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常浩南的模擬方法精度沒有問題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再進行幾次試飛,以獲取副翼反效發生時飛機的詳細數據了。
在試飛團隊的努力下,03和04兩架原型機輪流起飛,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完成了全部的試飛工作。
最終證明,常浩南的計算完全正確,帶彈狀態下的飛機在空速和仰角達到一定數值時,就會出現副翼反轉現象。
實際上,即便將掛載調整為更接近實戰狀態的兩枚阿斯派德加兩枚霹靂8,這種情況依然無法避免,只是會出現得更晚一些。
隨著試飛工作的結束,常浩南的系統狀態也發生了變化。
科研點數:85
理論水平:LV2(0/)
工程經驗:LV1(70/1000)
管理能力:LV0(65/100)
綜合能力:LV1
正在進展的項目:0
可以開展的項目:1
相比之前增加了10點科研點數,以及高達50點的管理經驗。
也算是不錯的收獲了。
拿到完整試飛數據的當天下午。
還是那個會議室,還是上次的那些人。
只是由于常浩南異常支棱的表現,今天他和姚夢娜林示寬三個人被直接請到了會議桌前面靠近楊奉畑的位置。
這一次,會場中的氣氛變得凝重了很多——
在不到兩倍音速的情況下就出現副翼反效現象,而且副翼反效發生時對應的偏轉角只有10°。
相當于對應的滾轉率只有不到30°每秒,做一個普普通通的90°滾轉脫離動作都需要3秒鐘時間。
這對于一種主打高空高速能力的截擊機來說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所有人從一開始就排除了通過飛控限制飛行性能的答案。
必須得對機翼進行修改。
在1996年這會,人們對于公共場合吸煙這種事并沒有那么避諱,所以在大家進入會議室之后沒多長時間,整個屋子里就進入了煙霧繚繞的狀態。
常浩南非常討厭煙味,因此稍稍挪到了更靠近窗戶的位置。
第一個發言的當然還是楊奉畑:
“大家也不要感到氣餒,問題既然存在,那就是盡早發現更好,越早,咱們耽擱的進度就越少,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是小常同志和小姚同志加入八三工程項目組之后,給咱們送上的一份大禮。”
在片刻的沉默之后,不知道誰第一個帶頭鼓起掌來。
緊接著便是掌聲雷動。
這一句話,既夸獎了一番常浩南和姚夢娜,又提振了整個項目組的士氣。
等到掌聲逐漸平息后,楊奉畑才繼續說道:
“為了盡量不耽誤八三工程的試飛進度,我決定先讓03號原型機按照之前的計劃,下個月初轉場到閻良,先進行不涉及帶彈項目的試飛,而04號驗證機留在112廠,準備進行改裝。”
“考慮到這樣一來,03號機已經不能算作全狀態驗證機,因此等到機翼問題解決之后,再利用備份零件制造一架05號驗證機,與04號一起進行全狀態驗證飛行。”
“這樣,我們就可以有相對比較充裕的時間對機翼進行改進了。”
幾分鐘之后,坐在楊奉畑左手邊第一個的副總設計師柳明終于開了口。
“同志們,根據這幾天試飛拿到的數據,出現副翼反效的原因不算復雜,還是老生常談的附面層堆積問題。”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還是在機翼上橫向流動最劇烈的位置增加一對翼刀。”
常浩南微微點了點頭。
601所的工程師們果然還是選擇了和后世一樣的解決方式。
實際上從當下的角度出發,也確實是最好的辦法。
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機翼上表面的氣流會自動向翼梢流動,相應的,附面層也會逐漸向翼梢堆積。
堆積起來的氣流最終會在翼梢分離,而這個分離過程會帶來很大的剪切力,導致機翼發生明顯的彈性形變,從而引發副翼效率降低甚至反效。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機翼上表面增加一對擋板,把橫向移動的氣流攔住。
也就是翼刀。
不過,還是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但是柳總,現在的殲83機翼上已經有兩對翼刀了,如果再增加一對的話,是否有點……”
翼刀雖然簡單有效,但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其工作原理本質是讓前緣渦提早破裂,因此減小了升力系數和失速迎角,對于飛行性能也還是存在一定影響的。
而且設計太多組翼刀在觀感上也比較不好。
“是否可以考慮把三組小型翼刀融合為一組大的翼刀,就像殲6那樣?”另外一個人詢問道。
不過很快遭到了否定:
“那只能減少一點點重量而已,對升力和過失速能力的影響反而更大,對于殲83這么大一架飛機來說得不償失了。”
激烈地討論持續了大概半個小時,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方案。
終于,有人把視線投向了一直低頭看著手中的報告沒有開口的常浩南。
“常博士,既然是你發現了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會議室里逐漸安靜了下來。
常浩南站起身,走到了貼著試飛結果和設計圖的黑板旁邊。
“首先,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常浩南轉過身,看著面前一眾工程師說道:
“經過過去幾天整個數字化設計組的努力,已經基本完成了殲83原型機氣動和結構設計的參數化建模,因此修改設計所花費的時間應該會比預計中更低。”
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成果。
飛行器氣動外形優化設計需要對各種不同的氣動外形進行評估,因而需要反復對飛行器氣動外形進行修改,以期改善其氣動性能。
而一旦有了參數化模型,就可以通過改變設計參數來驅動幾何模型變化,從而大大縮短幾何模型建模周期。
林示寬帶人搞了一年半都沒太多實質性進展的任務,常浩南過來之后還不到十天就解決了。
雖然后者并未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幾乎所有人都默認這是他深藏功與名的表現。
于是又響起了一陣掌聲。
常浩南伸出手向下壓了壓示意先低調:
“至于機翼的改進方案,我也確實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常浩南拿起一支沒有削過的鉛筆,在設計圖上面比劃著繼續說道:
“增加一對翼刀的思路是沒問題的,但根據我的模擬結果,機翼表面橫向氣流最密集的區域是機翼后緣附近。”
“因此我認為可以把本就存在的上下副翼鉸鏈整流罩擴展為后緣翼刀,這樣增加的死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并且在觀感上也更接近原來的雙翼刀。”
“同時,可以在機翼設計中引入前緣裝置,比如前緣襟翼或者前緣縫翼,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翼刀對在中低速度段升力系數和失速迎角造成的影響,甚至可以大大改善飛機的低空低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