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457章 生瓜蛋子要不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芳香族纖維?”潘工一聽就有點懵了,主要是這東西別說量產了,在國內連這個方向都很少提。

  芳香族纖維可能說起來有些陌生,但是它的另外一個指向具體材料的名字可能就熟悉一些了——芳綸。

  當然,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如果連芳綸也陌生,那有個產品名大約肯定是聽過的——凱夫拉。

  這三者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幾十年后,在國內自產的不會用凱夫拉這個名字,而是用的芳綸,因為凱夫拉是別家公司的商品名。

  此時,芳綸纖維已經被提出來,但是還沒有量產,原本的時間線里,芳綸是花旗的某著名化工工業公司于67年開始量產的,名字正是凱夫拉。

  “對,我們按照化工業產品起名字的習慣,就叫它芳綸吧,這樣討論起來比較方便。”

  芳,芳香族,綸,化工業對合成纖維短絲的統一稱呼。

  “好,這個名字好,不過這個東西有什么用?”潘工一點兒不糾結名字,就好奇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用。

  “我分析過,芳綸纖維的強度很大,可以用于高強度織物面料的原材料使用,或者作為復合材料的骨架,具有非常廣泛的前景。”

  復合材料有很多種,高強度纖維加強的正是其中一種。

  “啊,那我明白了。”潘工恍然,你這么說就清楚了。

  不,你還沒完全明白。

  “據我研究估計,這種纖維制成的織物面料,甚至能防住這個……”

  說完,高振東把黑星手槍給摸了出來晃了晃。

  嚇了潘工一大跳。

  一言不合就拔槍啊這是,也不對,這也沒有一言不合啊,說得開心著呢。

  被嚇了一大跳的原因,是這東西居然能防住手槍子彈?

  這就有點不敢想象了,印象中哪兒有扛得住子彈的面料啊。

  “多厚才能防住?”如果是一床大棉被那么厚,好像也不是不行,只是這樣一來,沒什么太大意義的樣子,畢竟土坦克這東西我們抗戰的時候就在用了,而且還得蓋土澆水。

  “嗯,比你現在身上穿的要厚不少,但是還能算得上是衣服。”別小看芳綸防彈衣,論重量也是按公斤算的。至于電影里的防彈西裝……可能也行吧,畢竟沒有人規定西裝厚度。

  “啥?真的?”這可就不得了了不得啊,一件布衣服這能防彈?

  “嗯,理論分析,結果就是如此。”高振東面不改色心不跳,信口胡謅,一切都推給理論。

  “太好了!高委員,要怎么弄?”潘工興奮至極,直入主題。

  這回他沒有自己先研究研究的心思了,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過陌生,又不像碳纖維的最后一步工藝有前兩步打底,要自己研究的話,那可就真歇菜了,得猴年馬月啊。

  牛頓說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前擱這兒不就有位巨人嘛。

  高委員,借肩膀一用!

  不過這一次,高震東反倒要他先研究研究了。

  “我選定的基礎材料是聚酰胺,趁著這幾天,你回去先熟悉一下聚酰胺的情況。”高振東道。

  這個材料其實有些讓人眼暈,因為這東西其實一點兒都不神秘,和剛才高振東掏出槍來舉例子的高大上,反差有些大。

  “聚酰胺?尼龍?”潘工差點驚掉下巴,這東西我可就熟悉了。

  說凱夫拉、芳綸可能還帶著點神秘,但是說到尼龍繩,所有人幾乎都有話要說。

  這東西爛大街啊!哪怕現在只是1965年,但尼龍這東西同樣隨處可見,也許路邊一條隨風飄揚的破繩子,就是尼龍。

  尼龍就是聚酰胺做的。

  當然,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以它為原料的另外一個產品更熟悉一些——絲襪。

  至于潘工就更熟悉了,哪怕以前不熟悉,在搞聚丙烯腈原絲的時候不可能不接觸到。

  所以潘工的驚訝一點都不奇怪:“高委員,尼龍能有這強度?”

  “有啊,石墨和金剛石還都是碳晶體呢,哈哈哈。”

  這年頭鉆石在國內還沒炒起來,特別是對于技術口的同志來說,金剛石聽起來要順耳得多。

  潘工點點頭,高委員就是高,舉個例子那是深入淺出形象無比,這個例子就很容易懂了。

  “明白了,我回去好好的把聚酰胺的東西認真學習一遍。”雖然他對聚酰胺熟悉,但是他可不敢托大,要達到高委員說的那種高度,估計自己以前掌握那點兒東西不夠用的,確切的說,他現在需要深入、仔細、系統的,把聚酰胺相關能找到的所有知識牢牢掌握。

  自己還天天燒煤呢,但是要進碳研院就遠遠不夠格,而眼前這位,是把碳給玩出花來的牛人。

  ——石墨烯的論文是公開的,作為有機材料相關的工作者,哪怕這和有機化學相去甚遠,潘工同樣對這件大事有所了解。

  這么一類比,潘工自然覺得自己此前對聚酰胺的了解,遠遠不敢自稱熟悉了。

  而此時,他才想起來高振東在碳纖維的前兩步,尤其是紡絲的擴散過程的教學中,對自己說過的話。

  ——要在擴散和紡絲方面多下工夫,他還有用。

  合著他早就在為這一天做準備了,而自己則是什么時候入了坑都不知道。

  高,實在是高!

  “行,那這個事情就這么定了,三天后……不,四天后,多給你一天吧,畢竟你的工作是全新的。”高振東很是善解人意。

  潘工沒有客氣,這可不是客氣的時候,能多一天準備,就能多吸收一分收獲。

  畢竟他也不可能馬上就把碳纖維的工作徹底甩開。

  應化部某研究院,總工辦公室。

  “什么?你還要人?生瓜蛋子要不要?”

  看著眼前的潘工,總工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相當一部分生力軍都被他的碳纖維抽走了,現在哪兒來的人?這剩下的都是大學剛畢業的人,你不嫌他們是生瓜蛋子我還嫌呢。

  潘工一臉的笑容:“對,還要,最少三個人,要不然新工作沒法開展。”

  他估計芳綸這東西,相當一部分人員和碳纖維其實是重合的,特別是現在碳纖維的原絲紡絲已經解決,這部分相關的同志可以抽調出來。

  估計高委員現在才安排這個任務,也是考慮到研發流水線正好走到這一步了,上一個工序的人已經能抽調得動了。

  大牛就是大牛,連這都考慮得滴水不漏。

  高振東:流水線嘛,我熟,CPU里雖然現在沒用上,但是上輩子超標量流水線我老熟悉了。

  但是調得動歸調得動,一部分專屬于芳綸纖維的生力軍還是要準備上的,只是人可以貴精不貴多。

  “新工作?什么新工作?”

  “高委員那兒的,總工,來,您看看。”潘工高高興興的把他記錄下來的芳綸纖維的概況遞給總工。

  總工一看就倒吸一口涼氣,這是化纖?這特么是鋼絲吧?

  “高總工親口安排的?”

  “對,今天過去請教碳纖維后續工作,他專門把我留下來安排的。”

  那看來高委員那邊決心和把握都很大了,干!

  只是高委員這也太高產了,有點高產似那啥的感覺。

  總工壓下了心里不太恭敬的類比,樂呵呵的一拍桌子:“干!要幾個人?”

  嚯,你這怎么比我還激動?剛才還要啥沒啥,現在這架勢,就變成想啥給啥了?

  多新鮮吶,總工又不傻。

  “三個,就三個就夠了。”潘工也不貪心,說多少就是多少。

  “好,等會兒我把現在有時間的相關人員名單給你,你隨便挑。對了,只許挑兩個!”

  潘工聞言氣急,不厚道啊:“不是,剛說好的要多少給多少,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了,轉眼就給克扣了一個啊。”

  “什么雞啊鴨的,我親自上!我也是搞有機的!剩下兩個你自己挑,沒問題了吧?”

  嘿,真不傻。

  潘工聞言,眼睛一轉:“那正好,這個事情就您來負責吧,正好我碳纖維那邊也有工作。”

  “嗯?不對啊,你那邊有工作,高委員怎么直接安排給你的?”總工一回味,事兒不對啊。

  潘工把事情解釋了一番,總工聽完,一拍他的肩膀:“不,還是你來牽頭,就按照高委員的安排來辦,我給你打下手。”

  高委員是個厚道人啊,挺替人著想的。

  科技獎項可以有三個主要完成人的,帶頭人的虛名,不要也罷,穩妥為先。

  “真的?”

  “真的!沒事兒,那邊的你該掛的繼續掛著,工作上有什么顧不過來的向院里提,總之不能耽誤課題的進度。”總工一槌定音。

  “這一部分的賬目怎么記?金額有些大了,而且如果溯源的話,有些敏感。”白熊某貿易部門,一名毛熊看著那部分新增的數字,頭疼不已。

  更關鍵的是,這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筆長久的生意,他擔心總有出問題的一天。這些看不見的額度,會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長久的懸在他們的頭上。

  “這件事情你不用管,會有專業的人員將賬目處理好的,你的任務,就是做好進銷存的工作。”另外一名毛熊滿臉的興奮,什么賬目?浩如煙海的數字,核查人員哪兒有這個閑心一一核對,再說了,就算核對,他也有信心將這一切掩蓋得天衣無縫。

  不是沒人能看出問題來,而是有能力看出來的人,都站在自己這邊,或者根本進不了這個大門。

  “那盧比揚卡的人呢?”這才是他最怕的。

  “盧比揚卡?他們看不懂。而且盧比揚卡1號樓和2號樓的人從來都不對付,1號樓的人手伸不到這里來的。”

  相比1號樓,2號樓在外面不太出名,但是在他們內部,其實是一股和1號樓能分庭抗禮的力量,最妙的是,1號樓和2號樓天生就不對付。

  這種不對付和主官的意志、性格、交際沒什么關系,而是天生注定就有的。

  “可是……”

  “沒有可是。我的達瓦里氏,別忘了,我們能弄到汽車,性能強大的、特殊的、豪華的、安全的汽車……”這很微妙,也很重要,有著意想不到的用處。

  一直在擔憂的這人抬頭看了看頭上的天花板,仿佛放下了心:“我明白了。”

  而差不多同時,東北某地,我們的一群同志一邊看著眼前的一大堆資料,一邊抱怨。

  “這特么也太多了,他們難道就不會用電子文檔存儲么?”

  “別扯淡了,紙質文件才是最可靠的!”

  “道理我都懂,可是這堆資料為什么這么大?”

  “少說怪話,該看的看,該搬的搬,該入庫的入庫。”

  抱怨歸抱怨,但那其實都是小問題,同志們的抱怨更多是一種對對方的調侃,和一些隱隱約約的自豪。

  而不少同志更關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到底高總工看著幾張模糊的圖片和一些不是很可靠的數據做出來的推測,猜中了多少,才能讓對方放棄保密的想法。

  “買定離手買定離手了啊,我們看看到底對了多少。”一位同志很是興奮,雖然這種推測不是他們親自做的,但是也是自己的同志搞的嘛,很有一點與有榮焉的感覺。

  他們拿出一份文件,正是當時高振東對對方的新式飛機做出的推測。

  而另外一些同志,則翻開了資料目錄,在上面尋找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速度……對了……”

  “高度……對了……”

  “材料、結構,對了!”

  “氣動布局,對了!”

  “大致的包線,對了!”

  “優勢區域,對了!”

  同志們的話越來越快,越來越興奮!

  全中!

  同志們拿著高振東的“推測”成果,興奮之余也不由得面面相覷。

  太恐怖了!

  就手上那么一點資料,他居然能將對方的所有大體設計和相關參數看得透透的,一點兒不差。

  這讓同志們都有一點遍體生寒的感覺,難怪對方沒有一絲掙扎的想法,換成是自己,也是一樣。

  都被看了個精光,還保個屁的密!愛咋咋地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