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阮艦長覺得,出現這種異常神秘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那名記者顯然不準備輕易放過阮英俊,不過對于后者來說,只要對方能把關注點從剛剛的事件上轉移到其它地方,別的都好說。
所以,他也只能硬著頭皮給出自己的回答:
“具體的原因,我想還是應該交給科學家來研究,但如果從我一個老海員的角度判斷,很有可能是周圍存在一個強大且混亂的磁場,所以磁羅經才會受到干擾,同時強磁場也會對電磁波信號產生影響,GPS導航給出的錯誤數據應該也就是這樣出現的……”
說話間,阮英俊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說的這些內容。
不過從對面幾個人沉浸其中的表現來看,他們可能是真信了……
當然,信了是好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在一番信口胡謅結束之后,有些口干舌燥的阮英俊又補充了一句:
“另外,各位,茲事體大,關于剛才這段時間發生的神秘事件,希望各位在報道時注意內容選擇,把重點集中在出航之前就預定好的內容即可。”
像他這樣的小魚小蝦,如此直白地對報道內容提出要求,如果擱在其它時候,只會起到反效果。
媒體嘛,你越不想讓他們報道的,他們越想報道。
但阮英俊剛才畢竟已經做足了鋪墊,如今虛張聲勢起來,還真就把對方給唬住了。
對面的記者嘴唇微微顫動,看了看旁邊仍然顯示著明顯異常數據的GPS定位系統,以及時不時無規則旋轉一下的磁羅經,似乎是想到了有關百慕大三角的神秘恐怖傳說,臉色微白地點了點頭。
另外一邊,華夏方面顯然不可能知道,這次尋常的設備測試已經在諸多巧合以及人為要素下,被對面定義成了神秘學事件。
并且在未來還會成為一系列其它事件的導火索,甚至衍生出不少文學作品。
此時,他們只是簡單地判斷出——
對方慫了。
其實這個判斷倒也沒錯。
畢竟阮英俊從一開始就想著要慫回去。
后來只是在為這個行為進行合理化鋪墊而已。
于是,燃料已經快要達到極限的兩架飛機自然很快返航,而黃石號則又遠遠懸在范五老號后面跟了幾個小時。
直到當天入夜,確定對方并無再次返回的意圖之后,才掉頭離開。
而當這段故事輾轉周折,最后傳到常浩南耳朵里的時候,已經是差不多兩個月以后了。
夏去秋來,第一臺被完整生產出來的渦扇10原型機B0101也已經結束了出廠之前的各項測試,被一架伊爾76運輸機運到了624所進行完整的臺架性能測試。
得益于體積更大的增壓貨艙,606所和黎明集團的測試人員也連同測試樣機一并飛到了624所。
至于常浩南……這段時間本來就在蓉城處理殲10的改進項目,距離涪城也就100公里路。
隨便打個飛的就過去了。
在機場的時間都比在天上的時間長。
也是在從涪城機場到624所的路上,他才從已經來到這里快兩個月的徐洋口中聽到了這些測試過程中的小插曲。
只不過,雖然后者是當個樂子講的,但常浩南聽上去,就不完全是樂子了。
上次華夏和法國搞聯合反潛演習的時候,也是在完全巧合的情況下抓出來了一條蹲在海域邊緣準備偵查情報的水下小人。
雖然這兩次都看似運氣不錯,但是根據千蟑定律……
當你在屋里發現一只蟑螂的時候,那么屋里的陰暗面可能已經有一千只蟑螂了。
換句話說,沒被發現的類似情況只會更多。
“保護海洋權益,還是任重道遠吶……”
當接機車隊到達624所的時候,兩位老熟人——院長李榮在以及總設計師姜甫和已經在設計樓門口等著了。
一番寒暄之后,后者面對著剛從車上下來,還拎著個鼓囊囊公文包的常浩南,上下打量了半晌,然后輕輕嘆了口氣:
“在今天之前,我做夢也沒想到過,竟然能有人在兩年內因為三個不同的項目而到我們這來做測試……”
他的表情和語氣都十分復雜。
非要說的話,大概就是羨慕中混著一點不甘心的感覺。
畢竟從渦噴14,到渦扇9,再到如今的渦扇10。
常浩南的動作效率之快,姜甫和幾乎是全程看在眼里。
關鍵是624所作為渦輪院,本就肩負著航空發動機相關技術的預研工作。
結果別人做項目的速度比自己這邊做預研都快。
去年這會的時候,姜甫和才剛把由R79V300渦扇發動機核心機衍生而來的推重比9一級大推從常規型號轉為垂直起降型號,以避開渦扇10之鋒芒。
結果這才一年功夫,怎么就開始臺架測試了?
就算渦扇10實際上是個已經立項過三次的“新”項目,但這也太離譜了吧?
而且,他最怕的事情是——
常浩南研究完渦扇10,會不會一轉再去搞垂直起降發動機?
姜甫和現在已經看明白了,眼前這個人一旦進入某個領域,那其他人基本上就沒什么機會了。
但總不能下半輩子都躲著常浩南的項目走吧?
一方面,他身為624所的總設計師,雖然承認技不如人,但總也有點尊嚴在的。
另一方面,正如古人所說。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光靠躲是躲不過的……
他腦子里亂七八糟地想著這些事情,一時間竟然有點冷場。
好在旁邊的李榮在對此倒是沒什么執念,當即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補充了一句:
“而且,還順便幫我們建設了一套完整的航空發動機測試標準體系。”
“我這個今年才當上院長的老頭子,可算是沾到光了……”
一番高情商發言,把剛剛稍微有點尷尬的氣氛給補充了回來。
“哪里哪里,都是航空工業系統的同志,沒必要分那么細……”
常浩南也感覺到姜甫和的情緒好像有點波動,但這個時候也顧不上糾結這些。
畢竟十號工程的II類原型機還等著發動機用呢——
那個放大之后的機體,AL31FN可不太能推得動。
“常總,這段時間,我們在科學院計算所的協助下,按照您的要求,提前完成了對101號高空臺的升級。”
姜甫和雖然現在感覺很差,但還不至于因為個人感情而耽誤正事:
“另外,B0101號原型機也已經在前天被送到我們這,只要您最后確認無誤,就可以開始測試了。”
實際上,這也是徐洋會出現在涪城這邊的原因。
她本來并沒有直接參與太行項目。
但渦扇10因為在設計時就考慮了使用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FADEC),所以相比老型號,在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上區別很大,再加上對于華夏來說堪稱驚天地泣鬼神的14噸理論推力,以至于需要對SB101高空臺進行操控邏輯和臺架結構的改進才能完成測試。
至于為什么第一臺原型機是叫B0101……
因為渦扇10的基準型號其實是給殲10準備的單發型,也就是常浩南之前在611所講PPT時候所展示出的性能,反而渦預計裝在殲11上面那個,才是衍生出來的減推型號——
經過601所和蘇霍伊公司的技術人員計算,發現以目前狀態殲11的機體設計,把海平面推力拉高到213.2噸之后,進一步提升所帶來的的邊際收益將會很小。
不如轉化成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尤其對于如今還沒怎么玩明白第三代戰斗機和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卻馬上就可能要開始接觸三代半飛機和發動機的華夏空軍來說。
能多省點心總是好的。
只是由于空軍裝備命名規則在中途發生變化,才導致基準型叫做渦扇10B,而減推型叫渦扇10A。
常浩南抬起手腕看了看時間。
距離晚飯還早。
“走,我們去高空臺那邊,看看測試工作的準備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