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她的快樂,高振東感同身受,自己每次在大家面前裝逼成功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他抱起高長河:“走走走,拎點兒好吃的,咱們去傻柱家蹭飯去,慶祝慶祝,哈哈哈。”
一家四口就這么明晃晃的去禍害傻柱家去了。
池總工說來就來,第二天,高振東就在自己辦公室看到了他,還帶著兩位同志。
“坐坐坐,池總,最近工作怎么樣?”高振東熱情的招呼他們坐下。
“還不錯,托你的福,計算機推廣和研究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特別是微機方面。”池總工樂呵呵的,計算機在各行各業開始深入應用,他們不但在原本的大型機方面有工作要做,而且在微機方面工作其實更為繁重。
按照原本的規律,此時出現的這種一個機箱就裝下的計算機開始被命名為“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這也算是在命名上的一種趨同進化,只是時間被提前了很多很多。
“你們不是參加了和高盧人的工業軟件的合作,現在怎么樣?”
說起這個,池總工可就不困了:“嗯,非常好,現在第一版已經在國內部分廠所開始使用了,就是價格實在高,好在也有我們的一部分股份,算下來倒是差不多一半的肉都在鍋里。”
高盧人的優良傳統——東西不錯,價格那也是真高。
高振東倒是不介意,賣得高,我們也不是沒收益,高盧人自己用的那些,還有后續往大洋公約國家賣的那一部分,最終算下來不但不虧,而且還有得賺。
更重要的是,這東西貴不貴先不說,有得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情?”聊了幾句日常,高振東笑道。
池總工點了點頭:“還真有事兒。”
說完他摸出來一疊紙:“來,你看看,這是使用計算機的同志給我們發的部分郵件,其中大部分同志,都在集中反映一個問題——網絡太快了!”
高振東笑了起來:“網絡快還不好嘛?”
“好是好,可是大家的看法啊,是這東西快了,就顯得別的東西慢了,大概就是沒用過好的還能忍,現在卻是感覺有些忍不住。”
原來是這樣,高振東了然的點點頭:“主要的意見集中在什么地方?”
池總工指了指高振東桌上的那臺最新的微機:“軟盤!”
高振東樂了:“他們是覺得這東西太慢是吧?”相對于網絡的速度,軟盤的讀寫速度的確是有點趕不上趟。
“對!就是這個意思,這玩意的讀寫速度與網絡比起來,有些滯后,對于在內存里面跑的數據還好,但是數據如果大一點,內存裝不下的時候,往磁盤、磁帶上寫可就費事兒了。”
說實話,池總工自己聽著軟盤“咯吱咯吱”的聲音都覺得有些難受。
高振東點點頭:“嗯,這倒也是,正好我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也想找你們來著。”
“高總工,你有辦法?”池總工滿臉驚喜,沒想到大家想一塊兒去了,高總工說是想找自己這邊,想來一定是有了想法。
“嗯,你應該知道藍色巨人有種新技術,叫做硬盤,對吧?”高振東道。
池總工一臉的興奮:“知道知道,高總工,你是想做硬盤?”這東西雖然花旗佬不愿意賣過來,但是基本的性能他還是知道的,在讀寫速度上,比軟盤可強多了,雖然在存儲密度上,甚至比高總工搞的這個軟盤還低一些。
其實池總工也覺得這事兒挺神奇的,高總工居然帶著同志們,做到存儲密度比花旗佬的最新技術還高。
要說看起來那個叫做硬盤的東西其他都沒比軟盤強,但是有一條比軟盤強多了。
——這貨的讀寫速度的確是軟盤比不上的。
如果有了這個東西,那同志們的遺憾幾乎就能解決大半。
雖然這東西很貴,但是綜合下來,還是比磁芯強非常多。
高振東點點頭又搖搖頭:“是,也不是。他們的硬盤,實際上比起我們的軟盤來并沒有太大的原理突破,都是磁感應,還是差點兒意思。”
高振東這話一說,池總工就知道高總工在想什么了。
——他看不上藍色巨人那玩意。
“高總工,這樣步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出于擔心,池總工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疑慮,畢竟我們現在連硬盤都沒有。
高振東道:“反正都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我們何必一定要沿著花旗佬踩過的坑再踩一遍,明明有更好的技術卻不用,這不是虧死?”
這年頭最早的硬盤,還是用的磁感應技術,利用磁頭感應或者產生磁場變化來讀寫數據,這就是高振東說藍色巨人的硬盤和軟盤比起來沒有本質區別的原因,無非就是盤片硬一些,能高速旋轉,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因為此時磁感應讀寫,特別是讀,需要磁盤直接接觸磁頭。
高振東還真看不起這東西。
他的話讓池總工是又驚又喜,喜的是高總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驚的是他的腦子動得也太快了。
這種直接找一條新路的方式,難度比起沿著花旗人已經走過的路再走一遍,簡直上天。
“您有把握?”
高振東笑著點點頭:“有!不過這個事情,我還要做一些準備,找你們只是先通知你們,你們可以在硬盤的控制軟件、磁盤驅動上先花花心思。”
相比磁頭技術,硬盤的這些軟件通用性要高得多,也是運算所能直接先動起來的部分。
而磁頭技術,高振東準備整個大活兒。這東西可是他花了8次搜索機會從系統里弄來的。
之所以能只花8次機會,因為硬盤這東西和黔山有關,源于他上輩子看到的、黔山的一次不太成功的技術招商引資。
——微硬盤。
這個不太成功和微硬盤本身的技術關系不大,純純是被技術的發展給碾壓了。
黔山引進生產出微硬盤的時候,U盤、Flash存儲芯片已經開始爆發,微硬盤這東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不剩,生命周期很短,這東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機里,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但是別管成不成功,就問這東西是不是硬盤吧,而且還是使用了當時最新技術的硬盤,該有的東西一應俱全。
所以高振東花8次機會找到的東西很豐富,甚至還有一些超規格的收獲——溫徹斯特硬盤磁頭技術背后的東西。
“行!我們跟你干!高總,你不用磁感應技術,那準備用什么進行讀取?”
除了磁感應,池總工想不出別的讀寫方法來,高總工說不用磁感應,這可是直接顛覆了當前磁記錄的根基——硬盤、軟盤、磁帶,可都是靠的這玩意。
高振東笑了起來:“準確來說,只是讀取部分不用磁感應,寫入部分還是要用磁感應的。”
讀寫分離?這可就有意思了。
“那用什么讀取?”
高振東寫了兩個字:“磁阻!”
磁阻?池總工一臉懵逼。
說實話,池總工對這東西并不熟悉,雖然這是一個1851年就被發現的效應,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盤上,是后來的事情。
“高總,磁阻我不太懂呢……”池總工臉上帶著一點不好意思的笑,這東西和他所了解的計算機之間,的確是有比較大的差別。
高振東只好把磁阻效應給他解釋了一遍,池總工和另外的同志都很新鮮的聽著,邊聽邊點頭。
“啊,我明白了,也就是說,磁場的變化,會引起某些材料的電阻變化?雖然這個變化很小,但是通過放大電路,能比較容易的把這個變化讀取出來?”
高振東點點頭:“是的,這樣一來,讀取就可以離開磁盤表面,在離磁盤一定距離高度上進行非接觸讀取!”
這就是溫徹斯特硬盤真正先進的地方:可以非接觸讀寫,讀寫速度可以做得很快,不需要考慮磁頭和磁盤之間的磨損。雖然這個距離很小,但是非接觸就是非接觸。
同志們都不是傻子,高振東這么一解釋,他們就馬上明白了這個東西的先進之處和巨大潛力。
池總工邊聽邊贊嘆:“這個原理好!比磁感應讀取要先進得多,而且解決了接觸式讀取的重大缺陷。”
另外一位同志卻是有些不解:“那寫入呢?還是要接觸的啊。”
這次是池總工自己就給他解釋了:“你傻啊,寫入也可以非接觸,只要把寫入磁頭的功率做大一點,寫入是沒問題的。讀取之所以要接觸,是因為盤上的磁性材料在寫入后剩磁是有限的,不接觸讀不出來,但是寫入就沒這個問題,磁頭的寫入功率,是可以做大的!”
高振東很是滿意,看看,同志們都會搶答了!
“可是這個技術這么好,為什么花旗人沒有考慮這種技術?”運算所的一位年輕同志道。
高振東搖搖頭:“我估計不是沒考慮,而是他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材料,比如控制……暫時他們還做不到。”
材料……又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