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六十九章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唐天將軍

  武廟在華夏歷史上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和文化意義。

  如文廟一般,歷代大臣都以進入文廟為殊榮。

  精神的傳承,也尤為重要。

  “侍中深得朕心,武廟之事,可以推行。”

  “除太公、留候、十哲外,現階段選擇六十四將。哲,為武將的楷模,不要計較品行的瑕疵。古今六十四將,也以將略為優,不計德行。由政事堂、兵部、天策府、集賢殿,一同選拔自王忠嗣前六十四將,前至周代。”

  “屆時,由朕親自過目。”

  “我朝為中興之朝,將領多有功績,堪過古人。此代將帥,當選拔八人,列于武廟之中。于壽終正寢后,與古將同祭祀,共添武廟七十二將。”

  “自此以后,凡有大功,為將帥表率者,由朝堂共舉,可以入武廟。”

  李瑄同意顏真卿所奏立武廟之事。

  也提出自己的要求。

  武廟六十四將,不能攙雜政治因素。

  吳起殺妻求將也好,白起屠殺俘虜也罷。

  那是古人的事情,今人可以批判他們失德。但不能否定他們在軍事上的巨大建樹。

  當學習他們的統兵、治軍、兵法、戰略。

  而大唐現在的新兵制度,是為更遠大的目標而奮斗。定要約束軍紀。

  由于歷史上的武廟,并不能令人心服口服。

  李瑄言以王忠嗣之前,是想將王忠嗣也列為武廟將領。

  他一生無敗仗,有將帥氣象,絕對夠這個資格。

  至于當今八個武將,現在還不是選擇的時候。

  即便沒有戰斗,還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彪炳青史的成就。

  “臣等遵旨!”

  “啟奏陛下。孔子為文宣王。按照禮制,陛下當為主祭太公,封武王名號。以示武廟之正統。”

  顏真卿再奏。

  在軍事上,沒有人比李瑄更適合封武廟。

  古今帝王將相,更無堪比李瑄的赫赫武功。

  然李瑄是帝王,武廟只供奉臣子。

  “孔子為宣,太公為成。今追封呂尚為武成王。望大唐將士向呂尚學習,既可為為社稷征戰的太公,也可以為匡扶國家的尚父。”

  李瑄給出姜太公的封號。

  “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沒有過多的意見。

  今日的朝會,也正式結束。

  在結束前,李瑄宣布休朝七日,待李隆基大斂以后,再重新開朝。

  李瑄下朝會召宰相們到政事堂,與宰相們討論當前國事,與規劃事宜。

  計劃在今年,長安城諸坊諸市道路,全部鋪設成水泥路。

  于明年之時,開始正式鋪設兩京古道的水泥路。

  更多的百姓選擇加入水泥、沙石的制作。

  李瑄出政治堂后,見李適之,然后與李適之又到興慶宮,祭拜李隆基。

  劉單已經開始為李隆基主持祭祀儀式。

  李瑄向劉單交代關于李隆基陵墓的修建之事。

  要求七個月以內完成,不必太過壯麗,以節約為本,可以使用水泥,加固陵墓內部。

  陶俑可以名匠燒制。

  金銀珠寶、絲綢的陪葬,適當即可。畢竟李隆基享福的時間可不少。

  不是李瑄苛刻,即便李適之死亡,亦是如此。

  如果他死了,他會留下遺詔,將他在青山中掩埋,不必立碑,永久長眠。

  省得被一群摸金校尉光顧。

  “對了,楊貴妃得知先帝逝去以后,作何反應?”

  最后,李瑄向劉單詢問這件事情。

  劉單既然任商部尚書,也一直兼任著興慶宮使。

  管理著興慶宮的事物。

  “回至尊,據太真觀中的女道士匯報,貴妃在得知先帝亡故,只是對著道祖祈福,一夜未眠,無法猜透她的感想。不過想來也不會有什么了。貴妃經歷恩怨情仇、榮華富貴,又家破人亡后,似乎已真心向道。”

  劉單向李瑄回答道。

  “她沒有提出祭拜先帝嗎?”

  李瑄疑惑。

  “并無!自入太真觀后,貴妃清茶寡淡,素衣不妝,未踏出太真觀一步。”

  劉單向李瑄回答道。

  “盛世牡丹,終將過去。不必多監視了。”

  李瑄吩咐一聲。

  楊玉環和李隆基一樣,也非常復雜。

  天寶之年,是和楊氏連在一起的年代。

  楊玉環是楊氏最重要的人物。

  因她的存在,楊氏一發不可收拾。如果只是奢靡無度,國家也不會崩潰的那么快。

  然而連賣官鬻爵,都能肆無忌憚。

  兩次南詔之戰的失敗,因隱瞞敗績,冤魂無法歸來。

  從上到下,都已腐爛,所以李瑄借助安祿山叛亂,輕輕一推,李隆基時代倒塌。

  “至尊,先帝后宮佳麗頗多,是否按照制度行事?”

  劉單不得不向李瑄詢問這個問題。

  “變革已如火如荼,你覺得皇權更大,還是百姓更大?”

  李瑄反問劉單一句。

  “臣下知道該如何去做?”

  劉單趕緊回應。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歷史上的杜甫曾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寫到“先帝侍女八千人”。

  實際上李隆基在長安、洛陽兩地,各皇宮、行宮的宮女遠遠不止八千人。

  這些其實都是以“后備妃嬪”使用。

  因為李隆基在開元年間,就任命“花鳥使”,滿天下為他尋找美女佳麗。

  這些花鳥使不看門第、身份,不分貴賤,只看姿色,凡是美艷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虜入深宮,以供李隆基受用。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宮作宮婢。

  然而美女太多了,把興慶宮、大明宮、太極宮、上陽宮、紫薇宮五大皇宮填滿。

  十個里面,最多有一個得到李隆基的寵幸。

  其他的九個,只能作為從事各種雜役的婢女。

  得到寵幸的那一個,難道是幸運的嗎?

  并不是。

  最多得一個小小的封號。

  明夜以后,李隆基或許已經忘卻。

  也就是得到楊玉環后,花鳥使才銷聲匿跡。

  而困在深宮之中的女子,只能孤淚對紅妝。

  好在李瑄繼位以后,自由放歸大批宮女。

  而且還關閉大明宮、華清宮。

  把這兩座最浮華的宮殿關閉。

  但有一點,當初被李隆基寵幸的妃嬪,李瑄卻不能亂動。

  畢竟李隆基還活著,是太上皇。

  李瑄廢除宦官制度,放宮女回家嫁人,他有理由。

  但若是把李隆基在長安的妃嬪全部給放了,那必然會落人口舌。

  如李世民的妃子一樣,若無子女,再強制出家為尼姑。

  顯然,李瑄不想這么做。

  要知道,李瑄抑制佛道的運動剛結束,已經放歸大量的道士、僧侶回去。

  劉單能揣摩圣心,深得其中之意。

  “稟至尊,廣平王求見。”

  李瑄在興慶宮一座偏殿寫文章的時候,羽林郎稟告。

  “讓他進來!”

  李瑄回應。

  廣平王,就是李亨的嫡長子李俶。

  在這個時空,李俶沒有改名為李豫。

  “拜見至尊!”

  李俶壓制著神情,向李瑄拜見道。

  李瑄搶了他的皇位。

  李俶也是這么認為的,若李瑄沒有謀逆之心,繼承天子之位的一定是他。

  畢竟他是李隆基的嫡長孫,是李隆基最看好的一個孫子。

  “免禮!廣平王因何事而來?”

  李瑄向李俶問道。

  “先帝鐘愛楊氏,臨終卻未見一面。臣請楊氏為先帝殉葬,于九泉之下,繼續服侍先帝。”

  李俶沒有廢話,語出驚人地向李瑄請求道。

  自開元末以來,李隆基的皇子皇孫們,就積累了非常大的怨氣和戾氣。

  李隆基防自己的兒孫,如防賊一樣,專門在長安城東北建立十六王宅坊、百孫院坊。

  嚴格監視兒孫們的一舉一動。

  太子不居住在東宮,十六王宅中的某個宅院為“臨時東宮”。

  最可笑的是,李隆基防了一輩子兒孫,到開頭被李瑄這個家賊偷了家。

  搶兒媳,李林甫當權。

  皇子皇孫即便在十六王宅,百孫院,也受盡窩囊氣,被壓制得抬不起頭。

  李俶的父親李亨,被李林甫陷害,一度喪命。

  王忠嗣與李亨親如兄弟,可王忠嗣也被陷害,暴斃而死。

  等到楊氏禍亂朝綱,皇子皇孫更是難有生存的空間。

  楊氏家奴鞭打公主。

  宴會的時候,皇子皇孫在楊氏之后。

  即便是皇孫結婚,也要巴結虢國夫人,巨資請她來做擔保,否則婚禮一準辦不成。

  接下來,就是馬嵬驛政變,皇子皇孫,徹底淪為階下囚。

  家里的資產,也因為李瑄改革,失去大部分。

  這種怨氣一年一年的積累,使李俶等人悲憤。

  但他們什么也做不了,甚至在夜晚連一個美夢都無法遇到,只能仰天長嘆。

  他們選擇性地將憤怒發泄在楊玉環身上。

  李林甫死了,楊國忠死了,五楊死了,安祿山死了,李隆基死了……

  偏偏楊玉環還活著!

  他們家的江山都是因為這些人失去,憑什么楊玉環還能活著?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廣平王深知儒家經典,這句話你沒聽說過嗎?”

  李瑄眼睛一瞪,非常不滿。

  竟然敢在他面前提殉葬之事。

  歷史是前進的!

  他作為穿越者,可以不前進,但絕不能倒退。

  人們都說,孔子夸贊第一個制造陶俑的人。陶俑代替活人,就不必再有活人殉葬了。

  但也有人說,孔子罵第一個用陶俑殉葬的人會絕后。因為陶俑與人相似,怕后世出現殘暴的王侯,慢慢地用活人去替代陶俑。

  不論是陶俑代替活人,還是陶俑演變成活人,孔子在那個時代,是堅決反對人殉制度的。

  哪怕奴隸也不行。

  楊玉環的事情都過去這么多年了。卻被李俶這么說,讓李瑄很生氣。

  若非李隆基喪殯期間,李瑄必然會懲罰李俶。

  李俶被懟得說不出話,他也畏懼李瑄的威勢。

  這并非他一個人的意思,而是皇子們的主意。

  皇子們可太恨楊玉環了。

  “先帝尸骨未寒,爾等身為子孫,當力盡孝道。我們是一家人,廣平王不了解變法,姑且當你沒說過這句話。”

  “我也不會再拘禁你們,先帝大斂以后,爾等搬出興慶宮,至長安各坊居住。望爾等謹守品德。我想像漢文帝、漢景帝一樣寬松,但你們別忘了劉長、劉武的故事。”

  李瑄嚴厲地向李俶說道,像訓斥孫子一樣。

  按照輩分,李俶不過是他的遠房侄子。

  “退下吧!”

  隨后,李瑄揮手讓李俶退下。

  李俶羞怒,拱手而退。

  李瑄沒在意,繼續埋頭寫文章。

  現在國家內外皆被掃除,李隆基的子孫,即便有再大的才華,也只能做一富家子弟。

  李俶將李瑄的話傳到眾皇子而中,他們更加驚懼。

  跪在李隆基的棺槨前,眼淚大滴大滴地往下落。

  使來拜見李隆基的官吏,都不禁感慨先帝的兒子太孝順了。

  文武官吏一個個按約進入興慶宮,進行拜祭。

  興慶宮外,也有老人緬懷昔日,在勤政務本樓下拜禮。

  李瑄包容,并沒有令人驅趕。

  人都美好的回憶。

  開元初期中期,政治清明,受益的百姓太多了。

  第七日,開始進行大祭。

  李瑄領文武百官、王公貴族,觀看祭祀禮儀后,將李隆基的棺槨密封好,停在躍龍殿中。

  至此,李隆基的祭祀暫時告一段落。

  待七個月以后,運往泰陵大葬。

  李隆基死后第七天。

  他曾經的老對頭,尺帶珠丹終于病逝。

  兩“入”長安的尺帶珠丹能活這么久,也算心態不錯。

  臨終前,他囑咐赤松德贊,向李瑄上書,請求歸葬于雪域高原,昔日邏些城外。

  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

  落葉歸根,不僅是華夏民族的傳統,還是大多數人的信仰。

  尺帶珠丹和李隆基非常像,前半生輝煌,后半生失敗。

  吐蕃大聯盟已不在。

  松贊干布少年時期,就一統雪域高原。自比松贊干布的尺帶珠丹,想回去向先祖認罪。

  權衡利弊,李瑄拒絕尺帶珠丹的請求。

  只是允許三十年后,將他的尸骨轉葬雪域高原。

  現在雪域大都護剛剛建立四載。

  常袞作為大都護,還在收攏人心階段。

  南霽云也時不時地領兵出山河城,討伐一些不臣服的部落。

  至今遷入山河城的漢人不過三千戶,連軍屬都沒有盡遷,還遠遠不夠。

  即便知道尺帶珠丹影響很小了,但不想再出現任何差錯。

  他的目標是在乾元十載以前,大唐可以完全控制雪域高原,并賦稅正比。

  這個時代的雪域高原,氣候溫暖,十分合適農耕。

  未來會逐漸變冷。

  抓住暖流的末端,奠定雪域高原的融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