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441章 陸軍海上三姊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高振東笑了起來:“對對對,你的功勞最大。要不這樣吧,為了獎勵你的功德,我給你個新玩意兒研究。”

  他的話瞬間就讓婁曉娥的眼睛亮了起來:“什么什么?”

  高振東大致把嗜熱菌的事情說了一下,補充道:“現在不好說有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過我覺得應該是有的,你們搞抗生素的,不就是在各地找菌種過日子嘛,我覺得這個也許有點兒意思。”

  至于到底是要婁曉娥干什么,高振東一開始并沒有說。

  果然,他的話馬上就引起了婁曉娥的興致,相當一部分抗生素就是這么被發現的,至于發現之后的挑選、合成等,都是建立在這第一步之上的。

  “好啊好啊,正愁制藥這個方向上,沒什么新活兒了。”婁曉娥覺得高振東的話是有道理的,不管怎么說,特殊的樣本可能帶來特殊的結果。

  “嗯,具體的第一步分離菌種的工作,我已經請有關單位去進行了,希望能有好的結果,或者說希望能盡快有結果。”

  有這種菌不等于馬上找到,這個事情還是多多少少需要一點運氣的。只不過大海撈針和這種定向篩選相比,定向篩選成功的幾率要高得多得多。

  “沒關系,我等著。”有了新的目標,婁曉娥就不急了,畢竟她手上的學業和工作,又不止生物制藥一種,樊大夫那兒她還要天天拿刀子喇胸口呢。

  粵東沿海某地,此時北方雖然還在春寒料峭,但是這里已經是開始熱氣蒸騰。

  一條有些不太常見的船停在距離海岸線20多公里的地方,雖然天氣開始熱起來,但是封閉的艦橋里倒是并不熱,甚至還有一股涼意。

  一位一看就是部隊的同志站在艦橋里,有些特殊的是,他身上穿的卻是陸軍的制服。

  此時,他手握望遠鏡,不過沒有放在眼睛上,畢竟對于今天的目標來說,這種望遠鏡有些力不從心。

  “嘿,還是你們海軍舒服,這么熱的天,居然還不熱。”

  旁邊一位海軍的同志笑道:“也就是你運氣好,趕上了好時候,這船在改裝之前,可是半敞開艦橋,這個天氣能熱死你,也就頭上一塊帆布篷子能遮遮陽而已。現在倒是裝上空調,改為封閉艦橋了。”

  “那看來我的運氣不錯,希望今天試驗也能有不錯的運氣,哈哈哈。”陸軍的同志笑了起來。

  兩人正在攀談之間,船的舯后部,一群同志正在忙碌著。

  之所以說這條船不太一樣,是因為除了保留了艦首的一門單76毫米炮之外,這條船上能稱得上是艦艇傳統武備的,也就是艦橋兩側的兩挺12.7mm機槍,甚至一看就是從老的5DL坦克上拆下來的,主要是那兩根平衡緩沖器實在是太顯眼了。

  那門76毫米炮,甚至還是半敞開式炮塔,仿佛這條新改裝的船,對原有武器毫不在意一樣。

  “你們也太摳門了,除了保留那門老掉牙的76炮,就往船上裝了兩挺拆下來的坦克高機。”海軍的同志笑道。

  “這個船作用很突出但是也很單一,這個槍炮配置夠用了,再說了,有你們的保護,這個船在自衛上面我們也不用太擔心,也就是有一門炮,有兩挺高機,航渡轉移的時候能防一防海盜也就夠了。”

  陸軍同志的話一點兒不夸張,雖然幾十年后,非洲的“索海集團”在海盜事業上更加有名,但實際上東南亞的海盜也是自古以來一直猖獗的,昏頭的時候往軍艦槍口上撞的事情,可謂是屢見不鮮,不過這里離那片區域比較遠,但是遠雖遠,萬一呢。

  “你說得也對,這個事情我們還是有把握的,這個船大小有限,你們的空間、載重和資金,還是花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比較好。這個船真要用,也就是用一兩次,也不用整太夸張。”

  聽見最后這句話,陸軍的同志笑了起來:“希望能早日用上啊!”

  “用不用得上,還要看今天的結果怎么樣。”

  “沒關系,今天結果不好,我們再繼續改嘛,總之一定要用上。”陸軍的同志道。

  他們討論的中心,是位于這條船舯后部的三個不常在軍艦上看到的東西。

  ——三個40管130毫米長彈火箭炮,這才是這艘用老船改裝的火力支援艦的主武器。

  為了和老的、只有10多公里射程的130火區別開來,2540公里的新型火箭炮被稱為長彈火箭炮。

  而那群忙碌的同志,正是圍著這三門火箭炮在忙活。

  而在這里牽頭指揮的,是負責改裝的同志們。

  “你覺得這次打靶,精度能不能滿足要求?”一位同志問另一位同志。

  “我覺得沒什么問題,畢竟這些火箭炮是用陀螺儀自動穩定的,我算過穩定的精度和響應速度,加上我們的控制系統性能,這個炮的精度不會比陸上25公里長彈差太多。”另一位同志很有信心。

  之所以用25公里長彈而不用40公里長彈,是因為這個射程已經在其作戰目標的岸炮射程范圍之外,不受對方的岸炮火力威脅。畢竟M110式203mm榴彈炮,已經是80年代的事情。

  而25公里長彈的精度,無疑是要比40公里長彈的要好的,這是客觀物理規律。配合陀螺儀自動穩定的40管火箭炮,3門就有120枚火箭彈,單艦火力不可謂不猛。

  “你們選這個25公里長彈作為主要彈種,實在是很有想法啊,精度更好一些,而且從重量和尺寸上,也更合適人工裝填一些。”

  這條船每門炮是有60發備彈的,只是受限于資金、空間的限制,無法布置像陸軍用的130長彈火箭炮那種自動裝彈機,此時,合適的尺寸和重量就顯得重要起來。

  “是啊,我們學到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盡量選擇合適的而不是最突出的。”

  這條船,還有它還在改裝的另外兩條姊妹艦一樣,都是作用巨大但是用途單一、預期的使用次數不會非常多,所以在改裝選擇上面,負責改裝的同志也是花了不少心思,說起此事,他還是頗為自得的。

  “報告,每門炮試驗彈各6發,已經裝填完畢!”

  一位身著海魂衫的戰士走過來,向兩位同志匯報道。

  這就是試驗精度,如果把每門炮都裝滿了打出去,耗費的資金可不是一點半點,能省一點還是省一點。所以只是在每門炮的典型方位,四個角以及上下兩排的中部,共裝6發彈用于試驗。

  “好,全部撤退回預備戰位!”火箭炮一旦發射,整個中后部甲板可謂是火光四起煙霧升騰,這些準備重新裝彈的戰士們必須撤回得到良好保護的預備戰位。

  兩人也離開火箭炮這一片區域,快速回到了封閉式艦橋中。

  “試驗準備完畢!”

  “好!是騾子是馬,今天拉出來遛遛。”

  這條船改的地方不多,要說真正最花錢的,其實三門火箭炮本身并不多,反倒是三門炮的陀螺儀穩定系統更花錢一點,畢竟為了盡量保證陀螺儀的綜合性能,同志們沒有選用機械陀螺儀,而是使用的激光三軸陀螺儀。

  這東西雖然比最好的機械陀螺儀便宜,但是相比普通的陀螺儀還是要貴出不少,甚至同志們早就打了主意,等到這條船的使命完成,這9臺三軸激光陀螺儀是要拆下來繼續用的。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

  而現在,就是檢驗這些改裝的成果的時候到了。

  三位同志將打擊目標分別輸入三門炮的火控單元,為了保證每門炮能快速支援各自的目標,改裝的同志甚至很貼心的為每門炮配置了一位火控操作手,既可以一控三,也能分開控制,主打一個你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沒有。

  隨著一聲令下,18枚火箭彈在巨大的轟鳴和煙霧之中,騰空而起,飛向海岸邊的靶區。

  火箭彈還在空中飛行,幾位部隊的同志已經忍不住爬到了船體最高的地方,用望遠鏡向遠方搜索著。

  這里勉強能通過望遠鏡看到一點東西,只是想要在望遠鏡的視場中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區域,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么遠的距離,隨意一個搖晃,望遠鏡的視場就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

  不過這難不倒同志們,他們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指揮員。

  “打中了打中了!”火箭彈在遙遠的地平線上,擊中了布置在岸邊山崖上的巨大目標區。

  雖然望遠鏡中根本看不清細節,但是大致能隱約看到,預計的目標區中騰起了一點點的煙霧。

  距離20多公里,能看到一點點煙霧,就意味著火箭彈已經成功起爆。

  “等等吧,等等那邊的同志確定成績!”

  大致范圍差不多是第一個好消息,但是更具體的,還要等那邊的同志報過來。

  大約15分鐘以后,回到指揮艦橋的同志們,在聯合戰術數據鏈的屏幕上,看到了一封電文。

  電文上的數據很多,每一枚炮彈的數據都有,但是最核心的還是最后計算出來的圓概率誤差。

  “三門炮圓概率誤差分別是144.3、148.9、153.7!”

  陸軍的同志看見這個結果,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這個精度要說高,那算不上有多高,甚至其平均數比起270mm超遠程火箭炮來,都略有不如,要知道那個炮的射程,差不多是這個的3倍!

  但是這個數字夠用!

  對于以各類子母彈為主要殺傷手段的火箭炮來說,這個精度無疑是夠用的。

  這樣一來,在由海向陸的作戰過程中,陸軍也算是自己掌握了一種由自己直接指揮調動的遠程火力支援手段,這對他們非常重要,因為這種手段的打擊來得更加直接,狀態全程是由自己掌握的,運用起來更加隨心。

  畢竟空軍就算是再配合,通信就算再順暢,能不能支援得上,還要看當時在空中有沒有飛機、飛機上掛的什么彈。

  雖然除了火力指揮班子和火箭炮戰位上的同志之外,連上面的其他人都是借的海軍的同志,但是陸軍這邊還是很滿意這個結果。

  三條船,一次性打擊就有360枚火箭彈,分開支援理論上可以支援9個戰場,加上備彈一共900枚火箭彈,這個火力投射能力不可謂不高。

  加上部隊的裝甲車輛、伴隨攻堅火力、空軍的支援,可以說,由海向陸作戰中的火力問題,基本上得到了完整的解決。

  徹底解決?那不可能的,永遠都不可能的。

  “太感謝你們了!”陸軍的同志這話,那是一點兒水分都沒摻,畢竟連大部分人都是借人家的。

  “不用謝不用謝,都是改裝廠和武器系統的同志們的功勞,我們就出了點兒人而已。我們只希望一點——你們能早一點把借走的同志給還回來。否則,我們是要收利息的呢。”海軍這邊的話,一語雙關。

  什么時候還回來?用不上了就還。

  什么時候用不上?懂的都懂。

  “哈哈哈哈!一定!一定!”

  同志們都笑了起來,帶著強烈的期盼與信心。

  與此同時,幾十公里外的船廠中,另外兩條姊妹艦仿佛聽見了這邊的炮聲,在蕩漾的碧波中緩緩點頭。

  她們和大姐長相各不相同,但是她們所執之劍,卻是一樣的。

  “高委員,紡絲原液做出來了!各主要指標,完全符合要求!”

  來自應化部的潘工,在電話里語帶興奮。

  “做出來了?好!太好了!”高振東連連叫好,可不是客氣,他是沒想到同志們的速度這么快,原本想著多多少少應該還是有些波折的,只是沒想到同志們速度這么快。

  高振東能猜到,他們必定是三班連倒,夜以繼日。如果用管理學的話來說,除了不可壓縮時間之外,他們幾乎將時間壓縮到了極致。

  “這樣,你帶上上次我們商量的下一步工序的同志們,到我這里來一趟!這次,我們的目標是原絲!”

  原絲,可以說是碳纖維質量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沒有之一,就好像某說的那樣——“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