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必要性的問題,幾乎是在郭林說出項目預期的那一刻,就已經跨過去了。不過,在真正落實計劃之前,還需要確定可行性。

  雖說張維永他們看上去已經進行了一些準備,而且1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有現成平臺,并不需要多么長的生產周期。

  但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距離計劃中首艘載人飛船的發射窗口只剩下三個半月。

  作為眼下堪稱天字第一號的項目,神舟五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因為非技術原因推遲的。

  所以,這個中繼通信星座屬于是一丁點意外都不能沾。

  否則就要錯過時間窗口。

  包括欒文杰在聽過匯報之后的第一想法,也是把這個項目給適當推遲一下。

  但這件事情畢竟特殊,哪怕他作為航天局一把手,也不可能獨自拍板。

  于是,他看向坐在辦公室另一邊的沈俊榮,準備征詢一下對方的意見——

  由于載人航天工程體量巨大,為了方便整合各個系統的資源,總指揮始終由高層領導掛名擔任。

  因此,后者雖然名義上只是副總指揮,但在操作中卻有著極高的話語權。

  更何況,對方還負責搭建了整個測控通信系統。

  “沈總,您看這項測試……是不是等執行六號任務的時候再進行比較合適?”

  欒文杰試探著問道。

  這個建議,可不是隨口一提。

  實際上,單純依賴地面測控網絡的弊端,華夏的技術人員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

  為此,還在方案中專門規劃了“天鏈”系列同步軌道中繼通信衛星。

  計劃在神舟七號任務之前,也就是大約20072008年發射第一顆。

  而欒文杰之所以會對這個中低軌道中繼通信星座感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給天鏈系統提前打個前站。

  但對于他來說,現在測試和兩年后測試,在技術上幾乎沒什么區別。

  反而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應該說,欒文杰的思路確實更加穩妥。

  但沈俊榮經過剛才一番分析,已經意識到了此事的宣傳價值。

  哥倫比亞號的事故,固然是整個人類航天事業的悲劇。

  但客觀上,從話語權競爭的角度來講,卻也不完全是壞事。

  尤其從1994年開始,華夏就曾多次提出申請,希望能參與到國際空間站項目當中,卻都被NASA以各種離譜的理由橫加拒絕。

  要說心里沒憋著一口氣,那絕對是假的。

  現在機會擺在眼前,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不過另一方面,欒文杰的擔憂也確實有理。

  盡管這個中繼通信測試只能算是神舟五號項目的一個外部掛件,無論發生什么都不會影響到發射任務本身,但如果計劃做好了卻沒法執行,或者執行到一半出了岔子,那效果可就適得其反了。

  畢竟,用中低軌道衛星搞中繼通信這種事情,也不是沒人嘗試過。

  但大名鼎鼎的銥星計劃最終破產,卻還是給這條技術路線蒙上了一層陰霾。

  因此,在經過一番謹慎思考之后,他沒有選擇馬上回答,而是轉向了另外一邊:

  “美國和蘇聯,也包括我們目前計劃建設的中繼通信系統,都是工作在地球同步軌道,雖然中低軌道顯而易見地容量大、時延小、組網靈活,但也有幾個問題,需要你們認真回答一下。”

  整個辦公室的氣氛頓時嚴肅起來,甚至氣溫都好像驟然低了好幾度。

  像這種三堂會審的架勢,擱在常浩南身上肯定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對于張維永他們來說,壓迫感還是有點足的。三人當即就坐直了身子。

  “首先,中低軌道衛星在星地和星星之間相對角速度遠大于GEO軌道,也帶來了強度更大的普勒頻偏和多普勒變化率,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解決方案?”

  面對大佬提問,哪怕之前在外面表現出一副云淡風輕樣子的張維永,也趕緊有板有眼地回答道:

  “過去的通信衛星由于頻域范圍窄而實現波束寬,一般需要依托OFDM技術來提高系統頻帶利用率,滿足業務需求和用戶數目的增加,而OFDM信號是由多個正交子載波迭加而成,當發射端的載波頻率和接收端本地振蕩器頻率間存在頻率偏差時,其子載波間的正交性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表現出對頻偏的極高敏感性。”

  “但本次測試所用的衛星首先只面向個別目標和接收站,而且,還選擇了實現波束較窄的Ka頻段信號,在頻帶利用率方面并沒有太大壓力,因此可以用濾波器多載波技術作為候選,來增強系統的抗頻偏性能……”

  沈俊榮作為通信專家,對于這些原理性的東西自然非常了解。

  但復雜系統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并不是簡單引入一個新技術就能簡單地解決問題。

  否則銥星也不會那么簡單就破產了。

  因此,幾乎在張維永話音剛落的時候,他就繼續問道:

  “但Ka波段除了在自由空間傳播過程中受損耗比較嚴重以外,大氣層中的水凝物以及大氣湍流都會對信號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并且中低軌道也意味著信號在傳輸過程中需要經過不止一次中繼,這種多跳網絡又會進一步降低數據流的可靠性,怎么保證實現你們目標當中的低延遲和高容量?”

  然而,面對貌似愈發咄咄逼人的問題,本來有些拘謹郭林卻突然表現得放松了下來——

  衛星領域的東西,自己或許了解不多。

  但要問起多跳網絡的事情,那他可就不困了:

  “沈總,關于多中繼節點帶來的高傳輸延遲和低傳輸速率的問題,我們電科系統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和航空動力集團方面合作,基本開發出了以網絡編碼技術為核心的一套完整解決方案,并且分別通過地面車輛、平流層飛艇和預警機三種平臺進行過測試,結果是相比傳統網絡的吞吐量增加了一個數量級。”

  “雖然在大氣層內肯定沒辦法完全還原軌道空間的工作環境,但至少在原理上,完全可以滿足四跳以內無中心通信網絡的應用需求……”

  而在聽到這個回答之后,沈俊榮的表情也跟著微微變了變。

  他過去也曾當過國防科工委副主任,雖然早已離職,但對于原科工委下屬的這些系統總歸還是有些了解。

  航空系統,并不以通信領域見長。

  要說能在這方面整出什么連他都不知道的大活……

  沈俊榮很快就想到了一個答案。

  “航空動力集團……”

  他右手輕輕敲打著沙發扶手:

  “是常浩南同志他們?”

  顯然,這個名字,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沒錯。”

  郭林趕緊點頭:

  “實際上,依托常總這項技術,我們已經成功開發出了一套戰區級別的通信指揮系統,所以才會進一步考慮在天基平臺上進行測試。”

  雖然不是一個系統內的項目,但沈俊榮對于新型數據鏈的事情倒也有所耳聞。

  這個時候,郭林又緊跟著補充了一句:

  “其實這個項目的主要部分之前都是常總本人親自負責的,只不過現在他正忙著新型號立項的工作,所以才把后續測試任務委托到了我們這邊……”

  諸多因素湊在一起,終于讓沈俊榮心里的天平開始逐漸傾斜。

  當然,茲事體大。

  該走的流程還是少不了:

  “你們盡快把相關技術方案整合成一份報告,這件事……需要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討論之后才能決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