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63章 記者招待會、全新作戰計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農業狂魔

  三元農業·漢城記者招待會。

  余陽發揮攪屎棍子特長,胡謅道:

  “找不到宜居星球,令我感到恐慌和絕望,聽起來有些離譜。”

  “但這是事實。”

  “因為二戰以來,母星進入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時期。”

  “那就是長期穩定和人口大爆炸!”

  “二戰之前,全球幾乎每10年就會出現一場超級瘟疫,或出現大規模戰爭,或出現大范圍饑餓。”

  “這導致1950年之前,全球人口始終不曾突破20億。”

  “而1960年之后,大規模戰爭結束,科技高速發展,全球趨向于穩定,人口也就直線增長。”

  “到了1990年,世界人口翻了近三倍,達到53億。”

  “這還只是登記在冊的數量。”

  “到了2000年,世界人口突破60億。”

  “根據三元智庫計算,如果不出現特殊事件,2020年,世界人口將會達到80億,2050年,世界人口將會達到120億。”

  “不要跟我談什么老齡化、人口負增長,那是你所在地區的問題,在其它地區,絕大多數人比你更能生。”

  “那么,50年后,人口翻倍,糧食產量必然要翻倍,否則養不起那么多人。”

  “問題是,當今科學技術已經陷入停滯。”

  “我們耕種使用的設備、種子、農藥、化肥,包括農業技術,已經很難有所突破,再加上耕地有限,人口增長又占用耕地,未來糧食產量只會少,不會多。”

  “所以50年后,全球將有五分之四的人口陷入饑餓。”

  “由于糧食從來不是平均分配,有的地區朱門酒肉臭,有的地區路有餓死骨,尤其人類還創造了一系列足夠毀滅人類數萬次的超級武器···”

  “這意味著在2050年之前,母星將會爆發一場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生存戰爭。”

  “根據三元智庫模擬,考慮到宗教、種族、歷史矛盾、資本壟斷等因素,輕則傷亡100余億,重則人類不復存在。”

  “所以糧食問題關乎人類生死存亡。”

  “我們應該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盡可能的開辟更多耕地,以及發展太空農業,否則事到關頭,一切都已經來不及。”

  余陽說完,投放一組資料,“三元農業不是糧食販子,更不是萬惡的資本公司,是一個集體性質的農業經濟體。”

  “因此在過去的幾年中,三元農業斥資萬億,先后研發三系種子、三系肉豬、谷飼肉牛、三系化肥、三系營養土···”

  “而在滿足集體需求的基礎上,我們愿意為合作者提供糧食保障,并向鄰近地區低價供應生活物資。”

  “就像漢城市民,包括南棒的所有人,之所以吃得上便宜且品質優秀的大米,完全是因為三系職工吃飽了,有所剩余。”

  “反之,如果職工吃不飽,一粒糧食也不會流出廠區,試問到時候,你們誰能買得到糧食?誰又能買得起糧食?”

  余陽當著全球記者面說這些話,不是口吐狂言,而是陳述事實。

  因為這是世界第五大糧商的絕對實力。

  別的不說,他當場就可以決定下一秒,南棒的米價是漲十倍,還是漲百倍,又或者直接免費。

  “但廠內職工的數量在增長,三系合作伙伴的數量在增長,猶如剛剛闡述的世界人口大增長,早晚有一天,三元農業只能滿足廠內需求。”

  “所以尋找更多耕地,是三元農業未來50年的首要任務。”

  “如果三元農業養活不了廠內職工,或遭到攻擊,或不復存在,南棒居民的生活支出,將會隨著世界經濟大蕭條,比02年翻3~5倍,占每個家庭總收入的80%~120%。”

  “或者說,至少有一半家庭需要貸款吃飯。”

  “更甚至隨著世界人口大增長,南棒進入社會動蕩期···”

  “而當三元農業可以養活更多職工,也就可以持續降低三系周邊地區的生活支出。”

  “就像漢城的豬肉,三元農業沒來之前,每公斤約3萬韓元,折合150紅鈔,三元農業來了之后,每公斤約2萬韓元,折合110紅鈔。”

  “又像漢城的牛肉,每公斤5萬韓元,折合280紅鈔,北美爆發狂牛病之后,價格更是翻倍,但三元農業卻可以保證漢城的牛肉供應價,始終保持在每公斤220紅鈔。”

  “再就是瓜果蔬菜,白菜降價三分之一,約45紅鈔一顆;西瓜便宜一半,約10紅鈔一塊···”

  “用東方話講,這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那么,如果三元農業拿到更多耕地,甚至找到宜居星球開辟新的種植區,作為三元農業的鄰居,南棒居民的生活支出,將會隨著三系糧食供應,下降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如此,你節省下來的存款,就可以購買物美價廉的三系商品,包括日化洗護、飲料零食、床上用品、家用電器、ai設備···”

  余陽說這些話是讓南棒明白,三元農業的任何決定,都事關他們每一個人。

  短期看:

  你擁護三元農業,你享受利好。

  你反對三元農業,你貸款吃飯。

  長期看:

  你擁護三元農業,你避免戰亂。

  你反對三元農業,你沒有未來。

  這種類似威脅的做法,看似有些不妥。

  但南棒作為聯邦資本在亞太的戰略支點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在軍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早已被聯邦資本改造的面目全非。

  堪稱北美的試驗場。

  在這種基礎上,三元農業若想破壞第一島鏈,必須讓南棒沒得選。

  否則對方只會左右搖擺,今天跟你好,明天跟他好,后天再換個總管,口頭上對你不停刺撓···

  所以從一開始,自家對南棒的態度,就十分強硬。

  比如去年直接封鎖糧食貿易,迫使南棒找了個‘余三元的親戚’來和談。

  從而導致今年南棒刮起3級大狂風,南棒對北美陰奉陽違,玩著樣不派出戰艦。

  再就是,雙方實力懸殊,自家對對方沒必要客客氣氣。

  該說的一次說明白,以后怎樣,那是南棒自己的選擇。

  聊完該話題之后。

  三哥記者迫不及待的舉起手。

  余陽看在糧食供應方和最近三哥幫忙怒懟北美的份上,示意對方發言。

  “余董,我方6月中旬從貴方訂購了4500萬畝耕地需要的三系麥種、三系化肥、三系農藥,并按照貴方提供的種植技術進行耕種,但一個月過去,麥苗出現了大面積黃葉、爛葉現象。”

  余陽微微皺眉,“有沒有對種子、化肥、農藥進行檢驗?”

  “都是真的。”

  “三元農業是否派出團隊啟動調查?”

  “我方暫時沒有要求貴方入境指導。”

  余陽當場拿出s.y掌機,連接大屏幕,當眾在三系論壇檢索相關報告。

  很快,屏幕上出現一條‘有關三哥采用平東科技局02年468期實驗報告,對今年6月份小麥進行大范圍增量的若干意見,及善后處理辦法’。

  打開后,文案前半部分,大多是三哥用雷達車,或大功率雷達,不間斷掃描和照射麥田的照片。

  其中還有幾篇三哥的新聞報道截圖:安拉阿巴德農業公司成功研發出全球首項雷達增量技術,預計今年小麥產量上漲320!

  安拉阿巴德農業公司股票漲停!

  得,不用看了。

  三哥拿平東科技局忽悠歐美的‘雷達育種試驗’,進行了育苗實驗。

  這么搞,別說麥苗扛不住,人怕不是都會被大功率雷達照爛。

  余陽把善后處理辦法調出來,看向三哥記者,“問題出在雷達上,你們沒有采購配套的三系雷達。”

  “你們該不會認為,隨便找幾臺雷達就能促進植物生長吧?那還要平東科技局和三元高科做什么?”

  “人家前置論文上寫的明明白白,是尋找到促進光合作用的波段,然后利用這個波段,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植物吸收營養成分的速度,借此提高植物生長速度和糧食產量。再就是,植物種類不同,對光照強度要求不同,對營養成分需求不同,需要的電磁波頻譜也不相同···”

  余陽說完,翻翻善后處理辦法,看到平東科技局對三三小麥專用雷達的報價高達1500萬美刀(單臺可覆蓋200公里),暗中倒吸一口涼氣。

  這群造假專業戶可真夠狠啊!

  畢竟雷達照射、促進生長,全都是假的。

  用不用這玩意,三三小麥最終產量不會變。

  平東科技局之所以推出這種雷達,無非是自家擔心各個地區的土質、水質、種植差異,影響最終產量,引發不必要的糾紛,便對三系種子的產量,采用保守估算。

  比如畝產1280斤1420斤,自家最多報1280斤。

  因此每年收獲季,實際畝產量都會高出50斤140斤不等。

  而這種保守估算,也就令造假專業戶平東科技局鉆了空子。

  “這樣吧,專用雷達給你們打95折,另外派出專業團隊,免費幫你們解決黃葉、爛葉的問題。”

  “謝謝余董。”

  果真是人傻錢多。

  余陽忽然想起三哥載人航天的事兒,下意識問道:“上次你們家的載人航天項目大力飛磚,似乎出了問題(原地爆破),最近有沒有重啟該項目?”

  “已經成功了!”

  “非常棒!”

  余陽由衷贊嘆道。

  畢竟人家用的是自家高能塑基燃料。

  這次成功,下次肯定還會采購。

  不曾想,北美記者多嘴道:“就是不知飛哪去了。”

  “并且還是載著12名航天員。”

  這就不是三系企業的問題了。

  畢竟三哥沒買自家的發射系統、控制系統。

  隨后,余陽抬手指向歐盟安排的記者。

  后者會意,起身大談北美沒有的人權,最后來一句‘余董,您怎么看?’

  “你說得對,他們確實沒有人權。”

  接著,非洲記者起身,大談北美沒有的民主,最后來一句‘余董,您怎么看?’

  “你說得對,他們確實不民主。”

  旋即,西亞記者起身,大談北美的流氓行為···

  “你說得對,他們確實流氓。”

  接下來,東方記者大談北美帝國主義霸權、南洋記者大談北美官方制販···

  最后,三系記者嚴重懷疑北美連所謂的‘自由’都沒有。

  然后列舉內部fbl監聽,外部cia監視,另有nsa全網定位和全網監控···

  記者招待會結束后。

  據說住在同在一個酒店老布,被惡心的一整天沒能吃下飯。

  會長酒店,總統套房內。

  余陽坐在客廳,查看東岳號艦長常大勇發來的作戰計劃。

  正常來講,北美有gps,自家有西塔星鏈。

  北美有雷達通信一體化,自家有網絡通信一體化。

  北美有顯卡矩陣,自家有空中園。

  雙方海上對決,在開戰的那一剎那,雙方確實要進行電子信息戰。

  然后比拼算力、劫持頻譜、偽裝頻段、ai生成虛假指令、搶奪通訊設備控制權、搶奪艦船系統控制權···

  幾乎可以說,電子信息戰的結果,就是海上對決的結果。

  所以東岳號可以憑借艦載獨立ai指揮作戰系統,硬扛‘小鷹級、企業級、倭島第一、第三護衛群構成是雙航母艦隊’。

  然而藤真發來密信,告知倭島第一、第二護衛群的主力艦,不是失火,就是鍋爐損壞,要么武備系統年久失修無法啟用···

  因此倭島在石油大王派系的壓迫下,從第一、第二護衛群抽調了總計11艘三十年前的老戰艦。

  并且拆掉了昂貴的火控系統,撤銷了昂貴的反潛機,就連相應的導彈,也只準備了五分之一。

  這樣一來,東岳號的電子信息戰能力,就顯得有些大材小用。

  并且雙方進行電子信息戰,等于互相靜默,外界諸多國家根本看不懂哥倆在干嘛。

  不知道海上對決的,怕不是要誤以為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

  反之。

  雙航母編隊釋放數百枚導彈,東岳號啟動彈幕反導系統。

  雙航姆編隊釋放8080,總計160架艦載機,東岳號發射200枚防空導彈,或者自家提前從南越抽調50架j11bpromax跟大黃蜂斗一斗···

  雙方打得越激烈,戰況越焦灼,國際上才會有買家。

  況且j14已經實現量產,什么高性能j10、j11b、j11bpro、j11bpromax,還有高性能y8、y8pro加油機,以及三年前囤積的標槍式多用途導彈,是時候清庫存了。

  余陽沒有聯系常大勇,而是接入新泰數據中心,找到東岳號獨立ai山神作戰指揮系統的后臺小組。

  該小組擁有120名成員,主要負責通信維護、硬件維護、多組備用服務器待命。

  換句話說,‘山神’崩了,需要在毫秒之間切換山神1,或山神2、或山神3,以免延誤戰機。

  電話接通后。

  余陽吩咐道:“不要電子信息戰,跟雙航母編隊來一次落后的常規戰術,包括反艦、反導、反魚雷、戰機搶奪制空權、戰機對決···表現的越里胡哨,咱家拿到的訂單越多,還能以三美合資的名義,順便拍一部前所未有的海戰大片。”

  “好的!”

  7月23號清晨。

  菲律海。

  東岳號自西向東進入約戰海域。

  小鷹級航母與企業級航母,在四艘9000噸級金剛防空艦、六艘4000噸級初雪/朝霧/村雨驅逐艦、一艘太刀風級防空驅逐艦的拱衛下,自北向南,駛入約戰海域。

  由于西塔星鏈已經覆蓋亞太,北美在亞太第一島鏈又設有大量基地,因此雙方均在出發前,就已經通過警戒雷達發現彼此。

  現在只等拉近距離,借助火控雷達進行鎖定、攻擊···

  而火控雷達的鎖定原理,是結合警戒雷達的發現,對著目標方向,持續發射雷達波。

  雷達波越頻繁,目標信息越詳細。

  反之,a戰艦被雷達波不間斷的頻繁探測,意味著敵人已經發現自己,并時刻關注自己的方位,甚至在引導導彈飛過來,所以a戰艦的航電系統會發出警報‘我艦已被鎖定’。

  同理,戰機被雷達照射,猶如被手電筒指著,航電系統也會發出警報。

  但有一種情況屬于例外。

  也就是‘警戒雷達gps軍事衛星’。

  警戒雷達發現你,gps定位你,即便你不是用gps,軍事衛星也會監控你的實時動向。

  然后多組信息交換,我也就知道你的具體經緯度。

  這個時候,不需要火控雷達,我向目標經緯度來一次集火,也就有可能干掉你。

  那么,我不動用火控雷達,你自然不知道你已經被鎖定。

  你不知道被鎖定,導彈飛過來,你肯定來不及防備。

  這就是‘點對面’的戰術。

  又叫‘雷達通信一體化’,或者叫感知作戰系統、協同作戰系統。

  不過,由于空域不是平面,需要計算3d坐標,戰機飛行速度又快,目前‘點對面’無法用于空戰。

  只能打一打固定建筑、移動緩慢的艦船。

  所以。

  東岳號沒有動用火控雷達,而是借助西塔星鏈,找到了雙航母編隊。

  雙航母編隊同樣沒有動用火控雷達,而是借助軍事衛星,找到了東岳號。

  然后相距1000公里的雙方,確定對方位置后,利用經緯度,向對方所在海域傾瀉了自身所有庫存彈藥。

  嘶嗖嗖嗖嗖嗖···

  受邀觀看的冰熊、歐盟、西亞、南美等五十多個國家,目睹東岳號指揮室的操作,以及大型屏幕上以像素游戲形式呈現的雙航母編隊,無不傻眼。

  你說東岳號艦長不懂海戰吧,人家在20秒內覆滅了亞太本土第一艦隊第二護衛群。

  你說東岳號艦長懂海戰吧,人家從開始到現在,只看了眼像素畫面,就梭哈了所有彈藥。

  這時。

  雙航母編隊釋放160架艦載機···

  而南越方向,由30架j11b、10架j11bpro、10架j11bpro構成的飛行大隊,也飛躍南部海域,進入菲律海。

  這一次,雙方動用了火控雷達。

  三系戰機顯示屏上,ai瞬間分配好攻擊任務,然后接管導彈發射權。

  美系戰機顯示屏上,火控雷達標注三系戰機,但隨著三系戰機加速,突破3馬赫,并上升到1.9萬米以上高空,火控雷達猶如數據丟失,又猶如網絡不好,最多斷斷續續的傳來三系戰機的方位。

  與此同時。

  雙方艦載導彈也在空中相遇···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