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1章 碳研院的新問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和高振東前世學習的OSI七層網絡模型的結構不同,這次高振東準備組的簡單網絡,倒是有點像他在前世準備在畢設里實現的一個私有數據傳輸協議族,完全拋開OSI七層模型,應用層是一層,再往下,除了物理層之外,其余的全部壓縮為一層,將通信的層數控制在三層,能跑就行。

  這其實和TCP/IP的思路比較接近,TCP/IP其實就只有四層或者五層,到底是四層還是五層,這個倒是不太明確,各有各的說法。

  OSI七層是個比較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的東西就有個缺陷:不太注意現實,有點不接地氣,要完整實現這七層,簡單來說就是有些東西是多此一舉,浪費資源的。

  而TCP/IP誕生源自實際應用,它更接地氣一些,要在70年代左右的硬件環境和通信資源下實現較為可靠的網絡傳輸,咱們就盡量節約一點。

  高振東也是這個想法,甚至他更極端一些:能跑就行,但是可以利用自己手上現成的telnet和ftp協議的報文頭信息輔助控制握手和傳輸,別人都搞好的,自己拿來主義就好。

  高振東手上這個Modem,系統也是幫著卡了個bug,雖然所有的東西都基于現有技術,但是卻有一個利用現有技術,實現的未來功能。

  ——那就是實現了AT指令集控制Modem的撥號等基本操作控制,雖然沒有日后的AT指令集那么完整,但是基本的一部分是有了。

  只可惜現在這個電話機靠人工交換的背景下,這玩意意義暫時不大。

  這個時候的調制解調器,使用起來非常麻煩,要靠電話聽筒發出的聲音和一個叫“聲耦合器”的東西協同動作,才能成功連接,而且這套玩意哪怕是在西方已經普及了程控交換電話網后,依然如此。

  直到80年代,賀氏公司發明了智能調制解調器,才將上面說到的計算機直接控制Modem撥號給弄進去。

  有意思的是,早期著名黑客里面,就有一位,純靠自己的嘴模擬電話撥號音,就能撥通網絡的,就是利用了聲耦合器的這個缺陷,而且那張嘴是真厲害。

  就在高振東和網絡傳輸較勁的時候,俞允成來找他了,應該是碰到了一點小問題。

  “高主任,我們在調試測溫系統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不太好解決。”

  “什么問題,你說。”高振東給他們的是原理性的設計,在大的方面考慮比較完整,但是在一些小細節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完全了,出一些小問題實屬正常。

  “測溫的問題,熱電偶測溫的準確度和精密度都沒問題,可是由于是在爐膛上,靈敏度有些不夠,反應慢一些。這個東西又不能送到爐中央去,所以不太好解決這個問題,熱電偶是您做的,想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它的靈敏度。”

  高振東想了想,這個還真不能用坦克自動滅火的熱電偶那種方式來解決,這玩意是要長期工作在高溫環境中的,不過辦法還是有的。

  “這樣,我們不在熱電偶自身去動腦筋,熱量不過來,你就叫它過來。你試試在熱電偶前面,用石英玻璃做個聚光鏡,將爐膛里的光盡量聚集到熱電偶上面,這樣反應速度應該能上得來,只是要重新校準熱電偶溫度和爐體溫度的對應關系而已。

  俞允成一聽,誒,這個辦法不錯,簡單直接,曲線解決問題,還得是高主任。

  “哈哈,這個辦法好,不用費時費力去折騰熱電偶,加塊石英玻璃就解決問題了,我這就去試試。對了,高主任,東北碳研院的人來了,正在卸貨,你要不要去看看。”

  高振東聞言,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俞允成一起去了單晶爐實驗室。

  東北碳研院那邊為第三軋鋼廠承制的石墨構件,如加熱體、電極、保溫罩這些運到了,石墨加熱體再加上石英坩堝,基本上熱場這一塊的主設備就齊了。

  這一次,是段工親自押車過來,這讓高振東有些詫異,這玩意用不著他親自過來吧。

  一見高振東,段工哈哈大笑:“哈哈,高主任,我又來了!你們這批構件,可是我們院長親自關照,由我一路盯著做出來的,質量上絕對符合你們的要求。”

  高振東連連稱謝:“可太感謝了,以后可能還要經常麻煩你們呢。”

  石墨構件不是裝上就一勞永逸的,有一部分是需要更換的,有點像耗材,所以高振東有此一說。

  段工笑道:“哪兒稱得上麻煩,我們不就是做這個的嘛,呵呵。”

  說完,向高振東使了個眼色。

  看出來他應該是有什么話要說,難怪他要自己親自過來。

  高振東點點頭,把卸貨、檢查、安裝的事情交給俞允成,自己帶著段工去了自己辦公室。

  進了高振東辦公室,段工才說起自己的來意。

  “高主任,一個事情嘛,是小事,過年了,踅摸了點年貨,給你帶了點過來,呵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回頭我叫人給伱送家里去。”

  知道這位外粗里細的段工的風格,高振東笑著道了謝,那邊過來的,可都是好東西,有一些是自己系統里也提不出來的。

  說完這個真正的小事,段工說的下一件,可就不是小事了。

  “第二件嘛,是找您求援來了。”

  “求援?”高振東有些奇怪,關于石墨的東西,自己前面都和他說得很透了,想了想,對了,還有個熱解石墨的事情,上次他自己不好意思,沒繼續聽下去。

  看來是現在需要搞熱解石墨了?

  高振東笑道:“熱解石墨的事情?沒問題啊。”

  可是段工的回答卻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段工搖搖頭:“不是,是滲銅石墨喉襯材料的事情。是準備用在哪兒出的問題,我不能說,不過具體情況和相關參數是能說的,就想請您給我們參謀參謀。”

  高振東差點沒笑出聲來,你這跟都說了有什么區別,這玩意還能用在哪兒?

  自己手上還有碳研院的技術顧問聘任證書呢,估計這也是他說起來實際上沒啥顧忌,只是裝個樣子的原因。

  “嗯,沒事,什么問題,你說吧。”

  段工說的這個事情,其實情況很簡單。

  高振東教著他們做出來的石墨滲銅材料,強度比較高,抗燒蝕性能也較好,因而準備用在另外一個需要使用到類似材料的場合。

  可是試驗下來,發現抗燒蝕性能下降比較厲害,受高壓氣流沖刷,機械剝蝕比較嚴重,這就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了,按照理論計算,這個材料的強度是符合這個使用場景的要求的。

  而且在導研院的紅外空空導彈上使用也很順利,甚至兩者之間工作壓力相差都并不太大,按說不至于造成如此程度的性能下降。

  碳研院想來想去,找不到原因,干脆,趁著運送構件的機會,過來找高振東,一是帶點年貨,加深下關系,二來嘛,親口問問,也許有辦法。

  至少,得把原因找出來,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否則連方向都找不到。

  高振東仔細詢問了出問題時候的工況,心里大概有底了。

  “段工,你們新的這種應用,聽起來其工作時間,已經遠超導研院產品的工作時長了吧?”

  “嗯,對,但是按說工作時長增加,燒蝕程度會增加,但是燒蝕率也就是燒蝕速度應該是維持在一個范圍內的,但是現在的表現是急劇下降,主要表現為氣流沖擊帶來的機械剝蝕。”

  高振東笑道:“你們認為滲銅石墨的機械強度按照計算來說是足夠的,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

  “嗯,對,這就是我們摳腦袋的地方,算起來夠,用上去就垮了。”

  高振東笑道:“段工,你想想,銅是不是會燒化?”

  “燒燒化?!誒喲我滴個乖乖,高主任,你這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段工聽見高振東這簡單一句話,一下子想明白了。

  常溫下檢測石墨滲銅材料的強度,由于銅是凝固的,與石墨材料交纏,其強度肯定是很高的。

  可是到了工作狀態下,銅被燒化為液體了,這個時候就只是起到作為發汗材料,蒸發帶走熱量的作用了,強度上是沒有什么貢獻的。

  紅外空空彈的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短,那這個問題并不突出。

  可是在長時間工作的發動機上,這個問題可就出來了,前期銅還沒化完,工作還好,后面銅全熔化了,那抵抗高壓氣流吹拂帶來的機械剝蝕的性能可就不行了。

  段工在高振東辦公室興奮得手舞足蹈:“哈哈,高主任,太感謝你了,這么簡單一個問題,困擾我們已經很久了。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就能想辦法處理了。”

  找不到問題所在,就沒法針對性做出處理,現在知道問題了,就好辦多了,說得難聽點,最笨的辦法就是突破一點重量指標,把東西做厚一點,你不是燒得快嘛,那我多加點,讓你多燒一會兒。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