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這邊給李龍通知完,李龍離開供銷社后,開著吉普車直接去了四小隊。
李家院子里,李青俠在拾網,杜春芳在整治菜地,他們兩個看到李龍過來都很開心。
“我大哥大嫂下地去了?”李龍下了吉普車問道。
“嗯,到大海子上面那塊地里間苗去了。”
杜春芳看出來李龍很急,直接指了北面,“你那車能開過去吧?”
“能,晴天那邊路還好。”李龍也沒解釋有啥事,他和老爹老娘打個招呼,就匆匆上車打火倒車趕往地里去了。
他在地頭找到了大哥李建國。
今年的冬小麥長勢不錯,這邊李家兄弟倆的地分在了一起,一塊種小麥,一塊種葵。葵苗現在也已經頂破土長了起來,李建國和梁月梅兩個正在間苗。
農作物播種的時候會超量,比如一畝地長六千個苗,播種的時候可能播一萬到兩萬,主要是怕種子不適合或者土地有問題,再就是天氣影響導致苗子出不齊,所以種子基本上是多于正常值的。
但通常情況下,除非有嚴重的災害,否則的話出八成以上的苗是沒問題的,這樣往往導致苗子又會多,當然,寧可多也不可缺。
等苗子長出地面三五厘米,基本上穩定下來,就可以間苗了,除了小麥這種作物不需要干這事,這邊種的其他的作物,包括玉米、油葵、葵、打瓜等都要間苗。
畢竟種的太密了,苗子爭營養,長不好,得保留一定的苗間距。
是什么時候不用間苗了呢?還得過二十多年,那時候種用點播機或條播機,一個眼就點一兩個種子,上面蓋上薄膜,成活率高,也就不存在間苗的事情了。
還早。
間苗是個苦活累活,人得蹲在地上一步一停的,把那一叢小苗中最壯實的留下來,剩下的就給剔掉。
有些苗根扎的很深,現在土質比較干容易板結,所以拔不好的話,苗只拔掉一個頭,它還會繼續長。
地少了還行,地多了,那二十畝地,就打一行半米,也得二萬多米,得蹲著挪多少步?一天下來,人都快廢了。
大哥李建國戴著帽子,大嫂梁月梅包著頭巾。開春的風大,就這幾天功夫,兩個人的面龐都已經變得黑黝黝的了。
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就是這樣辛苦。
幾十年后,李龍看著機械化規模化甚至于無人化管理的農田,便感慨著現在種地怎么這么容易呢?原來怎么那么苦呢?
李龍走到地里面,他恍惚了一下發現,自己從八一年底重生之后,再沒怎么到農田里呆過,種地這件事情,距離自己好像已經很遠了。
如果把自己再放到地里,還能吃得下這個苦嗎?
不好說了。
“出啥事了,你咋跑地里來了?”地頭上,李建國正靠著拖拉機喝水。從開春開始,李家每天早上吃過飯后要燒一壺茶——燒開水,茶壺里把磚茶塊掰碎,開水一沖,就是一大壺茶。
早上家里零碎的活干完,茶壺里的茶水溫度也降了一些,然后把茶水倒進塑料籠子里——也就是南方一些地域所說的公文包。
這時候沒有塑料污染、微塑料的說法,這塑料籠子裝熱茶、裝酒、裝蜂蜜都是有的。
地里干活,這一籠子五公斤茶水,等到中午可能就剩下一兩公斤——北疆在八十年代,開春氣候干燥不是說著玩的,李龍自己曾經干活干著干著鼻血就流出來了。
“編抬把子的活下來了,四千個,”李龍說道,“今年價格貴一些。”
“還能比去年貴?”李建國有點意外。
現在沒有外人,他也敢說。去年李龍是按全價付給他的,別人一個抬把子拿四塊,他拿八塊。
一個抬把子季,他能拿到一千塊錢左右,這可不是小錢!
現在普通家庭,種一年地,毛收入都不到一千塊錢。
這還是在北疆地多的情況下,放在口里地少的地區,一年的毛收入,現在的水平,能有兩三百已經很多了。
“今年一個抬把子九塊錢,不過明年可能就沒這個活了。”
梁月梅把當下一行苗間過來,到地頭后也站起來走了過來,笑著說:
“小龍過來了,這是有急事?”
“嗯,編抬把子的活下來了。”李龍說道。
“那建國你就去吧。”梁月梅知道編抬把子掙錢,也知道自家拿的比別人家拿的多,這得承小叔子的情。
李建國看了看地里,猶豫了一下說道:
“這葵苗還沒間完,完了還有澆水啥的……”
“那你不用管。”梁月梅這時候很有決斷,“這活我又不是不能干?再說了,編抬把子一季能掙不少,還拿現錢,小龍照顧你……那能不去?”
“大哥,我是這么想的。”李龍說道,“和去年一樣,咱們隊里去一批,文玉那邊繼續叫,還有清水河村的一塊編,這樣一算差不多能有三十個人。任務是四千個抬把子,十來天就完成了。”
李龍的意思很明顯,這回編抬把子不需要像頭一年那樣搞一個月。他帶走的都是棒勞力,帶出去時間長了,對四小隊的農業生活影響挺大。
但如果只是十來天的話,還是能接受的,畢竟開春播種已經過了,苗長出來后,接下來就是間苗鋤草澆水上化肥之類的。
梁月梅也會開拖拉機,家里還有老爹李青俠和老娘杜春芳幫襯,應該問題不大。
那就去吧。
“那現在我去給謝運東和許海軍說一下。”李龍說道,“組織人還是讓他們來干吧。”
“小龍,你先別急著走,我問問你,你那拖拉機平時用不用?”
“不咋用。”李龍說道。
“那你下午再回來一趟,把我拉到縣里。這拖拉機你嫂子要種地,我得開你的拖拉機到山里去。”李建國說道,“你看行不行?”
“那咋能不行呢?”李龍笑了,這肯定是能行的。
約好了時間,李龍就去找謝運東——他沒去謝運東的家,這時節,估計謝運東應該也在地里。
組織人力物力是個得罪人的活,謝運東帶著干了三四年,這活他能服眾,當然李建國也能干,不過李龍的意思是自家大哥不用那么累,編抬把子掙錢就行。
謝運東也在地里,李龍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葵地里鋤草。這時候還沒用薄膜種地的習慣,地里的草長的比較快,特別是蘆葦,這玩意兒就跟殺不死一樣,只要留一點根在地里,犁地的時候翻土蓋在上面,第二年就能長出一叢來——不連根拔掉的話,鋤掉后會繼續長。
再過十來年才有針對蘆葦的特效藥出來,一抹死。
李龍把編抬把子的事情給他一說,謝運東也不鋤草了,把工具一收,開著拖拉機就回隊里去了。
掙錢才是正事。
李龍順路給陶大強說了一下,他雖然不去,但他爹肯定要去的。然后他就去了老馬號。賈衛東、梁大成這些人,謝運東會去通知的。
許海軍正拿著鐵锨在老馬號這里幫著幾個大學生從鹽堿地里取土。
測土施肥的頭一步是把土壤里的關鍵元素搞清楚,接下來才能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化肥中和土壤里的鹽堿。
說的很簡單,但操作起來是非常復雜的。
“海軍,編抬把子的活來了,今年你還搞不搞?”李龍問道,“你今年要不搞的話,那我就去找其他人了。”
許海軍的心思他很清楚,但這件事情又必須給他說一下,免得后面遭抱怨。
許海軍有點麻爪。
眼下才和這些學生關系混熟一點兒,讓他現在去山里,他有點舍不得。
但他也舍不得去編抬把子這件事情。
許海軍回來后在家里呆著干活。他見識了外面的生活后,已經不怎么想繼續當農民了。但是,目前的情況他還沒結婚,就沒辦法分家出去單過。
他雖然當了兩年兵,但一直在軍營里和外界接觸的并不多,讓他搞個什么營生,他自己也沒個想法。
原本是想著跟著李龍觀察一下,看看有什么適合自己的活,但他又不想屈居于李龍之下,這事就有點尷尬。
眼下又有了女學生在這里,許海軍呆了兩天,就相中了何麗娟。
何麗娟是米泉縣人,距離瑪縣不算遠,不像朱悅嬋,口里人,大學畢業后是會分回去的,太遠了。
他已經打聽出來何麗娟家境不錯,本身也是開朗的性格,這性格許海軍挺喜歡的。
何麗娟雖然沒有顧曉霞、吳淑芬漂亮,但勝在大學生氣質好、談吐不一般,這個就很吸引許海軍。
但是,兩個人才算認識,距離談婚論嫁還遠著呢,現在正是認識的關鍵期,許海軍覺得自己努力一下,說不定能加深一下關系。
這時候,去不去?
“你考慮一下,我還要去南面,給梁文玉他們通知一下。”李龍也沒催許海軍,這事的確得慎重考慮。
對許海軍追女大學生的事情,李龍沒想著評價。說實話,他能看出來兩個女學生中,何麗娟的確是有點天真爛漫,經歷的少,沒怎么遇到壞人,覺得外面的人都挺好的。
至于和許海軍有沒有緣份,不好說。
他也不參與,這時候主要還是把正事干好。
當然,他也不會去和羅教授提醒這件事情。這些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會有自己的判斷。
李龍開著吉普車到了梁家。
梁東樓和梁文玉正在修復農具。這邊村子地少,種糧食的經濟效益起不來,現在已經開始慢慢種植經濟作物了——今年種植的是大蔥。大蔥要蔥白長的高才好,重,且值錢。這就需要“擁蔥”,就是把蔥的主體用土埋起來只露上面的葉子,讓它繼續往上長。埋在土里的這部份,就會是蔥白,而且越長越長。
擁蔥用的是那種比尋常鐵锨要窄一些的細鐵锨。這邊雖然和四小隊只隔兩三公里遠,但常用的農具真就不太一樣。
這里還有一種叫刨耙的工具,其實就是長方形的鋤頭,和四小隊用的砍土曼、圓鋤頭是完全不一樣的。
看李龍過來,梁東樓,梁文玉和在菜地里干活的陳秀珠都過來打招呼。
“梁叔,我過來就是和文玉說一聲,今年編抬把子的活下來了,我想文玉要是事情不多的話,和去年一樣,再去一趟吧,今年抬把子是五塊錢,明年可能就沒有這個活了。”
這個生產隊的自然資源比較少,沒有蘆葦也沒芨芨草,所以李龍能幫著梁家的就是抬把子這個活。
當然,李龍后面肯定還是能搞來其他的活幫著梁家的。
如果不是梁文玉后面有大好的前途,李龍甚至想著要不要把他弄到收購站幫自己看店去。
這也是值得信任的人。
“好啊,”梁文玉一下子站了起來,“我現在就去通知他們幾個……前兩天他們就找我了,問我說今年有沒有編抬把子的活。去年他們掙了錢,在家里說話都不一樣了。”
“去吧去吧。”梁東樓知道自己兒子的心思,擺擺手說,“家里的活有我和你媽,你過去好好干,別辜負了小龍給的這個機會。”
“放心吧老爹,不會的。”梁文玉匆匆離開了。
李龍這邊又和梁東樓聊了幾句后,便開著吉普車離開了,他還要去給何玉清和孟海說這件事情。
清水河也算李龍的基本盤之一,何玉清和孟海對李龍挺好的,這事肯定不會舍下他們。
李龍找到何玉清的時候,他正在隊部里和孟海商量著事。
“嘿,李龍同志,我們想著你就該過來了。”孟海看著李龍的吉普車開進院子,笑著出來和下車的李龍打招呼,“是不是抬把子的活來了?”
“是的。”李龍和兩個人握了手之后說道,“標準、規模都沒變,我還是那樣,三天過來拉一次。五塊一個,抬把子也就今年了,明年就只能等著扎芨芨大掃把了。”
“能掙一年是一年,有一年也行啊。”五塊錢,一個人編一百個抬把子,那就是五百塊錢,頂有些工人一年的工資呢!
可不少!
“那行,我就過來給你們通知一聲,現在就回去了,我也得準備一下……”
“那哪行?到這里了咋也得吃個飯……走走走,去我家!”孟海拉著李龍就往外走,然后讓何玉清給攔住了:“這到我家了,咋還能往你家走?都給我留下吧,就在我家里吃!對了,李龍同志,你家孩子快一歲了吧?剛好,我這邊弄些雞蛋你拿回去給弟妹和孩子吃,補充一下營養。”
“那我回去抓兩只雞,”孟海真心實意的說,“呆會兒過來。”
李龍也知道自己走不了了,反正今天要通知的都通知到了,在這里吃頓飯也沒啥。
四小隊那邊,姜至瑜已經把羅教授和幾個大學生都采訪過了,她發現了其中一個關鍵的環節就是李龍。所以姜至瑜想要把李龍采訪一下,關于他對這片鹽堿地以及老馬號的規劃。
只是今天早上李龍打了一頭就走了,她過來的時候李龍已經回縣里去了,接下來雖然看到了吉普車,但都是遠遠看到,她想要追根本追不上。
無奈之下,只有從老羅叔那里打聽李龍的事情。
這時候隊里,謝運東他們已經開始收拾行李。既然編抬把子的活下來了,那么就不能等,趕緊把人召集,物資準備好,然后進山,開始掙錢。
這是正事。
“小龍啊,他這兩年腦子可活。”老羅叔樂呵呵的說道,“地交給他大哥種,牲口讓我們養,給我們這些五保戶發工資——嘿,咱也能拿到工資了。
他年年給隊里人攬活,編抬把子、扎芨芨大掃把,就這些活,能讓咱們隊里比其他隊富不少。
再說這個鹽堿地,咱隊里鹽堿荒地得有好幾千畝,要能改良過來,這是多大的事兒啊!我就說,小龍是有大肚量的人,想的事情,和我們一般人不一樣……他啊,厲害著呢!”
姜至瑜采訪完老羅叔他們,然后就找到了許海軍。許海軍正發愁著到底是進山還是把握一下目前的機會,好好的追一追何麗娟,沒想到就被姜至瑜給逮著了。
人家是鄉里的干部,他也不好拒絕,然后就談關于李龍的事情——許海軍這個糟心啊,大學生們找他問李龍的事情也就罷了,你一個鄉里的干部也問,這對人的打擊有點大啊。
但他又不能不說,只好耐著性子把李龍以前的一些情況說了一下——畢竟有兩年他去當兵沒參與,說的是以前。
許海軍還稍微的美化了一下,但以前的李龍做的事情的確不怎么靠譜,可以說是熱心,但熱心不到點子上。
這兩年有所變化,只是這個轉變有點太快了。
采訪完許海軍,姜至瑜有點迷糊,李龍這算是被開除后浪子回頭幡然醒悟,還是以前的熱心沒用到正道上,后來被扭轉過來了?
她也搞不懂了。
但李龍不在,她抓不住,自然也就沒辦法解答。
晚上,累了一天的何麗娟、朱悅嬋兩個泡了腳后躺在通鋪上,小聲聊著天。
不得不說,年輕人的適應性真強,只幾天的功夫,她們兩個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甚至覺得,就這么干下去也挺不錯,比在學校強啊。
“麗娟,這兩天那個許海軍對你好像另眼相看,他是不是在追你?”朱悅嬋側身看著旁邊的何麗娟。
“不是吧?”何麗娟在感情方面有點鈍,后知后覺的那種,她搖了搖頭說,“他對你不也挺客氣挺熱情的嘛。”
“我感覺不一樣,他對你要更熱情主動一些。我覺得啊,他是想追你當女朋友呢。”
“要追也應該追你啊?”何麗娟不以為意,笑著說,“你比我漂亮,嬌小玲瓏的,而且還會干那么多家務,學習也好,要是換我的話,肯定追你的。”
“那不一樣。我家里口里的,他可能會覺得畢業后我會回老家吧?”朱悅嬋分析著,“你不一樣,你們都是在一個州,距離比較近……再說了,你長的也漂亮啊,家庭條件也好……”
“嘻嘻,我們兩個就別互相吹牛了,說不定人家根本就沒這個心思……其實我覺得啊,那個李龍挺厲害的。中學沒畢業就能搞出這么一大攤子事業來,年紀和咱們也差不多。咱們的男性同學里,可沒這么厲害的人。”
“麗娟,你不會喜歡上他了吧?他可是結了婚的……”朱悅嬋急忙提醒她。
“沒有沒有,我只是比較一下。對了,這個許海軍我感覺也比咱們的同學有男子漢氣概……
就是有些粗俗了。”
許海軍要知道女大學生對他這個評價,恐怕要生氣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