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號,李龍再次把趙成峰拉到了山里。
孟海他們已經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好,就等他過來指導著把橋面建好了。
山里的氣溫已經很低了,有些背陰的地方已經能看到沒化的霜。
“李老板,幸好你提醒我穿厚點兒,不然的話,在這里呆個一半天的,說不定就凍感冒了。”趙成峰和李龍一起看著村民們在干活。
他們用木板頂著,開始澆筑橋面,原來的預制板的方法被趙成峰給改了。
現在是枯水期,水最深的地方不到小腿,所以在前面筑了壩之后,這一片建橋的位置就全露出來了。
水退完,李龍就看到了河中間有塊玉,不過玉質不太好,有不少的裂,他就沒撿。
水洼的地方還有幾條高山鰍,個頭不大,讓孟海他們撿了扔到壩那邊的水里去了。
木頭梁柱就地取材,木頭板子是孟海他們用拖拉機拉過來的,頂著一層層的澆筑著。
這活需要耐心。
孟海他們不缺耐心,最主要的地方讓趙成峰指點著完成,接下來就是孟海他們自己干,趙成峰這指導任務就算完成了。
錢李龍已經給過了,趙成峰還想著在山里再挖黨參,弄點蘑菇。
這時候能采到的就只有楊樹菇了。
這種蘑菇很神奇,哪怕頭場雪下下來的時候,雪半化的時候還會在楊樹樁子上長出來。
菜市場賣的平菇有點類似,當然味道更好——或者說,蘑菇味兒更濃。
至于黨參,這一次趙成峰想要自己找,結果就找錯了。
他覺得和李龍上次挖的那個光桿兒挺像的,應該就是黨參,李龍說他找的不是,就是普通的蒿草。
趙成峰不信,挖了一下,然后就相信了。
他對李龍是更加的佩服。李龍覺得這其實不算啥,在山里呆久了,各種本領自然就長起來了。
“你們這些能修路架橋蓋樓的才是真本事。”他半是恭惟半是開玩笑,“我們這個也就野外生存的時候能用上。”
“人最基礎的就是生存,這是真本事。”趙成峰不同意李龍的觀點,“只有生存的好了,才能講其他。”
“我幫你再找一棵吧。”李龍不想互吹彩虹屁,還是干事正要緊。
明天孟海他們還要過來,趙成峰是不來了,不過有了這一次的合作,以后再找就方便多了。
李龍帶著他又挖了一棵不小的黨參,然后開車拉著他離開了。
把趙成峰送回到奎屯,李龍沒在這邊停,趁著夜色往回跑。
八月十五才過沒多少天,天上的月亮是大半,還挺亮的。
吉普車的燈光照亮前路,路邊偶爾能看到有黑影子一閃而逝。
有幾次李龍都放慢了速度,想要看看路邊是什么。
結果他的速度一慢,那些東西立刻就跑遠了。
他走夜路其實就是想著看能不能打著東西,可惜那些東西太警惕了,根本沒機會。
一直開著快到石城的時候,李龍知道沒機會了,便加快了速度,回了縣里。
顧曉霞早已經把明明昊昊哄著睡著了,聽到車響,立刻出來開門。
楊大姐也醒了,披著衣服出了門,等看著顧曉霞把大門打開,吉普車開進來的時候,便進了屋子。
太晚了,有啥事還是明天再說吧。
開著車跑了一天,李龍也累了,沒那么多話,簡單的說了一下今天的情況,洗漱之后就睡了。
第二天吃過飯,李龍把明明昊昊送到幼兒園,然后繼續進山。
孟海他們走的早,但和李龍算是前后腳一起到的。
今天繼續搞橋面。因為山里溫度低,澆筑的混凝土還沒完全干,需要一個過程。
李龍想起來后世為了防洪和水下建筑搞得那種速干水泥,那真是好東西。
至少聽著是好東西,不過沒用過。
“至少還得兩天。”孟海說道,“我看來的人沒必要都擠在這里,剩下的人讓我派著過河修路去了,能修多少修多少吧。”
其實按李龍的想法,今年能把這個橋修好,就很成功了。
但孟海覺得至少還得往那邊再修一段,趁著沒下雪,多干一些,不然雪一下,徹底干不了了。
李龍沒干預,他基本上不插手,主要負責保障,把錢給夠就行。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孟海的組織管理能力是足夠的,李龍自然不會多嘴。
“等抽空,今年或明年,我把楊波帶過來,讓他看看這橋,和我們隊上的閘門,讓他看看你們的能力,到時就能給你們給活了。”
李龍當時請楊波畫圖紙,一方面是人家專業,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楊波他們水利那邊的建筑任務不少,想給孟海拉一些。
但是楊波還是有顧慮的,畢竟孟海他們沒有資質,修一條砂石路其實不算啥。
但能把橋和閘門修起來,那初步的能力就具備了,剩下的就是掛靠單位了。
其實不掛靠,只要有能力,這時候給任務也就給了。
野蠻建設時期,不管那么多的。
四隊所屬的一些水利任務,需要水泥混凝土的,在六七十年代,本村都搞定了。
李龍剛來沒多久,在大渠里逮魚的時候還能看到那時候修的混凝土坡堤,只是因為板子太薄,已經廢棄了。
“好。”孟海點點頭。
他已經決定了,而且這段時間和村里一些青壯私下里也談過了。
那些人服他,只要有活,肯定是要跟著他干的。
至于地里的農活,清水河子這邊本身地少,活并不算多。家里的女人和老人也能干過來,實在不行請人干。
賺的錢比請人的錢肯定要多,那就劃得來。
李龍看著有些人已經過了河,在那邊開始修路。東方紅七十五拖拉機也涉水開了過去,轟隆隆的推著砂石開著路。
高山草甸上,部落里的牧民正在收攏著牛羊。
不遠處的半山采已經下雪了,年輕人還在附近打獵、找著能換錢的東西。
氈房邊上,老人提著桶在擠牛奶,女人們在煮牛奶撈著奶皮子,或做著馬奶子。
每個氈房里都堆著不少的野牲口皮子,還有鹿角、等東西。
但比去年要少一些。
因為附近的山溝幾乎都被他們跑遍了,想要撿到鹿角,要去更遠的地方。
打獵也是一樣的。從四月份轉場到這里之后,附近的野生動物就被槍聲嚇壞了,會往更遠更深的山里跑。
繼續往里走不是很遠,就是天山中界,那一片有雪達坂和冰川,過了冰川和達坂,就是南疆的地界了。
各家都有自己的草場,有的連片,有的被樹林隔開。
平時放牧并沒有太多的事情,老人女人就能完成,青壯更多的是去找那些值錢的東西。
天山深處除了這些牧民幾乎沒有人進來,所以山溝里的東西其實很多,只要用心找就能找到。
玉山江還撿到一個帶著一對一米多長角的北山羊頭骨。
那角真的跟彎刀一樣,看來古代的人畫出來的那種巖畫并不是特別夸張。
(本圖是一位長輩兼書友在考古場附近山上發現的,看看那個夸張的北山羊角)
雖然這羊角在玉山江他們眼里不值錢,但知道李龍可能會要,就撿回來了。
年輕人們到下午快晚上的時候回來,會聚在一起,互相說一下自己今天的收獲。
山下修路的事情他們都惦記著。想著那路一點點通向夏牧場,他們自然也更希望自己做的貢獻大一些。
老人們也支持起來。畢竟每趕一回牛羊到夏牧場,對他們來說也是考驗。這一路是真的很辛苦。
如果路修通了,到時拖拉機能開過來,氈房早早蓋起來,老人們就能早點住進來,牛羊讓年輕人趕過來就可以了。
他們雖然習慣了轉場的生活,但轉場如果能方便一些、舒服一些、便捷一些,他們自然也樂意。
其實想通很簡單,能讓生活變好一些,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接下來兩天李龍每天都過來,看著橋身一點點加寬加厚,混凝土一點點變干,橋身慢慢成形,他心底的那些喜悅也油然而生。
感覺比修出兩三公里的路,還要高興。
孟海也是同樣的感覺,這橋修起來,他信心更強了。
等到十月十五號,橋大體修好,但還不能通車,需要等里面徹底干了。
這一段下了一場薄雪,不過不是很大,白天過來干活的時候,太陽一出來雪就慢慢化掉了。
雪不是很大,所以不怎么影響干活。
李龍知道,路頂多再修十天,就該停了。
十天,能修個兩三公里的樣子。過了橋往那邊,河灘變窄了一些,修路的難度比原來大了不少。
海拔也高了起來,這一片已經有近兩千米的海拔,不過大家都沒啥反應,感覺正常。
就是早晚會冷一些,孟海他們過來干活,已經開始穿棉襖了。
李龍每天都會帶來一些煮熟的雜碎,中午給村民們加餐。
干活辛苦,他覺得吃得好一些也是正常的。
十六號這天李龍沒去山里,因為劉山民過來了。
劉山民是十五號過來的,他過來的時候沒看到李龍,便住在了縣賓館。
所以十六號早上李龍吃過飯就去了縣賓館。
劉山民也是剛吃完飯,正打算走去李龍的收購站,在賓館的門口碰到了過來的李龍。
“既然來了,那到我房間吧。”等李龍停好吉普車下來后,劉山民笑著對他說道:“好久沒見了,這幾次,多虧你了。”
“咱們互惠互利,不說誰虧誰。”李龍和他并肩往房間里走,邊走邊說道,“說起來我占的便宜還大一些,畢竟你賣給我的那些東西,更便宜一些。”
劉高樓在邊上一直沒說話,他覺得這時候沒他插話的地方。
到了劉山民住的房間,李龍發現這里竟然是套間,外面是客廳,沙發茶幾什么的都有,還有一張辦公桌。雖然不比后世,但也算豪華了。
劉高樓充當服務員給兩個人倒了水,李龍坐下來后,劉山民說道:
“這趟過來,我帶的東西不多。”劉山民直接開口,“汽車我就帶了一臺,正規手續過來的,開了不到五年的伏爾加,送給你。”
“送給我?無功不受祿啊。”李龍有些意外,“你那邊有好事了?”
“嗯,兩趟,我這邊任務完成了,受到了嘉獎。”劉山民笑著說道,“說過段時間給我派新任務,對于我目前的這種操作挺贊賞的。”
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這樣的話,以后我在那邊呆的時間可能就更長了,說不定下半輩子都呆在那邊了……”
“那不一定。”李龍想想蘇聯也就再堅持這兩三年,然后就轟然倒下了。
到時那邊亂成一團,劉山民這樣的人的機會就來了。
“咋不一定?”劉山民沒辦法和口里的那些人聯系,他需要不斷的完成任務,才能減輕或者解除背負的一些東西。
眼下在這邊,能聊一聊的,也就李龍了。侄子劉高樓雖然是自己人,但這方面明顯要鈍一些,根本提供不了什么有建設性的意見。
“你在那邊,應該清楚當下的社會情況,你覺得那邊還能堅持多久?”李龍反問。
劉山民愣了一下,下意識問道:“什么意思?”
盡管這時候因為新聞聯播的存在,國內許多關心時事的人都清楚,隔壁那個老大帝國現在麻煩多極了。
但沒有人會想到再過三年多時間,這帝國直接就轟然倒掉了。
無論是理性分析或者從情感上講,國人都不太相信。
但劉山民身處蘇聯加盟共和國內,感受會更深一些。
“還能有什么意思?你的感受應該比我清楚,照目前的情況下去,這個聯盟,堅持不了多久了。”
這時候隔壁國家的問題可不僅僅是制度僵化,老美的和平演變一直在進行,加盟國的民族主義一直在被壓制,火山即將爆發了。
劉山民的表情變得震驚,劉高樓是同樣的表情。
“你不會沒發現,那邊的主體民族的情緒很大,雖然一直被壓著,但你應該清楚,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李龍笑笑,扮演著預言家的角度,挺爽的,“等事情出來,你的機會也就來了,對吧?”
劉山民也不是傻子,能在那邊做那么久那么成功,自然有其能力所在。
他一聽李龍的話,立刻接上:
“你是說,到時亂了,該搞的,都搞進來對吧?”
“當然了,一頭龐然大物倒下來,那自然會有許多人過來想撕一塊肉吃。好東西……你最好現在就布局。”
劉山民“咝”了一聲,這李龍,想的夠遠的。
但是,蘇聯會倒下去嗎?
以前他根本不會想這一點,只會想著這邊比國內差太遠了。
官員腐敗,民生破敗,生活物資稀缺,社會矛盾重重。
即使如此,他也沒想著蘇聯會倒下。
至多會想著可能會爆發一些亂子,游行什么的。
但李龍這么一說,他就有點相信了。
亂成這樣了,難道不會再亂一些嗎?再亂能成什么樣?
那豈不就是分裂掉了?
畢竟蘇聯和國內不一樣,是由許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
一旦各加盟國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那勢必就會分裂掉。
“那你說,我應該怎么做?”劉山民信了幾分,問道。
“按現在的模式,搞個商貿公司,先把美元攢足了啊。”李龍笑著說道,“到時真分裂了,什么最值錢?硬通貨,除了黃金,應該就是美元了吧,還有物資——從這邊進去大量的生活物資,到時想換什么,都能換來吧?”
李龍說的,都是從那些傳說中聽來的。什么羽絨服、大衣等,一包包背出去,就能換來一包包的錢——當然還有其他東西。
說還有往羽絨服里放垃圾、黑心棉之類的,然后就把人品給敗光了。
傳說很多,各種說法都有,總之一旦亂起來,那邊什么都缺。
“美元……那邊也不好搞啊。”劉山民感嘆著。
“有物資的話,不可能換不來,現在那邊生活物資應該已經缺了吧。”
“不光生活物資,甚至連糧食都缺了。”劉山民感慨著,“吃不飽肚子的很多。”
“那邊不是產糧國嗎?”李龍有些意外。
“大批的糧食被調撥到其他加盟國去了。”劉山民感慨,“計劃經濟嘛……”
李龍深有感觸。
劉山民當然不可能直接就完全相信李龍的話,但李龍給出來的建議,他覺得是可以搞的。搞個商貿公司,利用自己的權力,從這邊進去生活物資,在那邊黑市換取美元和硬通貨。
真亂起來,盧布什么的肯定就是廢紙了,美元、黃金是真的硬通貨。
有這東西,有物資在手,當然還要掌握一定的武力,不然的話,就是刀板子上的肉。
看著劉山民在那里想著,李龍就問劉高樓:
“給我拉來一臺伏爾加?”
“嗯,原來我叔自己開的車,他這回任務完成的快,我這邊才到那邊,他就說已經找到國內需要的東西了。說是你給他帶來了好運氣,所以把他的伏爾加直接報關開過來,送給你了。”
李龍心說小氣啊,不搞臺新車。
當然只是開玩笑,還沒到那份上。他可不真得覺得是自己給劉山民帶來的運氣。
其實是真的,劉山民利用拉過去的白糖,從一些神通廣大的人手里,換來了“報廢”的軍用重型卡車零件,其中就有他需要的部分。
不是一個,是好多個!
然后就以廢品的名義拉到了口岸送了過來。
然后人家就告訴他,貨是對的,這活就算做完了!
劉山民還想著搞長線呢,沒想到事就辦完了?
這邊給他嘉獎,還有獎勵,他是挺高興的。
起因就是那些白糖,所以他把一部分功勞算李龍頭上,也不算錯。
“這趟結束,有沒有空,我帶你去那邊打獵去,現在黃羊、羚羊和馬鹿成群,好打得很!”劉山民已經想完了,對李龍發出了邀請。
過去打獵?李龍有點懵,這跨度有點大啊!
但還真挺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