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469章 你沒錯,麻省理工搞錯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小說屋)

  “更有想象力?”

  手里拿著操作文檔的劉永全一愣。

  “啊,我之前看過一篇MIT的論文,發現在將冷卻孔的排布調整成為多層陣列之后,雖然每排射流的有效度在氣膜孔后迅速衰減,但是由于前排冷卻氣與主流的摻混,后排的氣膜孔環境溫度降低,從而使有效度沿流向逐步提高,能夠達到較好的壁面冷卻效果。”

  常浩南停下手上的動作,回過頭看向劉永全:

  “你應該也看過吧?”

  在這一瞬間,后者頓覺得后頸發涼,有一種回到了十年前自己剛剛讀研,被叫過去開組會時候的感覺。

  PTSD都要犯了。

  明明常浩南的年紀比他小了不少,但這個語氣,這個眼神,這個問題……

  簡直跟一個看不成器新研究生的導師一模一樣。

  “我……我看過。”

  劉永全擦了擦錚亮腦袋上根本不存在的虛汗,大腦里飛速思索著自己之前是不是漏看了什么要點。

  但想來想去,最后還是沒想起來,只好提心吊膽地繼續道:

  “但是我記得,那篇文章的數據其實很有問題,雖然作者用巧妙的作圖和處理手段掩蓋了一些,但很明顯能看出問題來,他那個研究里面用的是一個尺寸很小的縮比版渦輪葉片,沒有考慮到放大效應存在,但實際從數據趨勢上就很明顯能看出來,如果葉片放大到一個正常的飛機用渦扇發動機水平,那么葉片尾端的冷卻效果應該就不那么樂觀了,再者說……再者說如果這個研究真的很有意義,恐怕也……也……。”

  “嗯……”

  常浩南其實完全聽到了劉永全的想法,但因為還在一心二用地調試設備,所以腦子里暫時組織不出一段完整的語言來,恰好他后面要說的東西又比較復雜,于是只好先嗯一聲以示自己聽到了。

  然而這個反應卻讓劉永全冷汗直冒,回到讀研時候的既視感更強了。

  “嗯?”

  常浩南這時候終于做完了手頭的活,在實驗服上隨手擦了擦手心上的汗,然后回過頭,就看到了一臉挨訓學生模樣的劉永全:

  “你想說,如果那個研究真的有意義,也沒那么容易發出來是吧?”

  對于最關鍵的核心技術細節保密這種事情,各國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就拿氣膜孔冷卻這個事來說,自從70年代末相關概念被提出之后,將近20年時間,整個行業內愣是找不出一篇有價值的研究文章出來。

  綜述就更不用提了。

  這導致當年研發渦噴14的時候,由于過高的渦輪前溫度而必須上氣膜冷卻的華夏航發研究人員只能從一些俄文的只言片語中搜刮一些碎料出來,最終雖然也把渦噴14的渦輪給造了出來,但冷卻效果總歸有些不盡人意。

  好在后來用上了國產第二代的鎳基高溫合金,用一定的成本代價保住了最基本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否則常浩南當時除了壓氣機之外甚至還得把渦輪也順道給改了。

  那可就不是幾個月時間能完成的了。

  “是啊。”

  聽到常浩南的反問和自己想法差不多,劉永全總算勉強放松了一些:

  “MIT的那篇文章,雖然在理論上確實有一些突破,但距離實際應用,還是有些距離,從一些報道上看,國外現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應該還是槽縫射流的沖擊冷卻和成型孔射流的氣膜冷卻結合,可能這也是這篇文章最后被放出來的原因。”

  “不對。”

  常浩南直接擺了擺手,然后走到旁邊脫掉身上的實驗服。

  “這……這個……常總,我的想法……有什么問題么?”

  劉永全的心再次懸了起來。

  “不,劉工你的想法沒問題。”

  常浩南說著從旁邊的包里掏出一份英文材料,顯然就是二人剛剛說起的那篇論文。

  這年頭研究葉片冷卻的論文數量極其稀少,因此任何一篇都會被國內拿來認真研究。

  由于網絡數據庫尚不普及,各個研究機構甚至會有專門的資料員負責搜集這些實際上是公開的內容。

  而他手里這份論文就是太行項目組的資料員之前幾天拿過來的。

  實際上常浩南當然不需要這篇文章的啟發,但是突然從從流體力學研究到氣熱耦合問題,總還是要找個說辭。

  他把論文遞給劉永全:

  “是麻省理工他們的想法不對。”

  “啊?”

  剛剛把論文翻到第二頁的劉永全當即愣住。

  別說90年代末,哪怕到了二十多年以后,麻省理工在理工類學科里面,那也是帶著點神圣性的。

  盡管劉永全自認為已經是不太迷信國外權威的人了,剛才也只是說這篇論文的研究偏向氣熱耦合理論,而對于工程應用的實踐意義不大。

  “現在國外把希望寄托在槽縫射流上面,無非是看中了槽縫射流的三維流動特性較弱,前后排射流之間基本滿足Sellers疊加模型的假設條件,所以對絕熱氣膜有效度的預測準確性更高,而離散氣膜孔因為有三維渦系結構,而且同一排氣膜孔的冷卻射流具有離散特點,所以多排氣流之間相互干涉,完全沒辦法用Sellers疊加模型進行預測……偷懶而已。”

  常浩南雖然手里空空,但腦子里已經把那篇文章的細節基本都記住了,說到這里當即指了指劉永全手里的論文:

  “伱看一下這篇文章的表34到表37。”

  “哦……”

  劉永全有點手忙腳亂地翻到論文的第三章。

  “你把幾張表里面的渦結構強度提取出來,再額外算一下雷諾數,就會發現湍流邊界層相比層流邊界層能夠增強能量輸運,從而有效降低渦結構的強度。另外他們的研究方法,用壓力敏感漆測量差排陣列的復合角氣膜冷卻的絕熱氣膜有效度,用熱致液晶高分子來直觀測量溫度,這些手法也確實相當先進。”

  一番全方位的評價過后,常浩南最終總結道:

  “總的來說,其實他們在這篇文章里已經很接近正確的方向了,只是處理數據的時候根本沒往那個方向想罷了。”

  “所以……麻省理工甚至不知道自己發了個寶貝出來?”

  雖然劉永全還是沒完全get到常浩南的技術思路,但這部分內容還是聽懂了。

  “是,不過他們也不會在這條錯誤路線上走太長時間,槽縫射流的問題太大,而且航發的性能要求越高缺陷越明顯,對于已經在裝機測試第四代發動機的美國人來說,發現這一點不需要太長時間。”

  常浩南重新走到那臺剛剛調試好的設備旁邊,在外殼上輕輕拍了拍:

  “理論上講,渦扇10這樣的第三代發動機其實用不上這么高端的冷卻技術,把第三代鎳基葉片材料搞出來,結合傳統冷卻技術也夠用了,F110,還有AL31F都是這么搞的。”

  “但我還是準備在上面應用多排疊加的全覆蓋氣膜冷卻,把渦輪的端壁、葉頂、尾緣,乃至環形燃燒室側壁的氣膜冷卻效應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冷卻效果更好的同時,還能減少冷卻用氣流的消耗,也算是給更未來的第四代、乃至第五代發動機打一個技術基礎。”

  “第……第五代發動機?”

  要是擱另一個人在渦扇10都八字沒一撇的時候說要給第五代發動機做準備,那劉永全非得覺得對方是瘋了。

  但常浩南這句話說出來,他偏偏感覺……

  似乎也沒那么夸張。

  (本章完)

小說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