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李家種棉花的成功,大家想復制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劉高樓的語氣里充滿著喜悅:

  “我二叔說了,你的那批皮大衣特別受歡迎。現在阿拉木圖這里有些人家里準備的燃料不足,有這么一件皮大衣,至少冬天不那么難過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集中供暖的。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哈國的社會福利情況不錯,畢竟國內有那么多的能源,社會資源整合的也不錯,再加上人口不多,所以公共設施還算不錯。

  但就這個時候而言,還遠沒有達到人們想像中的那樣。

  城里依然有沒有加入到集中供暖體系里的人,而農村更是要靠自己。

  農村的還好一些,城市邊緣地帶的一些人就只能自己想辦法。

  “皮大衣一件賣四十美元,皮衣一件賣三十美元,皮馬甲一件賣十美元。棉膠鞋一雙十美元,棉皮鞋一雙二十美元。”劉高樓說道,“接下來這段時間,有多少貨我們要多少。”

  “有點蟲蛀的皮大衣呢?需要不需要?可以降一降價?”

  “蟲蛀?沒事的,只要不破個大洞,這邊都有人要的。”劉高樓現在對隔壁那個國家的情況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直接就替他的二叔做了決定。

  李龍便放下心來,他掛了劉高樓的電話,就又給紅光皮革廠那邊打了電話,說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說,所有的皮大衣,你全要了?”

  “對,皮大衣,平衣,還有皮馬甲,只要有的,你都給我發過來。十月底之前,你們如果有余力生產的話,也給我生產一批。”

  “真的?你想定貨?”張廠長眼睛一亮,“要多少?”

  “當然是越多越好了。對了,你那些有點蟲蛀的也拉過來吧,我要訂貨,咱們要簽個合同,我就不往你那邊跑了,你們那邊有訂貨合同的備份沒有?拿一份過來,咱們簽了你就可以生產了。”

  “好好好,我明天就過去!”張廠長興奮得很。

  要知道,目前因為生產工藝落后,機器設備也相對陳舊,想要生產更先進工藝的皮制品,很難。

  李龍需要的那些皮大衣之類的東西,剛好就在他們的生產舒適區,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人員,都是熟練工啊。

  不管怎么說,生產這些東西能賺到錢。至于原料會不會被浪費……拜托,現在都快要關門了,還管那么多干嘛?

  有了錢,生產線能繼續運轉,才能想以后的事情。

  張廠長第二天果然帶著兩臺卡車,拉著庫存的所有皮大衣、皮衣過來了。皮馬甲已經沒有了,他準備繼續生產——按他們自己的生產工藝,整皮用來生產皮大衣,裁下來的碎皮用來生產皮馬甲,這樣不用浪費。

  李龍這邊自然歡迎。張廠長帶了卸貨的人,所以李龍只是讓梁雙成他們負責抽檢,他則和張廠長一起在會客室里討論關于簽合同的事情。

  “真沒想到李龍同志你搞了這么大一個收購站啊,我看著生意挺紅火的。對了,前院那些汽車……”

  張廠長進來的時候仔細觀察了一下。李龍這個收購站比他想像的要熱鬧一些。

  不過想一想能買得起那么多皮大衣的人,收購站怎么可能簡單呢?

  “那些汽車啊,是我從隔壁哈加盟共和國那邊拉來的二手車……或者說車況比較好的準新車。”李龍笑著解釋著:

  “我現在和那邊一些商行有來往,從你們這里買的皮貨是賣到他們那邊去的,汽車也是從他們那里拉過來出售的。張廠長,要不要來一臺?車況都很好,價格絕對便宜……”

  “買不起啊。”張廠長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廠子目前的情況不怎么好。這么和你說吧,李龍同志,你這兩筆生意,是今年以來我們廠子里最大的訂單。如果沒你這個單子,我都擔心下一筆采購原料的款子從哪里來。”

  李龍當然不相信張廠長的話,背靠著團場,再怎么說也能生產出團場需要的產品來。

  只能說目前外銷可能會困難一些,但要說生存絕對不可能出問題。

  不過既然人家這么說了,李龍也不可能揭破,他笑著說道:

  “那就祝咱們合作愉快了。”

  合同是很簡單的,主要就是李龍這邊需要的數量、品質、規格,以及單件的價格。

  按雙方約定,價格就按李龍昨天拉走的來算,那已經是算批發價了。

  張廠長的意思李龍如果要的話,起步至少五百件,李龍則是擔心五百件,這一個月張廠長他們做不完。

  “這一點李龍同志你放心。雖然我們廠子不大,但這種皮大衣制作起來相對還是比較簡單的,就算是五百件的大單,合算下來也就是一天十來件的任務,再怎么說我們也是能生產出來的。

  我給你明說吧,昨天接到你的電話之后我就已經開始在籌措原料了。所以你放心,五百件,我們絕對是有能力生產出來的。”

  “那好,第一批要五百件。后續的咱們后面再說。另外我會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剩下的見貨付完,怎么樣?”

  “可以。”張廠長點頭同意,于是這些就寫在了合同上。

  簽字蓋章,收取定金。東西卸完之后,李龍帶著張廠長他們去吃飯,準備出去的時候,張廠長扭頭看了那幾臺車一眼,問道:

  “李龍同志,這些車……都是怎么賣的?”

  “伏爾加是十萬元每臺,拉達是六萬元每臺,嘎斯六九車是三萬五千元每臺。別看他們說是二手車。但那是從幾百臺里挑出來的,車況絕對沒問題。”李龍說道。

  “這么貴啊……”張廠長嘴里這么說著,但卻還頻頻回頭看著。

  他作為廠長,目前還只能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說實話,真是有點掉面子。

  不過現在廠子里情況好轉了一些,如果后面能夠和李龍把關系拉好,生產持續向好,說不定明年或者后年,廠子里就能買臺車?

  當然想法是好的,還要看后續的生產任務。

  其實張廠長也有自己的計劃,就算李龍現在不購買他們的庫存,他們也打算轉型為團場的職工生產一批類似勞保制服的皮衣。

  只不過因為款式問題還沒定型,所以這個計劃還沒實施。

  現在李龍的訂單相當于把他們的舒適期延長了一些,可以讓他們有更長的時間去調研職工們希望要什么樣的款式。

  其實這時候皮夾克只要價錢不很貴,樣式不是特別老,年輕人還是很愿意賣的。

  農村的結婚辦酒席大都是在秋冬,這時候農閑。秋冬的時候穿皮夾克是最合適的,特別是皮夾克有毛領子,那就更拉風了。

  這毛領子流行了好多年,到三四十年后還有不少人喜歡。

  真的保暖啊。

  如果李龍知道的話,他肯定會給張廠長說一句,根本就不用搞什么款式,直接把部隊里飛行員或者坦克車長的皮衣改一改,改簡單一點兒,定型就行了。

  這時候軍裝仍然是很流行的,能穿一件飛行員或者坦克車長樣式的皮夾克,立刻就會在聚會里成為中心人物——要知道,陸軍的也就罷了,現在仿制的太多,飛行員、坦克車長服裝,那幾乎是寶一樣的存在。

  當然,只是說一說。

  吃過飯,張廠長帶著車匆匆回去,他要立刻組織生產。吃飯的時候他還問李龍如果十月底他生產的皮大衣多了怎么辦?

  李龍說只要合格,他照收不誤。

  張廠長這就放心了。

  張廠長離開之后,李龍這邊的生活就變得規律起來。

  今年的八月十五二哥李安國一家和姐姐李霞一家都是開著車回來的,這讓李家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起來。當天雖然還在拾棉花,但李家自己人都在過節。在地里拾棉花的零工也每個人得到了兩塊月餅和兩個蘋果。

  零工們開心極了,對他們來說這可是額外的收獲,畢竟現在在門市部里,這樣一個五仁月餅賣一塊錢一塊呢。

  李家的棉花頭茬和二茬拾完之后,綜合的畝平均產量在一百七十多不到一百八十公斤,已經算是高產了。

  主要還是管理的好。二茬花拾完才是十月上旬,三茬花還能拾一些,最后再把沒有開的棉花桃子捋回去,冬天慢慢剝。

  三茬花就不用雇人了,沒有那個必要,主要是根本拾不上貨,一畝地十公斤都拾不了,零工要么要價高,要么根本不來。

  所以就李家自己人慢慢拾。

  拾完棉花,還要打桿子。打桿子的機器李龍也已經和農機廠那邊約好了,這玩意兒說實話相當簡單,就是小四輪拖拉機后面傳動軸帶動打桿機的葉片——打桿機是個方框,底下是輪子,里面有像風扇一樣的四個刀片。

  拖拉機開動的時候,刀片快速轉動,將棉花桿子打斷,后面有人跟著把桿子叉起來用車拉走。

  這玩意兒太硬,不像麥茬能在地里漚爛。棉花桿子被翻到地里,哪怕漚上一年,還是硬的。

  所以必須打斷拉走。

  只是現在李龍還搞不出來回收薄膜的機子來,不然能早一點把地里的薄膜清出去,這玩意兒短期看不到危害,長期的危害還是挺嚴重的。

  十月中旬,李龍開著嘎斯車到了東面新開的那兩百八十畝地跟前,看著李俊海等人正在打梗子準備澆水。

  地不平,澆水的時候就要打梗子,主要是阻止水一下子全都流到低處,有些高處澆不到。

  李俊海他們在這里已經習慣了干各種農活。本身都是農民,這一點適應性還是很強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干北疆的農活,而且這一年下來,很得心應手。

  甚至于他們覺得,如果回去種地的話,他們已經不習慣了。

  畢竟老家那地,澆水?半個小時能澆三家人的地。

  在這里,半個小時?恐怕一塊地的三分之一都澆不透!

  而且澆水的時候還時不時有點小驚喜,就比如今天,李俊賢被長蟲給碰了一下膠靴子,逮著一個刺猬,還用芨芨草穿了三條大鯽魚。

  理論上講,這鯽魚是自家的——水是從小海子里下來的,那地方是李龍承包的,所以這魚算是自家的,沒毛病。

  李龍開著車看著他們澆水,看著水從水渠里出來奔騰著到地里,帶著那些鹽堿然后流走,流入排堿溝。

  水是從小海子里放出來的,小海子是李龍承包的,理論上講,李家不用出水費。

  甚至于隊上要澆水還得和李家協商,不然的話就得重新走條渠。

  當然這是理論上,實際上隊上要澆水,李家從來沒有阻止過。就這一點,許成軍和隊里的管水員,只會說李家的好話。

  畢竟就光一個小海子存在,四隊每年種地可以比其他生產隊多澆一到兩個水。對于普通的作物可能作用不是特別大,但對棉花來說,這區別就大了。

  兩百八十畝地,入眼可是一大片。上一輩子李龍所有的地加起來也沒這么多。

  眼下這就已經到手了,便宜的驚人。

  放十年后這地依然不值錢,真正值錢在二十年后。

  現在把地拿下,九七年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時候再承包三十年……其實十年后因為鹽堿地承包成了趨勢,土地還沒那么值錢,有的地方一下子承包七十年都有。

  然而后面到一零年前后就改了,原來七十年的合作作廢,嚴格按現行土地承包法進行,不能超過三十年。

  而且村里也聰明了,五年十年的簽,再不能延長。

  所以李龍覺得,十年后土地二輪承包的時候,就按三十年的時間線走就行了。

  不可能也沒必要把所有的好處都拿到手。

  李龍腳下是個鐵皮水桶,里面沙沙作響——那個被李俊海逮著的刺猬正在里面轉著圈兒爬著。

  李龍準備把它帶回去和大院子里的幾個刺猬作個伴。

  水嘩嘩的漫過來,李龍想著至少四隊的歷史已經有了大的改變。

  正想著的時候,一輛汽車開了過來,他扭頭看的時候,發現是謝運東的嘎斯車,后面還跟著陶大強、梁大成、賈衛東的車子。

  有一段時間沒和他們幾個人一起聊了,沒想到他們趕到了這里。

  汽車騰起一片塵土,塵土里帶著堿味兒,李龍往后挪了幾步,避開這些灰塵。

  謝運東他們幾個下來后,走到李龍跟前打著招呼,然后看著這一大片已經開墾完成,并且挖好排堿溝,正在進行澆灌的土地。

  “嘿,這一片地,夠大。”賈衛東感嘆了一句。

  “誰能想到,鹽堿地也能種棉花,還收不少哩!”陶大強也感嘆,“龍哥,你家種東面種棉花那塊地,畝產至少得一百五十公斤吧?”

  “差不多。”李龍點點頭,“用水洗過堿,又用了不少化肥……年初補苗的時候也沒少費功夫。”

  “花的心思是多,但收獲也大啊。一百五十公斤,那就是差不多畝產三百塊錢……嘖嘖……”

  梁大成滿眼都是羨慕。

  因為家庭的原因,他對于錢極其敏感。

  “你也可以承包啊,現在也不晚啊。今年你種的棉花怎么樣?”

  “還不錯,到現在來看,畝產一百八十公斤沒問題。地里還有些桃子沒完全開,我打算再過幾天過一遍后,就捋回去剝了。”梁大成說道:

  “對了,馬金寶那個壞慫把羊都弄到我棉花地里了,讓我趕出去了,我給他說了,他要再敢把羊弄到棉花地里來,我把他的羊宰了補償我的棉花。”

  他說的很嚴厲,其他人都笑了起來。

  馬金寶就是這樣,不好好放羊,卻經常縱容自家的羊跑到別人的莊稼地里啃幾口,占點便宜。

  沒拾過麥子的麥地,沒砍桿子的苞米地都讓他的羊禍禍過。

  大家都習慣了,就是老混蛋。

  “我們家今年種的不多,但我一直按小龍的說法管理,今年差不多能有個兩百公斤的畝產?”賈衛東其實挺高興,也有些不滿,就是怪自己種的太少了。

  不過想想也對,種的少有種少的好處,種多了,他也就沒辦法這么精細的管理了。

  “我們家地差不多也是一百八十公斤的產量。”陶大強說,“地多了一些,有些沒管理到位。”

  “我們家可能還不到。”謝運東說,“不過可以了,比想像中的強太多了。一百八十公斤,就是三百六十塊錢,刨掉成本,至少也能落兩百塊錢吧?”

  這時候的成本差不多是收成的一半往上一點兒。等到滴灌時代來臨,成本就差不多在四分三往上了,這還是在不算承包費的情況。

  “嗯,棉花收完,我就去找隊里,現在先找找,找到合適的地再說。我們家就算老家找人也找不了那么多,我算是知道了,種棉花想要地多,必須人多,不然根本種不過來。”梁大成說道。

  “我打算下午就去找隊長,然后去找鄉里,我也打算承包一百畝地,上五十畝隊里就沒權力了。”謝運東眼神里閃著光芒,“抽空好好排了排堿,明年種的時候多用化肥——我覺得種棉花,能成!”

  李龍笑了,這正是他所期望的。

  :看視頻有兩個新聞,一個是口里某地,報紙說某塊地白菜老板不要了,可以免費拿,結果一下子去幾百人砍白菜,結果是個假新聞,白菜人家老板準備賣呢,現在沒地方找著說理去。

  另外一個是南疆某地,鹽堿地沒處理好就承包出去,種的棉花大片沒出苗的,老板賠了幾十萬。說這樣的地明年照樣一千二一畝包出去。

勸那些想來南北疆承包地的,至少在秋天看看棉花棵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