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32章 NF鋼裂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這句話一出,周圍的人都很緊張。

  高振東倒是不慌不忙:“急什么,第一爐不出問題才是怪事兒了,具體說說。”

  大家一聽,對啊,這特么第一爐啊,那沒事兒了。

  再說了,在京鋼廠這邊的試驗表明,至少機械和環境耐受性是沒問題的,最少第一步已經是成功的了,慌個屁。

  這不高主任還在這兒嘛,急什么。

  想到這里,人們不由暗贊,還是高主任沉得住氣,戰場上下來的人,果然是每臨大事有靜氣。

  一是全程嚴格控制溫度。

  這次,電報費是廠里報銷,老陳就豪氣了很多。

  得到高振東明確的改進方向,大家很快忙碌起來,研究項目就是如此,不怕慢,就怕站。

  成材率再低,好歹也是成材了嘛,還是有一些合格的中厚板軋成了的。

  “能!!”

  “我們能不能辜負京城搞材料的同志們的期望和重托?”

  聽見高振東絲毫不慌的語氣,第三軋鋼廠過來報信的人也平靜下來,匯報道:“高主任,初軋胚表面出現裂紋,導致最終的板材成材率很低。”

  “難,氬氧精煉本來就是要吹氧的。”

  現場氣氛熱烈,士氣高漲。

  那位同志點頭:“取過來了。”

  實際上,很多所謂的高科技,就是舊有技術換個殼包裝一下。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拋開原理不說,只說辦法的話,在工藝過程中要通過兩個手段。

  “今晚加不加班?”

  聽到這里,領導咳嗽一聲:“我說說我的看法啊。”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算我們不去考慮第三軋鋼廠科研的問題,這個事情也是必須要解決的。”

  看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領導說道:“大家都看過了,談談看法吧。”

  X射線微區分析儀是北邊大毛子最先生產的一種用X射線對固體物質微小區域進行成份分析的儀器。雖然還沒有日后的EPMA(電子探針X射線顯微分析儀)那樣把掃描電鏡顯微成像結合進來,但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先進手段了,也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非裂紋靜態區域基本上看不見。”

  就在大家熱火朝天,準備著煉制第二爐NF鋼的時候,老陳這邊卻在向總報喜。

  “不加!”大家一片哄笑,心情異常輕松。

  此時,十七機部會議室,正在召開十七機部的例行工作會議。

  “事情倒是個好事情,第三軋鋼廠技術力量和企業規模不匹配的事情,早就該解決了。”

  “嗯,第三軋鋼廠的確需要擴大技術隊伍。不能陷入級別低所以規模小,規模小所以力量弱,力量弱所以沒成就,沒成就所以級別低的怪圈里。”

  被高振東輕輕上了一課的大家,不由得心生佩服,還得是高主任,牢牢把握住技術的本質,什么好用就用什么。

  大家不由得交頭接耳起來,忍不住,完全忍不住。

  隨著向總的聲音一個字一個字的落下,團隊的同志們越來越激動。

  再說這也不完全浪費,廢鋼利舊生產新鋼,本來就是常見事情,高振東前世的歷史里,在斷鎳的時候,就是用廢鋼基本保證含鎳鋼的生產的。

  下面轟然一片:“好!!”

  向總念完電報,向著同志們道:“同志們,這個消息好不好?”

  “那算啥,你看裂紋部分,那才叫高,你看看這硫和氧。”

  “是有點麻煩,我們想想在氬氧之外,再添加什么可以把氧和硫脫出來。”

  “一些過渡區的有害元素含量有點高啊。”

  否則萬一因為他們研究成果的量產工藝所需材料無望,他們搞不下去了,或者另起爐灶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那可就太可惜了。

  “我看問題不大,他們ESR我看過,還是群策群力,充分發動群眾的嘛。”

  這也是很多搞技術的人的通病,為了技術而技術,看見所謂的高科技走不動道,卻把很多實用簡單低成本的技術手段扔在一邊。

  這就是背靠京鋼的好處了,在這方面,他們的儀器設備要比第三軋鋼廠齊全。

  不是因為高振東要故意藏一手,而是真的一爐鋼就達標,那這個事情就不太好解釋了。

  大家都停下來,等著他說話。

  第三軋鋼廠趕過來報信的同志,見問題有了明確的解決方向,也準備回去了。

  聽了領導的話,大家的心思都轉了起來。

  于是大家三言兩語的交流起來。

  不是看不起礦山機械,礦山機械同樣重要,而是實在對這種現象哭笑不得。

  嗨,多大個事兒,一個處的問題,在他們這個層級來說,說小不小,說大嘛,也真不大。

  見大家都在吹煉氣體上做文章,高振東笑了:“大家不要老想著吹煉氣體的事情啊,脫硫脫氧還可以在精煉后處理的。這樣,試試在出鋼的時候,添加xx公斤SiCa塊,隨鋼流添加xx公斤FeB。”

  “有!!”

  二是在出鋼的時候添加一點東西。

  熱塑性有問題?成材率低。

  是的,就是報喜,雖然成材率低,但是至少環境耐受性能是基本趕上了要求的。

  大意就是,你要的材料現在把握更大了,我們部里親自部署,由我廠聯合京城鋼鐵廠,已經試制出了第一爐你需要的NF材料。雖然初次試制,材料還有一定問題,但是路子是對的,也軋制出了一些你需要的板材,經過檢驗,性能基本符合你的要求云云。并隨電報附了一些環境耐受性參數。

  “再降低?怎么降?AOD工藝下,現在都萬分之一左右了,差點低于檢出限,儀器都差點檢測不出來了。”

  京城第三軋鋼廠《關于我廠技術科升格技術處的申請》。

  “這下子我們可以放心搞下去了,只要還是走這條路線,那這個材料就能發揮作用。”

  “聽見那幾個速率參數沒有?只要能穩住,我們就能用,大不了在設計的時候把冗余打大一點。”

  就這么簡單。

  “不能!!”

  “成材率還不太好?成品率低?”

  向總團隊,在努力研究自己的工藝。

  至于這是不是浪費資源?扯呢,沒有高振東,二十年之內想浪費這個資源都沒機會,或者說一直耗費資源二十年。

  “不知道京城搞鋼鐵的同志們是多辛苦,才能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拿出我們需要的東西。”

  “我們能不能拿出祖國和人民想要的成果?”

  廢幾爐和廢幾十年,選一個吧。

  精煉后還有幾個環節沒有加進去,這是高振東故意的。

  “如果人手不夠,還可以適當調一點人過去嘛。”

  “現在他們的隊伍,都已經到京城鋼鐵廠發揮作用了,昨天還收到京城鋼鐵廠和第三軋鋼廠的聯合申請,要搞一個新的煉鋼工藝。”

  “但是很明顯,他們的短板也存在,技術能力強的同志,就是那么幾個,總體能力是不夠的。”

  全程控制溫度,高振東在一開始做工藝要求的時候,就已經安排了。

  隨著會議的進程,進行到了一項與第三軋鋼廠有關的議程。

  接到這封電報的向總,非常激動,他連忙召集了自己的團隊,馬上開會。

  “第三軋鋼廠最近,從成果上來說,毫無疑問是滿足這個升格要求的。”

  “太好了太好了.”

  為了速度,而且說得比較詳細,有些敏感,走的是機要加急通道。

  所以向總收到的電報就詳細很多。

  “他們最近倒是的確捷報頻傳,可是技術實力是不是太過集中了。”言下之意,是不是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了。

  大家都看了看,都是這個行業的老手了,不至于連數據都看不出一二三來。

  高振東轉頭對京鋼廠的同志道:“麻煩京鋼廠的同志現在帶他去試驗室,用他帶來的樣品,做一個X射線微區分析。裂紋內、非裂紋靜態區域、過渡區域都做一個。結果出來了拿來看看。”

  大家放下一點心來,成材率低,說明還是能成材,至少結合京鋼廠這邊的數據來看,路子方向還是對的。

  大家紛紛出主意,討論了很久,但是還是沒拿出個辦法來,一時之間,想不出往氬氧氣里添加什么東西,才能把氧和硫在已經很低的程度上再進一步降低。

  “那看來就是硫和氧惹禍了,再降低就好。”

  整個團隊全員到齊,向總拿著陳總的電報,在身前不住的揮舞,神情激動:“同志們,我們遠在京城的鋼鐵廠的同志,向我們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我們的研究,可以放心大膽的走下去了!”

  “第三軋鋼廠前面發揚風格,用較小技術力量規模支撐起了如此的生產規模,現在條件成熟了,不能老是讓老實人吃虧嘛。”

  于是大家都輕松不少,看著高振東。

  高振東團隊,也在不停的試驗和調整自己的工藝,準備為向總團隊的工藝服務。

  能一爐鋼就煉到這個程度,已經很神奇了好不好。

  大家最后,把眼睛都看向了高振東。

  高振東對三軋廠過來的同志道:“取樣品過來了沒?”

  臨走的時候,京鋼廠的同志還不忘叮囑:“同志,記得把裂紋的廢鋼運回來,里面鎳、鉻、鉬挺高的,我們還能用。”

  真的一爐煉成,大家瘋狂夸贊,然后戴上一個“高一爐”的外號,看似好事,實則不然。

  “好在第三軋鋼廠的同志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ESR等科研項目中,有意鍛煉隊伍,打造戰斗力。從ESR的成果來看,他們隊伍的科研實力,是普遍得到提升了的。”

  此事在他們圈子里一時間傳為笑談。

  等大家看完,高振東笑笑:“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而現在高振東要補上的,就是第二塊短板。

  “不怕,他們才第一爐,不是還在改進嘛”

  強制脫硫脫氧?

  領導聽到這里,笑道:“調人就暫時不調了,各個企業都很困難,還是讓三軋廠內部挖潛吧。”

  其實倒不完全是是高振東沉著冷靜的原因,而是他知道,這爐鋼到了軋制階段,是一定會出問題的。

  “沒想到向總到京城求一次援,就能起到效果。”

  而且第三軋鋼廠最近的確是捷報頻傳,成果耀眼,怎么升,都說得過去。

  向總把電報拿在眼前,一字一句的念給團隊的同志們聽,甚至連第一爐NF材料的試驗室檢驗結果都沒落下。

  “好是好,可是這個編制是不是要得太多了點?憑空多出一個處室,好幾個科室。”

  “ESR的確給他們鍛煉出了一只好隊伍,不利用起來有點可惜。”

  整個團隊的人不明所以,交頭接耳,但是知道這是個好消息,都神情振奮。

  遠在兩地的兩個不同的團隊,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各自努力。

  第二爐NF材料,已經精煉完成,送往第三軋鋼廠試軋。

  “就算現在這個成材率,我們先用來做設計和示范也夠了。”

  鄭秘書將影印件一一發到各位與會人員手上,都在仔細查看。

  沒辦法,不包裝一下,扯點高科技,沒法講故事,賣不上價。

  這就是希望,先給他們吃個定心丸,至少讓他們能安心的在這條技術路線上把他們的工作搞下去。

  X射線微區分析做完,京鋼廠的同志很快就把數據拿來了,高振東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交給三軋廠和京鋼廠的相關技術人員:“大家都看看。”

  “這個機械強度已經基本滿足我們要求了。”

  “而且,拋開科研工作不說,第三軋鋼廠,也需要一支與他們企業規模相匹配的技術隊伍,來支持他們的日常生產。”

  大家想到這里,不由得暗罵自己見了新工藝就走不動道,出鋼的時候強制脫氧不是傳統手段了?這就給忘記了。

  既是通知,也是打氣。

  “接下來有沒有信心和決心?”

  太神奇不是好事情,適當降低一下人們對自己的期望,不是壞事情。

  前世,高振東的老師審查過一個大數據項目,剝開包裝,實際上是一個礦山機械,而且實際研究內容和大數據沒有半毛錢關系。

  說完,環視眾人,一錘定音:“如果大家沒意見,那這個事情就這么定了。”

  全票通過。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