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一個籬笆三個樁,搞個合作社行不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顧曉霞去幼兒園接明明昊昊的時候,明明昊昊已經在校門口等著了。

  校門口還有一個小女孩,她的旁邊是一個女人,這時候女孩和女人說著什么,女人拉著女孩要走,明明和昊昊上前和女人說著什么。

  顧曉霞下車的時候,昊昊跑了過來對她說道:

  “媽,能讓吳秀芳坐一下咱家的汽車嗎?她說她從來沒坐過汽車,可想坐了。”

  顧曉霞往那邊的女孩和女人看過去,那個女人,也就是吳秀芳的母親有些尷尬的笑笑,說道:

  “不了不了,我們現在也回了……本身也不遠。”

  “來吧,汽車會方便一些。”顧曉霞笑著說,“孩子們是好朋友,肯定是明明昊昊答應了的,答應了就要做到,是不是?”

  “對!”明明和昊昊大聲回應了一聲,過去拉著吳秀芳,小女孩臉上露出笑容,不過隨即又仰頭看向她的媽媽。

  盛情難卻,那個中年女人也沒再堅持,點點頭,吳秀芳開心的跟著明明昊昊過來到汽車邊上,不過她并沒有立刻上車,而是轉身招呼她媽媽。

  昊昊很聰明,先坐到了副駕駛位置上,然后轉身給吳秀芳說著車子里的情況。

  等都坐好后,顧曉霞開車。街面上人不多,不過她并沒有開快——吳秀芳家位置在新華書店的后邊,距離的確不遠,而且不需要繞大圈子。

  三個孩子在車里笑著討論著,一會兒說班里發生的事情,一會兒說著車子的舒適。

  很快就到了吳秀芳的家門口,顧曉霞停下車子,明明先拉開車門下來,等吳秀芳和她媽媽下車后,明明昊昊和她們道了再見后,再上車關好車門。

  回到家里停好車子,顧曉霞看著李龍正哼著《乙未豪客傳奇》里的歌曲《人生總有遇到狼群的時候》,在那里收拾著偏三輪摩托車。

  公公李青俠在邊上給幫著忙,兩個人干的挺起勁。

  “今天咋這么高興?”顧曉霞鎖好車門,笑著問道,“還唱起歌了。”

  “哈哈,大馬力拖拉機賣出去了……我是真沒想到啊,大馬力拖拉機,一套二十多萬,竟然有人過來買了!”李龍笑著給她說,“現在有錢的人還真是多!”

  “賣出去了?”顧曉霞也有些驚奇,“哪里人買的?咋這么有錢?”

  “吉木薩的,種田大戶。”李龍說道,“兄弟好幾個都開荒種麥子,家里地不少。”

  一臺大馬力賣出去能賺十萬,雖然好久才能賣一臺,但感覺真爽。

  最近因為打導致汽車賣得很快,顧曉霞知道這個。一開始的時候她對打還是有點顧慮的,覺得太張揚了。

  顧曉霞一直覺得家里的財富已經足夠多了,李龍繼續現在的這種生活就好,平穩且持續的增加財富。

  倒不是說她不喜歡錢,只不過家里的錢太多了,她有點恐慌——從來沒有掌控過這么多錢——不是家里所有的錢,李龍放在她那里的錢已經超過十萬了,這讓她覺得自己根本掌控不了這么多錢。

  她知道李龍那里錢更多,具體多少她沒過問過,她怕知道了她得心臟病。

  顧曉霞知道這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干脆后面就不過問了,過好日子就行。

  畢竟她知道李龍不是那種違法亂紀的人,賺的錢都是干干凈凈的。

  今天看李龍這么開心,她覺得也挺好。

  正準備拿毛巾擦車的時候,楊大姐在廚房里喊了一聲:

  “開飯了……先吃飯吧。”

  一家人便開開心心的過去吃飯。

  北庭電視臺的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報紙上的還在持續,效應也在進行中。

  等十一月底,劉高樓再次開過來三臺大馬力拖拉機、五臺卡車和八臺小汽車的時候,李龍這邊已經存夠了一千五百件的皮大衣和一千多雙棉鞋,這讓劉高樓很開心。

  “我二叔找到了合適的渠道,主要是哈加盟國的農業部,從他們那里拿到了詳細的數據,知道哪里有二手的大馬力拖拉機,然后派人過去談。”

  劉高樓在會客室里一邊磕著瓜子一邊給李龍解釋著:

  “大冬天的,這些大馬力拖拉機放著也沒用。眼下一些機械研究所、農場也是窮得很,雖然不說上頓不接下頓,但感覺比咱們這邊過的苦多了,黑面包都吃不起了。

  干脆就劃拉著把大拖拉機搞報廢了,換錢好歹還能買一些生活物資。”

  別以為那邊的農場因為種地就有飯吃。蘇聯那么多加盟國是一體的,像哈加盟國這樣雖然不如烏克蘭那邊土地肥沃種糧很多,卻也算是蘇聯的糧倉,所以更多的糧食都被征走到其他國家了。

  本地人反倒過得更難一些。

  “我二叔說這些白糖、棉鞋棉衣就足夠他去換其他任務物品了,賺來的美元也不少,這三臺大馬力拖拉機你就直接給我人民幣,算是我年前賺的錢了。”

  劉高樓也挺開心,三臺大馬力拖拉機,再加上其他皮子,這一趟他能賺近百萬……就算要給家族那邊交一些,但剩下的也足夠自己家人過上非常好的生活了。

  當然,劉山民給他也有其他的采購任務,這一點就沒必要和李龍說了。

  這三臺大馬力拖拉機,劉高樓給李龍的定價是十六萬一臺,卡車是一萬五一臺,皮子還是八十塊錢——這趟他拉來五千皮子。

  小汽車是用美元結算的,從白糖款里扣除,這趟李龍會讓劉高樓拉走五十噸白糖,糖廠那邊說不能多了,到年底了,疆內一些地方白糖的需求量也很大。

  李龍這一下子掏出近百萬,也夠肉疼的。

  不過他覺得劃得來,畢竟每一樣,等自己轉手的時候,都能賺近一倍的錢回來。

  皮子和卡車好說,現在院子里已經沒有卡車了,都讓人買完了——北疆的運輸行業一直比較興旺,冬天拉煤、天熱了拉建筑材料啥的,沒停過。

  劉高樓離開后,李龍這邊汽車卡車出售的速度就開始變慢了。

  大馬力拖拉機更是沒一個人過來看,李龍覺得,這三臺大馬力,短時間內就只能窩在自己手里了。

  不過無所謂,這玩意兒放著就放著,到開春如果還賣不掉,那就自用吧。反正從老家過來的那些親戚現在基本上都能開大馬力拖拉機了。

  就連謝運東、陶大強他們沒事也到李家開兩回,一個個都夸大馬力拖拉機舒服——當然舒服了,駕駛樓里有空調,冬暖夏涼啊。

  十一月底的時候,又下了兩場雪,收購站這邊的生意還是不溫不火。往年這時候賣皮子的人比較多,這兩年是因為動保法的實施,加上森林公安的成立,導致在山區打獵的人少了,所以皮子收購也少了。

  但也不是沒有。到山區打獵的少了,但在北面沙窩那邊零星的打獵卻還存在。而且兵團歸墾區公安局管,執行的不太一樣。

  所以李青俠每天還能收到皮子之類的。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白修名又過來了一趟,這回拉著棉鞋,倒不是換汽車回去,是想把李龍倉庫里那些沒怎么管過的打瓜籽換回去。

  “今年打瓜籽原料數量不怎么缺的,但平口的還是少,我們那邊的農戶不愿意整這麻煩事,寧愿價錢低點兒。但市場又需要平口的,沒辦法,就四處找吧。”白修說明了來意,李龍倒也沒說啥。

  打瓜籽這幾年也沒漲,他還是按三塊五把倉庫里所有的都打包賣給了白修名,順便接收了三千雙棉皮鞋。

  雙方把賬算清楚后,白修名沒在這邊多呆,主要是到十一月底之后,這邊冷多了,白修名呆不習慣,早早跑掉了。

  接下來收購站就沒啥大事了。大馬力拖拉機停在收購站的后院,這回是真的充當起了鎮店之寶,雖然不至于無人問津,但真有人問了,一聽說三十萬的價格,立刻就打了退堂鼓了。

  小汽車倒是平均兩三天就能賣出一臺,卡車是平均差不多五天能賣出一臺來。

  李龍也開始放手,不是每天都盯著。有人買汽車的話,他不在就由老爹李青俠決定。

  畢竟價格是透明的,和大馬力拖拉機不一樣,這幾種汽車的價格是固定的,不講價。

  李龍就多了一些時間,時不時的回一趟四隊——冬天又開始了轉圈請客吃飯。

  李俊賢他們已經收拾行裝準備回了——其實不太想回的。有想家的,但想想回到家里,那生活條件肯定達不到現在的狀態,一個個就有點不太樂意。

  李俊賢是明確表示,他打算明年早早過來,如果能在這邊落戶是最好的。

  陳前進雖然沒說,但意思也差不多,倒是李俊海還猶豫著。

  李俊峰把家里的孩子已經接過來在這邊上學了,他是鐵了心要把家安在這里的。

  雖然現在戶口還沒辦下來,但也是遲早的事情。

  因為不是周末,顧曉霞和孩子都沒過來,李龍拿著買來的電火鍋燉著魚湯。

  這里面是一個大花鰱的頭。這條大花鰱是李龍和陶大強從東大溝砸冰窟窿撈上來的。

  當初東大溝那邊發洪水,洪水退去后,東大溝里有好幾個大坑水還存著,里面有魚。

  那幾個大坑有大有小,有深有淺,里面大部分都是鯽魚,特別是有幾個深三四米,方圓也就十來米的坑里,鯽魚瘦得不行了,撈出來燉上感覺都沒肉,全是骨頭。

  就有一個大水坑四周有不少蘆葦,里面還有不少的魚。

  東大溝距離生產隊的居民點有點遠,剛一開始還有人過去,后來農忙去的人就少了,特別是學生娃娃開學之后,就沒幾個人過去了。

  李龍和陶大強還是前幾天突然想起來套套兔子,過去下兔子套的時候發現了那個大坑。下套子的時候砸了冰窟窿,第二天去取兔子的時候帶著抄網,到地方把上面凍的那一層薄冰敲掉,結果還真給舀上來好幾條大魚。

  這一條花鰱重近十公斤,抄網差點兒沒弄上來——如果不是因為冬天魚不活躍,就這么個抄網在夏天逮上這么大條魚,人家一尾巴就把網子能給拍爛掉。

  逮到的其他幾條魚李龍都交給了大嫂那邊,就這一條他留了下來,清理干凈剁了魚頭帶一截身子,燉火鍋。

  逮到了九只兔子,他留了一只四公斤多的,放足了辣皮子和花椒、油,炒著吃。

  又炒了個雞蛋,拌了個綠豆芽,炒個咸菜,齊活了。

  還是他們五個人,中午喝酒,差不多喝到下午,再回去也不會有啥危險。

  這幾年附近村子有好幾個喝完酒走回去,半路上栽進渠溝里摔死或凍死的,不能不防。

  謝運東他們正聊著明年種棉花的事情。

  從今年李家種棉花的情況來看,干這個是大有可為的。

  “老謝,今年你家開了多少畝荒地?明年打算種多少畝棉花?”

  “給鄉里申請了,開了八十畝。”謝運東說道,“八十畝鹽堿地,入冬前灌了一次,沖掉一些鹽堿,接下來開春看情況吧。”

  開春雪化之后,鹽堿地上面如果還有厚厚一層堿的話,那就沒辦法種了。如果不是,表面沒看到鹽堿,那說明可以種,而且還可以通過后期的施肥來改良。

  李龍是這么說的,謝運東也是這么做的。

  “我開了一百二十畝。”梁大成笑了笑說,“加上本身家里除麥子外的四十畝地,全都種棉花。”

  “你這下的本可不少啊。”陶大強抓起一把瓜子一邊磕一邊說道,“也得不少人吧?”

  “那就找人吧。和小龍學一學,從老家請來一些人種,要么就是零工市場。我發現這兩年零工市里人可不少。禮拜天的時候,有些縣里有工作的人都進零工市場來打工了。”

  “就是的。拾二茬花的時候,我拉來的一伙人里,就有縣里在廠子里工作的。”李龍端上來一盤鹵肉,解開圍裙說道,“行了,來,動筷子吧。”

  “我早就想動筷子了,這火鍋里的魚可真香!”陶大強拿起筷子說,“這魚從水庫里放到東大溝里快半年了,沒想到還沒瘦下去。”

  “你倆運氣真好。”賈衛東笑著說,“去套個兔子也能弄到大魚。”

  “是龍哥運氣好,我就是跟著混的。”陶大強夾起一塊魚肚肉邊吃邊說道:“我跟著龍哥這是沾了七八年的光了吧。”

  “嘿嘿,你是真運氣好。”梁大成說道,“明年你家打算種多少棉花?”

  “一百畝吧。”陶大強說,“入冬前我家開的那塊荒地澆了兩回,我覺得明年能種。”

  當初鄉里提交的那幾份荒地開墾申請,就是四隊的。不光有他們幾個人的,還有隊長許成軍自己的一份開墾六十畝的,還有許海軍開墾八十畝的。

  不過最多的還是李龍開墾的那兩百八十畝地的,魄力十足。

  好在大家都知道,李家農機那么多,人也不少,種這些地是完全種得過來的。

  李龍拿出瓷瓶子伊犁特曲,給每個人倒上一杯,然后說道:

  “咱們不拼酒,慢慢喝,正好把來年的事情說一說。”

  “好好好,先不打通關。前段時間打通關啊,我喝得都斷片了好幾回。”陶大強最先表態,“大成的酒量是真的好啊……”

  “好個捶子。”梁大成搖頭,自曝其丑,“我喝的時候你看著好著呢,出去一經風,回去立刻就吐,難受的能折騰一晚上。”

  “先不說,先吃兩口,看看我整治的這些菜怎么樣。”李龍拿筷子點了點,他從火鍋里翻出一塊魚臉肉來吃著,這玩意兒算是魚身上肉最好吃的一塊了。

  不像魚肚子上的肉那么肥,也不像魚背上細刺那么多,又是活肉,吃著剛好。

  小魚沒臉肉,吃不出來,也就這種大魚吃著帶勁。

  大家動筷子的時候,賈衛東問道:

  “小龍,明年你家種多少棉花?”

  “三四百畝?”李龍想了想說道,“反正有地有人,能多種就多種吧。看情況,那二百八十畝地,我想著要不要余一些種枸杞子。

  老賈,你呢?”

  “家里沒人,我就不種那么多了,五十畝吧。”賈衛東說道,“不知道荒地能不能整出來。”

  “嘿,我突然想起來了,咱們幾家的荒地距離都不遠啊,雖然沒連成片,都在一個大區域里面呢。”梁大成突然說道。

  “要說咱們應該成立個合作社,反正荒地都離得不遠,管理也好管理。”謝運東開著玩笑,“統一管理,有小龍挑頭管總,咱們干活也踏實。”

  “那合作社不是早就散了嘛,現在還能讓成立?”賈衛東搖了搖頭。

  陶大強壓根就沒聽過合作社,梁大成倒是聽長輩提過一嘴。

  “以前的合作社改成人民公社,后面人民公社換成鄉了,但沒說合作社不能搞啊?”謝運東顯然是研究過這個的,笑著說道:

  “其實現在咱們幾家就跟合作社的前期,那互助組一樣,合作社就是互助組搞起來的,差不多了。”

  李龍沒想到謝運東竟然提出來這么個想法。

  其實能不能行呢?

  他覺得是可以的……不過細節肯定不能和后世的一樣。

  得好好研究一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