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7章 及鋒而試,后人故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萬歷明君

  朱翊鈞手上拿著奏報,錯愕地看著左右。

  這話自然不需要別人來答,他只是驚訝之下自語罷了。

  李春芳這一手,著實在朱翊鈞的意料之外。

  滑跪就算了,好好回家養老又不會追究你,湊上來想把自己孫女送進宮干什么!?

  拋開皇帝不結高門大戶的祖宗成法不談——君臣有爭議的時候,才會考慮到祖宗成法,君臣有共識,可不會管什么祖宗成法。

  可對于這種科舉門第而言,成為外戚并不是一個好選擇。

  國朝慣例,外戚雖能參加科舉,但卻不會授官,哪怕考中了,一樣只能頂個進士頭銜在家養魚種地。

  李春芳三個兒子雖然沒出息,但總還有孫子,玄孫。

  一朝首輔,只要后代興旺,怎么也能盤桓一地。

  歷史上李春芳的后代繁衍成興化望族,巡撫、尚書屢出,可不比外戚差。

  所以,李春芳究竟怎么想的?

  朱翊鈞盤坐在蒲團上,陷入沉思。

  張宏小心伺候左右,輕聲開口道:“萬歲爺,這道奏是否下內閣?”

  海瑞的密奏,直接由錦衣衛送到司禮監的,下不下內閣,還是兩說。

  朱翊鈞抬眼看向張宏,一時沒有答話。

  沉吟片刻后搖了搖頭:“先去請元輔和先生來一趟。”

  這種大事還是開小會的好。

  他想拆分南直隸這種事,也不便宣之于眾。

  無論徐階、李春芳怎么猜到的,他自己反正是不能認下。

  有些話,不說出口,是人在支配事,一旦說出口,就是事在支配人了。

  不過,跟內閣商議一番,還是有必要的。

  一來,他不夠了解李春芳,有些把握不準此人的想法跟意圖。

  張居正與李春芳都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同科同學,又同在內閣任事。

  高儀則跟李春芳是多年禮部同僚。

  都能算得上是熟識。

  互相參謀一番,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嘛。

  二來,這種大事自然不能自個兒躲在西苑想出個結果來。

  在朱翊鈞有意無意的影響之下,已經給內外營造了一種,大事都會與大臣商量的政治氛圍。

  這種政治互信是很難得的事情,他不會輕易打破這種默契。

  張宏聞言提醒道:“萬歲爺,弘農王跟會稽王沒撐過這個冬天,今日,高閣老和許駙馬,替陛下去各殿廟行喪禮了。”

  朱翊鈞哦了一聲,他還真忘了這茬。

  王爵去世,按例輟朝并行喪禮祭奠。

  雖然不是一天死的,但為了省功夫,就給湊一塊了。

  一番忙活下來,高儀今日當是無暇了。

  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先去請張居正。

  輟朝還是得在內閣值班的,人自然在內閣。

  由于內閣距離西苑頗遠,朱翊鈞特意給幾位閣臣賜了肩輿。

  所謂“每到傳宣陪燕侍,東華門里賜肩輿”,這些殊榮都是邀買人心用爛的手段,但正是因為好用,才會被用爛。

  正旦施恩,只有四位閣臣得了此殊榮,雖說四人都連連上疏請免,但每次從內閣到西苑,穿行紫禁城,也還是坐得穩穩當當。

  其余大臣看著幾位閣老肩輿上的刻字,更是艷羨不已——皇帝為防幾位閣老認錯了肩輿,貼心地刻上“柱國”、“師保”、“輔政”、“碩德”幾字,以示區分。

  私下里都在說,憾而不能得一字。

  就這樣,張居正從內閣,被請到了西苑。

  朱翊鈞沒準備在萬壽宮召對,而是掐著時間,稍微等了一會,才換上常服,去往乾明門外的承光殿。

  承光殿就是以前的儀天殿,成祖將其修繕后,換了個新名字,取承續明光之意。

  原先供奉的佛像被朱翊鈞陸陸續續遷出,作為了他召見外臣之地。

  此時張居正已經承光殿外等候。

  “陛下。”張居正行禮。

  朱翊鈞忙把住他的手,將他扶起:“元輔不必多禮,令尊身體好些了么?”

  自然而然的起手寒暄,無往不利。

  張居正被拉著,落后皇帝半個身位,一同進了殿:“替家嚴謝過陛下關懷,郎中說,是肺腑上的老毛病,服過藥,一過冬就好了。”

  朱翊鈞忍不住看了一眼張居正。

  老毛病就是慢性病,藥石無醫的那種。

  壽命天定,這個時代有慢性肺病,基本上沒什么辦法,就是怕……死得不是時候。

  父親去世,得回鄉守孝三年。

  朱翊鈞如今可還離不得一位能控制局面的首輔,如今二人正是攜手并進的時候,不好輕易換人。

  這倒是提醒了他。

  趁著下個冬天來之前,得再施恩,給張父、高儀這些人的居所,修幾間暖房。

  兩人來到殿中,朱翊鈞給張居正賜了座,示意張宏把海瑞的奏報遞過去。

  他緩緩坐到御案后邊,等著張居正慢慢看,嘴上說道:“李春芳的意思是,讓中樞這邊高抬貴手。”

  “他還有身后那些人,將謀逆的幾個刺頭扔出來,還有放手鹽政、出讓部分糧稅、三成茶課,以及……”

  朱翊鈞頓了頓,用一種無奈地語氣道:“以及將他孫女送進宮。”

  張居正一心二用,邊聽皇帝說著,眼睛則是仔細看著奏報。

  他沒有第一時間接話,而是面色不愉道:“陛下,奏報到了通政司就該謄抄給內閣的,如何直接送進了司禮監。”

  雖說張居正對皇帝目前的長勢都很滿意,但內閣該爭的東西,還是得爭。

  這與個人感情無關,在什么位置,就得做什么事。

  朱翊鈞連忙告饒:“是通政使何永慶不曉事,朕已經教訓過他了,元輔稍安。”

  不管是不是,反正他這么說了,那就只能是通政司不懂事了。

  張居正聞言點了點頭。

  他也就是表明態度,點明正常的流程。

  畢竟這奏報上的事,不好宣之于眾,有所隱瞞實屬正常,至少沒瞞著他張居正。

  張居正合上奏報,斟酌了片刻,才道:“李春芳說的事,陛下有決意了?”

  皇帝是要內閣配合,還是有意跟他商量,不同的選擇,張居正拿出的態度自然也不一樣。

  朱翊鈞搖了搖頭:“朕不通政事,正要問過元輔的意思。”

  “不過……有此戰果,朕倒是傾向于鳴金收兵。”

  如今是中樞表了決心,南直隸部分人有所退讓。

  但要說這些人全部引頸就戮,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若是這次談崩,之后恐怕就難以收場了。

  到目前為止,南直隸的反撲都還只是淺嘗輒止,真正撕破臉的話,可不是這么簡單。

  屆時恐怕就是漕糧一粒不能入京、松江府的倭寇再度燒殺搶掠、士紳百姓殺官示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非是中樞的鄉黨、南直隸的高官,代表了南直隸。

  而是基于民間廣泛的訴求,才有了這些官吏代表南直隸的土壤。

  所謂的廣泛,包括了商人、地主、農夫、小吏、低品階的官員等等等。

  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廣泛訴求,所謂的高官們,才可以代表一地。

  并不是說,把這些頭頭腦腦殺光,南直隸的就太平了。

  就像唐朝的安祿山,存在的土壤,正是在于河北廣泛的訴求。

  哪怕將其擒殺,也并不妨礙河北再推出別的代言人,攪動個數十年。

  如今朱翊鈞若是狠下心,把南直隸高官勛貴都犁一遍,非但無濟于事,還要將稅基打爛了,那眨眼之間就得天下糜爛。

  是故,既然這些人代言人低頭了,該談就得談了。

  各自讓一讓,相忍為國嘛。

  前世稅改,不也得讓朱家人去南方慢慢談嗎?

  理就是這個理。

  所以朱翊鈞從未想過將這些所謂的代言人殺個精光,就能拿捏南直隸了。

  只不過是徐階不按套路出牌,逼得他不得不拿出決心給這些人看罷了。

  如今既然給出了心理價位之上的籌碼,那也不是不能給這些人一個體面。

  這趟去,是搞錢的。

  如今錢搞到手,就沒必要節外生枝了。

  張居正不置可否,又追問道:“那李春芳提出的條件呢?”

  朱翊鈞看向張居正,征詢道:“朕不了解李春芳,元輔不妨說說你的看法?”

  他以問代答,想聽張居正的意見。

  張居正也不避諱,重重道:“李春芳不老實,他這是在試探!”

  朱翊鈞一怔。

  他身子前傾,疑惑道:“試探?”

  張居正點了點頭:“他在試探,經此一事后,陛下的處境……”

  “有沒有遭到內閣的警惕,有沒有受到兩宮的不滿,有沒有因此,造成君臣離心!”

  朱翊鈞本是皺眉沉思。

  聽罷張居正的話,突然靈光一現。

  他一拍大腿:“難怪他要送孫女進宮!”

  張居正投來贊許地眼光,果然是一點就透。

  他接著說道:“但凡陛下此次,受到的怨望過深。”

  “朝臣和兩宮反對之下,就不可能允他的孫女進宮。”

  “他想看看,大家會不會……懼怕陛下過早親政!”

  朱翊鈞默然。

  按照他方才的想法,最多以為是李春芳滑跪過快。

  如今被點醒,不得不感慨一聲,這些人,簡直都快成精了!

  送孫女入宮,其實就是提前完成了選秀這一道程序。

  此事對皇帝而言,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只要皇帝身邊的支持夠多,隨時都能納入后宮。

  而皇帝的大婚,卻有著重大的意義——成婚,基本上就意味著親政!

  李春芳這是故意給皇帝遞枕頭,來試探朝官和兩宮的反應,進而判斷中樞的局勢。

  如若他孫女送不進宮,說明眾人面上服從,一旦涉及到根本,卻還是恐懼、反對著皇帝。

  這種情況下,既不用變成外戚,也可以針對局勢,及時調節對中樞的策略。

  而所謂的拆分南直隸,就會變成緩兵之計。

  相反,若是兩宮欣然,朝臣竟同,順利地將孫女送進了宮。

  那就說明,皇帝沖齡踐祚,就已然把握住了大局,同時在此次事件當中,并沒有遭受太多的怨望。

  如此,李春芳自然是順理成章地滑跪,轉型成為外戚,再賭百年富貴。

  那么所謂的拆分南直隸,則會是甘做馬前卒,替皇帝分憂。

  偏偏這種首鼠兩端,還沒辦法苛責他——都送孫女進宮了,這種表態還不夠嗎?

  果真是聰明人啊。

  朱翊鈞順著張居正的話說下去:“所以,無論是做給外人看的,還是給自己人安心,這秀女,朕都不得不收?”

  張居正既然點破了這一點,就說明至少他沒有忌憚自己親政。

  好首輔啊。

  不過……女大三,總感覺怪怪的,嗯,還是幼女,更怪了。

  張居正點了點頭:“哪怕陛下只是單純不想接受李春芳的好意,外人恐怕也會懷疑是不是受到了什么阻力。”

  穩定壓倒一切。

  為了讓不清楚局勢的各省府一個明確的象征,這事確實不應該拒絕。

  朱翊鈞無奈地搖搖頭,被李春芳擺了一道就算了。

  問題是,要是奇丑無比,該如何是好?

  張居正仿佛看穿了皇帝的想法,貼心寬慰道:“陛下放心,在我朝,要是沒官相的話,是做不到李春芳那個位置的。”

  朱翊鈞聽懂了張居正的意思。

  無非就是皇帝看臉,太丑了壓根做不到廷臣的位置上。

  所以后代都不會太丑。

  朱翊鈞勉強說服自己信了,生無可戀地擺擺手,示意可以接受。

  他略過了此事,繼續說道:“那李春芳首倡的拆分南直隸之事,元輔怎么看?”

  張居正沉吟了片刻,搖了搖頭:“臣以為,還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李春芳是談條件,自然把事情往好了說。

  但站在張居正這個位置,一眼就能看出美化過甚了。

  他補充道:“再是劃個巡撫出來分稅,也還是得走漕運。”

  “問題便在于,兩淮如今卡在南直隸手上,不是隨便劃一個布政司就能解決的。”

  “就怕,引起反彈,反而會壞了稅。”

  “況且,所謂的十年之功,不免有些夸大其詞。”

  國朝二百年成例,已經深入骨髓了,根本不是十年就能做成的。

  朱翊鈞聽了張居正的話,也頷首認同:“朕也是這般顧慮。”

  “李春芳心不誠。”

  果然還是明白人多,張居正一看就明白其人有些夸大其詞。

  要真是將拆分南直隸這件事,擺到臺面上,必然要引起軒然大波——甚至于,李春芳未嘗沒有警告的意思。

  南直隸并非沒有積極的一面。

  南京六部擁有相當大一部分職權。

  南方諸省的低級官吏,一應考核、任免、升遷,都是南直隸吏部直接為之。

  這極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南直隸兵部歷史上多次直接發兵平叛,而戶部更是可以直接截留江南的賦稅,自行調用配合兵部。

  北方用兵的時候,南方也向來是堅實的武力后盾。

  也很難說這些人除了私心,就不顧國家。

  如今的公文當中,都還充斥著“南京國本”這類話語,乃是無可爭議的另一中樞。

  這些都是南直隸合法性的來源——正統中樞、有著積極的行政與軍事意義、天下泰半的賦稅作為后盾等等等等。

  更別提暗地里地主鄉賢,文人世家相互抱團,樹大根深。

  殺官造反,再來一個《五人墓碑記》蓋棺定論,又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如今倭寇在松江府外蠢蠢欲動,就是明證。

  正面反面,明里暗里,南直隸都有著一個不容小覷的想象共同體,想拆分不可能那么簡單。

  后世的建奴在江南殺了這么多人,最后想拆分南直隸都要曠日持久。

  這種事,不是李春芳嘴巴一張就能辦到的。

  張居正看向皇帝,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至少要開了海運之后,才能置巡撫于鳳陽府等七府。”

  兩淮卡著脖子,說話始終不夠硬氣。

  如今交了春,工部和王宗沐,開始了第二次近海海運的嘗試。

  只要中樞有這個心力,成事也是早晚而已,不必急于一時,跟南直隸現在撕破臉搶奪七府稅源。

  朱翊鈞點了點頭,認可了張居正的話。

  而后,他卻話鋒一轉:“不過,李春芳之議,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張居正心中一動,遲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鈞突然站起身,伸手拿出紙筆,著手繪畫南直隸的地圖。

  還不忘朝一旁的張宏吩咐道:“往后在正殿畫一副疆域圖掛著。”

  吩咐完,便繼續低頭手繪。

  他三下五除二,將南直隸十四府畫了出來,伸手請張居正上前來看。

  “巡撫加戶部尚書有些太過明顯,行事也操之過急。”

  “不過元輔方才說漕運,倒是點醒了朕。”

  “把操江御史和操江提督,拿回中樞!”

  張居正側過身子,看著皇帝在草草繪成的地圖上筆畫,露出恍然之色。

  所謂提督操江,就是領江防,操練兵卒之事。

  一文一武。

  如今武正是由,掌南京右軍都督府事,永康侯徐喬松,提督南京操江兼管巡江掌府事。

  文則是由,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鹵,提督操江,兼管巡江。

  如今皇帝是想先從江防下手。

  張居正順著皇帝的想法,出聲問道:“加巡撫?”

  二人對視一眼。

  朱翊鈞指著鳳陽七府:“操江提督,兼巡撫鳳、安、徽、寧、池、太、廣,改駐安慶!”

  這是已經見過成效的故智,他自是拿來就用。

  不比加戶部尚書,操江提督收歸中樞則要溫和得多。

  其一,前者是直接搶奪稅源,后者卻是兵權。

  中樞對軍權改制,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其二,前者突兀地加上一個戶部尚書,誰都會深思,但后者,本就是一個成熟的系統。

  改了駐地和加了職權,也不算太敏感。

  其三,操江提督,本就在勛貴手中。

  與渾然一體的文臣不同,勛貴相對而言骨頭軟,聽話——否則也不會只有懷寧侯跟魏國公坐以待斃了。

  再者說,讓依附于南直隸的操江體系,重新回到中樞的調度下,很難說那位永康侯徐喬松會不樂意。

  總而言之,這要比李春芳直接搶奪稅源,要更加潤物細無聲一些。

  張居正思忖片刻,也伸手在圖上一指:“那么錢糧,就得直接從漕運衙門截留。”

  至此,便將將內水水路的兵權,直接收歸了中樞。

  漕運總督按住京杭運河。

  操江提督鎮守長江。

  朱翊鈞嗯了一聲:“那就如此罷,告訴李春芳,如果能促成此事,南直隸的事,就結了!”

  至于往后……就得等操江提督的事穩定下來再說了。

  張居正點了點頭,后退幾步,行了一禮。

  這是內閣也認下此事的意思。

  他正要離開之際,突然想起一事,又默默停下了腳步。

  張居正抬頭看向皇帝:“陛下,此次海御史能帶回來多少銀兩?”

  朱翊鈞聞言,振奮道:“聽聞有十萬兩之巨!”

  張居正一愣,旋即意識到皇帝在開玩笑。

  他嘆了口氣,又挪步走了回去,就這么靜靜看著皇帝。

  朱翊鈞笑了笑:“叫上戶部王尚書來,分一分,議一議。”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