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餑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文豪1978

  “消失?我什么時候這么說了?”林朝陽詫異道。

  “我看報紙上有篇雜文說是你說的。”

  “我只是說會衰落,你應該找原文來看看,我寫傷痕文學的那篇文章發在《十月》上。”

  宮云臉色略帶羞赧的點了點頭。

  陶玉墨好奇的問道:“宮云,哪個報紙啊?”

  宮云看向林朝陽,欲言又止。

  “這么看著我干嘛?大大方方的說,一篇文章而已。”林朝陽笑道。

  “《燕京晚報》上發的一篇雜文,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姐夫在《十月》上的那篇文章發表看法。

  姐夫的那篇文章我沒看過,他這個文章,嗯……看起來對姐夫的態度不太友好。說姐夫以傷痕文學成名,卻靠貶低傷痕文學來博取關注,嘩眾取……。”

  宮云說話的時候觀察著林朝陽的神色,見林朝陽面色如常,她就沒停,沒成想一旁的陶玉墨卻不樂意了,“那人誰啊?怎么能這么說呢?”

  林朝陽朝陶玉墨擺了擺手,“玉墨,宮云只是傳話,你那么激動干什么?”

  “姐夫,是這人太過分了。你跟他無冤無仇,他憑什么這么說你?我看他才是嘩眾取寵!”

  陶玉墨的氣憤讓人感覺被罵的不是林朝陽,而是她本人,“宮云,那份晚報是哪期的?”

  沒等宮云說話,林朝陽制止了陶玉墨,“好了,批評與被批評在文學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陶玉書這時候也說道:“你姐夫的事伱就別操心了。”

  陶玉墨不甘的說道:“那也不能被人罵了不回嘴啊!”

  林朝陽搖頭笑道:“這算哪門子罵,人家批評你,愿意聽就聽兩句,不愿意聽就當聽不到就好了。文學界那么多人,要是每個人批評我我都回他們幾句,還不得把我累死?”

  見林朝陽說的輕松,陶玉墨的氣也消了下去,宮云看著林朝陽的表現,心里充滿了佩服。

  這大概就是作家的胸懷!

  陶父看著林朝陽的表現也滿意的點了點頭,以女婿這樣的年紀能做到寵辱不驚、泰然處之,殊為難得。

  等宮云兩人走了之后,林朝陽和陶玉書進了屋,陶玉書惡狠狠的說道:“好端端的惡語傷人,這人真是沒素質。”

  被人寫文章罵,不是最令陶玉書生氣的,關鍵是明明是署了兩個人的名字,怎么自己就不配了嗎?

  “一篇評論文章而已,不值當生氣的,那不還有夸咱們的時候嗎?

  我寫個,誰都能說幾句。但我們不可能每個人批評都回他們吧?一篇晚報上的批評都要管,真容易把自己累死。”

  林朝陽倒不是真大度,純粹是擺爛心態。

  他寫是為了賺稿費,名聲是順帶的事。有人批評他,那就讓他批評,咱賺的不就是這份錢嗎?

  別跟后世某些明星似的,拍一部戲賺老百姓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卻還要在屏幕上抹眼淚,說自己拍戲如何如何不容易,手指破了個皮都恨不得叫個救護車,好買個熱搜。

  賤不賤啊?

  “你的心態可真好!”

  “這就叫大將風度!”林朝陽自夸了一句。

  “說你胖你就喘!”

  夫妻倆說了兩句俏皮話,林朝陽便沒再在意這件事。

  第二天一早,林朝陽去圖書館上班,陶玉書也要去。

  她說在圖書館看書涼快,林朝陽也沒當回事。

  等到了圖書館,林朝陽去借書處上班,陶玉書則一頭扎進了報刊室。

  “燕京晚報……燕京晚報……”

  她嘴里念念有詞,在一堆報紙里面翻來覆去的找。

  找了好一會兒,她終于發現了宮云所說的那張報紙。

  《駁許靈均所謂“傷痕文學的必然衰落”》。

  陶玉書專注的閱讀這篇文章,文章不長,總共不到兩千字,前面千八百字還算正常,到了后半段就有點走樣了。

  這個作者可能是個傷痕文學的資深愛好者,又或者是創作者,論述到后面有些控制不住對于林朝陽唱衰傷痕文學的憤恨,言辭之間尖酸刻薄,已經脫離了討論的范疇。

  除了罵丈夫,還無視自己,可惡!

  不過在看完了文章之后,陶玉書也算是放下了心。

  文章水平一般,大概率是個憤怒的大學生,或者是傷痕文學的業余創作者,這種文章倒是不需要擔心,估計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力。

  她放下了報紙,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

  實事求是的說,丈夫那篇文章的內容是中肯的,但要說唱衰傷痕文學也沒錯,現在傷痕文學在全國上下正是火熱的時候,丈夫的文章恰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必然會有不少人因此對他有意見的,這樣的文章肯定不止一篇。

  她又在抱來了一堆報紙翻來覆去的找,約莫半個多小時,還真又讓她翻到了一篇文章。

  看標題也是反對丈夫的看法的,不過這篇文章至少還是在討論的范疇內,陶玉書看完之后便放下了。

  她心中思忖著,這一期的《十月》出刊還沒到半個月呢,光是她在圖書館隨便翻的就發現了兩份反對聲音。

  要知道報紙可從來不是文學界討論問題的主要戰場,那些文學雜志和文學評論雜志才是。

  現在既然報紙上已經陸續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估計再過個把月,雜志上的討論聲音肯定是少不了的。

  有的純粹討論不怕,怕就怕的是發在《燕京晚報》上的那種文章,明明可以好好說話,他非得跟你夾槍帶棒,甚至是惡語相向。

  陶玉書覺得自己有必要未雨綢繆一下,丈夫不在乎挨罵,可她忍不住。

  逮著那些寫文章的作者挨個罵回去顯然是不可取的,到最后除了把自己氣個半死,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什么也得不到。

  陶玉書心里琢磨著,如果后面輿論一邊倒的批判丈夫肯定不行,最好的辦法是把水攪渾,雙方各說各的,自然也就沒人在乎丈夫的文章了。

83最新地址  她別的不行,寫點評論文章還在行,正好還可以借著這個機會鍛煉一下。

  正在書庫摸魚的林朝陽并不知道妻子只是看了兩篇文章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要打倒傷痕文學了,他忙里偷閑寫了千八百字,就接到了樓下傳來的小紙條,說有人找他。

  下樓一看,是周燕如。

  見面寒暄兩句,周燕如開門見山的說道:“《小鞋子》單行本的事已經談好了,現在正火,人文社那邊合作的意愿也很強烈。你哪天有時間,跟我去他們那走一趟。”

  “明天吧,我請半天假,上午過去一趟。”

  “好,那我明天在人文社門口等你,地方你知道吧?”

  “朝內大街166號,誰能不知道啊!”

  周燕如點點頭,兩人又聊了兩句,她便告辭而去。

  翌日早上,林朝陽來到朝內大街166號,人文社那棟五層高的大樓靜靜的佇立在街邊,這會兒趕上早上上班,不少人騎著自行車進院。

  隔著不遠,林朝陽便看到周燕如正扶著自行車等在大門口。

  “老周,等一會兒了吧?”林朝陽上前拉了個招呼。

  “我也剛來,走吧!”

  兩人進院,來到傳達室門口,周燕如沖里面喊了一聲:“老翟,登記!”

  一看就是老熟人了,傳達室的老師傅拿出本子給周燕如登記,眼睛掃了一眼林朝陽。

  “小伙子面生,新作者?”

  “許靈均知道吧?”周燕如介紹道。

  “許靈均啊,聽過聽過。”老翟說著話,接過了兩人登記好的本子。

  等二人上了樓,他掃了一眼本上的名字——林朝陽。

  小伙子字寫的倒是不錯!

  人文社的當代文學編輯室在三樓辦公,周燕如帶著他走進當代文學辦公室,靠墻一圈是八九張桌子,桌前一群編輯,每個人的書桌上都堆滿了書稿,連地上也有不少用牛皮紙袋裝著捆好了的稿件。

  “老李,給你送人來了!”

  周燕如的喊聲喊出來了一個戴著眼鏡的方臉中年,他笑著起身張開手,先是周燕如打了個招呼,然后又熱情的握住了林朝陽。

  “這位就是許靈均同志吧?”

  “這是李曙光,編輯室副主任,你的就歸他管了。”周燕如介紹了一句。

  “叫我老李就行。”李曙光說道。

  林朝陽笑了笑,“您叫我朝陽就行,我本名林朝陽。”

  幾人寒暄了幾句,李曙光叫了一聲“小岳”,辦公室里的一個年輕人起身,看起來約莫三十左右,李曙光介紹道:“岳紅志,你的責編。我負責二審,總編輯負責終審。”

  簡單介紹過后,岳紅志找來了兩把凳子,讓兩人坐下,又忙著倒水。

  “別忙了,他還得回去上班,長話短說。”周燕如說道。

  其實也沒什么好聊的,人文社要給《小鞋子》出單行本,無非是讓作者和編輯見個面熟悉一下而已。

  幾人閑話了幾句家常,聽說林朝陽在燕大圖書館上班,岳紅志肅然起敬,這可是個了不起的地方。

  又聊了幾句《小鞋子》的創作經歷,走廊便傳來一個響亮的男聲。

  “許靈均來了嗎?在哪兒呢?”

  正在說話的幾人停下,朝門口望去。

  只見面容嚴肅的中年男人正在門口張望,在編輯室內掃了一眼,眼神立刻定在了林朝陽身上。

  編輯室內就林朝陽和周燕如兩個外人,林朝陽更是個生面孔,他自然一眼就能發現。

  李曙光苦笑著說了一句,“我這還沒聊完呢!”

  “沒事,你們先聊著,我就過來看看。”

  中年男人嘴上這么說,可眼睛卻好像妖精見了唐僧肉,盯著林朝陽就不松。

  李曙光朝林朝陽笑了笑,“你這回可變成我們人文社的香餑餑了。”

  “得!也沒什么好嘮的,之后有問題小岳這邊會你聯系,你先應付他吧。”李曙光朝門口努了努嘴。

  四五天前,部隊的軍旅作家徐淮中跑到《人民文學》編輯部,找到了主編章光年,嘀嘀咕咕了一陣,留下了一份稿子。

  章光年把稿子安排給了負責北組的崔道義,讓他盡快審稿。

  編輯部的審稿制度都是三審制,崔道義是《人民文學》北組的負責人,手下有王扶等人輔佐,一般都是他下面的編輯們初審之后,再由他二審。

  最后再交由主編終審,有作品爭議比較大或者可能引發影響的還需要總編一同終審。

  章光年一上來就讓崔道義審稿,他一開始以為是誰要走后門,心里還很不舒服。

  可捧著稿子看了不到半個小時,他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花了兩天仔細看完了稿子,崔道義可以非常篤定的說,這是一部極其出色的戰爭題材。

  可他看著稿子上的署名又陷入了疑問,許靈均的名字他當然知道。

  去年的《牧馬人》,今年的《小鞋子》,這個作家可以說是火爆文壇,可他的為什么是部隊送來的呢?

  崔道義找到章光年了解情況,章光年被他追問的沒辦法了,才告訴他這部因為涉及到南邊還在持續的戰爭,本來是送給部隊審核的,部隊領導看了之后覺得很好,要找個權威性的文學雜志發表,于是才送來了《人民文學》。

  了解完情況之后,崔道義沒再說什么,只要不是走后門就行。

  后世人們提起八十年代的文學盛世,其中少不了名編們的風采。當時燕京城有四位編輯被文壇好事者稱為“四大名編”,崔道義就是其中之一。

  對于自己的職業,崔道義有著自己的堅持,他當然不希望有名不副實的作品通過自己的手登在《人民文學》這個中國文學殿堂級的刊物上。

83最新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