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51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社畜逆襲:從小米開始反卷互聯

  之所以李彥洪如此篤定,是基于他對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能力非常有自信。

  國內雖有幾家巨頭向陸奇拋出橄欖枝,但在他看來都不足為慮。

  滴滴雖誠意十足,但體量有限且與AI領域毫無交集,即便許以CTO之位,恐怕也難以打動這位技術領袖。

  騰訊雖開出聯席總裁的高位,但其總裁辦早已人才濟濟,陸奇若去,恐怕會重蹈微軟時期的覆轍。

  這一點,他心知肚明,相信陸奇也看得透徹。

  至于剩下那家公司就更不足為據了,雖說老馬求才若渴,但實在是運氣不好,正好趕上最近阿里有個業務高管離職。

  信中直指大企業通病:派系斗爭、急功近利、人浮于事。

  李彥洪仔細研讀過這封信,字里行間透著痛心與無奈。

  其實目前業內把員工分為三類:金牛、野狗、白兔,強調發掘金牛,除掉野狗,改進白兔。

  可惜企業規模慢慢變大,他后來發現開拓進取的金牛是鳳毛麟角的,更多的是相互傾扎,竭澤而漁撕咬的野狗和推諉拖沓,消極怠工的白兔。

  對方公司開始.不!是已經變味了,可百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看到這里,李彥洪心有戚戚焉,感覺就像照了鏡子  企業打了口碑發聲變化,風評被害,只能說因果循環。

  看完后李彥洪喃喃,怪不得這家公司的管理人員出來,基本都沒公司敢要,薪酬要求只是表象,更主要原因是身上帶著的味道讓人受不了。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就寫這封信的人,還是帶著熱愛的,否則言辭也不會如此痛心疾首。

  BAT發展到今天,都難免染上大企業病,區別只在于病入膏肓和積重難返罷了。

  這一點,無論是二馬還是他自己都心知肚明。

  但知道與改變是兩回事,有時需要一場破釜沉舟的變革,更需要一個合適的變革者。

  而陸奇,正是他心目中引領百度蛻變的不二人選。

  七月底的一個清晨,李彥洪突然收到消息,當即放下手頭所有工作,親自趕往BJ301醫院東院區。

  陸奇以“赴臺治療”為由,悄然回國了.

  “.神經松動操,每天重復5次.肌肉激活訓練.核心穩定性訓練.”

  一位年邁的醫生正對著病床上的男人低聲交代康復計劃,聲音沉穩而篤定。

  就在這時,敲門聲響起。

  “請進。”

  病房門被推開,李彥洪手捧一束百合花,笑容溫和地走了進來,將花束放在床頭。

  當他看清病床旁的老者時,眼中閃過一絲訝異。

  老大夫頭也沒抬,仿佛對李彥洪的出現毫不在意,只是盡職地完成最后的叮囑,“.按計劃執行,23個月后,你的身體機能會恢復如常,但半年內仍需避免劇烈運動。”

  “兩位慢聊。”說完,老者便徑直離去,雖已老邁但背影挺拔如松。

  “謝謝王教授。”陸奇連忙致謝。

  待房門關上,李彥洪忍不住問道:“你是怎么請動他的?”

  “這位王教授很有名嗎?”陸奇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略帶疑惑地反問。

  李彥洪笑了笑:“看對誰而言。普通人未必知曉,我也是機緣巧合才知道這位的存在——若在古代,他可是御醫級別的人物。”

  “難怪.”陸奇恍然。這幾日,他的病痛確實緩解不少,看來欠下的人情不小。

  “如今中醫式微,江湖騙子橫行,但這位絕對是真正的杏林圣手。”李彥洪頓了頓,“而且,這里是高干病房,一般人可進不來。我要是骨折,恐怕都沒這待遇。”

  他話鋒一轉,“不過,你還沒說你是怎么來到這的?”

  “朋友推薦的,說這里不錯,我就來試試。”陸奇輕描淡寫。

  見他不愿多談,李彥洪也不追問,轉而笑道:“回國也不提前說一聲?好歹讓我盡盡地主之誼。”

  陸奇靠在床頭,隨手將手邊的紅色的書籍放在一旁,溫和回應:“知道你忙,不想打擾。”

  “朋友之間,哪有什么打擾不打擾的。”李彥洪搖頭,“不過,你能放下國外的事業回國療養,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畢竟根在這兒,總要回來的。”陸奇微笑,“對了,弟妹還在國外?”

  兩人寒暄幾句,話題漸漸轉向百度的發展。近期的幾次通話中,陸奇曾以旁觀者的角度給出不少建議:砍掉冗余業務、聚焦AI賽道、堅持長期主義、拒絕數據泡沫.

  有些建議,李彥洪已在執行;有些,他本想等陸奇入職后再推進,但此刻不便明說,只能含糊其辭。

  陸奇在外企浸淫數十年,自然明白其中難處。見李彥洪依舊避重就輕,他眼中閃過一絲黯然。

  盡管心有所屬,他仍希望老友的公司能走上正軌。那些建議,句句發自肺腑。

  百度的困境,歸根結底,源于這位掌舵者的性格——優柔寡斷,缺乏決斷。

  交淺言深是大忌,但思慮再三,陸奇還是決定挑明:

  “Robin,有個問題,希望你坦誠回答。”

  李彥洪神色一正:“你說。”

  “如果我來百度主抓AI,必然要整頓大搜業務,屆時勢必觸動海龍系的利益,引發強烈反彈。”陸奇直視對方,“到那時,你會怎么做?”

  李彥洪面色不變,心中卻陡然一沉。

  他本可以斬釘截鐵地承諾全力支持,可這樣的謊言,他終究說不出口。

  病房內陷入沉默。

  陸奇緩緩躺回枕上,語氣平靜:“感謝你來探望。這個問題不急,你可以慢慢考慮。”

  “.那你好好休息。”話已至此,李彥洪順勢起身告辭。

  有的時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答案。

  養傷期間,他多出來大量時間,除了看書以外和了解彼岸的一些資料,剩下的時間用來深入研究華夏互聯網各企業的發展史。

  最近,他在職場論壇上看到了那封引發熱議的阿里離職信。

  信末特別提到,為何“彼岸”能在BAT的圍剿中逆勢崛起,正是因為這些巨頭迷失初心,急功近利。

  更關鍵的是,“彼岸”從創立之初就與傳統IT企業截然不同。

  因為從陳默一開始定下的第一次分配的基調,從根本上塑造了企業的基因,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生態。

  任何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都會像病毒一樣被免疫系統迅速清除。

  去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反腐行動,多數線索來自內部舉報,足以說明問題。

  陳默在年會上只是通報結果,實則早已塵埃落定。

  彼岸的底子打的就不錯,但跟之前傳統的BAT比起來,僅僅6歲的彼岸仍然是個小年輕,朝氣蓬勃沒有那么多問題,可以后呢?

  會不會也會患上大企業病,這是后續他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越研究陳默這個人,越有意思。

  越是研究陳默,越覺得此人非同尋常:重技術、敢放權、格局宏大、眼光毒辣、禮賢下士。

  跟隨這樣的領導者開疆拓土,想必會是段精彩的旅程。

  盡管回國是承了陳默的情,但出于與李彥洪多年的交情,他仍想給對方一個機會,看他能否突破自身的桎梏。

  既然李彥洪都以行動給出了沉默(陳默)這個答案,他也徹底死心了。

  心意已決,陸奇拿起手機,撥通了陳默的號碼,

  “.感謝你的安排。經過慎重考慮,我決定加入彼岸。”

  走出醫院大門,李彥洪對身旁的助理低聲吩咐:“安排個生面孔在這守著,留意都有誰來探望陸奇。”

  回到百度大廈的辦公室,他反復回想著病房里的對話,那種不祥的預感愈發強烈。

  陸奇對那位“朋友”的刻意回避,總讓他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他調出電腦里的陸奇相關資料,突然意識到什么,亞馬遜的工作可能只是個幌子,陸奇這次回國顯然早有準備。

  屏幕上定格著陳默和陸奇在會面后兩人不歡而散的畫面。

  看著陳默怒氣沖沖離去的背影,李彥洪總覺得似曾相識。

  這種熟悉感就像卡在喉嚨里的魚刺,明明觸手可及,卻又難以名狀。

  “算了。”他揉了揉太陽穴。

  既然一時想不起來,索性先放一放。

  眼下更讓他困擾的,是陸奇下午那個直指核心的問題,既然能問的如此尖銳,說明對百度還是在意的,如果他回答好了,未必沒有勝算。

  如今的確實在改變,但這種改變與其說是主動求變,不如說是被彼岸搜索逼出來的。

  雙方目前勉強維持著五五開的局面,但李彥洪心知肚明,這完全是向海龍在外部壓力下的權宜之計。

  一旦彼岸這個威脅消失,那些積弊必然會死灰復燃。

  “為一人殺千人,還是為千人棄一人?”這道選擇題在李彥洪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從個人情感上,他當然想支持陸奇;但現實是,海龍背后站著冬敏,站著整個既得利益集團,談何容易。

  李彥洪站在窗前,看著遠處萬家燈火,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或許百度需要的不是一場變革,而是一次涅槃重生。

  但真要他親手點燃這場大火,他又能否下得去手?

  這個問題,他捫心自問,依舊沒有答案!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