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464章 最終還是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射速900發/分的30mm機炮都有66公斤重,射速翻倍的反倒只有45公斤?倒反天罡了屬于是。

  別以為這十幾公斤不重要,就連Su27那個大體格子,都為了輕量化機炮想盡了辦法,因為更重要的還有機內空間。

  而高振東準備拿出來的,正是Su27的逆天解決方案,Gsh301機炮。

  “能的,同志,能的。”高振東笑道。

  見他信心這么足,同志們也興奮起來,如果這是真的,那在炮這一塊最少能節約上百公斤的重量,畢竟一開始他們的就是瞄著保底使用雙管加斯特炮去的,雖然加斯特炮的退殼在這個要求機腹光滑的飛機上,需要一些修改,有一點麻煩,但是重量指標就是不超過150公斤,越低越好。

  高振東摸出一張紙來。

  “您這是準備這是直接畫圖?”西南所的同志有點沒想到。

  你剛剛才聽說,就算是有想法,也多少得沉淀一下,思考思考才能化成實際的設計吧,但是看這樣子,他是準備直接就開始畫圖了。

  如果可以的話,高振東也想用系統生成的圖紙,問題是這東西是在他的記憶里而不是系統里。

  系統里肯定有,但是貴啊,相比自己的記憶,再小的代價再少的機會,那也是代價。

  畢竟任何數除以0都是無窮。

  沒辦法,慢慢畫吧,好在Gsh301這貨特點就是簡單,畫起來也不費事,畢竟有很多細節不用畫出來,只需要把精髓展示出來就可以。

  同志們驚訝而好奇的看著高振東下筆。

  這是炮管,這是導氣,這是復進簧……

  然后事情就開始逐漸離譜起來。

  一位負責這一塊的同志,發現高振東一直沒有畫進彈機構,至少是沒有畫自己熟悉的進彈機構。

  不過看到他連機匣輪廓都沒有畫,這位同志又放下心來,應該是還沒畫完,畢竟先畫什么后畫什么,那是高委員自己的事情。

  就在他還在各種猜測時,高振東停住了筆,拿起紙張來,仔細的端詳了一下,然后往桌上一放。

  “好了!”

  “這就好了?”高振東的話,讓西南所的同志驚詫莫名,高總工,您是不是忘記了什么東西?

  “對,好了。”

  “可是……高總工,我是真有點沒看懂哈。”

  “沒事兒,有問題你問。這個是個示意圖,很多細節沒有深入的,看不明白很正常。”高振東笑道。

  空軍的同志倒是沒說什么,他的習慣,就是在必要的時候才說話,沒事兒的時候靜靜的看高總工發揮就行了。

  可是您這也太不深入了,西南所的同志心想,不過也許是有什么東西自己沒看明白呢,問問吧。

  “高總工,這炮的機匣呢?”

  “沒有機匣,減重嘛,機匣的部分功能如承力結構等,整合到了槍機框等系統里,機匣就不要了。那啥,AK47打過吧?那東西沒有機匣蓋也照打不誤,這個炮就是那么個道理。”

  問題是您這不止沒有機匣蓋,連機匣都看不大出來。

  不過高振東的話倒是提醒了他,還別說,你還真別說,這的確是有可以實現的,其實米格19的NR30炮,就已經有點兒這么個意思,只是沒有這么極致。難怪那門炮也算是比較輕的。

  好吧,一個一個問吧,此時西南所的同志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在他眼里看來缺失的東西,也許是本來就沒有。

  “那閉鎖機構呢?”

  “這里,這個小小的垂直運動的東西,看見沒有?這個就是閉鎖用的,陸軍大口徑炮的炮閂見過吧?這就有點類似那東西。”

  和不少小口徑炮和槍的槍機有些類似不同,Gsh301雖然也是小口徑炮,但是就沒有那玩意。

  這下看明白了,但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

  “那沒有向后運動的機芯,彈殼怎么拉出來?”小口徑炮和槍的彈殼,很多是靠向后運動的槍機上的拉殼鉤拉出來的,這東西沒有向后運動的機構,自然就沒有辦法將炮彈拉出來。

  高振東指著小小的閉鎖機構前面的一個小推桿笑道:“用這個推出來。”

  同志們定睛看去,那個推桿在彈底緣的前方,的確是可以向后運動,將彈殼推出去。

  “可是……這個看起來運動距離不大,根本不夠把彈殼整體推出彈膛吧?”看起來還是覺得不對勁。

  “不需要完全推出去,這個機構就是用來把彈殼推開,脫離彈膛的。”

  擊發后的彈殼因為火藥燃氣壓力的原因,可能和彈膛貼合非常緊密,需要利用這個推殼機構大力從彈膛里推開。

  “那彈殼怎么退?”

  “靠槍膛里的火藥壓力啊,硬吹出去!”

  西南所的同志都有點暈了,擱這兒玩平衡拋射呢,火藥燃氣前邊往前推炮彈,后邊往后推彈殼。

  這次他猜對了。

  高振東帶著點兒得意的笑道:“這樣一來,向后拋射的彈殼還能平衡一部分后坐力。”

  30mm炮彈的發射后坐力是非常巨大的,花旗佬的A10疣豬那門630,傳說全力開火的時候,能把飛機打停住。

  雖說只是段子,但是其后坐力之大,可見一斑。

  而A10的GAU8/A的炮彈是30173,而Gsh30的炮彈是30165,差不多一個級別。就算扣掉射速帶來的加成,這門炮的后坐力對于一架中型飛機來說,如果不加處理的話,還是顯得有些大了。

還真是帶點兒平衡拋射??!!這么神奇的么  西南所的同志都懵了,雖然他是負責這個系統,但負責的是總體,并非槍炮專業,那是具體研制炮的同志的事情。

  所以到底靠不靠譜,他不知道,但是從原理上來說,好像還真有那么點兒意思。

  但是有的東西他是知道的,因為困擾他們很久了。

  “這個炮的炮管熱容量,恐怕扛不住150發炮彈用1800發每分的射速發射吧?”

  射速高了,熱量散不出去,炮彈進彈膛可能就自然爆炸了。

  這就是高射速的槍炮,如果沒有其他處理,炮管都會很厚重的原因,需要一定的熱容量。

  而且對于航炮來說,這個問題更難處理,因為這東西沒法在作戰過程中換炮管。

  高振東指了指圖紙:“這里,有個水箱,蒸發散熱,從槍管和套筒中間通過水蒸氣把熱量帶出去。”

  水冷炮?還能這樣?

  從飛機上裝武器開始,除了水冷馬克沁機槍之外,就沒聽說飛機上的武器是水冷的,沒想到在這里居然看見了。

  這也太天馬行空了一點。

  “能行?這點兒水夠用?”

  高振東點點頭:“能行。放心吧,我算過。反正炮彈打光了,這水就沒用了。在空中大不了控制點射長度,一次射擊限制炮彈數量。反正這種手段,以前的飛機上也是很常用的。”

  “我算過”,這句話在高振東嘴里,成了萬應靈丹,偏偏別人還都得信,畢竟事實證明,他說算過,那是真算過,反正結果總是沒問題。

  西南所的同志算是大致弄明白了這玩意,說穿了,就是利用一切常規和非常規的手段,極致減重,甚至到了可以犧牲一些性能的地步,但是主要性能,卻又沒怎么犧牲。

  他靜下心來,仔細琢磨著這張圖紙,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好像還真的能行。

  他雖然覺得行了,但是空軍的同志卻是有些疑問,畢竟他們實戰多,有些經驗更豐富。

  “高總工,這個炮,怎么處理啞彈?”

  機炮也是機械,是機械就總有卡殼的時候,這是難以避免的。

  而飛機航炮的問題就在于,啞彈之后,飛行員是沒法去處理的,只能靠炮自身處理。但是啞彈之后,加特林和加斯特還好,前者利用外能源退出啞彈,后者利用另外一根炮管里的正常炮彈擊發的能量退啞彈。

  但是在單管炮上,這兩手就都沒用了。

  大多數情況下,是在槍管中間某個部位裝燃氣彈,利用燃氣彈的力量將啞彈推出來。

  可是眼看高總工這個炮,壓根就沒這玩意,看來是被減重減掉了,可是這也太極致了,難道碰見啞彈,這機炮就沒用了?

  這可能有點過激了啊。

  沒想到高振東樂呵呵的一指圖紙上彈膛上方的一個小孔。

  “在這里,看見沒?這里有一發類似小型空包彈的東西,當擊發一定時間之后沒有退殼動作,這發空包彈就會擊發,直接擊穿啞彈彈殼引燃發射藥,將炮彈擊發出去,正常退殼。”

  主打就是一個暴力出奇跡,什么燃氣吹除,不存在的,我直接一槍把啞彈打爆!

  我艸!

  同志們一個個的只能感嘆自己沒文化,一句我艸走天下。

  “高總工,還能這樣?”

  “為什么不能?這樣極致減重,省略掉一切不必要的東西,而且還能排除啞彈故障。”高振東樂得不行。

  說實話,當他自己看到Gsh301這個設計的時候,他的反應不比這幾位同志小。

  幾位同志看著笑得很是得意的高振東,再看看眼前的圖紙,好像……好像特么的也不是不行?

  “可是……這樣只能排除一發啞彈,如果出現第二發啞彈,或者這發排障彈也啞火了怎么辦?”

  高振東笑得更厲害了,主要是他都能想出來接下來的話能讓同志們驚訝成什么樣,而且這個辦法聽起來很不正經。

  那就是靠運氣!

  “總共就不到200發的炮彈,出現兩枚啞彈的點兒也太背了,這個概率很小的,比因為其他因素造成不能擊發的概率小多了,不要考慮那么多,有些該忽略的東西,就要忽略,我們在搞的是工程應用,不是理論研究。如果萬一真的發生了,那就跑唄,哈哈哈。”

  同志們面面相覷。

  還能這樣?

  一位同志在心里算了算兩發炮彈發生啞彈的概率,然后發現,概率是真的小……

  得,很明顯,高總工也不是沒算過。

  雖然這種撞運氣的方式好像很不正經,但是有句話怎么說的來著,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關鍵是,空軍的同志知道,這個概率是真的不大。

  高振東想了想道:“這樣吧,你們去統計一下相關的數據,算一個故障率出來,如果故障率能接受,就用這個方案,如果不能接受,再考慮別的方案,例如,在彈膛上加N發排障彈,采用機械結構自動順序切換擊發,減重效果可能沒那么極致,但是也還可以,而且能解決你們的疑慮。”

  畢竟傳統的燃氣彈排障,燃氣彈的數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燃氣彈要靠自身的力量吹除啞彈,對燃氣彈的裝藥量是有一定要求的,而這個排障彈就簡單多了,就是個引信,直接捶爆啞彈本身,利用啞彈的能量排除自身,對大小要求就簡單得多。

  高振東補充的這個方案,算是消除了同志們的顧慮,對啊,就算是加個序列擊發裝置,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代價,這個工作在非高溫非高壓狀態的序列裝置,頂天了能有5公斤,和45公斤加一加,還是很能減重的嘛。

  那沒事兒了。

  “你們可以按照這個圖紙和這個思路,搞幾門樣炮出來試試,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不就知道了,如果可以,你們就用這個,如果不行,再考慮別的。大膽一點,這個花不了幾個錢的。而且機炮嘛,沒關系的。”

  高振東是真的對機炮一點兒沒擔心,實在沒辦法,用雙管23炮也不是不行。

  同志們拿著這張簡單的圖紙左看看右看看,雖然很多數據沒標上去,但是越看越覺得有門兒。

  高總工在槍炮上的功力,的確是深不可測,最重要的是,他完全不受傳統的束縛,總是能拿出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又無比契合的方案來。

  “謝謝您,高總工,那我們就去試一試這個了,爭取能在后面這架樣機上能用上。”

  新的樣機繼續在總裝,和現在這架機炮、航電等很多子系統還是配重不同,新的樣機,會越來越完善。

  回到招待所的高振東,碰見了正在走廊上抽煙的委領導。

  他遞過來一支煙:“來一支。解決完了?”

  他沒問“事談完了”而是問“解決完了”,看起來他對高振東的本事,那是非常信任了。

  “嗯,解決了一個小問題,現在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越來越少了。”高振東笑道。

  “好事。大問題少了,說明情況越來越明朗了,情況越明朗,類似的越多,就越方便下決心嘛,哈哈哈。”

  他對這個隱身戰斗機,震驚之余極為滿意,單項透明,用槍打瞎子,那場面,想想都讓人向往。

  “難怪你當時哪怕付出延遲空優戰斗機研制的代價,也要上隱身,這個飛機可能帶來的變化,也許是翻天覆地的。技術的份量,越來越重了。”

  高振東點點頭,然后笑道:“可是決定戰爭勝利的,最終還是人。”

  領導哈哈大笑起來:“太難得了,從事你這方面工作,又有如此高成就的人,還能保持如此的看法和清醒的頭腦,難得!”

  不少同志很容易陷入唯技術論的陷阱里去,而且是接觸技術越先進的,越是如此。反倒是高振東這位幾乎接觸、掌握著軍備最高技術的同志,卻一直清晰的認識到“人”的決定性作用,這讓領導在心里放下了一塊石頭。

  還是部隊鍛煉人啊,出來的個頂個的都是好樣的。

  在技術口,有一位頭腦如此清醒,認知如此堅定的同志把關,很多事情都能更加放心。

  對于高振東來說,這事兒能不清醒么,要說拿著先進武器打爛賬的破事兒,您絕對沒我看見得多。退休老頭在石油灣戰爭中的預測,不就被這些打爛賬被收買的給擺了一道。

  而且拿著落后一點的武器爆錘技術領先一方的場面,我不但見得多,而且還親自參加過。

  高振東道:“以前我們只有意志,沒有鋼鐵的時候,依然能把武裝到牙齒的敵人趕回去,我現在只希望我們保持意志,同時擁有更多的鋼鐵。”

  而且還要讓鋼鐵也有意志。

  只是這句話太早,說出來也不合適,高振東只是在心里想想。

  “嗯,說得好!說得好!”領導的笑聲里,滿是欣慰。

  看著高振東抽完最后一口煙,把煙頭掐滅在煙灰缸里,領導轉身道:“去好好休息休息,沒什么大事的話就不要出來了,我們明天回去。”

  工作來了,那是得做,但是但凡有一點時間,你還是好好的貓著休息比較好。

  反正他是看見的,高振東沒有帶工作資料過來,只要不出門,他想不休息都不行。

  沒事兒干可以看電視嘛,這彩電啥的,還是你自己搞出來的。

  高振東點點頭,笑著回房間了。

  看著他的身影,領導突然意識到了一點什么。

  不好!對他來說,要工作一張紙一支筆就夠了,條件再簡陋,他總能找到工作的方向。

  不過話已經出口,領導也沒辦法再收回去,只好看著高振東的房間門搖搖頭。

  隨他隨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