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出自天寶六載提出,天寶七載建立的常平新兵。
自天寶十四載,全國常平新兵就有超過十五萬。
因安祿山叛亂,常平新兵被豪強大族腐蝕,再加上那時的常平新兵良莠不齊,沒有信仰,一度就要崩潰。
李瑄成為秦王的時候,廖崢嶸開始改常平新兵為錦衣衛。
并在洛陽召所有錦衣衛的百總、千總,商議改制事宜。
也趁機換下一些不可靠的,用軍中勁卒代替。
前后近一年的時間,錦衣衛報備整改,按照李瑄的要求招募一些貧賤子弟。
在錦衣衛中,即便是人人看不起的奴隸,也可以被重用。
“錦衣衛分列全國郡縣,十八萬之數,并不足夠。要招募至二十萬人。另外錦衣衛的軍事訓練不可停滯,各道之中,錦衣衛必須有一支千余人的輕騎,另各驛站會為錦衣衛配備專用馬匹,用以傳遞消息。”
李瑄點了點頭,他設立的錦衣衛和后世的錦衣衛有巨大的區別,幾乎只套用“錦衣衛”這個名字。
后世明代的錦衣衛在巔峰時期也有十幾萬人。
“請至尊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廖崢嶸拱手。
錦衣衛屬于準軍事機構,區別就是錦衣衛有監察百官、地方官吏、都督府的職責。
一旦找到證據,會立刻向錦衣衛總部傳遞消息。
現錦衣衛指揮使總部份為金龍司、鸞鳳司、萬騎司、機要司、天目司、督察司六司。
其中,金龍司和鸞鳳司,是調遣錦衣衛的機構。地方錦衣衛的升遷,全靠兩司決定。
金龍司負責隴右、河西、朔方、范陽、平盧、西域、劍南等邊地錦衣衛。
這類錦衣衛素質更為強悍,絹錢待遇更高,關鍵時刻還能充當軍中斥候,不僅要監察地方,還要逮捕敵國的探子。
鸞鳳司負責內地錦衣衛調遣。是錦衣衛內地位最高的司,其意義重大不言而喻。
萬騎司,負責驛站的馬匹準備,以及錦衣衛騎兵戰馬,錦衣衛的駑馬,駱駝,牛車等。而且還擁有屬于自己的牧監。
機要司是錦衣衛的文職機構,掌握錦衣衛成員的信息,其內諸房,包括財政、補貼、重要文檔、信件的封存,都在機要司之中。
天目司則是錦衣衛中最神秘的機構。其內成員多不是天下人看到的錦衣衛,他們可能是商人、百姓、游俠、刀筆小吏、捕快,甚至可能是官吏、將士,總之無孔不入。
督察司設在長安,是監察錦衣衛自身,審核錦衣衛內部,以免出現不可控制的事情。而且舉報錦衣衛,也是在督察司,對內部震懾意義更大。
另外,錦衣衛還有精銳的部隊。
射生,專攻強弩、手弩,例無虛發。
神捕,專斷大案、懸案,緝捕盜賊。
內衛,專門暗中保護皇帝出行。
彍騎,百里挑一,精于騎射。
通過一系列架構,相互制衡,使錦衣衛平穩運行。
只是李瑄還不甚滿意。
想最大效果發揮錦衣衛,還得設立更多驛站,將艱難的道路修通。
郡縣錦衣衛素質還不足,整體成熟最少五年以上。
現在許多官吏對錦衣衛不以為然。
殊不知,很快就會成為他們的夢魘。
“崢嶸,你覺得錦衣衛該如何長久發展下去?”
雖然是他為錦衣衛指引方向,但他還是征求意見。
后世錦衣衛的腐朽歷歷在目。
“百總、千總,要不斷去輪換駐地,以免在地方盤根錯節。能者上,庸者下,以功勛嘉獎,使底層錦衣衛服眾。至尊曾說過,萬事萬物,沒有一成不變。需不斷調整和改制錦衣衛,使其成為保衛國家和百姓的武器……”
廖崢嶸想了想,向李瑄回答道。
“中央軍校中,我會單獨開金龍堂和鸞鳳堂,培訓錦衣衛,這兩科就交給你了。”
李瑄沒有太多心思去管理整個龐大的錦衣衛。
盡可能地讓廖崢嶸去做,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錦衣衛指揮使。
那些平民出身的科舉及第者,會調入錦衣衛的文職部門,用以輔助錦衣衛之事。
另外,駐扎地方的錦衣衛也要屯田。
能省一點是一點。
除賤為良運動,已迫在眉睫,李瑄開口說出召廖崢嶸來的主要目的:“密奏郡縣錦衣衛,讓他們入鄉里對地方百姓宣傳,朝廷準備向佃農、農奴、少地百姓分發土地,并會組織一批有意者移民到西域,只要舉家前往,每戶會分一匹馬,一頭牛,十只羊,一百畝耕地。路上耗費的糧食,皆由官府出。”
“臣遵旨!”
廖崢嶸領命。
李瑄知道,這些消息一定會傳到豪強大族耳中。
但李瑄沒說鏟除豪強大族,只是宣傳分地、移民。
豪強大族不到絕路,不會造反。
之所以如此,是想在他除賤為良的時候,佃農和農奴別被豪強大族忽悠了。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既然分地,就必須讓土地兼并的豪強將土地吐出。
大部分土地,掌控在小部分人手中。一旦農民遇到天災,食不果腹,起義是必然的事情。
錦衣衛先宣傳到位,將損失降到最低。
自古以來,豪強大族成氣候的也有不少。
百姓一旦被忽悠,就會盲從。
就像這次安祿山叛亂,除了地痞無賴外,有不少良家百姓參與其中。
李瑄又和廖崢嶸商議一些其他要事后,使廖崢嶸退下準備。
通過天策府,秘書監,錦衣衛,將國家牢牢把控。
三省六部的朝廷機構,實際上可以被視為后世的“內閣”,只管國內改革發展,整飭吏治。
“啟奏至尊,東北傳來消息,契丹、奚、同羅,進攻室韋和渤海國,大敗而回!”
廖崢嶸走后不久,兵部尚書封常清將此重要軍事稟告給李瑄。
“奚與契丹,在安祿山之亂中,精銳喪失大半,其部落又極為分裂。未能成功,也在意料之中。”
李瑄不覺得意外。
安祿山死亡后,奚、契丹、同羅,立刻倒戈,向大唐求和。
奚與契丹幾乎傾國之力,幫助安祿山進攻大唐。
入時猖狂,敗則投降!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所以李瑄使用驅狼吞虎之計,讓奚、契丹、同羅去進攻室韋,以及以黑水靺鞨為主的渤海國。
如果不攻,唐軍就征伐他們。
當前,奚、契丹,除了東北一帶,他們無地可去。總不可能與回紇搶地盤吧?
借磨延啜一個膽子,他也不敢去庇護奚、契丹。
可惜,奚、契丹元氣大傷,春季發兵,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被室韋、靺鞨大敗。
此消息為平盧都督王思禮快馬傳來。
“陛下,趁靺鞨、室韋,一而再再而三元氣大傷,可令東北諸都督府派騎出征,將兩國打敗。”
封常清建議道。
自上次陳述后,他知道東北對大唐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來,不斷地降、叛,也不是辦法。
只有將他們滅亡,像遷高句麗一樣,將他們遷入大唐,才能一勞永逸。
“恩!傳詔,令太原都督郭子儀、范陽都督李光弼、平盧都督王思禮。只率領騎兵,以及駑馬、駱駝,深入東北,進攻室韋、渤海國。我們有眾多靺鞨、室韋俘虜,讓他們為大軍帶路。”
靺鞨、室韋,先后經歷大戰,損兵折將,李瑄不想放過此次機會。
在他心目中,那一塊寶地,比西域更適合移民。
事實上,室韋和渤海國,都是農牧合一的民族,他們種植有五谷。
三都督府距離最近,共計出騎兵五萬,有契丹、奚部輔助,必可馬到成功。
“遵旨!”
封常清領命后,著手擬定詔書。
西南與東北一定,國家就可徹底停止刀兵,全力發展。
即便現在的戰斗,也只是屬于局部戰爭。唐軍離敵人的距離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騎兵隊伍攜帶一定糧食,帶著牛羊行軍,不會浪費太多時間。
四月十日,太極殿,朝會。
“陛下至……”
“臣等拜見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行禮。
自李瑄登基稱帝后,不再在中書省政事堂議事,而是固定在太極殿中。
“眾卿平身!”
李瑄已稍加適應皇帝的尊位,龍袍在身,冕旒在首,君臨天下。
他立志成為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常夙興夜寐,規劃地方事務。
還有諸多事情要做,忙不過來。他也深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道理。
一定要將基礎打好,他才能更深化地頒布策令。
“謝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謝道。
“今日朝會,朕向諸卿展示一物。”
朝會一開始,李瑄令秘書監學士,捧著一物,從幕后而出,來到朝臣中間的香案前。
文武百官一眨不眨地看著,想知道李瑄要搞什么花樣。
李瑄的奇思妙想多不勝數,那高屋建瓴的風格。
有的時候高瞻遠矚,他們也不得不服。
許多制度上的東西,文武百官不怎么認可。
但李瑄以德服人,總是叫不服的大臣,到政事堂與他“辯經”。
李瑄精通辯論,他當皇帝以后,不再強辯,以免陷入自證陷阱,而是抓住大臣們的漏洞,往外撕扯。他最擅長“引經據典”,特別是儒家經典,正常人不可能完成,卻是李瑄致勝的法寶。
“展開吧!”
隨著李瑄的一聲令下,秘書監學士將手中捧著的東西緩緩展開。
這竟然是一面旗幟。
非是三角形戰旗和一般的戰旗,而是更大的長方形旗幟。
此旗面底色為玄色,寓意深沉厚重與威嚴神秘,象征著國家根基之穩固,可承載萬物興衰。
旗心處繡有一條金色的神龍,神龍身形矯健,蜿蜒盤旋,吞云吐霧,龍鱗栩栩如生,在玄色背景下閃耀著華貴光芒。其雙目圓睜,似洞察世間萬象,龍須飄動,仿佛攜帶著天地靈氣。
神龍象征著君權天授,是國家至高無上權力與威嚴的體現,亦代表著國家在風云變幻的局勢中能夠興云布雨、掌控乾坤,庇佑子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旗的邊緣鑲有一圈朱紅色的錦緞,寬約三寸。朱紅之色鮮艷奪目,與玄色相互映襯,既彰顯出國家的莊重肅穆,又不失活力與熱情。這朱紅色錦緞上繡有連綿的金色如意云紋,云紋飄逸流暢,寓意吉祥如意,象征著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福澤綿延、順遂無虞。
“此為哪軍戰旗,不同凡響!”
“至尊何故將戰旗帶到朝堂?”
“漂亮、華麗、瀟灑……”
“我覺得此不像是戰旗!”
文武大臣若有所思。李瑄在朝堂上展露新戰旗太突兀。
大唐有龍形戰旗,只是不太精致而已。
“此非戰旗,而是國旗,名大唐玄龍旗,代表國家的旗幟。是天下萬眾一心的象征,是大唐繁華昌盛的見證,今后任何郡、縣、附屬胡部領地、大唐附屬國家,必須懸掛國旗……”
李瑄向文武百官解釋道。
自古以來是沒有國旗的,只有各種戰旗,可以辨別身份,而國旗是后世國家主權意識的產物。
他認為就算是大唐無敵天下,也需要國旗。
小小一面旗幟,能凝聚國家,使國家更團結。
大唐戰旗五花八門,沒有代表性。如果一面深入人心的旗幟,徹底插滿天下。
大唐的商人、旅客,跋涉千里,到達異域胡天,還能看到城頭所插的國旗,必能鼓舞人心。
設立國旗的時候,李瑄本來想設立成有寓意的方方條條、星星三角,但突然又覺得國旗新始,那樣百姓根本看不懂,也不適合此時代。
華夏的圖騰是龍。
既如此,以龍為國旗,配合朱紅色的邊緣,形成華夏第一面國旗,讓百姓一目了然。
龍也代表祥瑞,寓意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強太多了。
“啟奏陛下,大唐諸軍有戰旗,現有旗幟,是否多此一舉。”
刑部侍郎王玙向李瑄稟告道。
這是許多大臣的想法。
中原王朝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意識極深。
不是沒人想過國旗,而是以天朝上國自居,不需要國旗。
大唐的兵馬只要出現,就代表泱泱大國的身份。
“朕不贊同此言。對天下萬民來說,國旗可以小窺大,培養他們對國家的概念。另似朕詩中漢家旌旗滿陰山一樣,有國旗升起的地方,既為大唐的疆土。”
在他眼里,國旗不是用來分辨國家,而是凝聚人心。
他要天下插遍大唐玄龍旗,讓胡人入所過城池的時候,敬畏地看著城頭上的獵獵旗幟。
文武大臣沉靜片刻,沒有勸說李瑄收回成命。
在文武百官心中,勞民傷財的事情才是大事,治理國家才是大事。
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他們眼中并不重要。
每一個縣一面旗幟,整個國家也花費不了多少錢。
“來人,將此面國旗,升至明德門城樓上。”
李瑄見此,吩咐一聲。
下個月,大唐玄龍旗的建立,在大唐月報上肯定是頭版頭條。
“遵旨!”
秘書監學士收回大唐玄龍旗,退出太極殿。
“諸卿可還記得朕在天寶年間所提出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
李瑄終于開始議論這兩條法令。
文武百官也憋了好久。
時至今日,許多大臣已經接受這條法令。
李瑄的上位,沒有人能逆轉李瑄的意志。
“考成法,整頓官場風氣,防止官吏尸位素餐;現在租庸調制已經越來越疲力,更好的制度勢在必行。一條鞭法將天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總為一條,杜絕官吏徇私舞弊……”
李峴拱手出列,向李瑄說道。
賦稅制度必須改革,且刻不容緩。否則國家不會再回到開元時期。
思來想去,陛下提出的一條鞭法,在理論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考成法必須實施!但一條鞭法有待商榷。”
李瑄點了點頭。
一條鞭法雖簡化稅收,但最終未能解決亂收費和濫收費的問題。
李瑄當初頒布一條鞭法,根本沒有想著實施,只是刺激保守派和地方官吏,為自己的罷相做準備。
“啟奏陛下,如果地方官吏清廉守事,一條鞭法定會非常順暢。”
韋見素起身,向李瑄啟奏道。
“以德治人,是非常困難的。事實證明,貪官污吏就如夏季的蚊蠅一樣,除之不盡。一名意氣風發的年輕官吏,幾年后很可能變得利欲熏心。”
“是以,我們要用制度以最大限度去制約地方官吏的權力。朕有一條改革賦稅的策略,諸卿可以商討一番。”
李瑄向大臣們說話后,又向下方的楊炎吩咐一聲:“楊常侍,宣讀策令吧!”
“遵旨!”
楊炎領命,將準備已久的策令拿出,向文武百官宣讀。
此策令為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將徹底取消一千多年來的“丁稅”,沒有人頭稅的約束,只按人口多少收稅,可以說是對普通百姓的控制放松。
攤丁入畝是指把一塊土地平均分成若干分,每份都稱為“畝”,然后把每塊土地的“攤丁”,分配給各個農戶,讓他們在自己的“畝”上自主耕種,收成由自己獨立負責。
結合大唐的稅收制度,乍一看,攤丁入畝后百姓并沒有收少繳納稅。
好似跟沒有一樣。
但當今天下百姓為何貧窮?
除了土地兼并,均田制崩壞,無法均到田地以外,還有稅種越來越多。
正如李瑄所說,利欲熏心者除之不盡。
當稅種變多的時候,貪官污吏上下其手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多。
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加重賦稅。
把所有的稅攤在田稅里,大幅度減少了官吏的操縱空間。
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想要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
攤丁入畝能把那些本來無法進入國庫的錢財,進入國庫。百姓也不必承受苛捐雜稅。
等秘書監的楊炎將攤丁入畝向文武百官解釋完畢后,眾大臣的議論聲更大。
有大臣覺得攤丁入畝的可行性很足。
也有大臣顧慮重重。
取消人口稅,自古以來從未有過。
“攤丁入畝,永不加賦。諸卿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
等文武大臣議論一番后,李瑄向他們征求意見。
“啟奏陛下,攤丁入畝,是為天下之計,為百廢待興的國家,重立稅法。但臣有疑慮,丁徭絹錢并入田稅以后收歸朝廷,地方上所留絹錢極少。恐影響地方運轉。而且貪得無厭的官吏如果收不上絹錢,會以各種名義征收其他勞役稅的借口,自古郡縣太多官吏如此。”
尚書左仆射裴遵慶向李瑄一拜。首先,他肯定攤丁入畝,彰顯李瑄的愛民如子。
但是他擔心地方上出現過猶不及的事情。
“朝廷適當補助地方。如果郡守無能,在攤丁入畝的基礎上繼續征苛捐雜稅,立刻罷免調查!”
李瑄回答裴遵慶的問題。
只要錦衣衛不被腐蝕,一個郡守在地方征收徭役、苛捐雜稅,必然會被發現。
“啟奏陛下,當今戶籍之中,多有租種豪強大族、宗室土地的佃戶。攤丁入畝讓豪強大族損失財產,他們一定會提高佃租,把自己所虧損的絹錢轉嫁在佃戶身上,可能使佃戶越來越貧困,直至消失在戶籍之中。”
吏部侍郎張鎬出列向李瑄表達自己的憂慮。
他在地方務農過,太了解豪強大族的德行。
現如今富者田連阡陌,他們的地,要么是隱藏戶口的農奴耕種,要么是租給有戶籍的佃農。
都說商人逐利,這些地主比商人還心黑。
自己損失的,一定會從佃農身上剝削。
原本三成糧食的佃租,直接加到五成。
這要種多少地,才能夠一家人吃飽飯?
“張侍郎有心,朕會有辦法解決!”
除賤為良可不是說說的。
他要為佃戶奪土地,解放農奴。哪給地主加佃租的份?
正是因為除賤為良運動即將展開,李瑄才頒布攤丁入畝。
“啟奏陛下,臣且認為,不論是裴仆射,亦或者張侍郎之言,都不能作為困難。一條鞭法也會出現此類問題,甚至缺陷更大。而現在租庸調、義倉稅、戶稅,還有一系列苛捐雜稅,更是使百姓難以承重。當今天下,當讓百姓休養生息,攤丁入畝在臣心中是為良策。”
李峴贊同李瑄的攤丁入畝。
他佩服李瑄能推出如此策令,這應該就是李瑄常說的從制度上變革。
可先行實驗,真要有弊端,再進行修改,爭取為可用數百年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