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75章 三元新品上市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農業狂魔

  雖然廖鵬飛的餐廳,需要裝修完才能營業。

  但三大建筑公司的團隊,可不會等著這位姓廖的競爭對手。

  農歷十一月廿二。

  陽歷99年1月9日。

  市三建總經理通過關系,將泰市菜籃子計劃,搬上了泰市早間新聞。

  首先是囤積了三天的韭菜,參考冬季市場價,1元一斤。

  三元農業為了回饋本地父老鄉親,如果你買100斤,當場贈送一輛小推車。

  啥?買不起?

  啥?即便買了,也吃不完?

  沒關系,你可以拉著鄰居街坊,拼單!

  今天小推車歸你,明天小推車歸他,后天小推車歸另一個人,這樣一來,大伙都有了小推車。

  泰市新聞簡單給韭菜來了個特寫之后,接下來十幾分鐘,重點照顧小推車。

  富有質感的金屬骨架,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

  仿佛這車比虎頭奔還上檔,讓人忍不住想起列車鋼軌。

  然后一老頭,一老太,輪番上演舞臺劇。

  或買菜,或拉貨,或接送孩子上下學……

  最后鏡頭給出市三建跑出來的賣場。

  包括平東縣以及下屬鄉鎮,平陽縣以及下屬鄉鎮。

  泰市更是把賣場設置在了汽車站、火車站、老年活動中心、青年活動中心、少年文化宮。

  此外,豆苗、干苗條、地瓜干等等,皆享受該活動。

  市一建眼看市三建動手,連忙把投放到了泰市所有頻道。

  這個播放:“三元火鍋,他好,我也好。”

  那個播放:“三元火鍋,溫暖開胃,家中常備。”

  市二建的動作有點慢,因為這年頭很少有人能接受價格昂貴的半成品菜。

  為此,市二建的團隊,請來一批官企食堂下崗失業的廚師,只要顧客采購一定額度的半成品蔬菜,廚師就會免費上門服務一次,手把手教顧客做菜。

  有農婦提供的烹飪技巧,加上專門只做的調料、佐料。

  上門服務對擁有一定基礎的廚師們來說,即便顧客家的鍋碗瓢盆不順手,照樣可以做出精美菜肴。

  以至于飯店、餐館,開始考慮跟市二建的團隊進行合作。

  因為這樣能節省一大筆人工費用。

  但三元公司新項目中,最火的卻不是上面三個。

  而是瓜果拼盤。

  三大建筑公司的副總們,為了上進,聯合在一起,先找到泰市民俗協會,讓對方調整習俗。

  比如祭祖的時候,益用亮黑色果盤。

  比如婚慶的時候,益用黃金色果盤。

  比如逢年過節,益用白銀色果盤。

  然后副總們又攻略了婚慶用品店、棺材店、扎紙店等等。

  并帶著三十個西裝革履的下屬,跑到幾個熱鬧的婚慶現場,或肅穆的白事現場。

  上禮,送果盤。

  “咱麾下,也算人才濟濟了。”

  余陽了解完泰市正在上演的一切,感慨萬千。

  隨后拿起平東湖承包保證書。

  該保證書不是東山水利,或者東山農業編寫。

  也不是東方水利和農業,而是東方環境機構。

  事情有點奇怪,但蓋章都是真的。

  并且,這項保證書,不是單獨拿給自家簽字。

  而是平東湖對外開放,在實現商業化過程中,必須公開透明,進行招拍掛。

  所有參與招拍掛的企業,必須簽署這份保證書。

  簽署之后,若有違規,輕則罰款千萬,重則牢底坐穿。

  招拍掛由泰市舉辦,東方環境機構監管。

  公示期一個月,要求至少有3家符合農林牧漁類型的公司參與,保證金200萬,起拍價1000萬/年,首次簽3年合同,后續承包費用每年漲幅不超過10%,自動續簽5年,或承包方主動放棄。

  “也就是說,如果有內部操作,自家必須準備3200萬。”

  “如果沒有內部操作……”

  “那就要砸錢了。”

  “但不管怎么說,老董給自家爭取到了機會。”

  到時候,拿下平東湖,等于占領平東縣50%以上的土地。

  然后攻占縣大院,三級村鎮中心就出來了。

  不過,當前最重要的是搞錢。

  或者說,把攤子鋪開。

  余陽看看日期,找來農用四輪,開著來到徐家村北側塑料大棚區。

  一個月前種植的大豆,今天已經成熟。

  喚出半透明頁面,選擇收割,視野中并未浮現出種田系統必備的一鍵收獲。

  而需要安排負責種植大豆的農夫入場,先把一棵棵大豆割斷,然后集中到磨坊周圍晾曬。

  等到桿葉全部焦黃,也沒像印象中那般,用木棍敲打整棵的大豆,讓豆粒蹦出來。

  而是拿起其中一棵,徒手慢慢擼。

  余陽看不下去了,招呼農夫,“大哥,咱這得整到猴年馬月?”

  “你不是留種嗎?我用棍子敲,或者用設備軋出豆粒,這批大豆可就毀了。”

  “還有這說法?”

  “育種技術復雜著呢。”

  “這批大豆,適合做什么?”

  “參考縣里提供的書籍,這批大豆屬于高蛋白,適合簡單榨油,然后把豆粕拿去當飼料。”

  “畝產量多少?”

  “300斤左右。”

  “算是高產了。”

  年代不同,產量不同。

  在這個化肥農藥剛剛興起的年代,大豆產量遠遠比不上未來。

  “每畝地需要多少大豆種子?”

  “5~8斤。”

  “塑料大棚單座2.25畝,每畝300斤,這么說,此次可以收獲670斤大豆種。”

  “差不多。”

  “如果咱們在外界農田里種植這批大豆種子,最多鋪設111畝,太少了,完全體現不出咱們的種子優勢。”

  余陽說完,掐指算了算時間。

  一個月之后平東湖招拍掛,大豆在陽光充裕的前提下,一個月一成熟。

  時間剛剛好,但種子的好與不好,要看試種產量。

  即便不看產量,也要看種下去10斤,有多少成苗。

  如此,時間肯定來不及,除非安排足夠的農夫,給村鎮中心的農田加速。

  但二級村鎮中心的農田,只是讓大豆長得更好,不是真正育種。

  想要培育大豆種子,還需三級村鎮中心的實驗田。

  而升級三級村鎮中心,必須占領平東縣一半以上的土地,也就是拿下平東湖。

  “拿下平東湖,需要資金。”

  “資金哪里來?”

  “還是繼續賣菜吧。”

  余陽喚出半透明頁面,瞧了瞧人口。

  又是三天過去,壯漢再次增加二十多人。

  “爆兵計劃,有必要提提速。”

  “不然老董那么努力,咱卻毫無建樹,有拖后腿嫌疑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