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是個行動派,在確定這件事情能做之后,第二天清早,把明明昊昊送到四小隊之后,就去大哥家里,給農機廠的杜廠長撥了電話。
“你是說你設計了一種可以打藥的農機,打算生產出來,和清雪機一樣進行銷售?”
“是的。”李龍很認真的說道:“我這兩天在我們縣里進行了一些調研,這個打藥的農機說白了主要針對的是棉花。
現在,目前棉花的主要種植區是在兵團,地方比較少,所以這種農機的銷售短時間內主要針對的是兵團。
但是我相信,未來十年二十年,這種農機的市場都會很廣闊,因為據我推斷,棉花的種植面積會越來越大,以后會成為北疆農業的支柱產業。”
“你這么說,我倒是有點印象。年初參加市里的會議,七師領導那邊講話的時候也說了,要大力發展糧棉產業,我們七師這邊棉花的種植面積擴大的非常快。
你這么一說,我覺得這個是可行的。”
“沒辦法啊,咱們北疆地廣人稀,兵團那邊一直是在搞大規模機械化種植。別的目前可以機械化,但棉花的打藥機械化還沒開始。
偏偏棉花的病蟲害又比較重,容易傳染,兵團種植面積大,人工打藥太費人力,所以我覺得這方面,大有可為。”
李龍的話杜廠長秒懂,他笑著說道:
“就是提前布局是吧?”
“對對對。生產出來后,我可以和兵團那邊的朋友推廣一下,你那邊也可以試一試。還是那句話,一開始市場不會太大,但后續前景會非常好。”
杜廠長對李龍的話也是認可的,他說道:
“好,抽空你過來一趟,咱們把這件事情好好的商量一下。有這個清雪機作為保障,咱們的合作肯定是沒問題的。”
李龍掛了電話后,這事就相當于敲定了。
他沒有想著立刻過去到奎屯,覺得這個打藥機還可以再試試調整一下。
后世的兩種藥罐他主要抄的那種不帶車斗子的,但帶著車斗子的也畫了出來,看杜廠長那邊生產的情況。
打電話的時候大哥李建國就在邊上,等李龍打完,他就問著:
“咋,搞打藥機?”
“嗯,前兩天不是去六戶地了嘛,那邊種棉花,再往北,原來你們在的連隊也種棉花,種的面積還不少。過去的時候剛好看著有人打藥,那個人工打夠麻煩的。
昨天沒事去供銷社,看著咱們縣里棉花種植面積一直在擴大,原來不到一百畝,現在兩三千畝了,我想著這后面肯定還要多。”
“嗯,我覺得也是。棉花紡線織布,這衣服人人都要穿的嘛。”李建國和李龍想的差不多,“要不是咱們家人手不夠,我都想著明年種棉花了。”
“老爹要從老家把干活的找來了,那咱們就種唄。一畝地能產一百公斤棉花,那賣兩百塊錢。一個長工一年也就幾百塊錢的工錢,六七畝地就出來了。”
“那倒是。”李建國點點頭。
“還有就是棉花有個好處,抗鹽堿。再大的鹽堿地,棉花都能長。而且咱們隊里有小海子,有水。澆水的時候大水漫灌,能把鹽堿給沖掉去。”
李龍這話讓李建國眼睛一亮,他問道:“真能抗鹽堿?”
“能啊。棉花比其他啥作物都抗鹽堿。”李龍這方面很有信心的,“我去六戶地看人家種棉花的,還有北面王連長他們那邊,鹽堿地開出來照樣種。”
李建國是標準的農民思想,如果能種過來,自家的地自然是越多越好。
現在隊里略微好點的荒地都已經開墾出來的,剩下的都是鹽堿地。
雖然李龍找羅教授進行了測土施肥,根據那種改良方法,一些鹽堿地塊有針對性的施肥,能夠壓制鹽堿,開墾出來后種其他作物也是有不錯收成的。
但投入還是挺大的,畢竟綜合施肥,現在的化肥并不算便宜。
如果棉花能抗鹽堿,那真就可以大規模的開地種地了。
“等有人過來干活再說吧。”李龍立刻就想到了大哥在想什么,笑著說道,“不急。現在隊里鹽堿地多,根本沒人想到這個,到時真有人力了,開墾哪塊,還不任咱們挑?”
那倒是。拖拉機自家就有,鹽堿地沒人在意,那想開哪塊還真是隨便挑的。
李青俠這兩天也沒閑著,時不時的給老家打個電話。
李龍問老爹往哪里打,他說打給大隊那邊的校長。反正是晚輩,而且關系不錯,那打過去問問情況還是容易的。
眼下找人其實是有點晚了。但李家想的是長遠的事情,要找的話,可能未來幾年都要找,所以不急,慢慢來。
李龍自然也不急,他相信肯定能找到合適的。老家人均地少,這兩年種地的積極性起來了,畝產因為化肥提起來了,各家基本上能吃飽肚子了,但想要富起來,想要有錢花,那就難了。
出去打工得找合適的地方,南下的不少,被騙的不少。如果能到北疆,有熟識的人,老家的這些人自然愿意。
第二天是星期天,李龍沒到四隊,在縣里的大院子整理著廂房里的那些東西。有些皮子需要曬一曬,免得生蟲。地窖里的那些東西也要拿出來看看。
那些字畫什么的,看著放地窖里有些發潮,他知道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得想辦法處理一下,不然可保存不到發揮價值的時候。
中午吃飯的時候李龍問了一下顧博遠,顧博遠說道:
“那就裱起來啊。字畫裱起來后,那保存時間就長了。不過瑪縣沒裱書畫的,恐怕你得去烏城。”
李龍想想這些字畫的價值,去趟烏城就去趟烏城吧。
“最近我們單位人說,牛羊肉價格都漲了一些,漲的不太正常。”顧曉霞在飯桌上也聊著八卦。
楊大姐笑了,她說道:
“可能因為咱在做肉干,每天需要的肉多,這就影響了。那個克尤木也說了,咱們每天需要幾十只牛羊,雖然看著不多,但天天都要,市場上牛羊肉的價格就漲了一些。”
幾十只牛羊的買賣,放在后世在牲畜市場上連浪花都驚不起一點兒。
畢竟南北疆幾個大的牛羊肉市場,牲畜巴扎上面,常年都是幾千上萬只的牛羊在買賣。
但眼下不一樣,這時候全疆的人口數量一千多萬,比二三十年后少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八十年代牛羊肉的人均消耗量遠比后世少。八七年全疆牛羊肉的產量是十來萬噸,三四十年后是一百多萬噸,十倍多的差距。
而且這時候市場流通的效率可沒后世那么快。這時候的市場就像是一團濃稠的漿糊,你攪動其中一塊,動的只是周圍一小點兒。
后世的市場就像是一池清水,你動其中任何一點,都可能影響到整池水大部分的水面。
所以在八十年代,牛羊肉風吹草動,就能夠影響到周邊的價格,卻不會波及太遠。
物流、運輸和信息的渠道傳播都有影響。
李龍倒也沒什么在意的,也就漲那么一毛幾分錢,影響不大。
“我聽那些二道販子說,最近石城又有人在瑪河上游找到了一塊幾噸重的玉石。這回是學校的老師,帶著學生們去春游,在河邊玩水的時候發現的。
那個老師當時沒說啥,回去后就找了人找了車,去把那塊玉石給挖回來了,據說已經有玉石商人找他談價格去了。”
顧博遠說這話的時候,還是很羨慕的。
幾噸重啊,怎么說也值十幾萬吧?
自己雖然在縣里也算有錢人了,但和這種一夜暴富的人比,差得遠。
“看來瑪河上游大塊玉石很多啊。”楊大姐的語氣里也是羨慕。
她現在負責肉干加工作坊,一個月穩定的能入手上千塊錢,已經不少了。
但人心哪有知足的時候呢?
“這兩天據說有不少閑人都開始往瑪河上游,往南山里去了,想要找塊玉石發財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有些人知道我們收購站以前也是收玉石的,還拿著一些石頭過來問。”顧博遠是把這個當八卦講的:
“結果我一看,嘿,大部分根本不是什么玉石,就是石英石,讓我給罵走掉了。”
李龍在意的卻是老丈人說的那個許多人開始往山里去找玉的事情。
修路是好事,但也有不好的地方。自己先前發現的那塊大玉石,就在路邊。現在路已經修到了深山里面,有人往山里找玉,很可能就會沿著那條路往山里去,畢竟有路好走啊。
說不定就在河邊找找挖挖呢?
他想著覺得自己還真就不能放任那塊玉石在山里了,指不定哪天玉石不見了,然后被傳成了八卦,那損失可就不小了。
第二天大家各自上班,李龍把明明昊昊送到四隊,然后去石城拿了一些雜碎,然后就進了山。
果然,一路上看到有零星的人或步行或騎自行車往山里走。等到清水河村那邊的時候,能看到鏈軌拖拉機和小四輪拖拉機的印子,說明孟海他們已經進山了。
李龍開著車子進了山,路上遇到步行的大膽的還沖他招手,看那意思是想讓他捎一段路。
李龍能看出來對方手里拿個鏟子,背個軍用舊水壺,一看就是進山找玉的,才懶得理,車子直接開過去了。
等開到孟海那里,發現這兩天不見,孟海他們又往里修了一公里多路。
這一段路修起來比較方便,樹少,推土機直接上就行。
孟海他們修路的標準沒降,李龍吉普車開過去的時候,發現路上沒有大石頭,壓的比較平比較平整瓷實。就算有大雨,也不至于一下子把路給沖掉了。
李龍把吉普車停在了距離孟海他們二三十米的地方,下車后看到孟海正在指揮著推土機把前面路基上高的地方往平里推。
開推土機的是另外一個人,顯然現在孟海已經適應了組織者和指揮者的位置,不再身兼數職了。
指揮完之后,他向李龍走了過來。
“還打算干幾天?”李龍問道。
“再干個四五天吧,然后就得準備起場了。”孟海說道,“麥子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割,但麥場得做準備了。”
李龍心里就有了計劃。他讓孟海叫兩個人把自己帶過來的雜碎拿走準備做,然后又問了最近修路的一些情況。
“最近這兩天,的確有人在附近轉著,我們進山的時候也碰到有人進來想搭車的。”孟海說道,“我也問過,說是進山撿玉的。看來現在想發財的人挺多的,不過大部分進山跟路走一段之后,就岔到別的山溝里去了。”
李龍點點頭,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
“等修完路最后那天,留幾個人給我幫忙。你的拖拉機也要用一下。”李龍說道,“我要從山里拉個重東西回去。”
“重東西?”孟海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李龍同志,是不是你找到了巨型玉石?我都聽說了,說有老師在瑪河上游發現了大玉石,能值不少錢呢。”
“嗯,發現了一塊。”李龍說道,“原本想著就放在山里,有空再拉。現在看這情況,進山的人多了,那還是拉回去吧。”
“行,如果太重的話,小四輪未必能拉動。”孟海想了想說道,“到時看情況。這兩天我讓人在小四輪的車斗子里放上鐵架子,再鋪上木頭。”
小四輪的車斗子下面是薄鐵板,幾噸重的玉石是不容易承重的,需要有東西分散重量。
看孟海想的這么周到,李龍就放心了。
“還是要保密,讓這些人不要外傳,找比較放心的人。”李龍又叮囑了一句,“我已經算是比較招搖的人了,所以這事最好別引起太多的人注意。”
“行。”孟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你放心,我找那些嘴比較嚴實的人。”
說好了時間,李龍便提著槍背著包進了山。
孟海看著李龍的背影,說不羨慕是假的。
不過他也很清楚,自己沒可能達到李龍的那個地步,現在其實已經很不錯了。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就這拖拉機,李龍說交給自己用,那就真給自己用了。
幾萬塊錢的東西,修路的時候在這里,不用的時候就放在自己家里,至于自己怎么用,李龍壓根不管。
孟海感激李龍的這份信任,所以給李龍做事也是盡心盡力。
古代說的,人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就是這個道理吧。
孟海繼續組織人干活,李龍是直接往前,想看看前面牧道的情況。
眼下路已經修了差不多一半了,前面進山也很深了,牧道的路況會越發復雜。再加上海拔也在提升,在山里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還能感覺到很深的涼意。
總的來說牧道大部分時間還是靠著水流上來的,偶爾有分岔,但不多。李龍沿著前面窄窄的牧道走了一段,還能看到河灘上有遺留下來的帶角的羊骨頭。
不知道是牧民遺失的還是本身就是野山羊,骨頭有被啃過的印子,還有一些不見了。
山溝里不僅有這樣的骨頭,還有北山羊的巨大羊角,不過原本兩只角現在只剩下一只,不然的話李龍就想著要把它撿回去了。
往前走了差不多有兩公里多,碰到了麻煩。
牧道直接在比較平坦的地方過河了。
目前河水挺深的,因為融雪性洪水已經下來了,水量挺大。李龍找了根樹枝子探了探,又往最中間的地方扔了塊足球大小的石頭。
這里有十來米寬,最深的地方有近一米了。要修的話,還真比較麻煩。
其實要說哈里木他們轉場的時候,這水未必有這么深,那時候拖拉機過的時候應該沒什么問題。
但現在不一樣,必須把這個攻克了,不然的話修路到這里就得停了。拖拉機和小四輪過不去,后面的路光憑人力是沒辦法修的。
李龍一時半會兒也沒太好的辦法,這么深的水,搞過水路面不太現實,只有造橋了。
李龍在河灘邊上走了走,想找一塊淺一點寬一點的地方。寬的話,可以往中間多鏟一些石頭過去,然后搞成過水路面,但這個肯定也是暫時的。
他想了想,決定等回去后把這個事情交給孟海來辦。
這邊往上走已經不好走了,李龍便轉身往回走,不過他沒走老路,橫插著往右邊走,想看看能不能碰到野牲口。
好久沒打獵了,手有點癢,要是能碰到的話,打一打過過癮也挺好。
這邊山林已經比較茂密了,往西北方向走了五六百米,穿過一條溝,能看到那邊也有條溪流,水量不大,兩邊花草比較茂盛,和牧道那邊完全不一樣。
這里山坡比較陡,山林的間隙也能看到有幾塊幾畝大小的草甸子。這些草甸子上的青草非常的茂盛,就是面積太小了,不然也能作為放牧的場所。
看著下面有一片溪水那里,應該有不少動物過的痕跡,李龍下去想要看個究竟,然后就看到有一個人提著鏟子從林子里出來,在小溪邊上翻撿著那些石頭。
撿玉的!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