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汽車來了,怎么分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四萬大掃把,分散在五個地方,最后的結果,依然是王明軍和趙宗明的兩個兵團連隊那邊扎的最多,加起來得有兩萬九千多把。

  四隊這邊少點兒,有五千多把,孟海那邊也是,剩下的一點是梁文玉那邊扎的。

  梁文玉今年組織的人依然很少,每家扎的不多,但賺來的錢是實打實的。

  李龍分五次把大掃把拉走,最后一趟拉走,李強他們拾棉花勤工儉學也結束了。

  來的時候是班車拉來的,回程的時候是卡車,連篷布都沒有,但這些學生,包括老師已經無所謂了,趕緊回家是正經的。

  每天天剛亮就爬起來,進地里的時候棉花上還有點露水,拾到中午的時候棉花殼子扎手,大太陽曬的難受。等到下午人已經變得有氣無力了。

  好在都是年輕娃娃,睡一覺起來后就又精神了。

  但一天一天下去,娃娃們終究是會受不了的。哪怕李強其實一直被特殊對待,但要強的他基本上還是和大家一起,老聶提議的讓他休息一天不用去,依然會給他記完成任務,李強拒絕了。

  這樣倒是和同學打成一片了,但副作用就是曬成了黑炭頭,而且瘦了不少。

  回程的時候李龍過來,在看到他要坐卡車回的時候,干脆就給老師說了一聲,把他和行李一起用吉普車拉回去了。其實他還想把其他學生娃娃都拉上,但吉普車能坐的有限,拉不全,拉誰不拉誰的都不好,干脆就都不拉了。

  這回李強沒拒絕,實在是太想趕緊回家了。

  李龍一邊開車一邊問著李強這段時間的情況。

  雖然想趕緊回家,但這段時間拾棉花算頭一回離開家這么長時間,所以李強感覺還挺新奇的。

  所以在車上他也一直在說著自己的感受,比如自己吃的加餐,比如拾棉花的時候天天都能碰到看著挺嚇人其實一點也不咬人的豆蟲,又或者別的小組很少吃西瓜,他們天天吃等等。

  李強還不好意思的說:

  “聶叔和新民哥每回都幫我拾,我都不好意思了,多出來的棉花會算錢給我的……”

  “沒事,”李龍笑笑說,“我給他們扎大掃把的活,他們也賺錢了。你那點錢不算啥。”

  李強多拾出來的棉花,學校會按每公斤一毛五折算錢返給學生,這樣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至于學校每公斤從連隊拿多少,李龍問了王明軍,一公斤是兩毛五。

  李強最后能拿到十來塊錢,不算多。

  “我們還在棉花地頭里看到蛇了,讓我打死了。”李強有些興奮的說道,“一米多長!”

  “那蛇呢?”李龍問道。

  “新民哥拿走了,回去在灶下面包著葵花葉子燒著要吃,我給他說要把皮剝掉,他不剝,結果腥臭腥臭的,最后就扔掉了。”

  “哈哈。”李龍笑了。

  李強這是有經驗了。

  一路聊著,很快就回到了四隊。

  雖然知道今天李強要回來,但李建國和梁月梅該干活還是干活去了。農村沒那么多講究,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眼下要收的是玉米和油葵。油葵把頭割回來要在場上把籽敲下來,目前還沒機械化收割的先例,或者說機子還沒研究出來。

  就電視上楊超越那種敲葵花頭。大家敲的時候會先撿比較好敲的敲,電視上演的就是那種比較好敲的。

  玉米脫粒同樣比較麻煩,這時候大多還是手動;已經有半機械化的那種的絞粒機子,但一次也只能塞進去一根玉米棒子,效率不高。

  通常情況下就是兩種,一個是用起子把玉米棒子的玉米粒沖下去幾行,這樣擰粒子方便一些;另外一種暴力一些,就是把玉米棒子裝上半尿素袋子,扎上口之后,用棒棰使勁的敲打。

  敲打之后,玉米棒子大都碎成幾截,解開后倒進大盆里,這時候再手工剝粒就容易多了。

  玉米不像小麥。小麥可以用拖拉機帶滾子壓,因為硬且小,壓不壞。玉米要是這種方法,直接就壓碎掉了。

  所以這時候也挺忙的。

  李青俠跟著李建國他們在場上忙著,還有李俊峰、李俊賢和陳前進。

  李家地多,種的作物也多,所以需要的勞力也多。梁月梅在場上敲葵花,李俊峰的媳婦也在,雖然是孕婦,但她依然想著要干活,挺勤快的。

  家里就杜春芳一個,正在菜園子里摘辣子,準備曬上冬天備著吃。

  李龍把李強拉回來,杜春芳很激動,拉著李強連連問著能不能吃飽,看著就瘦了。

  李強驕傲的說自己每天都能拾夠任務,在他看來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但杜春芳只是夸了一句能干,剩下的主要還是問他的生活問題。

  就跟后世許多在外的游子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和家里人說的時候,家里人更多的是關心在外面能不能吃飽飯,會不會凍著等等。

  李龍去場上逛了一圈,看著大家都在干著活,工具堆那邊有茶還有西瓜,知道這邊的保障沒問題,便也沒過多參與,然后就離開了。

  他去找了謝運東。

  謝運東這邊正在院子里把扎大掃把的工具收拾起來,栽樁要重新用鐵絲擰一下加固一下,免得下次用的時候不利落。扎剩下的鐵絲也要捋順了,捆成一圈,也是備用。

  “運東哥,以前你說要買汽車,現在咋想的?”李龍進了院子,接過鄧桂蘭倒來的水喝了一半問道。

  “咋?你能弄到汽車”謝運東一聽就笑了,“啥車?”

  “我聽說現在烏城那邊已經有天津大發賣了,面包車,三萬多塊錢。”李龍說道。

  “有些貴了。”謝運東其實要說有錢,也是有一些的。咬一咬牙,買還買得起。主要這幾年跟著李龍干,自己開拖拉機割麥子等等,賺了一些。

  他和妻子兩個都能存錢,積蓄不少。

  “有人聯系我從蘇聯那邊進一批二手車。”李龍說道,“不過沒牌照,不進縣里的話,能開。”

  “便宜不?”謝運東關心的是這個。

  “便宜,估計不超過一萬就能弄到。”李龍雖然沒具體問劉山民這車什么價,但估計不會貴。

  “車咋樣?”謝運東有興趣了,鄧桂蘭也在邊上聽著。

  “開是肯定能開,二手車,肯定是有小毛病的,不然也不可能那么便宜。不過蘇聯車有個好處,就是皮實,開到山里都沒問題。”

  “那弄一輛!”謝運東笑了,“便宜就行!開著汽車咋說也比開拖拉機方便。至于縣里……不去就是了。實在不行到時開到縣城邊上,放到誰家院子就行了。”

  這時候交警還非常少,畢竟整個縣城都沒多少輛汽車,真沒那個必要。

  “行,你要轎車還是面包車?”李龍問道。

  “咋?還能選?”謝運東好奇起來,“你能搞幾臺啊?”

  “不知道,反正得有好幾臺。”李龍含糊的說道。

  “要面包車!”鄧桂蘭在旁邊插嘴,“轎車太顯眼了,咱一個農民,開啥轎車?”

  雖然瑪縣街面上還沒怎么看到過轎車,但電視上有啊。

  這玩意兒過兩年就多了,夏利會出來一大批。桑塔納也有了,但眼下是真少。

  “面包車……”謝運東其實是想要轎車的,畢竟那玩意兒顯眼啊。

  “面包車能裝,裝東西裝人都行。明年要是咱也開地種棉花,那不得請人?請人的話,你開個轎車算啥?”鄧桂蘭這個時候非常清醒,“咱是農民,咋好用咋說!”

  謝運東也同意了。

  妻子說的是實話,這時候,還真就是以實用為主。

  “行,既然你要面包車,那我給你留意著,到時到了,把你叫過去你自己看著用。”

  從謝運東家里出來,李龍又去了陶大強家里。

  出乎意料的是,陶大強要轎車。

  幾千塊錢,他掏得起。有妻子孩子了,最近進取心都有點退縮,但是說實話,還是要跟著李龍干。

  所以無論是陶大強還是謝運東,都想著明年跟李家一起種棉花。

  請人的事情都已經提上了日程,而且按陶大強的想法,冬天就給老家那邊說,也是想讓老家的親戚過來。

  梁大成要面包車,幾千塊錢他是真掏的起,不過他也說了,要便宜一些的。

  他還要想著給新建房子。

  “雙成說了,不回隊上了,到時就不給他要宅基地了,但還得給老三蓋房子。”梁大成說道,“到時看能不能把老三的地基要的和家里近一些,然后這兩年就蓋起來。”

  他也要種棉花,但沒打算請人,說自己家人先干著再說,實在不行找零工。

  現在的瑪縣已經出現了臨工市場,有城市里沒工作的人會帶著工具在那里等著,等人把他們拉回去干活。

  不過規模不大,畢竟縣城人少。

  石城老街那邊的臨工市場要大一些,種棉花的兵團職工會早早過去找一些人幫著拾棉花。

  這一下子就去了三臺汽車,再加上大哥那里一臺,四臺車有了。

  王明軍和趙宗明那邊李龍還沒提,李龍估計王明軍肯定是會要一臺的。

  再加李向前的一臺,這就差不多了。

  自己肯定也要留一臺。原來打算是想著要去烏城買臺大發,但如果劉山民能拉來面包車的話,他留下一臺用就行了。

  至于手續,找李向前應該能給辦上。這時候汽車手續還比較隨意,想來應該能給安上。

  有正規的入關手續,李龍一點也不擔心其他的。

  大掃把活干完,今年賺的比去年少一些,主要是李龍覺得大家足夠辛苦,所以把大部分利留給了干活的。

  兵團兩個連隊、孟海、梁文玉那里,李龍給的都是四塊五一把,怎么從下面收,看他們自己。

  孟海和梁文玉就比較大氣,自己留五毛錢算是檢查費,給村民每個人四塊一把,村民積極性更高。

  王明軍和趙宗明那邊怎么分配,李龍沒管。

  大哥那里,李龍沒打算賺錢,讓大哥給村里人按四塊錢收,剩下的兩塊錢是大哥賺的。

  李建國死活不要,占弟弟便宜太多,他說再這樣算自己這個大哥就沒臉了。所以也是按四塊五算的,李龍好說歹說,讓大哥賺一塊錢,也就是五塊錢收的。

  最后李龍賺的差不多是五萬多塊錢。

  供銷社那邊沒賺啥錢,他打算等汽車來了,除了便宜給李向前一臺外,還要捐給供銷社一臺,大家共用那種。

  這幾年從供銷社拿到的好處不少,眼紅的人自然也多。

  所以李龍知道應該給供銷社一些實惠,這汽車送給供銷社大家用,至少能平息一些人的怨氣和嫉妒。

  當然這些都是設想,能不能實現,要看劉山民能不能把車給合法的弄進來。

  不合法的,李龍堅決不碰。他只想當一個遵紀守法的小農民。

  九月二十八號星期一,李龍把休息了一天的明明昊昊送到幼兒園,回來想著是不是這兩天要去清水河子一趟,因為農忙差不多快結束了,小海子的閘門和山里的橋該修了。

  這時候十一月初就要下雪了,冬天來的比較早。

  所以這活還是得盡快干。

  這一段時間劉高樓都沒過來,倒是讓李龍有些意外。他頭一趟和第二趟間隔就是五六天,現在突然一下子半個月沒來,李龍還有點不習慣。

  說曹操曹操到,上午的時候,一個車隊直接開到了收購站,然后打電話把李龍從大院子給叫了過去。

  縣城都轟動了!

  哪有這么多車啊!

  縣里倒也不是沒有車,但十臺車一下子過來,頭一回!

  好在收購站后院足夠大,十臺車開進去七臺,剩下的三臺在前院。現在來賣東西的人沒那么多,前院還有空地。

  劉高樓看到李龍的頭一句話就是:

  “李老板,累死我了,也餓壞了。我請的這些司機,你看能不能先找個地方讓他們吃個飯?”

  “好好好,雙成,這是五十塊錢,你帶他們去食堂吃飯,拌面,管飽!”

  劉高樓也跟著過去了,他也累壞了。

  連車帶上面的東西都放在收購站,他對李龍很信任,所以根本就沒想著會不會有損失。

  十臺車中包括三臺卡車,也就是說,剩下的七臺才是要出的貨。

  一臺伏爾加,三臺拉達,兩臺黃色面包,比大發要大一些那種,讓李龍有些意外的是還有一臺綠色軍用車。

  他隱約記得好像咱們這邊把那種車叫六九車,和八座吉普差不多。

  李龍走到那臺車跟前拉開雙開后門一看,果然,后面是豎著的兩排加了海棉的木板凳。

  他們刷的綠漆和國內軍車綠漆顏色不太一樣。

  不過不管怎么說,看著就不一樣。

  “李老板,咋弄這么多車?這是打算開車行啊?”有二道販子開著玩笑。

  “有這打算啊。”李龍也笑著回應,“怎么樣,搞一臺?價格不貴,二手車,一萬塊錢就能賣。”

  “算了算了,我可沒那么多錢。”那個販子急忙擺手,但眼睛卻盯著那面包車,顯然是有意思的。

  這時候新車比較貴,二手車其實也不便宜。李龍隨口開出來的價格其實算公道的了。畢竟一般人想買二手車,沒渠道。

  為什么買二手車,不就圖的便宜嗎?

  三臺卡車最先進的院子,李龍看了一下,有些無語。劉山民很執著,三臺卡車里,一車甘草一車黃芪是鐵打不動的。

  第三車里和上一次差不多,大半車的皮子,小半車的羚羊角。

  啥時候羚羊角也變成大路貨了?

  曾經錢主任求一對而不得,辛辛苦苦搞了黃羊角來用。

  現在這玩意兒竟然成車拉!

  感慨時代不一樣的同時,李龍也等到了劉高樓回來。

  會客室里,劉高樓打了個嗝,一邊喝著茶一邊感慨著:

  “我一南方人啊,來這一個多月,現在竟然習慣吃拌面了。這叫什么事啊……”

  “你就說好吃不好吃、頂餓不頂餓吧!”

  “好吃,也頂餓,就是太油膩了。說實話,肉也真多,一份菜放那么多肉……”劉高樓感慨了一下,隨后話題就轉到了車上。

  “我叔說了,這些車是以廢品報關進來的,手續齊全正規,怎么賣看你自己了。”劉高樓從隨身帶的黑包里取出一沓手續來,“這個給你。”

  “車價怎么算?”李龍問道。

  “折人民幣的話,一臺三千塊錢。”劉高樓說道,“一視同仁,而且得一起買。”

  李龍點頭,很便宜了。

  估計劉山民不是靠這個賺錢,所以給這么便宜的價格。當然二手的原因也有。

  “我叔找人看了,說這些車里,那臺六九軍車是車況最好的,那邊哨所的人按報廢弄出來的。”劉高樓繼續介紹著:

  “隨后就是一臺拉達和那臺伏爾加,剩下的車多多少少有點毛病,不影響開。當然如果要開的話,找個老師傅認真的檢修保養一下。”

  李龍點頭,這個不用他說,賣之前李龍肯定也是要這么做的。

  和運輸公司是老關系了,李龍這邊也想給他們那邊整點賺錢的活。老師傅那邊比較多。

  “我叔還說了,以后咱們交易單算。比如我拉來的些貨,你我直接交易,我想買白糖或者其他東西,就給你美元購買,你看怎么樣?”

  “行啊。”李龍點頭,總算是進入正規了,他其實也是這么想的。

  一碼歸一碼嘛!其實雙方還是本著人情關系才這么做的,不然找誰不能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