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吃完中午飯,大多數人都喝多了。
這一年賺的錢多,干的活也不少。不管怎么說,現在都算告一段落了,也算是總結了。所以飯桌子上,大家吃吃喝喝特別熱鬧,有回顧這段時間的生活的,也有展望未來的。
像陳前進、李俊賢等人就是明確表示,回家過個年就回來。
也有像李俊海李俊漢這樣的,希望回去看看,要不要和李俊峰一樣把家人帶過來的,隨即就被李俊偉他們給否了——沒那么多地方住的。
李建國給他們說了,要帶新人過來,必須得提前給這邊打電話,得讓李俊峰確認了才行,不然不能過來。
這一點大家都認可。今年大家干活的時候配合的都不錯,所以自然希望繼續下去。如果明年誰招來了一個攪屎棍,不好好干活還整事的,那大家都過不痛快。
當然這樣的人存在,大概率會讓李建國或李龍他們能壓制著,但那畢竟不太好。
下午一個個都休息去了,第二天收拾一天,第三天李建國和李龍一起開著車把他們送到了烏城火車站。
李俊海他們幾個都是年輕人,根本不需要擔心,看著他們在火車站買了一些干果之類的特產,然后背著包買了票進了候車廳之后,李龍和李建國就回去了。
現在干活的已經回去,農村基本上就進入了平靜期。
前段時間派出所的對聚眾賭博的進行了清掃打擊,所以村里目前打牌的比較少。不能打牌,那就得在家里呆著做活,或者出去。
十二月六號,李龍開車來到四隊沒多久,謝運東和陶大強、梁大成就過來了。
“我記得上趟你和大強兩個去東大溝逮兔子,砸冰窟窿弄魚了,那天那大花鰱吃的還不錯,咱們今天再去搞一下?”謝運東是閑來無事,先約的陶大強,陶大強說要等李龍,這不就等到了嘛。
“行啊。”李龍覺得閑著也是閑著。前院現在就李俊峰一家子住在東側屋,他呆著也沒啥事,就是和老娘聊天,干脆去弄魚去。
謝運東開過來的車上帶著砸冰窟窿用的工具,所以不需要李龍準備什么,直接就可以跟著過去。
“今天我也坐了坐老謝的車。”李龍笑著上車,“以前都是開車送別人,現在輪到我坐車了。”
“那以前別人想開車都都開不上啊。”謝運東說道,“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小龍,我聽說你的汽車賣得不錯?”
“還行。十一月份賣了有二三十臺吧。”李龍說道,“還賣掉了一臺大馬力拖拉機,吉木薩的人買的……”
“多少錢買的?那也是二手的吧?”梁大成對大馬力拖拉機是最感興趣的。他已經知道大馬力拖拉機一天一夜能犁三四百畝地,比東方紅七十五可厲害多了。
雖然今年他仍然開著收割機割麥子賺錢,但說實話,賺的錢已經沒有以前多了,只有頭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一方面是因為收割機多了,第二個是因為康麥因也出現了。
有些人想著方便,干脆就用康麥因收割,這樣省事。大多數人還是用收割機,但收割機并不算貴,能買得起的越來越多,有的村子有十幾臺,基本上就成了家用的,甚至于互相用都不收錢。
想來以后想靠著這個賺錢就更難了。
但李家買來的大馬力拖拉機不一樣。這以后不管怎么說,拖拉機犁地還是要用的。而且犁地的拖拉機因為太貴,不可能普及,所以犁地賺錢是必然一直存在的。
李家一年靠犁地播種賺多少錢他是能想像出來的,所以聽李龍一說有人買了大馬力拖拉機,他頓時就來了興趣。
“二十六萬。”李龍說道,“貸款買的。”
“那人家也有人才能把錢貸下來啊。”梁大成感嘆著,“咱們沒人,這錢也攢不了這么多,就只能看著。”
李龍換了話題:“烏城邊上有一個村子就買了十來臺汽車……”
“一個村子?真的假的?比咱們隊上的汽車還多?”陶大強這回震驚了,“那村子里的人干啥的?”
“種菜,種大棚。”李龍說道,“他們整個村子都是種大棚的,而且加入到市里的菜籃子工程,賺的比較多。”
“種大棚啊,聽說比較辛苦。”陶大強感嘆著。
瑪縣附近也已經有種大棚的了,所以一些人聽說了,畢竟其他農民大冬天都休息了,種大棚的冬天還要干活,賺的不光是技術錢,還有辛苦錢。
所以人家能賺錢買汽車,應該的。
車子開到了東大溝,每個人都拿著工具往下走,謝運東鎖好車門也趕緊兩步跟了過來,邊走邊對李龍說:
“老賈不在家,我們去他們家找他的時候家里沒人,估計開車帶著家里人上街去了。”
李龍就明白了。
這次相當于小群體的一次聚會了。
李龍他們來到上一次砸的冰窟窿那里,發現這里已經被冰封上了,而且結的冰比原來的冰面還要高出來一些。
“換個地方砸吧。”陶大強看了看說,“看這冰凍的比原來還厚一些,得有二十公分了吧?”
“差不多。”梁大成拿著鋼釬子說道,“試試。”
李龍和謝運東兩個沒動手,謝運東問他:
“小龍,成立合作社的話,我想著光是咱們幾個恐怕不行,得有個算賬的吧?”
“哈哈,你想到了?”李龍笑了笑說道,“必須是得有個會計。一般算賬的還不行,要把賬算得一團糟,那還麻煩哩。至少得有懂記出入賬的才行,而且最好不是咱們這幾個人里面的。這樣用錢的賬,管起來公平一些。”
“你都知道啊?”謝運東看了李龍一眼,“那頭兩天咋不說哩?”
“那不能光我說啊,你們得真得想加入進來才行,不然的話光靠我自己,那哪是合作社,那就是我一言堂了。”
“我覺得你說的都沒錯,一言堂就一言堂。”陶大強一邊砸著冰窟窿一邊說道,“在這方面,俺幾個腦子都沒你強。”
“我想到一個問題,明年要是咱們的合作社賺錢多了,以后有人加入,也是一樣折股進來嗎?”梁大成想起來一個問題。
“可以吧?”謝運東先是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見,然后又看向李龍。
“可以是可以,不過和咱們不能是一個價。”李龍搖了搖頭,“頭一年入股和第二年入股肯定不同價。頭一年入股的,把坑都踩過了,磨合的差不多了,第二年入股的基本上就是凈享現成了,那不管用地還是用農具,入股都不能按原來一個價了。”
“對,就是這個道理。”陶大強說,“咱們一開始肯定會碰到不少麻煩,就算啥麻煩也沒有,那路子也是我們趟出來的,后面的要按一樣的條件加入,那我心里也不服。”
梁大成點點頭,謝運東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當然最開始咱們幾家,那肯定是一條心。咱們合作是有基礎的,后面如果有人加入,那篩選一定要嚴。”李龍笑著說,“不是誰想加入都行,得咱們幾家大部分人同意才行。
當然現在也就是說一說,八字還沒一撇,咱們的這個合作社能不能成立還不好說哩。”
“以前要是沒這么說過,那我們可能不想,這合作社也沒啥意思。但經咱們這一討論,特別是小龍你把這些規則一說,我覺得我們五家搞這么個合作社還是挺好的。
因為咱們有這個基礎。但是呢,其他人搞不成,其他人沒咱們這個關系,不一定信任咱們,咱們也不一定信任其他人。”
陶大強這么說,梁大成和謝運東都是認可的。
李龍覺得他們能這么認真的考慮,說明是真的把合作社的事情放心上,或者上心了。可能就算自己沒怎么在意,他們四家子打算折騰一下,他也不可能不加入。
事情雖然是謝運東提起來的,但實際上整個框架和細節是李龍建立起來的。
所以這個合作社算是李龍真正搞出來的,他要不加入,這些人不知道會搞成啥樣。
所以李龍肯定會加入。
不過陶大強的話李龍覺得并不一定對,他笑著說道:
“可能有些人沒咱們幾家這么互相信任,但要說聰明可就不一定了。那些人真要看到咱們搞合作社賺錢了,你說會不會想著加入?肯定會的。
畢竟加入合作社之后,啥事也不用干就等著分紅了。這么好的事情,你覺得他們不干?”
“那……那咱們也不能白給他們好處吧?”陶大強覺得這件事情真就不好說,既不想憑白給那些人好處,又覺得自己這些人真要能搞成合作社,搞大了說不定也是好事。
“那就看咱們怎么算著賺錢了。”李龍笑著說道,“真要搞合作社,你們幾家不是都有分工嘛,分工賺錢算工錢。如果有其他人加入,到時咱們把工錢提高就行了。他們要想做,那就競爭其他的崗。要么就不加入,這事情還是容易得很。”
李龍的話謝運東陶大強他們明白了。
想要憑白入股賺錢可以,那賺到的錢先分我們一份。不然的話誰會憑白給你打工?
說白了入到合作社里等著分紅,就是把其中一部分收益拿出去給那些干活的人——不想干活,那就給干活的人出工資。
只不過因為是幾家子合起來做這件事情,所以給干活的人的工資就被幾家子攤分了,這樣一來能賺到的錢也更多一些。
所以合作社總體上來說是好事,就是把土地合在一起種植,把單個農民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了。
整個合作社上千畝地整合在一起,種什么東西是經過討論的,這樣就算市場風險有,但作為一個集體單位,在風險中能堅持的時間比單個農民要長。
說話間冰窟窿已經砸開,李龍上前拿抄網把浮冰撈走,然后下抄網在水里攪了幾下說道:
“水還是不深,一米多的樣子,魚應該有不少,不過有沒有大的就不好說了。”
他上一次和陶大強就搞了一次,兩個人加一起弄了二十多公斤魚,算不少了。
后來有事,就沒再過來。
現在已經過了撈魚賺錢的時間段了,所以沒有那么急切。
說完他彎腰拿著抄網又在水里攪了攪,抄了起來。
七八條鯽魚和一條兩公斤多的白鰱被撈了起來倒在冰面上。
“不錯,這魚不錯。”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那些鯽魚上,兩公斤多的白鰱直接被無視了。
倒不是說這魚不好吃,如果單只一條白鰱,那怎么也要好好搞一搞。
但明顯現在魚多,白鰱就被嫌棄了。
當然最后肯定還是要拿回去,至于怎么吃,等其他魚吃完再說吧。
總歸今天各家少不了一頓新鮮魚湯的。
“來來來,我試一網。”謝運東笑著說道,“小龍你這開門紅啊。”
“紅啥,最大的鯽魚不過一拃長,”李龍搖了搖頭,“你來看看吧。這里面魚應該多,不然不可能剛打出冰窟窿就有魚。就是不知道上次我們撈過之后還有沒有大魚了。”
謝運東接過抄網在冰窟窿這里攪和起來,李龍就問起了旁邊的陶大強:
“你哥那邊咋樣?”
陶大強的哥哥陶大勇原來是不正干的貨。只不過在陶大強跟了李龍,開始賺錢之后,陶大勇被刺激到,先是跟著一起玩的鬧掰了,隨后又振了振夫綱,把媳婦好好管教了一下,接下來跟著李龍他們種打瓜,算是賺到了一筆。
后面李龍不常在隊里,就不知道他家里咋樣了。
“今年才買了拖拉機。”陶大強說,“還行,比以前強。”
李龍點點頭,他就是找點話題。長時間沒在隊里,雖然時不時的回來,但基本上是主要在大哥家里,還有就是和陶大強謝運東他們聯系,對于隊里其他人沒啥了解。
作為四隊的人,他覺得還是要多了解一些其他情況好一些。
“這一年又快要過去了,時間真快。”李龍說道,“等回去,我就得聯系著買農資了。”
“那是。今年咱們種棉花賺了錢,隊里有不少人都說明年也要種棉花。王三娃家今年棉花受了災,雖然賺的不多,但說起來比種打瓜還是要強一些,所以他前幾天放出話來了,說是明年要種三十畝棉花。”
“種三十畝?那要不雇人,他們家就等著受累吧。”李龍笑笑說,“以他們家人的性格,估計活是要自己干的,棉花這東西和別的不一樣,如果種不好,還是會受災的。”
種棉花必須得勤快,而且要懂技術。就像病蟲害,需要經常到地里看才能發現有蟲,而且要知道哪種蟲用哪些農藥才能止住。
這就挺考驗人的。
搞合作社這點好處就是專門有人負責專門的事情,經常巡邏地里的情況,有蟲基本上一眼能看出來——像紅蜘蛛、蜜蟲(蚜蟲)之類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容易看出來的是棉鈴蟲,但這玩意兒是特定時期的蟲害,到棉花結鈴的時候再到地里轉就行了。
“嘿!一條鯉魚……不錯,今天我運氣比較好!”謝運東提起抄網,一看里面的魚,笑著倒扣在了冰面上。
“不大啊,今年開春或者去年秋天的鯉魚娃子吧?”一看那條鯉魚還不到一公斤,梁大成有些嫌棄,“還沒鯽魚好吃呢。”
“漂亮啊。”謝運東看著紅頭紅尾的魚笑著說,“要不是太冷了,能拿回去養著玩也行。”
“那不是有盛魚的水桶嗎?弄些水趕緊裝進去,那不就能養著了?”李龍笑著說,“這水一時半會兒又凍不住,魚也凍不死。”
“對對對。”謝運東急忙把那條還在蹦達著的魚撈起來放進桶里,然后從冰窟窿里舀了一些水,看著魚在水里游著,放下心來。
“你還是拿車里去吧,這桶在外面一會兒估計也能把魚凍個差不多。”李龍說道,“這外面可冷啊。”
謝運東聽話的提著桶到車里去了。雖然車里未必比外面暖和多少,但肯定是會好一些——先前車里是開著暖風的。
陶大強立刻就接過抄網撈了起來,與此同時他也在說著合作社的事情。
“我覺得咱們明年就是按這個搞吧。小龍你要還有啥想法就早點說出來,咱們把這些條條框框都寫在本子上,一條條對著來,各人也把自己要干的事情多捋幾遍,明年一起發財!”
梁大成對于賺錢是真的很執著,所以李龍覺得他明年種棉花的積極性會非常高。哪怕不搞合作社,也會種大面積的棉花——雖然累,但至少保底能賺錢。
不像打瓜籽,說沒人收就沒人收了。
這玩意兒多嚇人?
看看陶大強應該也是差不多。這五家人里面,可能就賈衛東這方面不算特別強烈,其他人應該都是一樣的想法。
那就這么干吧。李龍看著梁大成拿著抄網在水里攪動著,想著既然大家都這么想了,這個合作社,是有成立的穩固基礎了。
“嘿!鯉魚,這回是大鯉魚!”
梁大成把抄網掏出來后,興奮的把其中的魚扣在了冰面上:“這條可比老謝拿的那條漂亮多了,咋說也得有三公斤……今天咱們就吃它吧!”
真是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