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孔融被楊修的話給問懵了。
本來還在認真聽楊修說關于高句麗的相關歷史,卻沒想到楊修突然問到了他的頭上。
他雖然飽讀各種典籍、學識堪稱淵博,但也從沒聽說過華夏疆土何時擴張到那里。
所以他下意識地回答道:“楊常侍太高看老夫了,老夫并未讀過相關典籍……”
“當真沒有嗎?”
楊修目光炯炯地看著孔融,不斷給他使眼色,“孔北海好好想一想,此事可關系到我大漢能否收復故土啊!”
聽到楊修這別有深意的一番話,還有那不斷拋過來的眼色,孔融微微瞪大眼睛,終于反應了過來。
“啊對對對!”
孔融一跺腳,不斷點頭道:“瞧我這記性,年紀大了真是容易忘事……我的確看過那卷古籍。”
“高句麗自先秦時期起就是我華夏故土,此事在那卷古籍里記載得清清楚楚,和陛下還有楊常侍所言一模一樣!”
“我記得那卷古籍乃是子義家傳,當初就是子義拿來給我看的,只是后來不慎被我丟失了。”
“子義,你還記不記得此事?”
孔融言之鑿鑿地說道,同時看向了一旁站著的太史慈,眼中帶著期盼之色。
“家、家傳古籍?”
太史慈瞪大眼睛,滿臉問號。
他雖姓太史,但乃是一沒落旁支,祖上何時傳過什么古籍下來?又何時拿去給孔融看過?
太史慈到底是機敏過人,只是經過片刻驚愕后,他就明白了為何楊修還有孔融要胡編亂造這些不存在的事。
天子明顯有出兵打下高句麗的意思,但身為天朝上國要講究師出有名,不能因為想擴張領土就無緣無故去攻打其他國家,這不符合天朝上國的威儀。
所以才需要一個出兵的理由!
至于什么理由,天子一開始的那句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高句麗是大漢的固有疆土。
收復故土不是天經地義?
不止是太史慈,大殿內群臣此時也都紛紛反應了過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太史慈身上。
太史一族代代修史。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弒殺主君齊莊公,為了掩蓋這一事實,要挾齊太史更齊莊公之死記錄為暴病而亡。
齊太史不從,被崔杼所殺;其弟太史仲繼續如實記載,又被殺;太史叔繼續記載崔杼弒君,再被殺。
輪到四弟太史季時,他依舊不懼崔杼的威脅,如實記錄其弒君之舉,崔杼終于絕望、放棄改史。
從此太史一族聲名大噪,成為史官風骨的代表,為天下人所欽佩。
太史慈出身太史一族,他如果說祖上確實有記載高句麗乃是華夏領固有領土,那這件事就不容質疑了。
劉協對太史慈挑眉問道:“子義,孔太常所言是真的嗎?”
“臣……”
太史慈心中踟躇,欲言又止。
他心里當然希望能出兵攻打高句麗、為大漢開疆拓土;但這么做的代價是污了祖上拿鮮血換來的名聲。
所以他心中異常糾結。
沉默片刻后,太史慈最終在孔融、楊修還有群臣的目光注視下,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孔融、楊修雙雙松了一口氣。
太史慈的發言,代表著出兵攻打高句麗有了合理性,大漢可以名正言順地收復故土!
百官們聞言則是十分振奮。
“真沒想到,我華夏居然還有這么一大片土地流落在外。”
“我大漢疆土怎可落入異族之手?理應收復!”
“即刻出兵攻打高句麗!”
“對!讓異域小國見識下我大漢天威!”
百官們紛紛請命出兵,一個異域小國而已,沒人把它放在眼里。
因為國家一旦強大就會對外擴張,但高句麗從未進犯過大漢邊境,那就說明他們的實力遠遜色于大漢,所以不敢來犯。
實力說不定比之烏桓都不如。
以以朝廷目前的兵力之盛,出動些兵馬滅掉一個小國根本費不了多大的功夫。
“傳旨黃忠,讓他即刻發兵——”
“攻滅高句麗!”
劉協更是簡單干脆,一句廢話不多說,直接下達了出兵滅國的旨意。
群臣齊齊道:“陛下圣明——!”
朝會結束,百官退朝。
太史慈慢吞吞地走在出宮的路上,看起來有些無精打采,完全沒有了以往昂首挺胸的威武模樣。
“子義,心情不好么?”
一旁的孔融見狀開口問道。
太史慈聞言低聲嘆道:“我太史一族以風骨聞名于世,先祖更是用性命來維護這份聲名,如今算是被我毀了。”
“我死后如何有顏面去見我太史一族的列祖列宗?”
“我是整個太史一族的罪人。”
要是在其他事情上面說謊也就罷了,他身為太史后裔,卻承認虛構的歷史,這無疑是對他們太史風骨的玷污。
“子義,你怎么能這么想?”
孔融聞言停下了腳步,一臉嚴肅地看著太史慈,沉聲說道:“你并未更改任何已經記載下來的歷史,哪里會毀了太史一族的聲名?”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高句麗雖然如今弱小,但等日后他們強大了,肯定也會如烏桓、匈奴那樣犯邊!”
“如今趁著他們未強大之際將其覆滅,這是防患于未然,乃是利在千秋之舉,后世百姓都將因你而受益!”
“身為武將,你難道不想為大漢開疆拓土?你今日之舉便是間接立下了這份功勛!”
“伱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孔融給太史慈一陣開(忽)導(悠),而聽完他的這番話后,太史慈的心情好轉了不少。
“也有道理。”
太史慈點了點頭,同時提議道:“不過那所謂的古籍到底是假的,根本不存在。”
“如今既然都編出了這段歷史,那不如將其寫下來,日后也好有典可依。”
此時太史慈也想通了。
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那就只能變假為真,把虛構出來的歷史徹底做實,讓謊言變得無懈可擊。
如此一來日后即便有人質疑,他也能拿出證據來反駁,不會讓太史一族的名聲受損。
“此策甚好!”
孔融聞言眼睛一亮,贊許道:“只需找一塊石頭,再將這段歷史鐫刻在上面,那便無懈可擊了!”
“我回去后就開始寫史!”
太史慈點頭道:“石頭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剛好認識一位擅長做舊的石匠。”
“那我們各自去準備!”
“好!”
兩人一拍即合,商定下來。
在劉協派人傳旨黃忠出兵討滅高句麗、收復“大漢故土”之際,崔林也即將在虎賁軍的護送下抵達高句麗王都。
高句麗王都,國內城。
內務大臣向高句麗王稟報道:“尊敬的王上,那支來自南方神秘大國的使團,今日就要抵達王都了。”
“我們該擺出如何規格來迎接他們?”
聽到內務大臣之言,高句麗王不禁皺眉說道:“按照正常禮儀接待便是,這種小事還需要孤來過問?”
“這……”
內務大臣聞言面露為難之色,躬身說道:“尊敬的王上,我覺得不能以接待尋常客人的禮儀來接待他們。”
“這支使團來自那個叫做‘漢’的強大國家,要是不重視他們,恐怕會引來他們的不滿。”
高句麗與大漢雖然沒有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但是互有民間行商往來,所以內務大臣知道大漢的存在。
“漢國?”
高句麗王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好奇問道:“他們很強大嗎?”
“是的,王上。”
這時候軍事大臣站了出來,表情凝重地對高句麗王說道:“漢國的疆土是我們國家的幾十倍之廣,那里遍地都是黃金,到處都是翡翠、瑪瑙,河水里流淌著金沙!”
“漢國不僅富庶,他們的軍隊也十分強大,我們在他們面前就像是嬰孩一樣弱小。”
但高句麗王聽完卻根本不信,冷哼道:“你們吹噓也要有個限度,漢國要是如此強大,為什么還要派使者來?”
“他們早就應該動兵攻打我們了!”
在高句麗王看來,真正的強者是不會屑于跟弱者邦交的,而是直接派兵征服。
弱肉強食才是不變的道理。
內務大臣勸說道:“王上,漢國派遣使者過來的目的雖然尚不清楚,但他們比我們的國家強大并不假。”
“臣以為最好還是不要得罪漢國,更要隆重迎接他們派來的使團,不然怕是會為我們國家引來災禍。”
高句麗王是個聽得進勸諫的賢明君主,見內務大臣說得如此嚴肅,他猶豫片刻后點頭道:“那就用最高的規格來迎接他們吧,漢國使團現在到哪兒了?”
軍事大臣回答道:“回稟王上,他們距離王都已經不足十里。”
“嗯,孤與你們一同去迎接。”
高句麗王從王座上起身,帶領著大殿內的眾多臣子們一同向宮外走去。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城外。
并且按照高句麗的傳統擺出了最高規格的禮儀,用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漢國使團。
而除此之外,高句麗王還讓軍事大臣調動了五百名精銳的王城衛士們在道路兩側隊列。
這并不是禮儀中的一項,只是高句麗王的臨時起意——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展現出他們高句麗的軍隊實力。
“不管漢國派使團來的目的是什么,但只要他們見識到了我們國家軍隊的強大,肯定不敢輕視。”
高句麗王看著道路兩側穿著鎧甲、隊列整齊的王城衛士們,心中暗暗想到,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現在就等漢國使團的到來了。
天氣有些炎熱,高句麗王靠坐在王輦上,悠閑地與身邊的王后說笑。
就這樣等了差不多小半個時辰左右、在高句麗王快要睡著之際,遠處的道路上忽然出現了一隊人馬。
“王上,他們來了!”
內務大臣見狀連忙開口提醒道 高句麗王正在打盹,聞言稍稍打起了些精神,揉著眼睛看向遠處。
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
這支隊伍逐漸靠近。
而隨著他們靠近,一陣如同奔雷般的聲響隨之傳來,同時就連腳下的大地似乎都在隱隱震動!
“怎、怎么回事,地震了?”
一名大臣有些慌張地道。
而高句麗王卻沒有搭理他,他的目光死死盯著遠處那支不斷靠近的隊伍,臉上逐漸浮現出驚恐之色。
遠處奔襲而來的,赫然是一支騎兵!
一時間,高句麗王恐懼無比,慌張地下令道:“敵襲、敵襲!快護駕!”
此時他心里又驚又怒,不是說來的是漢國使團嗎?怎么會是一支騎兵?!
難不成是內務大臣在騙他出城?
眾多王城衛士們聽到命令,連忙上前來將高句麗王團團護衛在其中,而大臣們也恐慌地四散奔逃。
就在局面亂作一團時,那支騎兵也靠近了他們,但他們并沒有發起沖鋒,而是在他們幾十步的地方便停了下來。
高句麗王還有群臣這才看清楚這支騎兵的面貌。
所有士卒都是清一色的黑紅甲胄,腰間別著長刀、弓箭,手中還持有寒光閃爍的長槍。
就連胯下戰馬也威武高大!
一面面寫著古怪文字的旗幟在風中狂舞,這支隊伍即便是在原地佇立,那撲面而來的氣勢依然令人心神顫栗!
就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際,眼前的騎兵隊伍從中分開,一名穿著華美服裝、手持黃金節杖的人騎馬走了出來,居高臨下地俯瞰著他們,臉上毫無表情。
而此人,正是崔林!
高句麗王此時已經被虎賁軍的氣勢給壓住了,連忙上前躬身行禮道:“尊貴的漢使,孤代表高句麗國歡迎您的到來!”
態度尊敬到了極點。
見識到這支漢軍的威勢后,他心里對漢國實力強大這一點再無懷疑,他們高句麗國和對方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和眼前這支漢軍騎兵的氣勢還有那精良的武器裝備比起來,他所謂的王城精銳衛士就和一群野人無異!
差距太大了。
然而面對高句麗王展露的卑微姿態,崔林卻是眼神一凜,厲聲呵斥道:“爾乃小國之主,今見上邦使臣,為何不拜?”
“給我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