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長河離開,盧局長看向了廖老,好奇的問道:“老廖,你怎么忽然想起來讓他建酒店了?”
目前國內涉外酒店確實比較缺乏,但是你要說招商引資,其實還是不少人來的。
不管是港島,還是海外其他的國家,有不少富豪或者酒店集團在知道了這個意圖之后都在跟國內接觸。
而從79年到現在,京城一共批了新建四家涉外酒店,也就是未來的京城建國飯店,長城飯店,麗都飯店和兆龍飯店。
其中兆龍飯店就是去年包鈺剛來訪,捐款1000萬美元立的酒店項目,酒店完全捐助給國家,只是申請了一個以父親包兆龍的名字命名的權利。
可以說雖然京城涉外酒店很缺乏,但是你要是真找投資商,其實也不缺,很多集團和富豪家族上趕著想要進來,哭著喊著求合作的。
在這件事情上,其實并不完全需要李長河的出面,盧局長都沒想到,廖老突然提這一茬。
“我知道,這點錢對他來說其實不算什么,讓他建酒店,無非是給他找個由頭而已。”
“以后有家自己的酒店,他也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回來,而且回來安全性也高,免得暴露身份。”
“總是偷偷摸摸的回來,時間久了,總會出問題的。”
“而且這小子我估計你也看出來了,他就不是讓自己吃苦的人,完全就是個享樂主義,能開車絕不騎自行車的那種。”
“在京城他還收斂點,平常開的都是那輛面包車,我聽說在魔都那邊,他都是開奔馳的。”
“所以我讓他搞兩個涉外酒店,以后有什么豪車什么的,也好有個說辭和由頭。”
聽廖老說完,盧局長忍不住感嘆的說道:“你還真是用心良苦啊!”
“他這么努力的幫國家,咱們適當的也要給他一些機會,涉外酒店這個,賺錢是肯定的,無非就是賺的多少的問題。”
“再一個,我這也算是給他一個進入咱們國內商業地產的機會!”
很多時候,飯要一步步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現如今剛改開,很多同志的思想轉變不過來,所以很多事情上,他們都要妥協,不可能一下把所有的制度都推翻。
但是廖老是清楚上面老首長的想法或者說目標的,別的不說,王府井大街那邊的改造其實就已經有了思路,老首長正準備推動。
當然,這種推動或許是五年,或許是十年,亦或者推動不成功。
但毫無疑問,一旦通過,那王府井大街就將是一塊巨大的肥肉,一定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畢竟京城的人口和地位擺在這里,當年遠東魔都和京都的繁華,是眾所周知的。
所以一旦開始,這塊肥肉會引起很多人的覬覦,廖老現在想的,無非也就是先給李長河一個機會。
只要他在涉外酒店上證明自己,那后續國內一部分商業地產的開發,他都有機會介入。
涉外酒店,其實就是個信標,一個讓李長河有機會入場的門票而已。
只是這些他不會提前告訴李長河,他能給的,也就是個機會,然后看對方能不能把握住了。
另一邊,出了廖老辦公室的李長河倒是沒想那么多,畢竟對他來說,未來四十年,他知道的發財機會簡直數不勝數,錢對他已經沒有意義了。
就像現在,十億美元的財富,跟二十億美元的財富,對李長河來說,生活品質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全世界的資源就那些,能提供的也就那些品類。錢多到那個層次,往往就是個數字。
看了看時間,已經下午差不多三點多了,李長河也沒再回學校,而是開著車直接回了家。
住花園洋房有一個特別不好的地方,就是目前家里沒有門房,也沒有電動大門,所以得下來自己開大門,把車開進去再關上。
其實從這一點上來說,李長河覺得這邊還不如華僑公寓方面,起碼那邊有門衛。
剛把車停好,走到客廳里,就聽到客廳里傳來了一陣鋼琴的聲音。
朱琳跟龔雪正在彈琴。
置辦上鋼琴之后,兩個人正學的興致勃勃,不止如此,兩個人還熱衷于教李長河彈鋼琴。
只能說,好為人師這個特性,是不分年代的。
而讓朱琳和龔雪很無語的一點,就是李長河學的比她們倆快多了。
哪怕她們兩個是專業的老師教,而李長河是她們倆這兩個半吊子學員教,但是李長河的學習速度卻比她們倆更快。
這也讓朱琳和龔雪飽受打擊。
從車庫進了客廳,李長河聽著朱琳彈的《小星星》,笑著走了過去。
其實他閑的沒事跟朱琳學鋼琴倒也不完全是為了滿足朱琳的教導欲望,而是想著借此機會,熟悉一下樂理知識,畢竟他腦海里有那么多后世的歌曲呢。
雖然這一輩子,不需要當個文抄公去賺錢了,但是不妨礙他有需求的時候,整點歌曲出來啊。
哪怕自己唱也是好的,也省的跟之前一樣,沒事只能哼個探清水河,后面的一些詞還沒辦法哼,太不堪入目了。
“你今天回來這么早?下午沒課嗎?”
看李長河走近之后,朱琳也停了下來,好奇的沖李長河問道。
“沒,我去了趟外事辦,然后從外事辦出來的。”
李長河隨口解釋說道。
“嗯,對了,剛才君誠給你打電話了,說是晚上找你有事,讓你回來后在家等著他。”
“我估計是他要結婚的事情,你晚上等等他吧!”
朱琳這時候又沖著李長河說道。
“結婚?哦對,他之前說來著,是不是六月份要結婚?”
李長河這時候記了起來,年前跟沈君誠和曲紅芍吃飯那次他們兩個提起來著,要在今年六月份結婚。
這都五月了,算算時間也快了。
“你啊,這事可不能忘了,而且六月不止君誠結婚,滿堂舅那邊,那個舅媽大概也是六七月份生產,所以六月到七月你得看看把時間空出來,這兩件事情,你都得到場的。”
朱琳這時候又沖著李長河提醒說道。
別的事情無所謂,像這種人生大事,李長河肯定得去的。
“嗯,沒問題,我到時候肯定回來。今年沒什么大事,到時候就是港島和這邊兩邊跑,時間很充裕。”
李長河想了想,沖著自家媳婦兒肯定的說道。
他記憶里81年82年其實都沒什么大事,82年無非就是港島地產大跌,之后就是83年的港幣危機,然后85年的廣場協議。
其余的他也沒啥太大的印象了,畢竟他不可能記得世界上每一個的發展節點,只能知道一部分大概。
相反,從84年以后,他就得重點布局國內了,畢竟那可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元年。
“行,那晚上我們就不做你的飯了,估計你倆肯定是出去吃。”
朱琳知道,這倆人肯定是要去外面吃的。
“嗯,那你們倆吃就好了,我晚上跟他去外面吃。”
而等到下班點,李長河聽道外面一陣突突突的摩托車馬達聲,沈君誠騎著他那個三輪大挎斗來了。
“來了?”
站在院子里,李長河看著沈君誠坐在挎斗上,后面還坐著悶三兒。
“三兒,你把挎斗給我騎回家,鑰匙放家里就行,我跟長河出去一趟。”
沈君誠這時候沖著悶三兒說道。
悶三兒點點頭,然后跟李長河擺了擺手:“長河,我先走了!”
隨后騎著沈君誠的挎斗往中科院家屬院騎去。
“合著你這讓三兒來給你當司機來了。”
“今晚這事兒不喊他,咱們倆單獨聊。”
沈君誠擺擺手,隨意的說道。
李長河點點頭:“那開車出去還是?”
“不用,走著吧,去人大西門,萬泉莊那邊,有個新開的飯館子,咱們去那吃!”
“萬泉莊嘛?”
李長河點點頭,他現在對那邊也很熟了,畢竟這也算家門口地界了。
而且李長河知道,未來那地方還會是京城最高端的住宅區之一。
大名鼎鼎的萬柳書院,應該就是建在那一片。
因為他記得萬柳書院是在海淀中科院附近,而大致符合的地點就是萬泉莊那邊。
那邊有好幾個村子,一個萬泉莊,緊挨著萬泉河,另一個叫六郎莊,而六郎莊又叫柳郎莊,那邊柳樹特別多,所以李長河猜測萬柳這個地名,大概就是以此合并來的。
可惜,現在住在那村子里的人是決計想不到,以后他們村的土地,會是國內房價最高的土地區域之一。
隨后,兩個人溜達著,一路來到了萬泉莊的那間小飯館,沈君誠貌似是這里的熟客,很快要了個角落里靠窗的桌子,兩個人坐了下來。
“找我什么事?”
“是結婚遇到什么麻煩了嗎?”
落座之后,兩個人隨意點了幾個菜,然后李長河主動開口問道。
沈君誠點點頭,隨后猶豫了一下,遲疑的開口說道:“長河,我想買房!”
“買房?”
李長河有些驚訝的看著沈君誠。
沈君誠隨后點點頭:“沒錯,買房,買個樓房。”
“你也知道,我這馬上要結婚了,住房問題得解決。”
“局里倒是能給我分房子,但是撐死能分個兩間房,還是那種大雜院。”
“家里這邊,就六十平左右的房子,我爸媽還有青雨都在家,我要是跟紅芍擠在家里,那青雨就得客廳搭個小床了。”
“再說紅芍那邊,從小住的就是干部房,你讓人家擠這種房子,雖然紅芍不說什么,但是我估計時間久了,家里肯定出矛盾。”
“所以我想買房。”
“而且我看你一直在各種買房,我覺得既然你都買這么多,買房肯定是不虧的。”
沈君誠這時候認真的說道。
李長河聽完之后,看了沈君誠一眼。
這家伙是看他買房,所以也想買?
“你是想買四合院還是?”
“不買四合院,我買樓房!”
“團結湖那邊,今年出了一百多戶樓房,四百一平,一套七十來平,而且還有集中供暖,是按照干部樓標準建的。”
“我想買那里,我算過了,四百一平,一套下來,兩萬八左右,我手里目前差不多有一萬一,三兒驢頭他們手里加起來也有個一萬,這就兩萬多了。”
“其實我爸媽手里也有些錢,是他們前些年的補償款,但是我不想用,這錢讓他們留著自己用,再說結婚他們也得出點錢。”
“我尋思缺口找你拿齊,從團結湖那邊買套樓房,你覺得怎么樣?”
沈君誠把自己的想法跟李長河說了出來,李長河聽完點點頭。
“這點錢沒什么問題,我覺得算了,你還是別問三兒他們拿錢了,我一次性給你補齊,他們的錢讓他們留著。”
“其實從買房的角度來說,你們買四合院或者這種老院子,絕對比買樓房要劃算得多。”
“但是你是結婚,想跟紅芍住樓房,這也無可厚非,買就買了!”
“以后攢了錢,我建議你也可以買個老院子!”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買四合院肯定收益是最大化的,但是在這個年代來說,住樓房是最舒適的體驗。
沈君誠是為了結婚,所以買樓房肯定是第一選擇,李長河也不會非要他買四合院。
當然,既然他如今有了這個心思,提醒他幾句也是沒問題的。
“長河,你這一門心思的買院子,是覺得以后能賺錢?”
沈君誠這時候好奇的問道。
他買房還真是受了李長河影響。
一來是家里確實住不開,二來嘛,他其實也羨慕李長河跟朱琳獨自住在外面的自由。
再者他本來就不愛住家里,之前是住外面習慣了,現在要結婚,自然而然的想到買房了。
“怎么說呢,其實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在財政有了許可的情況下,都會進行大規模的基建。”
“而基建這個東西,又牽扯到了無數的民生問題。”
李長河反正閑的沒事,索性從經濟學的角度,給沈君誠來了些科普。
京城再過十年,肯定要迎來大規模城建的時代,而那時候,沈君誠的位置,恐怕也是城建繞不開的部門之一。
李長河覺得提前給對方科普點知識也好,起碼別到時候,把拆遷搞成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