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是錢塘大潮最為壯觀的日子。
每年這一天,皇帝都會率滿朝文武到錢塘江邊觀潮。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南白塔山下的江邊,臨安水道閘口附近,觀景臺搭設的比往年更加壯觀。
因為官家要在這里,要在觀潮當天冊立太子。
所以,臨安府,樞密院,禮部、工部等都參與了觀景臺的搭建,以及一系列儀典所需的東西。
把這觀景臺造的比任何一年都要壯觀。
楊家第一位女娃兒的誕生,一個名字難住了楊門諸女。
其實名字不難取,主要是楊家這些女眷各有主意,取的名字五八門,反而挑了眼。
楊沅實在不理解,明明她們取的每一個名字都很好聽,為什么要各種取舍不下,不就是一個名字么?
最后,還是這位一家之主,來了個一錘定音。
“就叫楊月盈吧,這不挺好聽嘛。”
這名兒是薛冰欣取的,因為十三的月亮叫漸盈之月,多子是十三日生的女兒。
于是,楊門長女的名字,就這么定下來了,楊月盈。
八月十八,錢塘江邊人山人海。
江上巨浪濤天,江邊觀景臺恢宏壯觀。
堤上百姓摩肩接踵。
江潮之中,依舊有紅旗飄舞,有弄潮兒劈波斬浪。
曾經的弄潮兒鴨哥,現在已經是臨安勢力最大的海商,他搏浪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浩瀚無垠的大海。
但,弄潮兒年年有,今日在風波浪里游魚一般競標奪旗的,便是今年觀潮最大的亮點。
在弄潮兒門戲浪奪旗之前,官家就已在觀景臺上進行了太子的冊立儀式。
皇帝身染重疾之事,一直對外封鎖著。
但是日子久了,因為皇帝公開參加的活動越來越少,民間傳言也難免越來越多。
趙瑗這次公開冊立太子,在百姓們面前亮相,未嘗沒有杜絕流言、穩定人心的意思。
其實他現在需要臥榻靜養,連批閱奏章,頻繁接見近臣議事都不應該了。
就更不要說公開亮相,于萬眾面前,進行隆重的冊立大典了。
但,這就是他身為一個統治者所必須承擔的事情。
他舌下含著的人參片,已經含到了第五片,就像是在打著腎上腺素以激發全部的潛力。
隆重的冊立大典結束了,鄧王趙愭受金冊玉寶,正式被冊立為太子,易儲君冠戴袍服,隨侍于御駕之前。
隨著一道令旗揮下,等待多時已熱身完畢的弄潮兒們涌入了江中,百姓們的關注已被引到江上。
晉王趙璩立即上前一步,扶住臉色早已蒼白的趙瑗。
太子趙愭忙也上前,扶住了趙瑗另一只手。
趙璩擔憂地道:“官家,冊立大典已經結束,百姓們如今心在江上,官家可以回宮歇息一下了。這里風大。”
太子趙愭道:“是啊父親,這里有皇叔和孩兒就好,百姓們不會注意的。”
趙瑗點了點頭,太子松了口氣,趕緊回頭吩咐道:“快把御輦抬來。”
一旁太監急急退下。
趙瑗上前兩步,抽回雙手,扶在了欄上。
江上,濤如雪。
天上,云如濤。
萬千百歡,歡呼聲如大潮洶涌。
趙瑗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淺淺的笑意。
這是他的江山,這是他的子民。
自登基大寶以來,他為岳飛、宇文虛中撥亂反正,
他黜奸相,任賢明,內修外攘。
一直凌壓在大宋頭上的那個龐然大物,在他做皇帝時,一分為二,從此與大宋主客易勢,
是他做皇帝時,高麗、東瀛重新遞了國書,向宋稱臣。
是他的大軍,重挫了金兵,磨刀霍霍向西夏。
是他,或許再有三五年,彈指一揮間,就能收復故土,雪靖康之恥!
“哈哈哈……”
想到這里,趙瑗不禁開懷大笑。
江上風涌來,灌入了他的口中,頓時引得趙瑗一陣劇咳。
“官家(父皇)!”
晉王趙璩和太子趙愭急忙沖上一步,要攙扶住他。
趙瑗咳的眼冒金星,再抬頭時,只覺大潮在天,白云在地,天旋地轉,喉頭一腥,一口鮮血便噴了出去。
然后,兩眼一黑的他,便直挺挺地向后倒地,正倒在趙璩和趙愭懷里。
劉嫣然是八月十八這天,生下的女兒。她和多子都是隨楊沅先來了四川的,等鹿溪他們來到劍州之后,她們才從潼川府被接過來。
因此,也沒請師師這等高手給她們號脈以測所懷男女。
如此一來,倒是讓她們的生產,多了一種開盲盒的刺激感。
當穩婆子跑出來稟報,嫣然夫人也生了個女娃兒時,烏古論盈歌先忍不住笑了。
“咱們楊家的孩子,這是趕魚一般,一波一波兒的么?
說生男,嘁哩喀喳全是男娃兒,說生女,稀里嘩啦全是女娃兒。”
不知努力了多少回,每回恩愛之后,都要墊高臀部仰臥半個時辰,只為增加受孕機率的冷羽嬋,如今剛剛有了身孕。
聞聽此言,她悄悄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
冷羽嬋暗暗決定,從現在開始,她要多吃酸菜、酸筍、酸蘿卜……
楊沅這回沒讓妻妾們七嘴八舌的再給意見,不過他倒也不至于真給女兒取名楊雙喜。
楊沅給二女兒取了個名字:婉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劉嫣然只當這是郎君對她的贊美,對女兒的美好祝福了,便柔聲答應下來。
楊府再添一女,而且楊撫帥再次遍賞全府,消息傳開,整個劍州隆慶府的官紳,全都明白撫帥對女兒的器重了。
于是,原本準備送去的禮物,依舊加了碼,比照生了男丁的標準前去祝賀。
各種昂貴的禮物,因為兩個女兒的降生,把楊家幾幢禮庫塞的滿滿的。
如今負責處理這些禮物的,是眉真、刀妃妃,帶著青棠、阿蠻她們,處理的自也是井井有條。
由于賀客來處遠近不同,這邊款待為二女兒婉兮而來的客人時,還有從遠道趕來的慶賀大女兒月盈的客人,因此楊府這酒宴,可也是一日不絕。
八月二十三,臨安的金牌急腳遞到了。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隨著朝廷的軍事謀劃重心轉向西蜀,沿途道路、郵驛建設一直在進行。
經過這近三年的建設,從川峽到臨安的郵驛急腳遞,已經達到了每日二百五十公里的速度。
這還是因為山川河流過多,曲折彎繞之處難免,否則還能更快。
后世滿清三蕃之亂時,從昆明到北京,近三千公里的路,清朝快驛只用了九天就完成了快遞簽收,每天的軍驛速度達到了三百公里,那真是要跑死馬了。
這是官家密詔,密詔內容主要有二,一是命楊沅將詳細圖紙,連著精于火器制造的匠作數人,遞往臨安。
顯見,由于楊沅對于火器威力和展望的詳細描述,官家也對它產生了濃厚興趣。
楊沅對此自然也是大為歡喜的。
他一開始秘而不宣,直至火器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才上報天子。
就是怕提前說了,朝中那些守舊派固執地認為這是在勞民傷財,阻滯新式武器的研發。
但是當它的實際效果有所呈現時,就能堵住這些人的嘴,使得火器開發,不至于遭受巨大阻力。
現在官家對火器重視起來了,以國力研發改進,自然要強過他在一隅偷偷摸摸。
蕭千月做為總工,是不適合離開的。
他正在研究更先進的火銃以及秘而未宣的火炮。
蓬州吳淵那邊,正在招募能工巧匠,改進鋼鐵質量。
諸如煉鋼爐的改進、風箱的改進、焦炭的利用、灌鋼法的優化等……
每一步改進,都讓鋼鐵質量和產量在進步著。
每當這個進有了點比較明顯的效果,就會用改進后練制的鋼鐵,拿去讓蕭千月進行測試。
不過,另派幾個匠作,帶上一些火器,讓官家親眼看看它的威力倒是可以的。
密旨中的第二件事,就是叮囑他和劉锜合作,盡快解決利東溫、郭兩家的矛盾隱患。
看到這里,楊沅也不禁會心微笑起來。
看起來,官家也迫不及待地想加快西蜀整頓,盡快進入對西夏的戰爭準備階段了。
利州三路三帥臣,都有重兵在手,這是朝廷不得不謹慎對待的主因。
如今利中已經解決,劉锜又控制了夔州路,要兵不血刃地解決內部矛盾重重的利東,自然并不為難。
這也是一向求穩的官家,也有了加快動作的原因。
楊沅慢慢放下密旨,思索片刻,對坐在一旁正認真為他剝著橘子的眉真道:“眉兒,來,我說,你寫,擬一封給劉锜的書信。”
“好!”
眉真雀躍而起,跑到書案后面,提起了毛筆,好看的杏眼,睇著她的男人。
眉真出身大戶人家,將來必然也是內記室里一個得力的賢內助。
楊沅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她了。
楊家不介意在家里擺幾只瓶,擺再多也不怕。
但那些明艷的嬌,如果不僅僅是瓶而是寶瓶,那于他、于她、于他們,自然是一件更好的事。
此時,一只綴著金達萊艷麗紋的美麗寶瓶,從高麗飄洋過海而來。
金玉貞終是按捺不住對情郎的思念,攜夫抱子,帶著她的妹妹,登上了一條駛往大宋的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