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一件最玄的事,無論出現什么狀況都可以理解,至少劉小樓現在知道,他眼下進入了心障狀態,也就是東方玉英口中的“走火入魔”。
輕度走火入魔。
這個狀態進入得比較早,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但不管怎么樣,他還是決定以積極的心態來迎接自己的第一次走火入魔。
回山的時候,闊別半年的周瞳回來了,十分興奮的向劉小樓講述著自己隨同周叔父查案的經過,講述其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聽得劉小樓好一陣恍惚,要知道,當年的自己,可是周瞳口中那些被查捕的賊子。
這么出去一趟,周瞳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突破到了煉氣五層,并且修煉到了五層的末尾。進入煉氣中期,有條件的話,當然要更換法器,但是周七娘家大業大,帶他查案的周執事也不是吝嗇之人,已經給了他兩件中階法器防身,一叉一盾,都是中階法器里的上品,足夠他用到煉氣圓滿。
星德君這個姑父當然也不忘傳承之事,早早給他準備了一件中階法爐,既可以煉器,也可以煉丹。
身為掌門,劉小樓自是更不會小氣,想給他一件高階法器,但周瞳卻推辭了。高階法器通常已經是煉器圓滿、甚至筑基都可以用的,他現在的修為雖然也能用,但能發揮的效力很低,就跟劉小樓以前一樣。
周瞳非常懂事,知道三玄門不容易,所以直言:“咱們底蘊尚自不夠,就那么幾件高階法器,還是攢著吧。弟子有周家幫襯,咱們就從周家薅羊毛就是了,等將來有了師弟,掌門留給師弟們好了。”
劉小樓不禁感慨:“三玄門收到你這樣的弟子,真是宗門之福啊。”
周瞳領受了劉小樓的贊揚之后,終于忍不住問起來:“掌門,之前收錄弟子入門的時候,說是待弟子修為穩固,看一看適合走哪條路,然后再讓弟子拜師,這都快三年了,掌門您看是不是可以籌劃弟子拜師一事了?”
周瞳可以隨便選擇三玄門的功法,也一直有人教導,并沒有落下修行,所以拜師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要緊的事,耽擱到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劉小樓想起來的時候,他通常都在山外忙這忙那,回到山上時,又通常想不起來。
但確實如他所言,應該考慮了,當下,劉小樓溫言道:“拜師的事,我一直替你想著呢,咱們三玄門傳下來的規矩,煉氣中期才拜師,如今你邁入這條門檻,是可以拜師了。”
周瞳“哦”了一聲,疑惑道:“以前沒聽您說……”
劉小樓瞪眼道:“以前沒說,是因為你沒到境界,現在境界到了,這不就告訴你了?”
周瞳撓了撓頭:“那您看我……”
劉小樓道:“咱三玄門里,高手委實不少,但講究真傳嫡系,諸位客卿林、伍、宋、張之輩,其實都是客,都有自己的本宗,既非受真傳,也不傳法的,剩下的就是本掌門與方長老了。”
周瞳問:“那我姑父姑媽、劉前輩和劉夫人算什么?”
劉小樓道:“他們算咱們三玄門的附庸世家。”
周瞳道:“不算內門?”
“不算……哎?他們有說過要入三玄門嗎?”
“好像……沒有……”
“那你多什么話?”
“……所以無論弟子拜在哪個老師門下,都是內門大弟子?”
劉小樓頷首:“不錯,這一點不會變。本掌門主修的是三玄經、陣法,兼修黃龍劍經,蠱魂秘法;方長老那邊你也知道的,主修劍道,輔以遁法。你想拜誰為師?”
周瞳道:“當然是拜在掌門您的門下!”
劉小樓撫須:“說說你的理由。”
周瞳心說這不是廢話嗎?放著您這位筑基不拜,拜還沒筑基的方師叔?瘋了?
口中愈發恭敬:“掌門一手將宗門發揚光大,吃過無盡的苦、受過天大的罪,與六宗相交、引四方來投,有豪俠之氣、擁尚武之風,弟子心中欽佩,希望將來能向掌門學道明法,為壯大三玄門、弘揚道法而付出一生!”
一邊講述心意,一邊也在遺憾,要說起來,其實還是方不礙更對他胃口——那可是無數人敬仰的劍修。
一劍在手,天下我有!
不問敵人是誰,不問敵人有多少,誰擋了去路,一劍而已!
劍道專一,用心專心!
御劍而行,鬼神莫測!
可惜了,這些劍修的標簽,注定貼不到自己頭上了。
聽著他闡發胸懷,劉小樓頻頻點頭:“有此心志,堪為二代大弟子,將來的宗門柱梁!”
周瞳謙虛道:“掌門謬贊……”
劉小樓又笑問:“為何不是方長老?”
周瞳道:“方長老沉默寡言,惜字如金,弟子有點怕他。”
劉小樓笑道:“你這孩子,這算什么道理?這樣吧,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既然如此,等你方師叔回來,便行拜師之禮吧。咱宗門人少,如此大事,人湊齊了更好一些。”
周瞳點頭:“是。”又提出建議:“咱們三玄門,說起來名頭還是很響的,弟子在青玉宗時,協助周叔辦案,各家大小宗門,包括散修野修,基本上都知道有咱們這個字號。可咱們山門上這情形,與名頭頗為不符,老師您看是不是考慮考慮,招收幾個弟子入門?”
劉小樓早就決定,在破除心障的這段日子里,遇事多問,多傾聽別人的意見,因為自己好像腦子有點糊涂。何況這個建議正好是瞌睡碰著枕頭,當即決定從善如流。
“好老師難拜,好弟子難找。怎么樣?你有沒有好的人選?”
“弟子以為,還是先從咱們三個村子里擇優而錄的好。”
“也不是沒找過,上次不是招錄了一回么?哪年來著?”
“弟子剛來那一年。”
“對啊,一個有天賦的沒有,為之奈何?”
“幼童資質,要到五歲之后才會逐漸展現,時隔上一次招錄,已經三年了。這幾年烏龍山局面大好,如今西村、北村和半山村都新增了許多外來戶,還有原來的烏巢鎮老戶們,也有很多遷到河這邊,聚落成了東村,四個村子有戶三百八十七,大家過的日子也好多了,所以孩子生了不少,今年滿五歲的幼童有三十八個,如果放到五歲至八歲,有八十二人。如果再往上放到十二歲,有一百六十八人。弟子以為可以放到十二歲,畢竟上一次招錄時,很多孩子天賦并未展現出來。”
“咦?你倒是早已胸有成竹了?”
“弟子不敢,這些都是弟子昨天回山時,聽劉夫人說的。”
“她還真是很熱心哈?”
“劉夫人一直很熱心,當初弟子還沒入門的時候,老師您把烏龍山托付給她,她就極其盡心,她是真把烏龍山、把三玄門當家。”
“那好吧,回頭你去把她請來,大家商議商議此事。”
“知道了老師!”
正說時,劉小樓眉眼一跳,笑道:“你方師叔回來了。”
周瞳也很驚喜,一蹦一跳的迎下半松坪,將方不礙簇擁回來。一回來就大呼小叫:“老師,師叔筑基了!師叔筑基了!”
劉小樓大喜,沖上去,雙臂把住方不礙猛烈搖晃:“你小子,不聲不響筑基了!好啊!實在是……走,去祭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