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衛星城都有屬于自己的產業。
聊市:水泥、農機、保健用品。
菏市:肉禽、香料、羽絨服飾。
濮陽:核能、電子、電子商務。
濟水:石雕、養殖、輕功紡織。
而十里營只是一個街道,級別等同鄉鎮,在組織結構框架內,根本管不到四大地級市衛星城。
因此十里營從未插手和干預過衛星城的發展,余陽也不清楚濟水在實現數字化城市之后,是否有大計劃。
但考慮到背靠集體、互相對比、人治社會、生活水平等因素。
想來濟水沒什么大計劃。
它只是希望轄區內的老百姓,相對外部過得好一些,借此避免人們拿集體進行對比,產生巨大落差之后,怒罵管理層。
余陽帶著上級先后參觀了幾處家庭手套作坊、家庭碳素作坊、家庭床上用品作坊,又來到嘉縣一中。
四大衛星城的學校、院校,雖然早就加入百校聯盟,并全面采用三系學教崗一體化系統,但為了方便志不在集體的學生,比如打算出國留學、打算學習小語種、打算考取教育系統文憑,目前依舊設有普通班。
參觀嘉縣一中,踏查百校聯盟附屬班級,沒什么實際意義。
畢竟都是定向培育,從初中開始就接觸三系產業,到了高中再兵分兩路,一個走技工,一個走理論,然后進入大學深造,前者走技師,后者走研究,淘汰的那部分則轉服務。
因此眾人來到普通班級。
相比百校聯盟附屬班級采用的AR教學、VR教學、3D全息投影教學、班用數據庫、班用管理大模型、班用AI輔導終端、智能化機械書桌、無紙化可手寫黑白屏(相當于練習本)等等,普通班級才算得上‘時代主流’。
傳統黑板、獨立的木質方形書桌、成摞的紙質化教材、一大群戴著近視眼鏡低頭苦學的男生女生…
恰逢語文課,高三(普)一班的語文老師,正在講解去年的高考作文。
去年高考作文題目是‘鄉’,要求根據個人經歷或社會現象,以‘鄉’為主題,進行聯想和感悟,要求約1800字,題材不限。
對此,余陽有些印象,當時還順手翻看了幾篇。
有描述鄉愁,有描述家鄉發展,有描述家鄉模樣…
而課堂上講解的這一篇,則源自本校高考狀元之手,標題是‘我的父母’。
全文大概意思是:
其父母是嘉縣的普通工人,一個維修機械,一個在老紡織廠做整經工。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都是早上六點左右起床,晚上八九點鐘下班,一家三口每天見面時間很少。
下崗潮過后,其父母在縣里的安排下,重新有了工作,依舊做老本行,一個維修機械,一個在紡織廠做整經工,但上下班時間卻改善許多。
就像其父親,每天早上七點半起床,然后騎上自行車,慢悠悠的趕到300米外的路口,吃一頓老煎包,再在8點半之前,慢悠悠的趕到500米外的機械廠打卡上班。
午休一小時,5點下班買菜,6點到家,夫妻一塊做飯。
到了晚上,父親研究自己的機械設備,母親追劇跟親朋聊天。
至于一家山口,為什么不在一塊吃早餐…
母親廠子里管飯,他要早上6點到學校上早課。
而這種生活狀態,在小小的嘉縣處處可見。
這得益于01年濟水從十里營引進的‘農業3.0城市管理先行版試點系統’,令轄區內通過三元藥店等產業完成登記的人們,得以實現人力資源統籌再分配,也得以家家戶戶安居樂業。
所以感謝D,感謝國家,感謝濟水大院,感謝三系和嘉縣。
這便是我的家鄉。
“這篇作文描述的內容,既源自現實,又非常巧妙的通過以往和現在,呈現出家鄉人們的生活面貌。”
“之所以沒能拿到滿分,主要是切入主題太晚,再就是開頭部分過于拖延…”
余陽和上級站在窗外,看過高分作文和語文老師的講解,來到教研室。
余陽一邊瀏覽成堆的教案,一邊開口道:
“在我看來,普通班屬于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重點是‘考試’,而‘考試’的源頭是教研組、出題組、出題人。”
“所以一個學校教的好不好,又能不能出高考狀元,其跟所謂的‘教育資源’沒什么關聯。”
“如果一個高中能夠選出200名出題人,再分別組成各科出題組,這個高中90的學生都能考七百分。”
“當然,這不現實,畢竟出題人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學校。”
“所以在過去,考高分的最佳方式是刷題,把各個地區和各個學校的試卷,全都刷上即便,摸清各個地區出題人的習慣,如果學生記憶好、腦子好,必然可以考高分。”
“也所以在過去,如果某個老師對‘哪個地區和哪個學校容易誕生出題人’、‘這些出題人又有哪些出題習慣’,全都非常熟悉,甚至了如指掌,那這個老師必然是‘高考名師’。”
“然而現在卻不一樣了,大數據可以記錄所有老師出過的題,大模型可以對‘同類題’進行歸類和分析,AI可以對‘出題人’進行預估和評測,然后綜合以上,進行押題,再讓普通班的學生,不停的做‘押題’,最終彌補概率過失,也就可以實現高考高分。”
“在這種獨特算法的支持下,我敢保證,今年高考,只要規則不變,普通班的所有人,都可以考700分以上。”
“如果哪個校外交易機構,利用普及的AI掌握了這種‘規則’,應試教育下,非三系地區的學生,誰有錢進入校外培訓班,誰能考高分。”
“也所以,領導們,時代真的變了。”
“這種改變,不是AI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也不是AI可以創造經濟效益,而AI可以從方方面面,甚至從我們想不到的地方,全面推翻過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創造一系列BUG和不公平。”
“猶如01年之前,誰能想到在耳朵里藏一個比綠豆還小的竊聽器,就可以在考場與外部進行對接,然后獲取高分答案。”
上級嚴肅的點點頭,“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就決定令教育系統與廠內教育接軌。”
“問題是,廠外產業并未與三系接軌,咱們培養出那么多三系人才,等廠內就業崗位飽和,多出來的人怎么辦?”
“我們已經在商議擴大三系產業規模的問題。”
“領導,我并不希望三系產業成為東方唯一,這不利于未來發展…或者說,如果三系倒了,我們怎么辦?”
“三系不能倒,也不可能倒。”
“兩手準備嘛,況且我把那么多外資搞進來,又逼迫他們在東方創辦企業,我們總要合理利用起來。”
“你的意思是?”
“西方科技并非全部不可取,我們可以把非三系產業的技術和資源,整合在一起,由國有資源管理委員會負責,然后委托給國際管理機構保管和運營,打造新一代類似貝萊德的托拉斯,然后設置一系列技術院校、本科院校,培養這些托拉斯企業需要的人才。”
“托拉斯是資本壟斷主義啊…”
“三桶油、三通信…”
“有三系產業在隔壁盯著,這些托拉斯要比大型官企更聽話,畢竟京城是京城,地方是地方,京城的管理委員會,并不一定能管深城的大型官企。”
余陽說完,不等上級回應,站在走廊里,環顧遠方的小縣城,“做到這一步,三系能幫上級打造68座類似東京都、紐約的超級中心化城市,然后帶動東方整體經濟發展。”
“又或者采用‘化整為零’,把非三系產業均攤給四五線城市,讓技術員和知識分子到鄉下去,走鄉村復興路線。”
“到了這一步,去中心化之后,三系能幫上級打造2萬3萬個現在的百強鎮、1000個現在的百強縣。”
上級不假思索道:“肯定選后者。”
“但你們現在走的是前者。”
“不過,領導們,現在還來得及,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數字系統,對現有發展進行糾錯。”
“余陽同志,不是糾錯,是改變。”
“是糾錯。”
“不是糾錯。”
“是!”
“不是!你怎么也學黃干臣?”
“哈,吃飯。”
東方新聞,對濟水數字城市管理系統進行了專訪。
畫面中。
當歐洲的一筆手套訂單流入濟水,該系統會瞬間進行分配。
誰負責總包→誰負責分包→分包產能如何、質量如何。
誰負責采購資源→誰負責運輸→存儲在哪距離分包最近。
誰負責分包驗收→誰負責總包驗收→誰負責封裝報關。
誰負責歐洲接應→誰負責收取尾款…
分包產能→分包職工人數→分包職工待遇。
分包能耗→電力供應→電力保障。
電力系統→是否調整發電量…
一項項數據,事無巨細的整合在一起,最終構成這筆歐洲手套訂單的生產任務。
如果再復雜點,還會涉及采購設備、擴大生產、招收工人等等,然后向外延伸出無數個支點,交于不同的機構負責,借此確保該訂單可以在具體時間內完成交付。
而類似的訂單和業務,在濟水足足有數十萬個。
因為從超級企業太陽紙業、如意紡織、三推工業,到小型家庭作坊,
從濟水大院、嘉縣大院、各個街道和鄉鎮,再到網格化社區,
從公路、軌道、高鐵、海空運輸,再到作坊轉運、人工搬運,
均采用這種模式。
“現如今,濟水借助數字城市管理系統,先后建成旅游快線、郊區輕軌、市內高鐵、市內地鐵,并成為整個東方第一個擁有環城高架的地級市。”
“根據此次試點結果,上級決定將‘數字城市管理系統先行版’,推廣到沿海110個地級行政區,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等到建成,在遠東貿易公司的輸送下,這些地區有望在兩年內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有望在五年內達到現有中流百強縣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該決定與萬國博覽會掛鉤,第二批數字城市極有可能迎來一大批熟悉又陌生的外企。”
兩天后。
上級體驗完濟水數字城市,返回十里營,繼續參觀萬國博覽會。
余陽則來到太白樓,會見昨天晚上就已經趕過來的小沃爾頓。
此時此刻。
復古式建筑內,小沃爾頓正佩戴AR眼鏡,了解農業4.0。
詳細字幕通過納米級射燈,投放在鏡片上:
農業4.0基于農業3.0,依托工業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農業生產,綜合構成的智能化、都市化、自由化三系生態鏈。
在這個生態鏈中,你通過三系穿戴微端、三系各類終端,可以實現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體驗。
比如帶上AR眼鏡,通過三系網購平臺購買服裝、電器、家具等等,你選擇對應商品,眼前就會浮現AR造物,令你通過虛擬現實提前體驗···
小沃爾頓來到濟水,一舉一動,基本都在三系掌控之中。
余陽直接邁入房間,后者當即摘下AR眼鏡。
“余董。”
“說說吧,你能拿出哪些令我滿意的籌碼。”
“余董,南方共和在東方的投資總額,折算成紅鈔,約2.5萬億。華爾街在東方的投資總額,少說3萬億。三系為雙方提供的項目,也就是轉讓出去的三系產業,如果估值,少說5萬億。三方疊加,差不多10萬億。”
“嗯,這是05年和06年的投資明細。”
“我們國際猶資,可以抽調同等的資金,幫三系實現東方復興計劃。”
“你們猶資的許諾,很難令人相信啊。”
“余董,你應該最了解我們現在的處境,若非走投無路,我絕不會拿出那么多的資本,換取您的糧食援助。”
“問題是,你們走投無路,剛好是我希望看到的。況且,我跟老布、老史密斯合作,已經是對資本最大的忍耐,不可能再接受另一個更貪婪的資本進入東方。”
“余董,您開條件吧,我們真的非常需要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