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61章 拿我當日本人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文豪1978

  趕在開學前,晏晏把幾個要好的同學請到了家里,

  都是女同學,林朝陽對此很滿意。

  「都喜歡吃什么菜,有什么忌口的,都跟叔叔說一下。」

  林朝陽化身大廚,主打一個賓至如歸。

  一群女孩子嘰嘰喳喳的說了半天,林朝陽一一記下,然后安排人去買菜。

  見晏晏跟幾個同學玩的正歡,林朝陽抓住了一個落單的女同學。

  「許佩瑤是吧?你父母可真會取名字。」

  「林叔叔好。」

  名叫許佩瑤的女同學面對林朝陽有些緊張,這可是全國知名的大作家,她都是在書上看到林朝陽的名字。

  「平時都喜歡讀什么書?」

  「都是學校推薦讀的名著,您的書我也看過,《高山下的花環》《棋圣》《梵高之死》和《入驗師》。」

  許佩瑤列舉的都是林朝陽作品序列中比較「好讀」的作品,結合她這個年紀,已經算是閱讀量比較豐富的了。

  見她讀過不少自己的作品,林朝陽心頭一喜,是書迷,更好辦了。

  等菜買回來,林朝陽的「線人」也發展的差不多了。

  他擼胳膊挽袖子,花了兩個多小時,使出看家本事置辦了八個菜,吃的花季少女們胃口大開,眉開眼笑。

  「吃飯!」

  林朝陽給冬冬夾了口菜,他立馬受驚一般慌忙收回了視線。

  林朝陽順著他剛才看的方向望過去,視線鎖定在許佩瑤身上,眉頭不禁皺起。

  憑心而論,跟晏晏玩在一起的幾個小姐妹,顏值都很耐打,豆蔻年華惹來少年慕艾倒也不奇怪。

  可你小子意志也太不堅定了,前幾天不是還圍著那個「假小子」轉嗎?

  荷爾蒙爆棚的小子真是麻煩啊!

  元宵節后,林朝陽新書的創作進度喜人,第三卷已經創作過半,有望在5月份之前完稿。

  這天上午,小六部口胡同來了兩位客人,是《當代》的副主編汪兆騫和編輯祝昌盛。

  兩人登門,自然是為了林朝陽的新書。

  事實上這一年來他接待了至少六七撥編輯,來人無一不是國內一線文學雜志、出版社的資深編輯,大家的自的無外乎都是新書。

  林朝陽一部新書了三年多,文壇對于他這部新書的訊息早就傳開了,都知道他在寫一部以唐代歷史為綱的鴻篇巨著。

  對于這樣一部作品,國內各大文學雜志社、出版社自然垂涎不已。

  「還在寫,沒那么快。」

  「前兩卷才剛寫完—沒那么快,我是打算至少得寫完一半再陸續發表。」

  跟林朝陽聊完新書的創作進度,祝昌盛主動開口問起了他對發表的想法。

  林朝陽在《當代》發過的作品,責編都是祝昌盛,兩人關系一直不錯。

  「朝陽,你這部浩浩湯湯,注定是要在當代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發表單位可得選擇好。

  《當代》你是合作過的,不管是業內的美譽度還是影響力都出類拔萃,這些你都了解,也不用我多做介紹。

  只要你愿意把新書交給我們,條件你盡管提。」

  「老祝,這不是條件的問題。我現在只想把精力都放在創作上,發表的事暫時還沒考慮過。」

  「是是是,我明白。你的作品從來都不愁發表,可咱們是老關系了——」

  車轱話說三遍,不膩也煩了,見林朝陽態度堅定,祝昌盛和汪兆騫也只得先告辭離開。

  隔了幾天,又有編輯登門,這回是《收獲》雜志的程永新,去年時他就跟李小琳一起來拜訪過林朝陽。

  進門后程永新倒是沒提發表的事,只是關心林朝陽的創作進度,聊了一陣之后便起身告辭。

  臨走時又說:「下個月我過來燕京組稿,到時候再跟您聊,估計那時候您第三卷都寫得差不多了。」

  林朝陽目送他離開的背影,不覺露出笑容,這人倒是挺有意思,看來是打算把稿子蹲到手,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跑得起。

  三月里,春光明媚。

  英國方面傳來消息,英國壟斷和兼并委員會向貿工部建議,英國衛星電視公司收購曼聯俱樂部的交易不符合公眾利益,這也意味著新聞集團染指英超聯賽的想法暫時性失敗了。

  這個時候,擺在曼聯股東們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是繼續等待愿意給予他們超高溢價的冤大頭再次出現,二是接受陶玉書給出的4.2

  億英鎊的報價。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即便是4.2億英鎊的報價也遠超曼聯本身的價值。

  所以曼聯股東們并沒有猶豫多長時間,最終決定將曼聯正式出售給明報企業。

  以4.2億英鎊的價格收購曼聯,相當于7.42億美元,即便是對于明報企業這家已經上市多年的傳媒巨頭而言,也是個沉重的壓力。

  要不是明報企業有星空衛視這個現金奶牛,真就撐不起這場耗資數億美元的收購案。

  明報企業收購曼聯俱樂部的消息傳出后,外界也不太看好陶玉書的操作。

  為了一家足球俱樂部耗資數億美元,怎么看都太敗家了,不過這只是香江股市和商界的視角。

  先是收購《標準晚報》,后又收購曼聯俱樂部,明報企業英國大動作頻頻,一下子就在英國國內打開了名氣,同時也在國際上大大的揚了一次名。

  一周時間里,多次登上各國重要的經濟、體育刊物的頭條,吸引了無數目光。

  而這樣的效果,正是陶玉書所追求的。

  這當然不是好大喜功,而是為明報企業塑造國際知名度,這也是明報企業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截止3月中旬,改版1個半月的《倫敦標準晚報》已經逐漸成為倫敦工薪階層每天下班后不可缺少的讀物。

  因為地鐵空間擁擠,《倫敦標準晚報》特地縮小了尺寸。每天傍晚的倫敦地鐵上,隨處可見腋窩下夾著《倫敦標準晚報》的打工人。

  在明報企業收購曼聯俱樂部的消息在英國國內廣泛傳播時,《倫敦標準晚報》的每期銷量也悄然突破了70萬份,成為英國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晚報。

  一個月時間,從原本的6萬份銷量到70萬份銷量,這就是免費的魅力。

  從《天天日報》到《倫敦標準晚報》,明報企業的免費路線獲得了成功,但目前還不能松懈,畢竟免費路線是先燒錢,后見效益,一切還得等個半年才能見到真正的效果。

  數日后,林朝陽往陶希文在燕大的工作室去了一趟。

  他的QQ上線一年多時間了,迭代了多個版本,也積累了近80萬名用戶。

  「這是小光。」

  「這是夜貓。」

  陶希文把手下僅有的兩個技術人員介紹給林朝陽,他前幾年剛回國時總愛窩在工作室里鼓搗自己的東西,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當「站長」。

  惠多網誕生于美國,是一種BBS建站程序,通過電話線連接,以點對點的方式轉發信件,是技術愛好者自行搭建的一個替代性的通信網絡。

  與后來的互聯網不同,惠多網不支持在線交流,而且一根電話線只能一個人用,用戶把內容傳上去后要趕快下來,否則別人就上不去了。

  1991年,在燕京定居的灣島人羅依開通了惠多網在中國的第一個站點一一「長城」站,在中國的FidoNet站群便被叫作CFido。

  一開始,上惠多網的幾乎都是從海外撥長途回國的中國留學生,這其中就包括了陶希文。

  漸漸的,國內的技術愛好者也找到了這里,他們中的一些超級發燒友分別在各個城市開設了自己的站點,這些站點連成一張網,成為中國第一代網民的搖籃。

  陶希文成為惠多網燕京站站長時,全國的惠多網站點只有4個,都分布在滬上、廣州、南京這些大城市,活躍用戶總計不到100人。

  他的「陶站」是國內最豪華的站點,拉了6條電話線,配備了8臺電腦,可以同時接受6位用戶的傳送申請。

  幾年前燕京的電話初裝費高得離譜,要8000元一架。

  陶希文回國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積蓄都花在了這方面。

  小光和夜貓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認識的,這名字當然是兩人的互聯網花名,小光叫吳宵光,夜貓叫封林毅。

  吳宵光是南京大學天文動力專業的學生,大學時沉迷計算機編程,擅長編寫c語言,

  畢業后被分配到氣象局工作。

  封林毅則是惠多網另一個站點的「夜貓客棧」的站長。

  兩人跟陶希文在網上相識,敬佩于他出眾的技術能力和理論知識,去年QQ發布后,用戶逐漸增多。

  陶希文有些忙不過來,便將兩人吸收進了這個項目。

  「你們兩個膽子夠大的,那么好的工作說不要就不要了,跑過來搞這個前途未卜的QQ?」

  聽陶希文說完兩人的情況,林朝陽笑著問。

  吳宵光說:「文哥是天才,我們一起搞QQ可比上班有意思多了。跟著他,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吳宵光其實跟陶希文同歲,叫「文哥」完全是因為佩服陶希文的學識和技術。

  見陶希文把隊伍帶的這么有干勁,林朝陽夸獎了他兩句。

  接著陶希文給林朝陽介紹了一番QQ目前的發展狀況,其中重點講到了競爭對手的情況即時通訊軟件的先驅者是以色列的ICQ,去年6月1CQ被美國在線以2.8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根據陶希文跟在美國的同學溝通,美國在線收購了網景,正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跟微軟死磕瀏覽器市場上,對ICQ幾乎是放任自流。

  而ICQ在被收購后,三位創始人并沒有加入美國在線,內外因素的疊加也就導致了ICQ

  目前的發展完全是散養狀態。

  介紹完了國外的競爭對手,陶希文又介紹到了國內的幾個對手。

  「灣島的資訊人、網絡精靈和飛華幾乎都是像素級拷貝ICQ,沒有自己的創新能力,

  我不看好他們。

  倒是幾個月前深圳出現了一家OICQ,他們沒有學ICQ,反倒是抄了不少我們的東西。

  帶頭的我還認識,也是我們惠多網的一個站長。」

  說到這里,陶希文有些哭笑不得。

  林朝陽問:「那個站長不會是PonyMa吧?」

  「大姑父您也知道他?」

  問完這句話,陶希文覺得自己的問題有些多余,大姑父也算是個計算機發燒友,估計是在網上跟PonyMa交流過。

  「是他。」

  林朝陽罵道:「這小子可真不要臉,年紀輕輕干點什么不好,非得抄襲!」

  他的話引來了吳宵光和封林毅的贊同,「就是,真不要臉!」

  本來講的好好的,話題卻突然被帶歪了,陶希文咳嗽了一聲,也不跟林朝陽客氣,談起了正事。

  他今天把林朝陽請到工作室,是為了融資的事的。

  QQ發展到今天,開支越來越高,這一年多他陸陸續續投入的100萬元已經所剩無幾。

  他那個軟件公司之前挺賺錢,但隨著這一年陶希文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QQ上,軟件公司的收入也降低了很多,給不了QQ多少幫助。

  陶希文手上倒是還有亞太新聞網近1的股份,按照亞太新聞網目前的市值,這些股票價值2000多萬美元,可惜的是還沒到解禁期。

  了解完QQ目前的情況,林朝陽沒有猶豫,痛快的問:「你想要多少錢?」

  吳宵光、封林毅聽到這話頓時一臉喜色,陶希文臉色從容,「500萬。」

  「估值啊?」

  「融資額,您可以拿到20的股份。」

  林朝陽笑罵道:「你拿你大姑父我當日本人坑?」

  500萬換20股份,那豈不是說QQ的估值高達2500萬元?這個數字離譜了點。

  陶希文也知道自己的報價不厚道,但大姑說得好,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

  「那———450萬?」

  林朝陽:

  「300萬估值,我給你60萬。」

  別看陶希文喊價喊得天花亂墜,實際上他也知道QQ現在的情況壓根不值那么多錢,漫天要價,落地還錢嘛。

  「這錢太少了,不夠堅持多長時間的,到時候我還得找您要錢不是?」

  「你是打算可著我一個人坑啊!堅持個一年半載的就夠了,亞太新聞網的股份不是也快解禁了嗎?

  你到時候套現點,還需要為QQ的融資發愁?」

  陶希文搖搖頭,「能用別人的錢創業,誰用自己錢啊!」

  好小子!

  林朝陽覺得自己看走眼了,這個大侄子貌似忠厚,實則面厚心黑啊!

  「都是小姑教我的。」陶希文解釋了一句。

  把孩子都教壞了!

  林朝陽心里吐槽了一句,說:「給你200萬,行了吧?」

  「那股份您要多少?」

  「你看著給吧。」

  他這么大方,陶希文倒有點不好意思了,思著說道:「那30?」

  林朝陽笑瞇瞇的看著大侄子,「不后悔?」

  30股份換200萬投資,相當于近670萬的估值,陶希文怎么算都是他賺了。

  「不后悔!」

  「行,簽合同吧。」

  陶希文早把投資協議準備好了,當場簽字后,他又跟林朝陽約定明天去工商變更。

  林朝陽先給他開了張支票,陶希文說:「大姑父,不著急。」

  「拿著吧,你還敢坑我的錢?」

  陶希文只好接過了支票。

  看著那張薄薄的支票,吳宵光、封林毅和趙曼婷等幾個年輕人都很激動,他們沒想到自己為之奮斗了一年多的事業竟然真的可以贏得這么多的投資。

  正在幾人歡呼之時,工作室的門被人從外面推開。

  周梅提著飯盒從外面走進來,陶希文拉著她高興的說起拿到了投資的事,她也不禁歡呼一聲,為陶希文感到高興。

  「謝謝大姑父。」周梅對林朝陽說,

  「不用謝,是希文有能力。不過小周也不錯,真是賢內助!」林朝陽調侃道。

  周梅聞言面露羞澀,「是他自己有本事,我也幫不上什么忙。」

  她跟陶希文談戀愛一年多,也就是這半年才來工作室幫幫忙,別的她也不會,只能做做行政工作。

  臨走時,林朝陽又對陶希文叮囑道:「QQ現在發展的不錯,現在資金又充裕了不少,

  你們也不能光顧著埋頭寫代碼,也要適當的宣傳宣傳。」

  陶希文面露難色,這方面確實是他的弱項。

  「西南那個宋如華你應該知道吧?跑到成都旁邊弄塊‘西部軟件園’的牌子,一夜之間就成全國知名的人物了。

  這年頭,會做的不如會說的,我不是要你東逛西騙,你得學會營銷自己、宣傳公司。」

  林朝陽口中的宋如華也是個劉波一般的人物,他本是高校副教授,92年響應老人家號召下海經商,創辦托普電子科技發展公司。

  96年他參加科技部組織的印度考察,在「南亞硅谷」班加羅爾看到了大批軟件公司的集群和崛起,回國以后便動了搞一個軟件園的心思。

  他先是跑到成都附近的郫縣紅光鎮,選中了一片100畝大小的菜田,豎起一塊「西部軟件園」的大木牌子。

  這件事很快就被媒體關注到,國內的政府部門正掀起信息化建設的高潮,那年年初SC

  省才將信息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第一產業」。

  宋如華這塊牌子一立,立刻成了官方的香饒饒。

  別管你是什么妖魔鬼怪,老爺們要政績、要升官,抬也給你抬到上市。

  幾乎一夜之間,托普成了中國西部名聲最響亮的高科技企業,西部軟件園也被順利列入全國四大「首批國家級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

  1997年托普借殼四川ZG市長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股價一度創下24.58元的奇跡,很多人對這個股價沒什么概念,當時公司的市盈率是1900倍。

  陶希文點點頭,「我明白了。」

  林朝陽不再說什么,離開陶希文的工作室,他來到燕大教授王永興的家,再次收獲了一份洋洋灑灑數千言的「讀書心得」。

  老人家對他新書第二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許他是漸入佳境。

  這樣的評價讓林朝陽心情十分愉悅,不是為自己被人稱贊,而是因為作品的質量有了保證。

  隔了一周多,林朝陽吃早飯時看報,在《燕京青年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斯坦福高材生歸國創業,打造國內即時通訊新生態》

  專訪QQ創始人陶希文:用技術自信填補國內空白「1998年冬,一款名為QQ的國產即時通訊軟件在燕大校園內悄然發布。

  這款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陶希文研發的即時通訊軟件,憑借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端到端加密算法,上線一年即突破百萬用戶,成為國內即時通訊軟件領域的領頭羊。

  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林朝陽細細看了好幾分鐘,最后還不忘欣賞了一下報紙上的配圖。

  圖上是陶希文正在和團隊討論產品優化方案的場景,角落里還可以看到安靜坐在那里的周梅。

  「這小子,執行力還挺高!」林朝陽笑著夸獎了一句,將報紙遞給陶玉書。

  過完年陶玉書出門了大半個月,前天才剛剛回京。

  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參加上面組織的一場會議,2月末大領導主持對外宣傳工作會議指出,新形勢下對外宣傳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要再國際上形成同我國地位和聲望相稱的宣傳力量。

  陶玉書掌握著強大的媒體力量,自然也就成了上面的座上賓。

  「國內現在有百萬網民嗎?」

  陶玉書住報道上的字眼問。

  「別在意這些細節,重點是你大侄子要成互聯網創業楷模了!」林朝陽的語氣中帶著些調侃。

  聽看他的話,陶玉書臉上不覺流露出笑意。

  夫妻倆現在年歲漸長,事業上的如意已經很難帶給她多大的心理波瀾,反倒是后輩人的成長更能激起他們心中的成就感。

  吃過早飯,孩子們都上學去了,陶玉書問:「我聽說冬冬交朋友了?」

  「是你兒子剃頭挑子一頭熱。」

  陶玉書不由得感眉,雖然從小到大冬冬沒少挨她的揍,但到底是自家孩子。

  林朝陽又說道:「不過你兒子也沒不是一根筋,前些天晏晏同學來做客,他好像對人家女同學有點意思。」

  聞言,陶玉書眉頭皺的更深了。

  這變得也太快了!

  「也太不堅定了。」

  「說的就是啊,不過青春期嘛,也正常。」

  夫妻倆聊了幾句,不禁生出些感慨。

  想不到孩子這么快就長大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