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看出林三七的遺憾,月相鄉長就怕這位大客戶覺得錯過最佳采摘季節,不要普洱茶了。
這樣他所在的布朗山鄉不但賣不出去茶葉賺不到錢,同時也完成不了省里交待的命令,那問題就大發了。
于是這位布朗族鄉長趕緊幫忙解釋道:
“林專員,其實是這樣的,不同于江南的龍井,其實我們普洱茶葉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春天摘的明前茶固然好,但是其他季節的茶葉同樣不差啊。
比如夏季正好是云南的雨季,茶葉生長迅速,葉片肥厚,口感濃郁;
到秋茶的茶葉色澤金黃,香氣獨特,口感醇厚;
等到冬茶時,茶葉肥壯,色澤烏潤,香氣持久,更是普洱茶中的珍品。
我們鄉里就有一座茶葉廠,我們一年四季都在收購茶葉,所以我還是比較內行的。
說出來林專員可能不信,其實不是我們這樣的茶葉專業人士,普通人是喝不出這一年四季茶葉的區別。
就像我們鄉里的茶廠,供銷社來采購的時候,不管你是哪個季節采摘的,反正價格都一個樣,都不挑的。”
旁邊的玉浪縣長,以及當地干部都捂著呢,想笑又不敢笑。
布朗山鄉的確有一個普洱茶廠,這鄉里惟一一家工廠,的確也是一年四季都在收購普洱茶。
但鄉長沒說的是,收購普洱茶是國家政策,就是為了造福少數民族,虧本貼錢在干這事。
問題是收來的普洱茶根本銷不出去,供銷社也是強制完成任務指標,每年收一些,計劃外的任務那是一斤都不肯多收。
云楠城里人都在追求江南的綠茶,次一些的喜歡胡建安微的紅茶,沒人喜歡喝又苦又澀的普洱黑茶。
至于當地老百姓,想喝茶葉還用去買?就像孟海縣到處有普洱茶樹,想喝自己去采一些唄。
其實這就是六十年代普洱茶的真實生存狀況,別說當成貢茶送給京城的皇帝喝了,人家普洱茶壓根就沒出過云楠省。
林三七不明所以,他查過一些資料,想當然認為茶葉只有春季才能采摘。
現在一聽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那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給他賺錢嘛。
發財啦 看到林專員這臉色由多云轉晴,依恩村長和月相鄉長兩人互視一眼,都覺得過關了。
依恩村長也會來事,馬上指揮著村民們:
“來來,哏石、罕英、相英、刀方,你們幾人趕緊幫遠方來的客人去采摘一些新鮮茶葉過來,讓客人品鑒一下,速度要快。”
山里人爬樹厲害,村長一吩咐,馬上有幾個當地人嗖嗖嗖就爬上了茶樹,然后開始采摘起來。
林三七和趙廳長趕緊找了個陰涼處等著。
不到一刻鐘,幾個當地村民就爬下樹來,依恩老村長親自拿著一個竹編篾子過來,上面放滿了綠色的新鮮茶葉。
月相鄉長是一個合格的當地干部,一名優秀的推銷員:
“林專員,趙廳長,你們看,這就是上佳的普洱茶葉。
鮮葉采摘標準通常為一芽兩葉、一芽三葉或少量的一芽四葉。主要以一芽二三葉為主,此時的鮮葉芽葉和葉梗長度適宜,在成熟度和內含物上均達到最佳狀態。
如果林專員要采購,我們保證全部都是一芽兩葉這種一級品,絕對不會摻假。
好的普洱茶入口時雖然感受到的是苦澀味,但是這種苦澀味會很快轉化為回甘,在口腔中會慢慢滋生出一種清甜的感覺。
而且我們孟海普洱的茶湯比較清爽,有較強的生津感,喝完后口腔內會有唾液不斷分泌。
隨著存放時間的增加,普洱茶的口感會變得更加醇厚,苦澀味減輕,茶湯的飽滿度增加,回甘和生津的效果也更加持久。
嗯,香,絕對的香”
林三七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打趣道:
“月相鄉長,你確定喝多了普洱茶后,口生津感,不斷分泌唾液不是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胃痛?”
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堿,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胃黏膜受到刺激,進而出現局部疼痛,還會伴隨腹脹、噯氣、惡心、嘔吐、乏力等不適。
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普洱茶才有,很多茶葉都有這個副作用。
更何況是六十年代,這個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胃里都沒油,普洱茶喝多了胃就更難受了。
月相鄉長尷尬地笑笑,閉著眼睛說瞎話的本領他是沒有的,不能說沒有這些副作用。
林三七這時候接過篾子,看著上面的綠色茶葉不禁感慨道:
“六十年代真是好啊,遍地是黃金,這錢呀,真跟白撿一樣一樣的。
這可是正宗的老班章上千年的古樹茶葉,就這樣的茶葉一斤起碼就十幾萬了,這還是新鮮茶葉。要是干茶,一斤怎么也要賣個幾十萬啊。”
旁邊人都以為林三七是在神神叨叨。
月相鄉長和依恩村長都在心里撇撇嘴,心想就這樣的新鮮茶葉賣到鄉茶葉廠,一斤才一分錢。
就算這樣,茶葉廠還不一定收購,都是看人情關系。
像班章村實在太窮太偏僻,不能送什么禮給鄉茶葉廠采購員,人家壓根就懶得來收購,賣都賣不出去。
還想一斤賣十幾萬元,這不是白日做夢嘛。
林三七這用手搭在額頭上,朝山上看了看:
“老村長,你們老班章的茶樹王是哪一棵?”
林三七對這棵樹王非常有興趣,因為幾十年后,老班章樹王的茶葉,一斤可以賣100萬人民幣以上,驚為天人。
但是人心太貪婪,資本為了賣錢,直接把茶樹王薅成了葛優,葉子都采光了,導致樹王最后奄奄一息,估計是活不了了,然后又拼命搶救。
所以說這棵樹王壓根就不是茶葉樹,而是一棵聚寶盆。
“樹王啊,走,我帶你們過去瞧瞧。”
老村長帶著眾人往上爬了一段山路,這才指著一棵大約8米高,較為瘦小的茶樹說道:
“林專員你瞧,這棵就是我們班章村的樹王了,距近大約有1400年。”
林三七一直以為能稱得上“樹王”的,應該是跟泰山的五大夫松一樣,拳曲古拙、蒼勁蔥郁,那樹冠起碼能覆蓋十幾畝地。
結果眼前這顆樹王卻顯得很瘦小,甚至連旁邊幾顆“晚輩”都比不上。
林三七走近到樹王旁邊,摸了一下樹桿,心中不禁感嘆道:
“老兄,你還有幾十年好活,不過死之前先替我多做些貢獻吧。”
幾十年后,這棵茶樹王完全被神話了,不但樹王產出的茶葉被炒到天價,甚至還有不少迷信的人,覺得樹王所在地是會聚天下靈氣所在。
于是有一群人每天就在樹王旁邊打座修煉,期望自己能長生不老。
你還別笑,有關系有鈔票的人才能去樹底下打座,一般的老百姓只有遠遠在旁邊的觀光棧道上打座,就這,還要分三六九等來。
林三七伸手摘了一片樹王上的茶葉,再次感嘆道:
“就這一片葉子,估計就值一包中華煙。媽的,吃了能長生不老嗎?對了,咱們來都來了,拍些照片回去吧。”
玉浪縣長一聽,趕緊招呼工作人員道:
“趕緊的,給林專員拍幾張照片留念。”
林三七在樹底下拍了一張照片后,又招呼趙廳長、以及玉浪縣長、月相鄉長、依恩村長等一眾村民,一起拍合影。
拍照是林三七特意強調的,不是他喜歡拍照留念,而是這些照片他在另一個時代有大用。
拍了幾卷膠卷后,林三七這才囑咐道:
“玉縣長,照片你得抓緊讓人洗出來,另外所有照片上都要標明拍攝時間,還有每一張照片的人物。這樣將來我老了,我還可以拿出照片懷念一下諸位。”
現場的人都輕笑了起來。
這年頭拍照都會在照片一角標明幾幾年拍于哪里,有時候集體照還會標明拍照人物名字。
“噢,對了,寫我的名字時,不要寫林三七,給我寫林永元,永元,咳咳,是我的字。”
對于這個小小要求,玉縣長自無不可,反正只要你不寫潤之就行,其他都隨便你。
“行,咱們昨天到今天已經拍了5卷膠卷了,我馬上派人回縣里去洗出來,請林專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