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過早飯,李龍去了收購站,帶著梁雙成卸東西。
沒一會兒,劉高樓帶著人也過來了,跟著一起卸,卸完后他就對李龍說:
“李老板,現在去糖廠吧?”
“行。”李龍知道他心急,便說道:“正好帶點東西給胡科長送過去。”
他又對梁雙成說道:
“雙成,把蘋果搬倉庫里去,其他的我呆會兒拉走,就先不動了。搬完給顧叔說一下,問問這些賣東西的要不要蘋果,便宜得很,不過得按箱賣,一箱二十公斤,二十塊錢。”
一塊錢一公斤,半公斤的肉錢,算起來挺貴的。
但這年頭,水果的種植還沒大規模鋪開,普通老百姓日常能吃到的水果非常少,不然也不可能把西紅柿當水果來吃。
雖然蘋果算是全國各地最普遍的水果了,但即使這個也不是經常能吃到。誰家菜地里種幾棵果樹,大概率是會用籬笆圍起來的,不然結果子不等熟了都會被淘氣小子偷了吃。
李龍拉來的蘋果是國光和紅元帥,一公斤批來的價格是三毛錢,掙個運費錢。
他拉了一些馬肉馬腸子,巧克力還有幾個套娃,帶著去了糖廠——開的吉普車。伏爾加雖然開著比吉普車舒服,但去糖廠有點顯眼,還是吉普車比較“大眾化”一些。
“我怎么就忘記給他們帶點東西了呢?”劉高樓在糖廠下車后,和李龍小聲說著。
李龍知道他從阿拉木圖開上那臺伏爾加之后,腦子里都是自己的車,其他的事情已經不入心了。
所以笑著說道:
“沒事,這些東西算咱們兩個人的。咱們一起去見胡科長,事情是一樣的。”
劉高樓笑了,謝了李龍。
提著東西到胡科長辦公室,他正在打電話,看到了龍和劉高樓后,臉上露出笑容,趕緊說了幾句把電話掛掉,過來和兩人握手。
李龍把提著的東西放下說道:
“前幾天我們去了趟哈加盟共和國,這些東西是從那邊帶過來的。馬肉馬腸子、巧克力還有套娃都是四份,一份是送給科長你的,剩下的給領導,麻煩科長就幫我們表一表心意了。”
“嘿,你們還出國了啊?現在出國可不容易!”胡科長驚訝的問道,“怎么樣?出去后看著大有收獲吧?蘇聯那邊怎么樣?是不是比咱們富裕的多?”
“哪有啊,差遠了。”劉高樓接過話頭,搖頭說道,“吃的喝的啥都沒咱們這邊好,就是城市里汽車多一些……怎么說呢,感覺和想像中不一樣。”
“新聞里經常說那邊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還以為新聞夸張了,難道是真的?”胡科長對這個比較感興趣,等手下人給李龍和劉高樓把水倒了之后,問道,“物資比較緊張?”
“肯定緊張,不然也不可能從咱們這里進白糖了。”李龍把水杯放下說道,“那邊的重工業比咱們強,汽車什么的都能造。但輕工業不太受重視,還是計劃經濟,沒放開,和咱們幾年前差不多,工人農民干活沒啥積極性。”
“唉,太僵化了,這樣下去……”劉高樓想起李龍說的話,好在沒說出來。
“就是地方大,資源特別的豐富,人口還沒咱們北疆一半多,地方比咱們大多半個,你想想吧,還都是草原平地,比咱們這邊條件好多了,但生活水平不如咱們。”
說是不如,倒也不完全是,看比哪個方面了。
反正胡科長去不了,李龍他們就可勁吹了。
“國慶那幾天,我們領導去了美洲那邊參觀,學習他們那邊的制糖經驗。說實話回來后把那邊夸的啊,我還以為國外都是非常發達的呢。”
“世界上有差不多兩百個國家,有大有小,有的發達,有的還不如咱們。”李龍說道,“先管好咱們自己吧。對了胡科長,這回還是拉十二噸白糖。”
“沒問題。”胡科長笑著說,“還以前的結算方式?”
“嗯。”
雙方都滿意。
中午胡科長管飯,請他們在石城吃了頓好的,劉高樓著急著要離開,所以沒喝酒,吃完后就開著車走了。
“看來這個白糖還真賺錢,這個劉老板都開上小汽車了。”胡科長和李龍目送著劉高樓離開的時候,感慨著說道。
“賺錢是真賺錢,但過關交的交稅也不少,他是有特殊的辦法。”李龍點了一句,他看得出來胡科長心動了。
“啥?總不能是走私吧?”胡科長嚇一跳。
“不是不是,特殊渠道,他是有正規手續的,但這個……我不好說。”李龍不能說太多,他只是想打消胡科長自己搞的想法。
畢竟真要往國外按正常通關手續賣這個,恐怕賺不了多少。
“這樣啊……”胡科長便沒了心思。那些手續他也知道很麻煩,還是老老實實就在這里干吧。
“領導們去那邊參觀學習考察,帶了不少的美元,一些原本想做做不了的事情都能辦了。”胡科長又說道:“多虧你了。”
“咱們彼此彼此,雙贏嘛。”李龍笑笑,“后面這樣的事情會保持很長時間。”
“那肯定沒問題,時間越長越好!”胡科長不太明白李龍的說法,但他自然希望繼續保持下去,“現在你們家那邊的糖渣還夠吧?要不要每周多拉兩車?”
“夠了夠了。”李龍笑笑,現在每個星期兩車,老馬號的牛羊加料是夠了。
原本現在又到了轉場的時機,但他沒打算繼續囤牛羊了,保持現在的數量,把淘汰的宰了,新一批羊羔子也長成了,已經能形成良性循環,非常不錯了。
而且牛羊肉也不可能天天吃料,草才是主食,料是輔助。
又聊了一會兒,李龍開著吉普車回去到了收購站,把那些卸下來的特產要拉走。
他發現從收購站離開的人中,有些抱著蘋果箱子卡在自行車后座上,有些則直接放在拖拉機上,還不止一箱。
他覺得應該是二道販子把蘋果拉走去賣的。這年頭啥水果都是希罕物。就四隊來說,秋天能吃個洋柿子,沙棗,西瓜、葡萄。
家里菜園子好點兒,栽種果樹的還能吃點梨子蘋果或者葡萄什么的。
而且這玩意兒也不會多,吃吃就沒了。
所以有余錢的時候,能買點水果吃,順帶著就買了。
李龍也往車上裝了幾箱,四隊那邊要拿一些過去,大院子這邊也要留幾箱自己吃。
去四隊的時候就開著伏爾加了,反正現在不少人都已經知道自己弄來了汽車,這也不算顯擺,說實話轎車就是比吉普車舒服,就是裝東西少點兒。
劉山民給李龍搞的這臺汽車算豪華型,他都不舍得往座位上放東西,直接放后備箱里和座位的腳踩位置。
楊大姐和顧曉霞已經準備給這車座鉤織個座墊了。在她們看來,這么好的車,這么漂亮的座椅要是被弄臟了就可惜了。
回到四隊,到了大哥家里,現在地里已經沒有活了,但大哥不在,還在犁地忙碌著。
雖然這拖拉機也不是今年的,但比王財迷家的要好用的多,王財迷也舍不得新買,覺得一個生產隊用不了兩臺,他那臺本隊攬不來活,就去隔壁三隊幫著犁一些地。
三隊的拖拉機和他那臺差不多,都是壞壞修修的,半斤八兩,所以也能干一些活,當然錢是賺不了那么多了。
老爹正在屋子里砌爐子,老娘和大嫂在幫忙。爐子火墻都要在下雪前砌好,外面的灶臺冬天就用不了了。
聽到汽車響,正在院子里和泥的梁月梅看著豪華的伏爾加有些意外,等李龍把車停在院門口,提著東西下來的時候,她笑著說:
“小龍回來了啊。這又換車了?”
“嗯,這車是合伙人送的。”李龍有些得意的笑,“比吉普車開著舒服。”
他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往院子里走,杜春芳聽到聲音走出來,看到他后,臉上露出笑容:
“說是出國去了?這就回來了?沒去幾天啊。”
“離的近,往西北一千多華里就到了。”李龍解釋著,“蘇聯,老毛子那邊,過去就打個獵看看。”
杜春芳是知道蘇聯的,她急忙問道:“過去吃虧沒有?前些年咱們還和他們打仗哩,死不少人……”
李龍從她手里接過泥盆,一邊去和泥的地方拿鐵锨往盆里鏟泥一邊說道:
“沒有,我們過去是看看能不能做生意。那邊生活比咱們這邊還苦,我打算賣點東西過去……”
“苦?那不是外國嗎?不是說外國都是發達國家,比咱們過得好嗎?”梁月梅疑惑的問道。
“不一樣,他們那邊啊,跟咱們七八年前一樣,計劃經濟,沒開放,不讓私自做生意……”
李龍又解釋一遍,這回大家都懂了。
計劃經濟初期的確有著巨大的先進性,國內的基礎工業、農田水利建設什么的,都是那時候集中力量辦大事搞起來的。
北疆這邊的國營大廠也是那時候搞起來的,耕地開墾之類的基礎同樣是。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劃經濟難免會暴露出一些短板,在人的思想意識還沒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計劃經濟在某些方面也會阻礙經濟發展。
“嗨,管那么多干啥,咱們生活好就好。”正在砌爐子的李青俠從李龍端過來的泥盆里鏟了一鏟子泥開始漫起起來。
爐子弄好后還要把火墻給砌起來。他們那邊是鐵皮火墻,好搞得很。西屋這邊因為有一個長長的臥式火墻,冬天可以在上面烤鞋子之類的,里屋還有一個立式磚火墻,冬天在上面晾東西,所以不能用鐵皮的。
李俊峰夫妻兩個這時候在前院搞火墻,聽到動靜也過來了。
“小龍叔回來了?”李俊峰笑著說,“這汽車是你的?真漂亮!得不少錢吧!”
“別人送我的。”李龍說道,“咋樣,你媳婦快生了吧?”
“嗯,個把月就生了。”李俊峰說道,“還得麻煩你們。”
“這個生完就不生了吧?”李龍問道,“我帶回來一些蘇聯的特產,呆會兒你拿一些回去。”
主要是蘇聯的糖果,這個帶的多,各家都能分一些。
“小龍叔你出國了?真牛比!”李俊峰原本眼睛盯著那車都快拔不出來了,現在一聽李龍出國了,更是驚嘆著。
“就是去了一趟蘇聯,不遠。”李龍沒覺得有啥,后世從霍爾果斯到阿拉木圖,一天幾十趟班車,隨便走,免簽啊。
但現在,出趟國是大事,能吹好幾年!
李俊峰也加入了幫忙的行列,一會兒就把爐子火墻給弄好,然后就是等干點兒,燒一爐子,看看煙順不順。
砌火墻是個技術活,煙道要通暢,但又不能太順,要讓煙火順著通道把整個火墻的邊角都能熱到。
砌好后點火檢驗還要看看有沒有漏煙的地方,畢竟泥抹火磚,容易有漏氣點。
等這邊點火檢驗的時候,謝運東他們開著車子過來了,沒一會兒,李家門口就一下子停了四五臺車,很是壯觀。
“小龍回來了啊?”謝運東還提著一袋子紅薯放在了門口,“老岳父家種的,才挖了不久,拿過來冬天閑著烤著吃。”
“來來來,正好幫忙。”李龍笑著說,“火墻砌好了,這院子里的泥得鏟掉,都過來,別閑著。”
陶大強當先就拿著鐵锨干了起來。謝運東帶了東西,他啥也沒拿,都不好意思。
院子里就是半堆土和剩下不多的泥,幾個人一會兒就清理完了,賈衛東最后還拿著大掃把把院子掃干凈了。他是坐著梁大成的車過來的,看著其他人有車,這時候心思又活了起來。
原來沒想買,覺得沒啥用,但現在不一樣了。
“看你們車子都開得不錯?”李龍笑著問,“沒出過事吧?”
“我開溝里一回。”梁大成主動承認,有些不好意思,“當時跑得快了,拐彎沒拐急,就是東面樣渠那里,好在溝不深,有人在地里干活,幫我推出來了。”
“我沒有。”陶大強挺得意。
“我也沒有,這兩天開面包車,有人上街就拉一趟,還能賺兩個錢哩。”謝運東笑著說,“偷偷的拉,沒辦營運證。”
“不錯啊,能賺回油錢就行。”
“那不止。”謝運東笑了,“我這不算啥,大強那是轎車,這幾天都接了好幾回親了,賺了得有一兩百了吧?”
“沒有沒有,”陶大強急忙擺手,“八十塊錢。”
“那也行了啊。”謝運東說道,“這才幾天就八十了,有車賺錢就是快。”
李龍也有些驚訝,沒想到車子賣給他們,還讓他們給開發出新的賺錢方式了。
“小龍,你這車子漂亮啊。”謝運東又說道,“也是那樣的貨?”
“不一樣,這臺是別人送我的,基本上算是新車了。”李龍笑笑,“前幾天我們去了趟蘇聯,又開回來一臺放在收購站了,到時也是打算賣掉。”
賈衛東張了張嘴,雖然羨慕,但他還是沒打算買。
五千塊錢啊。
有啥用呢?拉貨有謝運東,接親有陶大強。梁大成現在都沒想出來賺錢的活,他能干啥?
“要是龍哥你拿這臺車去接親,那要價肯定就高了,一次五十人家肯定都乖乖的給。”陶大強看著李龍那臺車,再對比看看自己的那臺拉達,的確是不一樣。
李龍這臺高級多了!
“就是,要是我再結婚,五十我也出!這一輩子就這么一回,有這么一臺車接親,能把其他人羨慕死!”謝運東摸著李龍這臺車說道。
“哪有你說的那么玄乎?”李龍擺擺手,“也就這兩年看著這車好看。過幾年咱們國家汽車多了,感覺也就那樣。”
“那不可能,我去過烏城,烏城像這樣的轎車都沒幾臺。”梁大成不相信,“別說這樣的汽車了,就我那樣的拉達汽車都看不到多少。這么說吧,就開著這車子出去,八成以上的院子,都不帶查你的。”
的確,豪車這時候也是身份的象征,沒一定的實力,誰能開得起?
畢竟桑塔納現在還賣二十萬呢!
李龍把帶過來的馬肉馬腸子切一大盤讓大家吃著。這玩意兒就不分了,那些蘇聯糖果倒是不少,一個人裝了一袋帶走。
他們也不走,就問李龍關于那邊的情況。四隊這邊雖然地多,生活會好一些,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守著土地過日子,去趟縣城就算是出遠門了,偶爾去一趟烏城算是去了大城市,有些人四五十歲還沒坐過火車,甚至到六十還沒坐過飛機。
等石城機場的短途航班開了之后,時不時就有年紀大的人去坐一圈,算是經歷了。
況且現在還是八十年代,出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一個個都有些迫不及待。
只是李龍講的那些東西讓他們有些意外。
國外就是這樣嗎?難道不是經常聽別人說的高樓大廈、香車美女、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嗎?
當然不是了。
李龍就一點點給他們解釋,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一直到收購站那邊給他打電話,說有口里的老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