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08章 還得是高主任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周三,高振東正改論文呢,俞允成過來了:“高主任,我們今天決定借你的東風,先拉紅寶石單晶試試,你來坐個鎮唄。”

  高振東把筆一收:“走走走,我去看看。”

  看來應該是俞允成看出紅寶石對于高振東手上的事情很重要,加快了進度。

  兩人來到單晶爐實驗室,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氧化鋁粉在單晶爐中,堆成了一個饅頭型。

  人們把從計算機房接了兩條線過來,一條給顯示器用,一條給鍵盤用,這實驗室里就只有高振東那臺djs59的顯示器和鍵盤在這里。

  雖然距離比較長,好在這個時候的設備信號電平都比較高,工作倒也挺正常。

  屏幕上的程序,是高振東寫的,他很熟悉那個界面。

  與日后組態軟件、工控軟件的界面上全是圖形化的儀表不同,為了節約資源,這個控制程序是采用滾動輸出參數的形式,工作起來對工作人員的專注度要求略高一些。

  高振東對這個雖然不太滿意,可是俞允成他們卻是覺得已經非常好了,擱幾個月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能用上這玩意。

  “高主任,你來開始吧。”俞允成笑道。

  高振東也沒推辭,下達了啟動指令:“熔料!”

  科研組的人員按下了電源開關,在一陣“嗡嗡”的電流聲中,熱浪漸漸從單晶爐爐身散發開來。

  這個過程很漫長,要一到兩小時。

  過程中,俞允成不斷下達著指令。

  “注意真空度。”

  “爐溫多少了?”

  “真空度快超標了,停止加溫。”雖然有計算機在自動控制,可是俞允成還是忍不住叮囑試驗人員,畢竟這年頭的機器設備,可靠性不是那么好,必要的人為干預或者監視還是必要的。

  機器保證控制精確度,人工保證可靠性。

  辦法雖土,可是管用啊。

  “熔料快差不多了,降溫,升坩堝,降功率至引晶功率。”

  引晶的功率比熔料功率要小,否則料液流動性太強,引不起來。

  而這個引晶功率的具體數值,針對不同的材料,是不一樣的。都是先根據高振東給的熱場和成晶的經驗和理論進行推算,得到一個比較小的范圍,然后一點點在這個范圍里,試驗到最合適的具體數值。

  俞允成他們在前面的工作中,已經把氧化鋁的這個合適的數值試出來了。

  “好,升鍋至引晶位,降籽晶,通氬氣,壓強0.xkg。”

  早已夾好的籽晶在籽晶臂的控制下,下降到坩堝中液面上方幾毫米處。

  “下種!”

  “溫度可以了,引晶。”

  為了這個準確的引晶溫度,俞允成在前面的實驗中甚至用了兩顆切割下來的籽晶。

  “縮頸。”

  “放肩,好,升溫。”

  “直徑到了,轉肩,拉晶。”

  隨著俞允成的口令,籽晶臂開始緩慢旋轉提拉,一根散發這白熾光芒的圓柱緩緩成型。

  這倒不是俞允成想當這個顯眼包,去搶計算機的活兒,而是一開始的這些步驟,有很多都是要靠人眼和經驗的,計算機和控制系統干不了這個活兒。

  或者換個說法,在這個時候,計算機可以幫忙把各個參數控制得比較精確,但是工藝中的各個節點,有相當一部分它是做不了決策的,只能做執行,做決策的,還得是人。

  晶體開始在旋轉提拉中等直徑生長,等直徑生長過程中,等直徑控制也是靠人在決策,計算機執行過程控制。

  眼看長度差不多10多厘米了,再拉,多晶、位錯這些毛病可就都要出來了。

  俞允成開始招呼工作人員收尾。

  隨著細長的單晶尾巴緩緩的離開液面,俞允成下達了停爐指令。

  停爐指令聽起來簡單,其實包括關閉加熱功率、關閉氣氛保護、真空系統停機等等一系列動作。

  一通忙而有序的動作之后,整個試驗的第一步算是搞完了。

  剩下的,就要等冷卻一兩個小時之后,送檢看檢驗結果了。雖然還不知道結果,不過至少整個流程都很順利。

83最新地址  高振東對俞允成笑道:“看起來不錯,至少沒有發生意外。”

  這可不是高振東在沒話找話的硬捧,整個實驗過程看起來基本上都在科研組的掌控范圍內,沒有發生超出預期的情況,對于一次初試來說,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

  俞允成抹了一把汗,雖然高振東設計了一個攝像機對著觀察窗,方便觀察,可是這年頭的攝像機的效果,就挺一般的。

  為了保險器件,他是要經常去觀察窗旁邊看的,那個地方說熱浪襲人都不為過。

  俞允成也很興奮,順利走完試驗流程,是個好兆頭:“嗯,看來請高主任來坐鎮,果然沒錯,哈哈。”

  捧,就硬捧。

  周圍的試驗人員都樂成一片,試驗順利,心情自然都挺好,聽了俞允成的話,都有一點兒類似日后小品里“沒想到啊沒想到,你個濃眉大眼兒的,也會”的感覺,更樂了。

  笑鬧之余,高振東仔細回想著整個實驗流程,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

  “俞工,我有個問題。”

  俞允成心里一喜,高主任能看出問題就是好事,這說明又能把工藝流程優化一點了:“高主任,你說。”

  “我看你其他一些重要工藝節點,現階段靠人工判斷決策,這很正常,因為指標不明晰,傳感器能力又有限,機器難以決策。可是等直徑生長這個階段,也是人工在決策和控制?按說直徑這個指標是相對比較清晰準確的啊。”

  俞允成摸了摸腦袋:“高主任,你可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我也正在為這個事情為難呢。”

  “直徑這東西,你說它明確吧,的確是這樣。可是有一個問題,機器沒法知道爐中的晶體直徑是不是達到設定的值了。這東西人眼一看就大差不差,可是機器不行。”

  “機器不行?”高振東皺了皺眉頭,是有一點麻煩。

  “是的,我們沒法弄個尺子進爐里去量,先不說溫度問題了,尺子一進去,理論上就污染原料了,就算清理得再干凈,可是尺子需要接觸測量,一接觸晶體,所有的都玩兒完。”

  高振東想了想,還真是他說的這個問題,說穿了,這是個經典的模糊控制問題,現在的控制系統對于過于復雜或難以精確描述的東西,顯得非常無力。

  需要控制再多大的直徑,非常明確,晶體長了多粗,也肉眼可見。

  可是和人不同,機器是看不見的,但是又沒有合適的手段去測量這個晶體具體的直徑數據。

  這就好像衣服臟不臟,人看一眼就知道,可是沒有模糊控制能力的機器,就很難判斷了,得檢測衣服上各種相關數據才能判斷出來。

  這可不是日后,日后的話,一個攝像頭,攝像頭監視畫面內拉一條檢測線就行,甚至都不需要用到ai這種噱頭。

  可是這個時候的攝像頭可沒這個能力,這玩意兒是純模擬的,連視頻服務器這種東西都不存在。

  高振東看了一眼攝像頭,又看了一眼監視畫面,突然腦袋里靈光一閃。

  拉檢測線?有了!

  沒有視頻服務器里的各種視頻工具,可是自己有土辦法啊!這個時候的高振東不知道的是,他想的這個土辦法,本來就是日后技術還沒那么發達的時候,等直徑控制的手段之一。

  高振東哈哈一笑:“有辦法了!”

  俞允成等人一聽大喜,這個等直徑控制,是整個拉晶過程中最耗人力,但卻又非常關鍵的工序之一。

  就算前面幾個重要節點,其實節點時間是比較短的,而這個等直徑控制卻是從轉肩開始到收尾之前,都必須一直盯著。

  偏偏從條件來說,看起來它又好像最有希望解決由人工轉向自動的問題,就讓人心里總感覺很遺憾。

  一聽高振東有辦法了,所有人都興奮起來,還得是高主任啊。

  小問題,伱們解決就好,總的理論、設計和技術難點,我來!

  大家都看著高振東,看看他有什么主意。

  高振東走到攝像機的監視器邊上,笑道:“從這個監視器里面,我們是可以看到晶體的直徑的,對吧?”

  大家都點點頭,雖然這個時候的攝像機效果很一般,可是這種界限分明的影像,還是看得很清楚的,平時他們也主要是通過觀察這個監視器來進行等直徑控制。

  “可是我們雖然看得到,可是監視器自己卻不知道啊。”有人馬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高振東笑道:“那我們就給在監視器上裝一個眼睛。”

  “眼睛?”所有人都不知道高振東說的到底是什么,再裝一個攝像機盯著這個監視器?

  高振東指著監視器上的畫面道:“在這上面,是不是晶體部分畫面暗,而晶體周圍的畫面卻因為熔液自身發光而顯得很亮?”

  俞允成點點頭:“是的,兩者的界限非常明顯,一明一暗,甚至可以說一黑一白。”

  高振東笑道:“那我們在這個監視器上裝上光敏元件.”

  話還沒說完,俞允成不是搞自動化的,還沒想明白,可是試驗人員里有這個專業的,恍然大悟。

83最新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