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隊上初一的有六個人,這六個人都要去拾棉花,所以隊里李建國開拖拉機,和其他幾個家長說了一下,他把所有的學生送到學校去。
李強是這些學生里年齡最小的——沒辦法,其他人七歲甚至八歲上小學一年級,他六歲就上了。
不要以為這時候上一年級很容易,九年義務教育從八六年才開始,李強上一年級的時候還沒執行。
那時候上一年級也是要篩選的,比如現在李強的同學,就是開了許多荒地的老王家的王軍,是比李強早一年從學前班進的一年級,然后從一年級又留級到學前班,在學前班又呆了一年后,才進的一年級。
留級能留到學前班,你敢信?
事實如此。
所以還沒開始發育的李強坐在一幫比他高半個頭、整個頭的同學跟前,就顯得不是一個年齡段的。
李建國開著拖拉機把人都拉上之后,就往中學去,等到了中學,校門口已經有不少人正在往里進。有家長騎自行車過來的,也有牽著馬車過來的,開拖拉機過來的也有兩三臺。
“強強年齡小,你們有空照應一下他。”李建國給王軍幾個人說著。
“叔,你放心吧!”王軍答應得好好的,“他要拾不夠,我們幫他拾。”
其他幾個人也都這樣答應著。
李強卻不以為然,他在班里自有一幫子同學——和他年齡、身高差不多的,他們早就決定好一起在一個組里。
而王軍他們幾個玩的比較好的,有自己的搭子。
學校租來的客車到了,他們背著自己的行李排隊上車,李強就和關系不錯的坐在了一起。
雖然才開學沒幾天,但小學升初中留級的不多,有不少是同一個班出來的,關系好的就坐在一起,一路上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即將到來的拾棉花之旅。
有跟隊老師感慨,今年還不錯,學校給租了客車。往前都是直接用解放卡車,連篷布都沒有,跑在土路上的時候,坐在車箱里的人就一路吃灰吧。
都是吃過飯到的,每個班有一個老師跟著,客車雖然額定坐三十多人,但這個時候安全意識很淡,超員乘坐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每個人還加了行李,車里塞得滿滿的。
等到了連隊,已經下午五點,老師叫人下來排隊,學生自由組合,按連隊給出的要求,或四個人一組,或五個人、六個人一組,準備分到職工家里。
“都站好站好,連隊領導馬上過來了,他們負責分你們,別蔫頭耷拉的樣子!”老師看連部里走出幾個人來,立刻說道。
李強立刻挺起了胸膛,和自己的四個同學站在了一起。
王軍在旁邊還小聲說著:
“李強,你要不和我們一起,我們就沒辦法照顧你了,你拾不夠咋辦?”
“沒事,我能拾夠呢!”李龍小聲回了一句就不說話了。
旁邊隊里另外一個同學說道:
“先這樣,到時我們問一下,地應該不遠,如果他真拾不夠,我們去他地里幫一把也行。”
已經上初中了,學生們對事情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大多數四隊的學生都清楚,自家現在生活條件好,有一部分原因是李家帶來的。
學生這時候二維化挺嚴重的,李家幫了自家,讓自家賺了錢,那就是好的,能幫李強,那就是應該的。
然后李強眼睛直了,他看到跟著連隊領導過來的,竟然是自己的小叔!
李龍自然也看到了李強,他沖李強笑了笑,掃視了一下,又看到隊里其他幾個娃娃,也都笑了笑。
這時候等在連隊會議室的職工也都出來了,他們是來領學生回家的。
對這些職工來說,這些學生是好幫手:年齡小,聽話,雖然拾的不多,但三四個人加一起怎么也頂得上一個大人了。自家再出一兩個人跟著拾,順便監督,剩下的就可以做飯,順便扎大掃把賺現錢了。
是的,拾棉花賺不到現錢,學生的拾花費也是兵團給墊上,所有的農作物賣完后,扣除一切成本再返給職工。
只有扎大掃把能賺到現錢,因為李龍收大掃把當場結賬,連隊雖然會從中抽一些,但剩下的會給職工。
今天中午連隊已經在大喇叭上通知可以扎大掃把了。
李龍還去了一趟趙宗明所在的連隊,把扎大掃把的事情給那邊說了一下。他當然可以打個電話說的,但這么近的距離,跑一趟更顯誠意。
這邊給王明軍他們帶了肉干,趙宗明那邊也送了一些。
東西不貴,但主動送禮,就是個意思。
李龍給他們送來賺錢的活,過來看人的時候還送禮物,就這份看重程度,以及禮上的周全,趙宗明不提高質量都覺得對不住人家。
所以李龍一半的正事都已經辦完了,等到現在就是要看一看李強,讓他放心。
“來來來,這一組,老聶,你把娃娃們領回去。”王明軍得了李龍的示意,過來和老師打完招呼后,直接就把李強他們這一組給領了出來:
“你叫李強?”
李強知道應該是小叔給這個連長說的,他還有點懵。
十二歲的學生娃娃,腦袋里裝不下太多的人情事故。
“是的。”有些靦腆的點頭。
“嘿,比你爸看著清秀,不過沒你爸那時候靈光。”王明軍笑了,“你們跟著這個大叔去,放心,會好好照顧你們的。”
說完他扭頭對老聶說:
“老聶,知道這是誰嗎?”
“看不出來。”老聶雖然知道是關系戶,但并不清楚。實際上李強的容貌更像梁月梅一些,反倒是李娟有點像李建國,當然不是長成男孩子的模樣。
“老李哥,李建國的兒子,叫李強!”王明軍聲音很大,“原來咱連隊的司務長,知道吧?你還偷吃過他蒸的饅頭哩!”
“啥?老李哥的兒子?”老聶上前一步看著李強,“這么大了?嘿!那還真是……真是……娃娃,你爸叫李建國是吧?哈哈哈!走走走,回家去!我給你宰雞吃!”
李建國在連隊來過,但并不是和所有人都見了面。李龍給連隊帶來了扎大掃把的活,但他主要也是和連隊指導員,以及大老陳打交道。
連隊的不少職工并不清楚李龍和李建國的關系,現在王明軍把李強和李建國的關系挑開,這當年的職工能不激動嗎?
王軍幾個孩子在那瞪大了眼睛。嘿,李強,好像不用他們照顧了啊。
“老聶,你還不知道吧,這個李龍,就是給咱們大掃把活的老板,老李哥的弟弟!”王明軍繼續說道,“也就是今年李強他們班里人過來了,不然你們還迷著哩。”
老聶是真不知道,老實人不怎么喜歡八卦,正常。
他有些激動,李龍笑了笑,主動說道:“老聶哥,我哥經常說起你們。以后有空我帶他過來,他也說閑了想回老連隊看看哩。”
“來來來,一定要來!”老聶是真的偷吃過炊事班的饅頭。沒辦法,那時候都是年輕棒小伙子,某段說的十二點吃飯十二點半就餓的年紀,而且還干那么重的體力活。
他偷吃饅頭讓李建國發現了,不過并沒有什么懲罰,吃了也就吃了,讓他不要浪費。這時候兵團糧食多,李建國后面讓炊事班做飯的時候就多做一些,免得職工們吃不飽。
老聶是從老家偷跑過來的,不算支邊或知青,怕出事被遣返回去,李建國沒把這事報上去,在他看來不算啥大事,那年月誰沒餓過肚子?能理解。
這事李建國早都忘記了,但其實事情后來在連隊傳開了,是老聶自己說出來的。
所以他感激著司務長呢。
不光是他,這連隊不少職工都知道李建國,關系也不錯。
甚至還有人想從老聶那里搶李強,給李強說自己也是李建國的戰友,讓李強到自己家里去,不用干活,直接把任務算滿。
“你去球吧!”王明軍擺手,“人家是過來鍛煉的,該干就干,不夠的補齊就行了,別太特殊。”
這是李龍的要求,因為太特殊了,在班里是會被孤立的。
李龍又和王軍幾個本隊的學生說了幾句話,然后和領他們的職工笑著說讓照顧一下,別睡棉花垛。
這時候沒那么多常識,有些職工家里沒空房子,就讓學生睡棉花垛。
剛拾回來的棉花其實是有許多粉塵的,睡在上面,哪怕蓋一層單子,一晚上都會吸入大量的粉塵,早上起來鼻子是干的,甚至會出血,當然肺里更難受。
李龍是跟著老聶去了一趟他家里,看著李龍他們睡的是閑房子里的大通鋪。七八片板子鋪出來的,上面把被褥一鋪,睡十來個人都沒問題。
“新民他媽,宰雞!”李龍走后,老聶直接給妻子說道,“晚上給學生娃娃吃雞!”
“為啥?”晚飯其實是商量好的,就是饅頭加炒洋芋絲,喝白面糊糊。
“今天來的學生娃娃,有一個是老李哥,原來咱們連隊司務長家的,”老聶依然激動,“連長安排到咱家了!”
“就是你偷饅頭人家沒罰你的那個司務長?”老聶的妻子雖然當時不在這個連隊,但后面經常聽老聶說起這件事情,熟悉得很。
“就是那個。我一直以為他回老家沒再回來,沒想到早早就在地方鄉里落戶了……咱家扎大掃把,收大掃把的那個老板,是他弟弟!頭兩年他就來過連隊,咱不知道!”老聶這時候有點恨王明軍,咋不說一下呢。
“那是得殺雞!”老聶的妻子對李建國印象不深,只是聽丈夫說過。但扎大掃把的事情她可清楚的很,能扎大掃把了,家里的生活都好起來了!
咋說也得感謝一下人家!
李強在這幾個小伙伴里明顯被特殊對待了,晚上吃雞,兩個雞腿,一個是老聶兒子的,另外一個就是他的。
因為大家沾他的光都吃上雞了,所以其他同學反倒挺感謝他的。
第二天拾棉花的時候,老聶聽了王明軍的話,讓李強跟著一起拾,不過拾的時候,他跟著去,自己拾的一些也塞到了李強的袋子里,還給李龍說了拾棉花的一些技巧。
所以當天李強拾了二十七公斤,其他同學最高的二十三公斤。
從沒拾過棉花的十二三歲娃娃,頭一天能拾二十公斤已經非常不錯了。
至于老聶幫著拾的那幾公斤,真不算啥。每天多扎一個大掃把就回來了——他也不是天天跟著,家里沒拖拉機,是一頭驢車拉著上地的,兒子十六歲的聶新民后面跟著看著學生們拾,順便幫一把李強。
李龍當天回去后,就給李建國說了李強的事情。
“老聶?我想想啊。”李建國對老聶是有印象的,但偷饅頭這事,他還真沒記起來,那時候類似的事情不少,印象不深。
李建國記起了老聶,一個不怎么說話的年輕人。
“王明軍既然給安排了,那咱們就放心了。一個星期后我還要去拉大掃把,到時順帶著看看強強。”李龍說道。
其實最擔心是梁月梅,但現在知道把李強安排到了熟人家里,人家當天就給殺了雞吃,也就差不多放心了。
沒把娃當外人,那說明娃不會被虧待,至于任務,拾不拾得夠都無所謂了,家里也不差點錢補上,還求啥呢?
當然李強是挺好強的,每天是拼命拾。
但先天短板是沒辦法的,實際上他每天真正的能力,也就是在及格線上徘徊,狀態略微不好一點兒可能就不夠了。
好在有聶新民幫手,每天都是超額。
現在的李家,李娟住校,李強去拾棉花,家里突然一下子安靜了,都有點不適應了。
接下來幾天,李龍循環在幾個地方跑,要把扎起來的大掃把收回來,驗收付錢。
每個地方都有負責,他驗收的時候就是抽檢。因為給任務的時候,李龍已經說了,質量還要提高,所以實話說,今年他抽檢的時候,一個不合格的都沒碰到。
夠一萬個大掃把,李龍就直接送到供銷社,今年他和李向前一起往州供銷社送一趟,順便去看看錢主任。
無論是李向前還是錢主任對李龍搞的這個大掃把質量都很放心,當場抽檢,沒發現問題后,連卡車一起留下來,下午直接拉自治區那邊去完成任務。
現在瑪縣的大掃把已經成了金字招牌,大家都很清楚,這不光是瑪縣供銷社的一塊硬實力,同樣也是州聯社的一張名片。
李龍在這邊沒多呆,中午陪著領導吃完飯,就回了縣里。
第二天劉高樓就過來了,他這回依然帶來了三車物資。
兩車藥材是不變的,另外一車裝了有一半的羚羊角,一半的皮子。
不過把車子開進供銷社之后,下車的劉高樓首先給龍的是不是那些通關單據,而是一個黑包。
每次都有神秘禮物,李龍還挺好奇的。
打開就聞到了一股子味道——他看到了,十個包好的熊膽!
羚羊角論車拉也就罷了,李龍知道那邊國家這玩意兒有多少,成群成群的,畢竟那邊人少草原多。
但熊這玩意兒,天生他就不太可能成群出現啊——好吧,藏馬熊成群翻吃垃圾不算。
一下子就是十個——而且看個頭都不小,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個頭的人家都沒要。
劉高樓解釋著:
“我叔說,那邊人喜歡皮子,許多好皮子都送到北面去了。北面冷,對皮貨非常重視。但是他們不知道熊膽這玩意兒是好東西,一些獵人根本不要,我叔也是找人才弄到的,其實可以弄到更多,這玩意兒在那邊不值錢……”
再不值錢過了關也就值錢了,關稅在那里放著呢。
不過和那邊人不一樣,這邊目前還沒啥中醫黑,雖然現在是崇洋媚外最嚴重的時候之一,但老百姓還是相信中醫的,中醫黑沒市場。
普通老百姓大都知道人參、熊膽這樣的中藥材是很珍貴的,所以劉高樓拿過來的時候也有點獻寶的意思。
這些熊膽都是曬干的,一個也就幾百克重量,不到一公斤的樣子。
但加一起也不少了。
這時候已經有活熊取膽汁的技術了,熊膽的價格沒以前那么貴了,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也不便宜。
“你覺得什么價合適?”李龍問劉高樓,“十個一起。”
“能過一千塊錢就行。”劉高樓可沒那么大的想法,“我叔也說了,這玩意兒也不可能天天有,取的時候也不知道技術過不過關,所以不一定能賣到高價。”
“行,成交。”李龍點點頭,“給你一千二。”
這個價格當然低了,但李龍不覺得有啥,主要是那白糖他這邊擔著人情呢,還不知道劉高樓辦成沒有。
“皮子都是狼皮、鹿皮和羚羊皮,有一張雪豹皮。他們那邊對皮子也挺重視的,所以運來的不多。”劉高樓給了李龍清單,“三車白糖,我叔讓我送來六千美元,剩下的說用我這邊的貨來抵。”
行吧,比李龍預期的要好一些,他覺得這個劉山民辦事還挺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