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0章 高主任面前,怎么我們都是問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對于碳研院的同志的到來,高振東是沒有想到的,就他前世所知,碳研院的第一代SRM火箭喉襯材料,是在60年代初搞出來的,現在應該是有一定成果了,導研院直接找東北碳研院要成果就行。

  第一代SRM火箭喉襯是仿制自北方大毛子的C17δ石墨,性能一般,但是能用,成功應用到了國產第一顆衛星的運載火箭上。

  可是沒想到他們卻找過來了,按說在這方面,碳研院是要比自己專業很多的。

  不過不管了,既來之,則安之,交流一下也是很好的。

  幾句話過后,雙方交流進入了正題。

  曾工的同學姓段,也是這次來的帶隊人,所以溝通交流主要是他和高振東在做。

  “高主任,我聽老曾說,上次你在和他們溝通導彈噴管的時候,提到過多晶石墨滲硅?”

  高振東道:“是有這回事,你們在做多晶石墨滲硅?”

  “是的,高主任,我們的確是在做多晶石墨滲硅,想加強石墨強度,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高振東想了想,也不知道怎么說,這些單位,包括自己,渾身上下都是保密的東西,只好嘗試著問道:“段工,方便說么?”

  這次段工過來,是有備而來的,在單位上已經把紅線畫好了,仿制對象又是C17δ,別人家的東西,所以能說的還是挺多的。

  “倒也沒什么不方便的,我們是來求援的,這也不說,那也不說,那就難為高主任您了。”

  段工拿出一份資料,翻到一張圖,這是一張石墨表面的放大圖像,以及旁邊還有一些數據表。

  “高主任,你看,這是我們滲硅后的材料測試記錄,熱裂現象很嚴重,強度也不好。”

  高振東仔細觀察了段工的圖片和數據記錄,實話說,這玩意他是不怎么特別懂的,可是他前世閑得無聊,為了和人在論壇上對線,論文看得多啊。

  他甚至為了和人對線,自己花錢在各知識網站購買需要的論文,所以說無聊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它會損害伱的精神,沖擊你的錢包。

  高振東看著段工的資料,手捏著下巴,半晌沒有說話,這讓碳研院的人以為他在思考、在分析、在總結,實際上他就是在回想。

  過了一會兒,高振東問道:“段工,方便說說你們的滲硅方法嗎?”

  多晶石墨滲硅方法,高振東看到過的有液相滲硅法、原位反應法、浸涂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熱壓燒結法、反應熔滲法等等,他得先知道段工他們用的什么方法。

  段工沒有隱瞞,把自己單位使用的滲硅方法說了一遍。

  高振東仔細聽下來,感覺有點像原位反應法,只是可能在碳研院,現在不叫這個名字而已。

  他沒有糾結名字,問道:“滲碳材料里面,是不是加了氧化鋁了?”

  段工聽到這一句,大喜,能問出這句話,證明高主任對于石墨滲硅,那是真懂的,他點點頭:“對,加了,作為燒結助劑,氧化鋁的加入能細化碳化硅晶粒,使碳化硅層更加致密。”

  高振東不置可否,又問道:“碳顆粒粒徑多大?”

  “0.xx毫米,高密度。”

  高振東道:“你們是考慮到小粒徑高密度碳原料能增加致密度,提高強度?”

  段工點點頭:“高主任說得對,就是這么考慮的。”

  又問了幾個問題,高振東在腦袋里把自己看過的論文組織了一下,笑道:“段工,我有幾個建議,你可以適當考慮。”

  段工大喜,居然還有好幾個建議,沒白來啊這趟:“高主任,您說您說”。

  “你們用的滲硅方法,的確不是最合適這種情況的方法,你們采用這種方法,硅化石墨碳化硅層有大量孔隙存在,SiC顆粒堆積疏松,強度自然不是特別好。”

  “同時,你們這個辦法,液態硅中的碳化硅濃度達到飽和后,會快速長大,最終在石墨基體表面形成一層較厚的碳化硅層。”

  為什么高振東這么篤定?因為他前世論文里看到過這種方法產品的SEM(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RD(X射線衍射)結果,這兩種技術,都是能觀察樣品微觀組織的,毫無疑問現在的碳研院,沒有這個條件。

  聽見高振東找到了問題,段工先是一喜,然后又是一憂,光找出問題,沒有辦法也不夠啊:“高主任,那用什么方法好?”

  高振東道:“我的建議,是用液相滲硅的辦法,這個辦法在我看來,和你們現在使用的方法一樣,具有操作簡單、設備成本低、適合大批量生產等優點,與其他方法相比,這個辦法也能較大程度保留石墨基體,有利于維持石墨的自潤滑性和導熱性能。”

  “但是它相比你們現在使用的方法,最大的區別是它的硅化石墨的碳化硅主要存在于石墨空隙中,而不是像你們使用的方法一樣在硅化石墨表面有一層較厚的碳化硅層,這層較厚的碳化硅層,應該就是熱裂情況嚴重的元兇。”

  這句話,高振東也是有依據的,國產SRM材料的公開論文中,就提到過仿制C17δ過程中,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滲硅層過厚而產生的熱裂問題,只是沒有說用的什么手段。

  在高振東看來,殊途同歸,自己提的這個方案,應該也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段工一聽大喜,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這幾句話句句打在要害上,一聽真有新的工藝方法,連忙追問:“高主任,那你說的這個液相滲硅法,具體是怎么弄?”

  高振東一點不藏私:“碳化硅和硅配比3:2作為硅源原料,反應溫度1600℃,真空環境下反應0.5h,你看,是不是很簡單?”

  此話一出,段工差點沒一筆桿子扔過去,對對對,你說得都對,是很簡單。

  不過想想,這個辦法真的是很簡單啊,甚至都想不出有什么能比這個更簡單的了,如果能有效,那可就太好了,成本是真的低。

  高振東沒有給段工扔筆桿子的機會,繼續說道:“這樣,順便能解決你們的第二個問題,氧化鋁的使用問題。”

  “氧化鋁?”

  “沒錯,氧化鋁雖然理論上能細化SiC晶粒,使碳化硅層更加致密,但實際上,氧化鋁過量時反應會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逸出的時候,會破壞碳化硅層的致密性,對硅化石墨的性能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降低你們成品的性能。”

  這下碳研院的人是明白這高主任是個真正的高手,碳研院其他技術人員雙眼閃著小星星,看著兩位大佬交流,運筆如飛。

  高振東接下來的話,讓碳研院的人有點很不好意思:“接下來,我再說第三個問題。”

  啊,我們的技術這么多問題嗎?哪兒哪兒都是問題,這都第三個了,慚愧慚愧啊。

  段工一臉慚愧:“高主任,您繼續說。”

  高振東指著記錄上的碳顆粒參數道:“我建議你們把碳顆粒的直徑提高一點,提到1.x毫米,同時,不要用緊致的高密度碳顆粒,用疏松一點的。”

  碳研院的一堆技術員心里有疑問,但是不敢說話,還是段工問了出來:“這不是降低致密性,降低強度了嗎?”

  高振東搖搖頭:“并不是,你要考慮到液相滲硅法是在石墨內部生成硅化石墨,這些疏松的空隙,正好是碳化硅最好的容身之處,這有利于硅化石墨在產品內的均勻分布,而且石墨粒徑的減小,會削弱產品的整體強度,加重磨損,使磨損率升高。”

  聽見高振東一席話,碳研院的人激動程度,自不用多說。

  高主任每個建議,聽起來都有理有據,直達要害,而且解決方法也很明確,甚至這種解決方法還降低了難度,減少了成本。

  雖然還沒有試驗,不能說高主任說的話就是對的,可是至少在碳研院的人看來,機會非常大。

  這有路可走,可比原來在黑暗中摸索,要舒服多了。

  把高振東的話一一記錄,段工又很不好意思的說道:“高主任,再問一個冒昧的問題,上次好像您提到了石墨滲銅?”

  高振東笑了,他知道段工為什么不好意思,是覺得他們在這兒把高振東的成果都給弄走了。

  其實高振東不在意這個,他腦袋里和抽獎得到的東西不少,要等他一一實現,那恐怕是要愚公移山了,不如拿出來,讓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去搞出來。

  他點點頭:“對,沒錯,我是說過這個事情,石墨滲銅不僅能單獨應用,還能和滲硅結合應用,滲硅提高強度,滲銅提高耐熱。就你們現在這個材料,就能先滲硅再滲銅,進一步提高耐燒蝕性能。”

  日后有人做過研究,用上面提到的仿制的第一種SRM材料,在滲硅之后再滲銅,能將這種材料的燒蝕率降低30左右,效果非常明顯,雖然還是達不到國產第二代第三代石墨喉襯的性能,但是對于現在來說,那已經是大大的驚喜了。

  聽見此話,段工大為驚喜,小心問道:“那高主任,能不能.”

  關于碳研院石墨滲硅滲銅工藝等的相關說法,一律是我胡說八道。

今天第二章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