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尋找皮衣貨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李家后院打的磚地被掃的干干凈凈,上面鋪著一塊大塑料布。每天拾回來的棉花從棉花包里倒出來,然后攤開在塑料布上曬著。

  這塊塑料布很長很寬,幾乎要把大半個院子占滿了,現在上面都是白白的棉花,看著挺漂亮。

  杜春芳就歪在棉花朵子里面,拿著個簸箕,把棉花里面的臟葉子等東西往出來撿。

  不光她撿,還有幾個老太太跟著一起撿,邊撿邊聊天。

  杜春芳不喜歡出門,但附近周圍的老太太喜歡到李家來和她聊天。

  這個季節除了種棉花的,各家的農活基本上忙完,就等著過冬了。四隊這邊各家也差不多把煤拉回來,地里進行收尾了。

  老頭老太太們沒啥活,就喜歡聚在一起。村頭的大榆樹下面他們不去,那里那些媳婦們說的事情,她們也不感興趣。

  老太太們聚在一起就喜歡回憶過去,比較現在。這個時候的老人們和三四十年后真不一樣,他們是真的對現在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對官方充滿了感激,因為他們是真的從那個人吃人的社會里走過來的。

  “這棉花真好……”王老太太一邊撿著葉子一邊說,“俺家里那口子穿的棉襖還是好些年前絮的棉花,那棉花都快黑掉了……不行,明年俺家也要種棉花。”

  “就是不知道種棉花麻煩不麻煩。”張家老太太猶豫著,“我聽說事情可多,一年從頭忙到尾……”

  其他人就都看著杜春芳。

  “麻煩,咋不麻煩?”杜春芳說道,“一年從頭忙到尾,你看,現在麥也收了、稻也收了、苞米也收了,結果棉花還要忙一兩個月……”

  “忙是真忙,不過聽說也賺錢啊。你看這棉花白白的,一公斤說是就有兩塊錢……一畝地能收百十公斤,那多好!”

  其他老太太都心動了,想著回去勸自己家人也種棉花。

  “你家倆兒子,娟他爸,明明昊昊的爸就是有遠見。”有老太太就羨慕杜春芳,“看這家大業大的,啥賺錢的都能看到前頭,你這過得……多好!”

  杜春芳就咧著嘴笑,其實也不搭話。

  其他人家的棉花裝包后就放進了房子,打算聚一起就賣,李龍是給他大哥建議把棉花曬一曬,這樣評級的時候也能評高一些。

  畢竟早上起來拾的棉花會濕一些,如果抽檢的時候剛好抽中這些棉花,就比較倒楣,反正得積累到一定量再去賣,所以不如先曬著。

  接下來幾天李龍雖然也到地里,但早接晚送不用他了——李俊峰現在不用開康麥因,李建國就讓他晚上把那些零工送回去,順便把李龍送回去,第二天早早開著面包車去零工市場接人。

  這樣就沒李龍啥事了,他想去地里看著也行,想在家里看棉花也沒問題。

  李龍就抽空去了一趟棉麻公司,這里已經有人在賣棉花了。

  這些人都是開著拖拉機拉著大包小包的棉花,送進棉麻公司的曬場里,抽檢、過磅、開票拿錢。

  每個進場的拖拉機會發一個桶子,要把拖拉機的煙囪給蓋起來,免得突突突出來火星子把棉花給點著了。

  李龍只是在曬場外面看了看,發現和原來差不多。這時候賣棉花需要幾個棒勞力上場,需要把棉花包從車上抬下來,抽檢過后過磅的時候,一百多公斤的棉花包特別大,一個人根本搞不成。

  李家有這個優勢。

  九月二十四號,李家拾出來的棉花有差不多五噸,李龍從收購站把卡車開出來到四隊,準備裝車賣棉花。

  李建國今天沒去犁地——暫時不需要他。他帶著子侄們已經把棉花裝包,等李龍一到就往車上抬。

  李俊峰不在,他還要在棉花地里看著那些零工拾棉花。

  三十多個大包裝到車里之后,車廂子滿滿的,還得用繩子捆了。小四輪拖拉機也拉了一車,一起要往棉麻公司去。

  四鄰都羨慕的看著,包括陸家。陸家也種了棉花,不過種的少,全部加起來都沒李家那一拖拉機棉花多,現在還沒拾完,等頭一車賣的差不多到九月底了。

  羨慕歸羨慕,但也沒辦法,人力沒人家多,機械沒人家好,跟在人家后面能喝點湯已經非常不錯了。

  卡車帶著拖拉機一起到縣里去,在棉麻公司門口也吸引了不少人。

  大家都是開著小四輪,甚至還有牽著馬車過來賣棉花的,你突然整個大卡車,這就挺讓人驚訝的。

  當然也得老老實實的排隊。好在現在種棉花的不算多,李家車子過來的時候前面四家,等他們快到門口的時候,后面已經有七八家了。

  畢竟來這里賣棉花的以北五岔和六戶地居多,那些地方距離遠。

  李龍他們進去后,按規定抽檢,工作人員臉很黑,想想一天到晚都重復著同一樣工作,必然是會有意見的。

  李龍他們也沒多說話,任對方拿走一大團棉花,然后就等著抽檢結果。

  李建國過來悄悄對李龍說,他抽的那些棉花,剛好是曬過的,老娘他們也把里面的雜質葉子啥的都撿掉了,應該能評個高等。

  “差不多。”李龍也看到了這一點。

  本身李龍李俊峰他們檢查零工拾棉花就挺嚴,加上平時杜春芳帶著老太太們在院子里又二遍除雜,這棉花看著就不一樣。

  “16號,棉花雜質0.09,一級!”

  隨著質檢員報號,旁邊賣棉花的一個個都驚了。

  主要是今天到現在為止,這是頭一個一級!

  “嘿,我都賣了三趟棉花了,這頭一回看到有一級的!”

  “那得看看,看看人家一級啥棉花……”有些人自然是不服氣的,都湊了過來。

  “過磅過磅。”工作人員過來對著李龍他們說,“抬下來先過磅,然后除皮。”

  這時候還和后世不一樣,后世全是拖拉機,沒馬車驢車的時候,過磅是連車帶棉花一起先稱,稱完之后把棉花卸掉后再給拖拉機和棉花包過磅,這樣直接除皮。

  現在還沒這那么先進,直接就是把棉花包抬到磅秤上過了,全過完之后,再把棉花倒在曬場上,拿著棉花包去除皮。

  那省事的工作人員直接數包的數量,除皮的時候就只稱一個皮,剩下的一乘就完事了。

  李家的棉花過了磅,這一趟過來一共拉了五噸一,還有一些沒拉過來,裝不下了。

  除去雜之后,李家人開始往曬場上倒棉花,這些人一開始還真不服氣,等看著李家把棉花倒出來之后,一個個不吭聲了。

  人家的棉花就是干凈,幾乎看不到多少黑黃葉子、黃毛毛之類的,也沒亂七八糟的東西。

  “看到了吧?這就是一等!”工作人員也借機宣傳,“拾棉花的時候認真一些,拾干凈了,這棉花評的等級就高!人家的衣份也高,四十一!這收這么多天棉花了,頭一回收這么高衣份的!”

  李龍早就看過了,一等棉花一公斤兩塊二毛三,這一趟棉花就賣了一萬一千多塊錢。

  不少了!

  雖然成本也高,但這一下子收到這么多錢了,平時挺嚴肅的李建國臉上也是帶著笑。

  全部忙完已經到了中午飯點,于是就在外面吃了一頓,然后開著車回去。

  李龍就沒跟著了,他把卡車開回到收購站,和老爹說了一下今天賣棉花的情況。

  老爹李青俠現在每天經手的錢都在幾千上萬,對自己大兒子種的棉花一下子入手一萬多,感受就沒那么深,不過他也覺得這種棉花是有前途。

  “明年那鹽堿地要種棉花,能不能行?”李青俠問道,“今年鹽堿地上的化肥可不少。”

  “收得也不錯啊。”李龍說道,“這兩天我哥要把那塊犁出來的鹽堿地邊上開排堿溝,澆冬麥的時候把地好好澆一下,把堿排一排,排完之后明年種的時候把化肥上好,應該能成。”

  今年種棉花的那塊鹽堿地雖然出苗率沒其他地高,棉花的產量也不算好,但咋說也比種麥種苞米強。

  就按現在的棉花產量和價格來算,一畝地毛收入也有三百了。付出的成本往高里算也是一百五,這樣還有一百五的凈收入。

  今年開墾的這塊鹽堿地是兩百八十畝,按這個價格算的話,一年凈收入就能達到四萬多,傻子才不種!

  現在李龍是有點子明白上一世為什么有些本地的大地主能最后種到上萬畝地了,不都這樣一片一片的卷出來的嗎?

  只不過那一世有些人能種這么多地,是銀行有關系能貸出這么多錢來,他是自己有家底,錢足夠,也負擔得起這個風險。

  接下來李龍就沒天天去棉花地了。從開始拾棉花到最后賣棉花,這個過程他相當于跟著走了一遍,程序理順了,他相信無論是大哥李建國還是侄子李俊峰都能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

  李龍也有自己的事情,劉高樓打來了電話,說這趟過來希望能夠拉一車棉鞋,最好能有棉皮大衣之類的東西。

  “哈國這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凍人了,現在棉鞋和棉皮大衣嚴重缺貨。我二叔說這玩意兒只要拿過來就能換錢,換美元!暢銷得很!比白糖還暢銷!”

  李龍就只能給白修名打電話問情況,其他的他也沒途徑啊。

  “棉鞋是沒問題的。”白修名說道,“有貨,要多少有多少,棉皮大衣就沒辦法了。”

  “棉鞋丑點兒沒事,但不能是劣質的啊。”李龍強調,“過來我是要檢查的,劣質的我可不收貨。”

  現在某地的劣質皮鞋、羽絨服還沒曝出丑聞來,所以大家并不是很在意。

  要等到蘇聯解體,大量的這類商品銷往東北過去后,那時候才曝露出來,而且一下子就把國內這些產品的信譽給打下去了。

  十幾年沒恢復過來。

  棉鞋有了著落,接下來就是棉皮大衣。

  瑪縣雖然沒有制衣廠,但是有皮革廠。

  李龍知道縣皮革廠會進行皮革制品的粗加工,也就是說要把收來的皮子加工成坯革,至于會不會進行精加工做成皮衣皮具,他還不清楚。

  既然不清楚,那就去問問,于是李龍就開車去了皮革廠。

  他頂著人大代表的名頭,加上又是全國表彰的先進個人,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但把人名一報,人家還是客客氣氣的把他請了進去。

  李龍原本只是想找銷售科長問一問他們這邊皮革坯料的去向,然后好找皮衣的源頭工廠,這樣至少在價錢和數量上面能達到自己的要求。

  “李龍同志,以前咱們還是有過合作的,”廠長姓董,三十多歲,他和李龍握了握手笑著說道:“現在每年也能收到從你們那里拿來的羊皮也不少。”

  李龍老馬號里的牛羊皮,還有收購站收來的兔皮都是賣到皮革廠,數量不算多,不過對于皮革廠來也說也算是大客戶了。

  “聽說李龍同志的收購站經常會收到大量的野生動物的皮子,那些皮子……”

  “賣到口里去了。”李龍也是直言不諱,“那邊有一個合作的老板,對方給的價格很高,而且合作時間長,不好再改。”

  “理解理解。”董廠長笑著說道,“我是說如果啊,如果我們這邊條件以后慢慢提上來了,那到時……咱們是不是也可以合作?”

  “肯定沒問題。”李龍心說誰能和錢過不去呢。

  接下來就是李龍和銷售科的事情了。

  “皮革的去向?”銷售科長姓毛,他說道:“我們做的就是皮革的粗坯,生產完之后主要銷往石城和奎屯那邊,那邊有兩個皮革廠。

  對了,我們還要往伊犁那邊出售,那邊的皮革廠也有幾個,而且比較出名,還有阿勒泰……”

  伊犁和阿勒泰太遠,李龍就沒考慮,問清楚后就把關注點放在了紅光皮革廠。

  這個是農七師的團場皮革廠,后來發展壯大,不過按毛科長的說法,因為先前生產工藝和所產皮衣的樣式比較老,導致銷售不是很好。

  那就是有積壓了?嘿,李龍最喜歡這種積壓產品了。

  哈加盟國那邊不需要有多少樣式花俏的產品,那些是針對中上層人士的,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就能保暖御寒就行。

  所以無所謂積壓產品了。

  在知道具體的信息之后,李龍便離開了皮革廠,離開前和廠子里也說好了,后面有批量的皮革,在價格適當的情況下,可以出售給皮革廠。

  這邊也需要好皮子啊,畢竟眼下不能隨便打獵了,能收到的好皮子越來越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李龍想著等這趟劉高樓過來,他可以直接撥一千張皮子賣給皮革廠。畢竟是本地企業,雖然污染比較大,但該幫忙扶持一下還是要扶一下子的。

  一千張皮子夠還人情了。

  晚上李龍給顧曉霞說了一聲,說明天要去農七師那邊考察一下。顧曉霞想了想說道:

  “如果你要買東西,干脆把雙成帶上,最好開卡車過去,這樣如果有貨的話,直接就拉過來了。兩地相隔不近,就算到時談成了要到了電話,來往也不方便。”

  李龍覺得妻子說得沒錯,如果能一性次辦好,那最好就別多跑路。

  第二天李龍去到收購站,給老爹說了這件事情,然后開著卡車帶著梁雙成就往西而去。

  梁雙成自進了收購站之后,幾乎就沒怎么出去過,活動范圍僅限于縣城和四隊,偶爾去趟石城就算是出遠門了。

  現在能去農七師,哪怕去的地方可能會更偏一些,他也很開心。

  梁雙成一路上不停的問著李龍“龍哥這是哪里”、“龍哥這是哪里”,李龍倒也不煩,一邊開車一邊給他講。

  一路開到兵站,在附近隨便找了家館子吃了中午飯,李龍請客,梁雙成還有些不好意思。

  “叫你跟著我出來,算出公差,自然是我出飯錢了。”李龍看出來他的不好意思,解釋了一句,“好好吃你的,到時要干活了。”

  梁雙成這才笑了起來,大口吃著拌面。

  紅光皮革廠最開始就是團場的自營企業,就像搞點小創收、把內部的皮子消化掉。

  隨后慢慢發展起來,有了正式的名字,也有了向外銷售的渠道。

  這樣的廠子一般都有一段相對輝煌的歷史,不過在發展的大潮中,不一定都能堅持得住。

  所以當李龍來到皮革廠門口的時候,發現這里面管理的挺嚴,有門衛,大門也關著,能聽到里面機器的聲響。

  但并沒有看到出貨的車子。

  門衛在得知李龍是想過來買一批皮衣的時候,臉上的笑容立刻就露了出來。這里沒通往里面的電話,他出來沖著里面喊著:

  “洪廠長,洪廠長!有人要買咱們廠的皮衣了!來客戶了!”

  李龍開著卡車,哪怕不用說明身份,就這臺車就已經足夠說明情況了。

  也難怪門衛會有些激動。

  這一聲喊,倒是喊出來四五個人。

  廠子里都是平房,辦公室那邊是平房,生產車間也是平房。李龍看著生產車間那邊有人露頭不過沒過來,過來的都是辦公室這邊的人。

  看這架勢,李龍有點嘀咕,能成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