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三十三章 遠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話事人

  第二百三十三章遠征第二百三十三章遠征←→:最新網址:mayiwxw

  揚州城這個地方,位于大運河與長江交叉點上,可以說是天下重要的交通樞紐,路過或者暫住的外地人非常多。

  所以揚州城里的房屋租賃業非常發達,像陸君弼家里這樣,有兩處空余院落專門用來出租的情況很正常。

  但是帶眼前這群樣貌悍勇的人物去住,又讓陸朋友心里有點打鼓。

  他不禁想起了前年發生的一件事,有幾個外地強盜流竄到揚州城,租了一處院落為基地。

  隨即這幾個強盜在城里作案數起,最后在被追查到之前,扔下了租賃院落揚長而去。

  于是陸君弼就產生了一點糾結,想著自己是不是太孟浪了。

  雖然林大官人身帶重金,不怕找不到地方住。

  但剛才從言談中看出點端倪,這陸君弼應該和鄭家有點關聯。

  不然的話,鄭家剛重修好平山堂,沒有正式開放,陸君弼怎么就能帶人去游覽?

  所以林大官人豪爽的說,“感謝陸朋友高義!今晚我做東道!”

  陸君弼抹不開面子,只能先帶著林泰來一行人,先往東關街走去。

  在路上時,陸君弼不再旁敲側擊大宗師的事情,而是與林泰來談論起四書五經、文章寫作、詩詞歌賦。

  林大官人隨口應付著,甚至還即興而作,現場口占一首詩送給了陸君弼。

  于是陸君弼又放下心來,王朋友有這樣文化素養的人,肯定不至于是打打殺殺的強人了。

  帶著幾個彪悍隨從,估計也是為了出門在外的人身安全。

  而且那幾個隨從都以“坐館”來稱呼王朋友,若不是文化人也想不到用這種教書先生式的稱呼。

  到了地方,陸君弼將林泰來送入院中,交付了鎖鑰,然后說:“王朋友且先安頓,我先去安排晚上的事,待到傍晚時再來請你。”

  等陸君弼和朱訥夏兩人暫離后,先前負責去街頭打聽消息的張文立刻稟報道:

  “揚州這邊沿街茶舍不少,我等進了好幾家打探消息,確實也得知了一些情況。

  聽說白姬被鄭之彥帶回揚州后,專門安置在大東門外一處別宅里。

  又聽說鄭之彥買下白姬,也不是為了他自己受用,而是要拿蘇州花魁的名頭當噱頭,做點漲聲望的事情。”

  白美人不僅僅是情懷,還是蘇州城第一好漢的臉面和威望。

  蘇州人都知道林大官人覬覦白狀元,如果最后白狀元落到了外地人手里,那對林大官人的威望就是一種打擊。

  林泰來嘆道:“如果在蘇州城,這事就好辦了。”

  張文也跟著說:“若在蘇州,我們可以破門而入,直接把人搶走。

  但是在揚州客地,我們暫時無法硬來,否則不是困在城中就是陷于官府。”

  然后張文又分析說:“主要是因為在揚州城里,我們缺乏官面上支持,或者說是缺少能解決官面問題的能力。”

  林大官人很欣慰的說:“你能認識到這點,也算是有長進了!”

  張文繼續說:“所以坐館當務之急,需要尋求官面上的支持。

  如果沒有這種支持很難放開手腳,就像當初最開始,王稅使對坐館的支持那樣。

  說起來,揚州城里衙門也不少,有府衙、鹽運司、巡鹽御史察院,還有鳳陽巡撫兼河漕總督的行臺,隨便打通哪家都可以。”

  林泰來又問道:“你們說,鄭之彥有沒有可能對我們讓步?”

  “當然沒有可能!”這次卻是張武搶答,他有點不服氣,哥哥越來越向智力型進化,自己卻還是打手角色。

  林泰來鼓勵道:“伱說說理由。”

  張武根據自己的經驗答道:“總和兩邊打探到的消息來看,鄭之彥這個鹽商野心很大,有強烈的進一步向上躍升的心思。

  所以他在想盡辦法抬升名望,完成由鹽商向鄉賢名流的晉升。

  他現在的狀態,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坐館,不可能在臉面和名望問題上讓步!

  而且鄭之彥足夠有錢,拿錢買通他沒意義,坐館又給不了鄭之彥想要的利益,他就更沒可能讓步。”

  林泰來問:“那現在又該怎么辦?”

  張武答道:“坐館也說過,就算混文壇,也要有武力為后盾。

  鄭家這樣的大鹽商,肯定仆役護衛成群,就憑我們這幾個人,很難與之為敵,所以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聚集人手。

  幸虧揚州與蘇州并不算太遠,我愿意晝夜兼程返回蘇州,調集一批人馬來支援!”

  張文笑道:“你都能想到的問題,坐館還能想不到?

  如果像你一樣現在才想到,那就晚了不知多少步了!

  你也不想想,二月份是什么季節?”

  關系到朝廷生命線的漕運,每年就是從二月開春開始的,上萬艘漕船開始緩慢的出現在大運河上。

  宣德朝以后,漕運主力也從民戶變成了沿途衛所官軍,所以有了漕軍的說法,最重要的漕軍就是揚州衛和鳳陽衛。

  蘇州也一樣,二月開始向北方運輸漕糧,運輸主力則是蘇州衛官軍。

  當然,縣里面也可以征發民夫輔助漕運。

  其實大明中后期的漕運制度,大部分漕糧并不是從江南直接運往北方京師。

  這樣路途實在太遙遠,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太多。而且路程周期也實在太長,不利于調度,各方面都很不科學。

  所以從宣德朝以后,在運河沿岸設置了若干水次倉進行中轉,采用接力式運輸的法子。

  從江南北上的漕糧,往往只需要送到指定的水次倉就可以了。

  比如蘇州有很多漕糧,都是指定輸送到揚州和淮安的水次倉。

  林氏社團的白紙扇高長江、四大金剛之一于恭敬,此時就站立在船頭上。

  他們兩人是吳縣輔助漕運“民夫”的正副頭領,正率領五百“民夫”,人手一張官府勘發的路引,前往揚州。

  據說過了長江,由南向北地勢漸高,所以北上行船困難,需要民夫打輔助。

  這五百“民夫”里,有三百人是社團成員,其余二百人都是從地盤上征發來服役的。

  但兩類人混編在了一起,同進同退。

  船頭上的高長江意氣風發顧盼自雄,天下有幾個人能有率領五百人遠征的經歷?

  (本章完)

  最新網址:mayiwxw←→新書推薦:(明智屋中文沒有,更新及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