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75章 馴服氣流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就在二人繞著飛機一邊轉圈一邊聊天的同時,611所跟過來的地勤人員也已經開始對飛機進行維護。

  殲7F雖然從外表上看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大改,但本質還是一架米格21,在可維護性上方面的表現仍然比較一般。

  最大的進步是在常浩南的堅持下,使用了一個側開式的雷達罩,這樣就無需在維護雷達設備的時候費勁把頭錐整個拆下來放在地上了。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親手優化設計過的進氣道唇口和雷達罩。

  眼前的飛機雖然在細節上已經跟將近一年前在劉洪波教授課堂上展示的那個不同,但總體結構還是非常相似的。

  常浩南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手過的項目,大多數都是關鍵技術研發或者是老型號改裝,跟殲7F這種“我畫出來的飛機落了地”感覺終究還是不太一樣。

  從比較近的位置上,他已經能看出來,這架飛機的雷達罩里面其實還裝著一部老式雷達。

  “這是208A?”

  目前華夏的雷達型號還處在技術爆發的前夜,能夠裝機的型號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其中能真正被稱為“雷達”而不是測距器,還能引導半主動雷達彈的型號,除了殲8C上面那臺1471/1472之外,基本上也就只剩下208A了。

  也就是過去殲8B裝備的雷達,空軍第一次成功完成阿斯派德的打靶測試就是用的這個型號。

  “對,14所原計劃開發的1452小口徑雷達還在做地面測試,暫時沒辦法裝機,但我們這次又要展示超視距攔截能力,所以就只能先拿這個頂上了。”

  說到這里,盧育英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要不要拍個照?這次我們特地帶了相機。”

  常浩南猶豫片刻,最后還是點了點頭:

  “也好。”

  “正好我把飛行員同志也叫過來,過一會要跟外方一起來個大合影。”

  聽到盧育英這么一說,常浩南才注意到,旁邊除了地勤之外,還有一些并沒有穿著工裝,但還是忙前忙后的工作人員。

  他已經在這些人的手里看到橫幅還有大紅花之類的航空工業傳統藝能了。

  最后常浩南和盧育英分別站在已經打開的雷達罩側面拍了一張單人照。

  這個時候,遠處一路小跑過來一名穿著藍色棉夾克的飛行員,手里還拎著帶紅星的白色飛行頭盔。

  飛行員并不是下飛機之后就沒事了,還需要跟地面交接并填寫飛行記錄,看這副架勢應該是剛從那邊趕過來。

  本來常浩南覺得自己之前想知道的事情都已經問過了,等會的合照有外方一起他也不想參與,所以正打算回去休息。

  但是隨著那名飛行員越來越近,他卻發現對方竟然是個熟面孔。

  “張九江同志?”

  來人正是在常浩南剛剛參與到八三工程那時候,駕駛一架殲教7帶著他上天,實地觀察03號原型機表面氣流流動分離狀況的飛行教官。

  在這個年頭,資深飛行教官和試飛員這兩個身份之間倒是并不矛盾。

  但這次見面還是相當令人意外。

  被直接叫出名字的張九江也是盯著常浩南看了幾秒鐘,直到走的更近一些才想起來后者的身份:

  “你是601所那位……常工程師?坐過我飛機的?”

  “呃……對,那次咱們配合的不錯。”

  常浩南剛點了點頭,就聽到旁邊的盧育英插了進來:

  “老張,小常可不能算是601的人……”

  這個話題對于前者來說已經算是日常,但盧育英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強調一下,免得對方忘了自己年前對611這邊的承諾。

  盡管這個承諾跟他的項目并沒有什么關系。

  “放心吧盧總,我這段時間在172廠幫他們改殲轟7的時候,專門要來了不少當年原型機試飛時候的數據,都是后面研究主動穩定性控制技術的時候能用上的。”

  常浩南看著一臉緊張的盧育英,自然明白對方話里的意思,因此連忙出言安撫了一番。

  “主動穩定性控制……”

  這個名詞的概括程度確實有點高,甚至無法直接判斷是用在飛機哪個子系統的技術。

  “這是我從去年給603那邊做完新舟60那個機翼的顫振分析之后就在想的事情。”

  知道這是個全新概念的常浩南順勢解釋道:

  “既然可以通過主動手段控制機翼發生的顫振,那是不是也能用類似的思路控制,或者說至少提前預測發動機喘振?”

  “后來在負責改進渦噴14的時候我就發現,發動機在進入喘振狀態之前,壓氣機內部其實是有一些可觀測特征的,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及時進行干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進入異常工況,或者至少保持在旋轉失速的狀態,不至于對發動機和飛機本身造成損壞。”

  旁邊的盧育英和張九江聽到這一段解釋之后都是眼前一亮。

  無論對于飛機設計師,還是對于飛行員來說,發動機喘振都是最不愿意面對的故障之一。

  由于是空氣的自激振蕩,因此一旦真正進入了喘振狀態再想挽救就晚了。

  尤其在低空、高速或者大過載飛行的時候,如果失去動力并且飛機失穩,有很大概率根本來不及處置就會機毀人亡。

  偏偏還就是在這些情況下容易發生喘振。

  很多一等事故都是這樣導致的。

  對于飛行員來說,哪怕只是提前一兩秒鐘發現問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發生。

  “如果這樣的話,在壓氣機內部設置一個傳感器,是不是就能……”

  張九江自然是最興奮的。

  “倒也沒有那么簡單。”

  常浩南笑著搖了搖頭:

  “在地面上或者測試臺架上,外部氣流相對穩定,捕獲異常狀態的準確度還算比較高,但是到了真實的飛行條件下,尤其是對于需要頻繁大過載飛行的戰斗機來說,即便不發生喘振,壓氣機的流動狀況也比較混亂,如果只是簡單放個傳感器,那虛警率恐怕會非常高。”

  對于自動控制系統來說,虛警和漏警的嚴重程度至少是一樣的。

  “所以這套系統你準備在殲10上面做驗證?”

  盧育英雖然不負責十號工程,但對于同一個研究所的項目自然也是關注的。

  “是,要想實現主動穩定性控制,前提是做到飛推一體化,眼下在這方面最有潛力的就是使用三軸四余度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的殲10。而且另一方面,單發飛機對于安全性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

  實際上,殲10本身在氣動層面上已經實現了全包線一級飛行品質、“無顧忌”操縱等特征。

  而常浩南要做的是在航空動力層面上也實現這一點。

  不過他還有另一個理由沒說出來——

  蘇27那個進氣道實在有點過于簡單,很可能收集不到一些特定情況下的數據……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