,遠離昆明,你要有心理準備。”
“明白。”
“我們的任務,很榮耀,但是也很艱巨。幸好還有兩年左右時間準備。”
“明白。”
“有什么困難,盡管和我說。我會經常去你們部隊的。”
“如果可以,希望能補充部分自動武器。最好是大口徑的湯姆森。叢林作戰,視線受阻,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最好是用子彈開路。甭管有的沒的,先給它一梭子再說。馬四環估計不管用。”
“好。”
張庸點點頭。
果然,千里馳援李天霞,能力絕對有。
如果是換這個家伙統帥整編74師,只怕502沒那么容易抓住戰機。
叢林作戰,確實需要大量自動武器。
確實是好像李天霞所說,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甭管有的沒的,抬手就是一梭子。
栓動的馬四環步槍,在那樣的環境下,確實沒什么用。
“明天早上,立刻補充。”
“謝謝。”
李天霞這才告辭離開。
第二天一早。有運輸船到達宜昌碼頭。
送來了三千支改進版的湯姆森M1A2沖鋒槍。使用三十發直彈匣。
事實證明,對于普通士兵來說,彈鼓非常麻煩。
不好攜帶的同時,還容易卡彈。
三十發直彈匣是最好的。方便攜帶。容易把握。
使用相應的裝具,一個士兵身上能攜帶八個彈匣。也就是240發子彈。
包括槍上掛的一個,就是270發。持續能力還不錯。
既然有補充,自然有淘汰。
或者說是調整。
將所有的意大利炮,都留給69軍。
還有81毫米迫擊炮。也都留下。
其他笨重的武器,全部都不帶。
長途行軍,非常疲憊的。尤其是大西南的崎嶇山路。
從宜賓到昆明,直線距離大約500公里。但是真正走起來,2000公里都不止。
如果是帶著意大利炮趕路,小命都要送掉一大半。
統統留下。到那邊以后再補充。
他張庸其實只需要人。武器彈藥隨后就到。
可惜,沒有足夠的運輸機。
否則,他都準備全部空運。
等等……
全軍空運確實做不到。
但是,空運一個營還是可以。大約五百人。
DC3運輸機能坐30人左右。SB2轟炸機擠滿人,也能裝15個。
還有P108轟炸機,擠一擠,也能帶20個人。
似乎可行?
好,立刻去安排。
“來人”
“到!”
“幫我接重慶白市驛機場。”
“是。”
很快,電話接通。
那邊聽說是張庸,周至柔親自來聽。
周至柔是空籌部部長。但是沒有掛空軍總司令的職銜。
目前的國府空軍,總司令位置空缺。
張庸懷疑這個位置是給自己的。但是自己太年輕了,所以空缺。
當然,沒有證據。和諧大神也不許。
“張專員。”
“周部長。”
“難得張專員來電……”
“打擾了。”
張庸說明自己的意思。
周至柔自然是非常配合。下令調集所有DC3運輸機。
目前,國府總共擁有十八架DC3運輸機。其中一架,需要留下來備用。光頭和夫人可能有需要。
換言之,就是其他的十七架,都可以全部調給張庸。
張庸也不客氣。下令所有的DC3運輸機集中到長沙大沅洲機場。然后待命。
“謝謝。”
“不用。”
周至柔很熱情。
張庸覺得對方似乎有意巴結自己。
能理解。
對方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自己點頭。
除非是他張庸親自推薦,否則,周至柔絕對不可能出任國府空軍總司令。
在他張庸的面前,哪個國府空軍敢說個不字?
背后發牢騷肯定有。但是,到了他張庸的面前,全部都得低頭垂眉。
好了。搞定飛機了。
剩下的,就是空運的部隊。
當然不是從68軍抽調。有更好的選擇。
就是那八個輕裝步兵營。
他們的人員和裝備,都非常適合空運。
查看。
找到距離長沙最近的。
皖字營。營長陳鯤宇。行。就是它了。
立刻給皖字營發報。
命令對方回來長沙。
然后……
張庸也告辭。
坐小火輪突突突,回去長沙。
接收飛機。
準備空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