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當天晚上,四個人就在寨子里住下。
到了天黑下來的時候,晉王李正點起篝火,烤上了羽林衛送上來的羊腿,等吃完了肉,幾個人又坐在一起吃酒。
幾輪酒之后,喝多了的晉王爺,圍著篝火又蹦又跳,就連摔傷了的英國公,也站了起來,跟著蹦了兩下。
李皇帝大馬金刀的坐在一邊,大口吃肉,然后猛灌一口酒,扭頭看著杜謙,咧嘴笑道:“真是痛快!”
生性比較文靜的杜謙,也坐在李云旁邊,喝了一會兒之后,起身打著拍子,與晉王一起,圍著篝火踏歌相和。
而此時,有差不多兩三千羽林衛,在楊喜的帶領下,守住了蒼山所有有可能上山的道路,保證了皇帝陛下,以及晉王爺還有兩位國公的周全。
這場酒一直喝到半夜,四個人都有些醉了,這才各自睡下。
這蒼山上的房子都沒有收拾,而且太多年,有些已經是危房了,皇帝身邊的人不可能讓皇帝再住進去,于是眾人在蒼山大寨的空地上,搭建了皇帳,以及其他幾個帳篷。
當爺,李云等人就在大寨里的帳篷里睡下。
因為這一覺睡得太香,第二天皇帝陛下醒來的時候,薛皇后已經帶著四公主,還有十五皇子,以及同行的周必等其他人一起上了蒼山。
等李云睜開眼睛,薛皇后已經帶著一兒一女進了皇帳,四公主走到李云床邊,然后用袖子揮了揮酒氣,嗔怪道:“阿爹,您又喝酒了。”
李皇帝坐了起來,只是笑了笑,然后對薛皇后問道:“怎么一大早就過來了?”
“還早呢?”
薛皇后搖頭道:“都快中午了。”
“楊喜過來匯報說,夫君昨天帶著杜相公,還有兩個叔叔,四個人都喝的人事不省。”
薛皇后看著李云,嘆了口氣:“都這么大歲數了,怎么還不知道分寸?”
“別的不說。”
薛皇后搖頭道:“你們四個人,有一個出了事,對于國家來說,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出不了事。”
皇帝起身,摸了摸四公主的腦袋,對著薛皇后笑著說道:“楊喜帶人把山都圍上了,誰也上不來,再說了,便是有人能上來。”
李皇帝神色平靜:“在這蒼山里,生死搏殺,少有人是你家夫君的對手,便是裴莊那樣的人也不成。”
這些年,劉博跟李正,身手都落下了不少,但是李云卻沒有怎么落下,他的確沒有年輕時候的銳氣以及生猛了,可能氣力也要差上一些,但是在蒼山這種地方。
他還真是誰都不怕。
只是很可惜,這個世界上已經很難找到一個能跟他交手,敢跟他交手的人了。
見李云這個模樣,薛皇后愣了愣神,竟然有些失神,過了一會兒,她才無奈道:“就你道理多。”
李皇帝笑了笑,對著四公主笑著說道:“走,彩妹,阿爹帶你去看看,阿爹跟你娘親成婚的地方。”
四公主歡呼了一聲,拉著李云的衣袖,笑著說道:“路上就聽母后說起,女兒早就想看看了。”
站在旁邊,還只有三四歲的十五皇子,有些懵懵懂懂,被四公主彩妹牽著手,笑著說道:“小十五,走,阿姊帶你一起去看。”
她彎身,把十五皇子抱了起來,跟著父母,一起離開了皇帳。
周必這會兒就在外面等著,見到李云之后,立刻迎了上來,抱拳道:“陛下。”
李云瞥了他一眼,笑罵道:“到了這里了,還叫陛下?”
周必低著頭,猶豫了一下,才開口說道:“二哥。”
皇帝陛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你在這里等著我,一會兒我跟孩子們看完了老家,帶你去見老九去。”
皇帝哈哈笑道:“你是沒有見到,這廝昨天上山,一腳踏空,直接栽進了坡里,差點命也沒了。”
周必有些詫異,開口道:“那臣先去看一看九哥。”
皇帝繃著臉,擺手道:“不成不成,一會兒我帶你去,你就在這里,哪里也不要去。”
周必應了一聲,站在了原地。
等皇帝陛下帶著家里人,“參觀”了舊居之后,這才回來,領著周必一起去見了劉博,周必見到劉博,剛想上去關心幾句,這位英國公老臉通紅,硬是從床上起身,一瘸一拐的跑了出去。
惹得皇帝與晉王,又是好一通大笑。
一行人,在蒼山上住了四五天時間,一直到天氣又冷了下來,皇帝才帶著眾人下了山,在蒼山附近修整了一天之后,李云一行人正式離開青陽府,趕往金陵。
對于李云以及晉王等人來說,蒼山是他們的老家,但是對于曾經江東集團的老人來說,金陵才是更多人的共同記憶。
比如說,皇太子李元,他就基本上沒有任何關于青陽縣的記憶,他自小,就是在金陵長大。
而金陵,自然也是李云這一次東巡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只要他離開洛陽,往東來,總是要來金陵看一看的。
實際上,如果不是金陵這個地方,實在是太不適合做皇都,當年金陵就應該是大唐的國都,而不是現在的洛陽。
對于“新”李云來說,他的記憶,更多也是在金陵,他在金陵的時間,要比他在青陽縣要長,而且長得多。
一行人從青陽府離開之后,又走了七八天時間,等到進入章武十五年的臘月,他們才終于進入金陵府境界,剛進金陵府,金陵府的一眾官員就已經跪在官道兩旁,迎接皇駕的到來。
而跪在眾人之前的,不是別人,正是皇帝陛下派到江南來巡視地方的御史中丞張遂。
張遂雖然掛職御史臺,名義上是憲臺的官,但是實際上,他拿著皇帝的御旨,在地方上指導新政,見官大一級,與欽差無異。
此時,這位張御史跪在地上,叩首行禮:“臣御史中丞張遂,叩見陛下。”
“臣金陵尹費廉,叩見陛下。”
皇帝陛下聞言,從龍輦里探出腦袋,看了看兩個人以及他們身后的一眾官員。
“都起來罷。”
等眾人平身之后,皇帝看了看新上任不久的金陵尹,對著他招了招手:“費令尹,上前來。”
費廉連忙低著頭,一路來到了龍輦前,低頭道:“陛下。”
皇帝看了看他,笑著說道:“到金陵大半年了罷,干的怎么樣?”
當初張遂卸任金陵尹,做了巡撫之后,繼任的金陵尹叫作陳浩,如今陳浩已經被朝廷,調去淮南道任淮南道布政使,主持淮南道新政去了。
剛到任不久的新任金陵尹,就是費廉了。
這位費令尹…跟李云是親家。
準確來說,他的大哥跟李云是親家。
費廉是朝廷原刑部尚書費宣之子,也是費家這一代里,比較有出息的兒子,有希望接過費尚書的事業。
而李云家里的老二秦王李錚,就是娶了費尚書的孫女,也就是這位費令尹的侄女為妻。
因此相對來說,費令尹跟李云還是沾點親戚關系的。
聽李云這么問,費令尹連忙低頭道:“回陛下,臣春天到的金陵,大半年時間,總算是適應了這個差事,到目前來說,自覺勉強能夠勝任。”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道:“能勝任就好,等朕還有皇后安頓了下來,再找你說話。”
說著,皇帝又叫來張遂,問了幾句話,便吩咐讓隊伍繼續前進,趕往金陵城了。
隊伍重新開動之后,張遂在隊伍里,尋到了杜相公的馬車,小心翼翼的上了馬車,對著馬車里的杜相公低頭道:“恩師,沒想到您真的跟來了。”
杜謙看了看他,笑著說道:“老夫不能來嗎?”
“那倒不是,學生原以為,恩師還是要繼續坐鎮朝廷…”
杜相公搖了搖頭:“你這個詞用得不妥。”
“只有陛下,才能坐鎮朝廷。”
張遂低頭,應了聲是,他看了看杜謙,開口道:“恩師,聽聞師弟明年也要到江南道來任事?”
他說的師弟,是杜謙的兒子,今年三十來歲,馬上也要外派為官了。
杜相公神色平靜:“他是要來江南道,但不是江南東道,而是江南西道。”
“江南西道,就不用功達你操心了。”
張遂想了想,隨即明白了過來:“陛下的新政,要從東往西推進了…”
“也不一定。”
杜相公閉上眼睛。
“陛下這一趟東巡,就是來看江東成果的。”
“一切后續,都要等陛下看到了江東成果之后,才能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