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大總統決定了很快就會以烏里雅蘇臺軍區為主要進攻力量向北發動進攻,將那個所謂的伊爾庫茨克奪下來,然后會在這片土地上建設咱們的嶺北省。”
苗曠在烏里雅蘇臺軍區總司令部閱讀了趙學寧送來的軍令,讀完之后,表情略有些惆悵。
剛和他搭檔了不到半年的新任第二兵團參謀長劉雪清對此表示疑惑。
“老苗,你這是怎么了?這種開疆拓土的好事兒落到你頭上,你不該開心地跳起來嗎?”
苗曠翻了個白眼。
“什么好事兒?這算什么開疆拓土?之前的北伐才是開疆拓土,現在最多算是打掃戰場,說起來好聽,其實沒什么意義,我都不好意思吆喝。”
苗曠嘆了口氣。
他最近確實有點煩心事。
最近這些時日,他從參謀總部那邊聽說趙學寧打算效仿歐洲軍界的例子,在軍隊里實行軍銜制,比如什么少將中將上將之類的,據說還有最高軍銜元帥的評定。
這些日子趙學寧已經開始考察軍隊里的將領,準備統合大家近年來的表現和戰功來判斷有沒有人可以評為元帥。
當時,苗曠非常在意這件事情,積極打聽消息,并且打算看看最近有沒有什么戰斗任務可以臨時抱抱佛腳之類的。
接到命令的時候他很開心,但很快就不開心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次的北上幾乎已經沒有敵人了。
前一次北伐已經把該消滅的敵人都給消滅掉了,之所以退回來是因為給養之類的都沒有準備好。
而這段時間趙學寧大量的往烏里雅蘇臺軍區運送軍需,所以這一次估計也就是去實現對伊爾庫茨克地區的占領,把那些戰略要地都給控制住。
與其說是出征,倒不如說是去搞勘探,或者說就是去打掃戰場,功勞肯定是有一些,但絕對不會是真正的戰功,所以這次的北上行動好像并不能夠幫助苗曠在軍銜評定上占領什么優勢。
看著苗曠一臉不爽的表情,劉雪清笑了。
“老苗啊,你說你在這著什么急呢?大總統要搞軍銜,肯定是優先考慮你們這些很早以前就跟著大總統打仗的人,伱們的功勞最大,資歷最深厚。
就算是要選擇元帥,肯定也是從你們這幾個人當中挑選,你可是跟著大總統一起打江山的老將了,功勞大,名聲也大,戰績也很不錯,入選的概率很大,著什么急呀?”
苗曠搖了搖頭。
“你不懂,我不是擔心我的功勞不夠高,可是你也知道功勞和我差不多高的人有很多,消滅大清是大家伙一起的功勞,一共九個兵團總指揮,哪一個拿不出趁手的戰績?
可是我聽說這一次選拔元帥最多只有五個名額,只有五個名額啊!這就很難說能輪到誰了,而且其他人不說,楚云飛和李云龍這兩個人肯定有份兒!
他們是大總統身邊的哼哈二將,一個陸軍總長,一個海軍總長,元帥少得了他們兩個?你相信我都不相信!這一下就會干掉兩個名額,剩下來只有三個名額了!
我不僅要和其他其他八個總指揮去爭奪,海軍那邊也有三個資歷深厚的競爭對手,海軍那邊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戰績,就算我把范圍縮到了這么小,那也是十一個人去競爭三個元帥的位置,你說我能不慌嗎?
這要是給別人選上了元帥,而我沒有,我這張臉往哪里擱?尤其是尹子明那家伙,他要是給評上了元帥,他肯定嘲笑我!杜淮那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燈!指不定怎么笑話我呢!”
劉雪清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想了想。
“我覺得倒也不能這么說,老苗啊,我感覺能和你爭奪這三個位置的人應該沒有那么多。”
“怎么說?”
“很顯然啊,首先,朱文接和武性,這兩個人應該可以排除掉,一來他們不是漢人,二來他們也是曾經的降將,雖然功勞很大,軍中地位也不低,但終究不是老人。
他們或許可以評上個將軍,但是你要說最高的元帥軍銜,這兩個人應該不夠格,他們自己應該也是清楚的,不會去追求元帥,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十一個人爭奪三個位置,而是九個人爭奪三個位置,三成概率!”
苗曠聞言,眼珠子轉了轉。
“照你這么說,也不是九個人爭奪三個位置啊,第八兵團和第九兵團可是聯邦建立之后才正式確立的新兵團,呂征和柴明那兩個小子很早以前還在我手底下燒鍋爐呢!
就算現在他們是兵團總指揮了,無論是功勞還是戰績都不能和前面七個兵團相比,再把武性和朱文接剔除出去,不就只剩下前五個兵團的總指揮了嗎?”
劉雪清笑著點了點頭。
“確實,這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范圍,所以應該是五個人爭奪剩下的三個名額。”
“那可有意思了!”
苗曠摸著自己的下巴,緩緩道:“尹子明,我,杜淮,顏維星那小子,還有洪世橋那家伙……我感覺最有可能的還是我,尹子明和杜淮。
顏維星那小子雖然功勞和戰績都不錯,能力也挺好,但是年紀輕,很毛躁,洪世橋的戰績不如我們其他人,這兩個人和我們其他三個人比起來,明顯差距很大啊!”
劉雪清立刻拍了拍手。
“這就對了!這樣一來,這五個名額不就正好嗎?”
“這……嘿嘿,還真是。”
苗曠摸了摸自己的腦袋,露出一臉憨笑:“要是和尹子明還有杜淮這兩個貨一起當元帥,那我勉強還能接受,要是換了別人,我可不接受!”
劉雪清哈哈一笑。
“這樣一想,心里不就暢快了?”
“確實,元帥啊……”
苗曠嘿嘿笑道:“古人說當將軍不如當大帥,將軍還要沖鋒陷陣,大帥只需要運籌帷幄,就比其他人都高了一頭,嘿,這要是真評上了,老苗家祖墳冒青煙啊!我可得回老家拜拜祖先!”
苗曠自己出生在南洋,祖籍是浙江。
滅清戰爭結束之后,趙學寧麾下眾將、官員開啟了一波認祖歸宗潮,很多人都返回自己的籍貫尋找家人、族人的蹤跡。
其中少部分人是會回去尋找家人的,比如陳羅孚、彭敏治、唐文山等人,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帶清的黑暗從家鄉逼到了南洋求生,現在榮耀歸來,肯定要回去找家人。
陳羅孚和唐文山運氣不錯,找到了幸存的家人,與家人相擁而泣,共慶余生。
彭敏治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一番尋找找到了族里親戚,進而得知父母在數年前因為瘟疫全部喪生,只留下自己一個人,哭了一陣之后,也算是認祖歸宗了。
大多數跟隨趙學寧起家的文臣武將都是出生在南洋或者年幼的時候跟著長輩來到南洋,家人幾乎是肯定找不到了,只能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族人,進而認祖歸宗。
比如苗曠,他老爹從浙江沿海下南洋求生,和南洋本地姑娘生了他,他知道自己是浙江人,但是沒回過老家,回到老家所在的縣四處打聽,找到了好幾戶姓苗的人家。
最后一番辨認之后,還真給他找到了所屬家族,家族規模不大,人丁不興旺,驟然得知有族人從南洋歸來,還成了大將軍,欣喜若狂,立刻給苗曠安排了認祖歸宗的儀式。
那尾巴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苗曠對于自己能夠認祖歸宗顯然也是開心的,祭拜了家里的祖宗,告訴家里祖宗后代出能人了,那種驕傲自豪的感覺確實很不錯。
這要是能混上一個共和國元帥,那該是何等的驕傲與自豪?
苗曠這樣想著,便鼓足了勁兒準備著北上的事宜。
當時,天京中央已經協調多地,往烏里雅蘇臺地區運輸了大量的冬季棉軍服和御寒物品,還有大量肉類、蔬菜、水果罐頭,以此保障軍隊的后勤補給不會缺乏。
該說不說,苗曠也好,其他眾將也好,大家都認為罐頭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沒有罐頭的時候,大家想吃什么東西都比較困難,食物的保質期和艱難的轉運過程實在是耗費太大。
但是有了罐頭之后,超長的保質期和豐富的種類以及較為便宜的運輸方式使得軍隊獲得副食品的難度大大降低,士兵所需營養的保證已經不再困難。
大軍行動攜帶主食和罐頭,時間到了直接起大鍋,把罐頭和主食一鍋燉,味道美得很,該有的都有,再也不用大規模后勤運輸那些難以保證新鮮程度的蔬菜和水果了。
聯邦軍隊也終于告別了長期以來堅持的腌菜、肉醬和烙大餅的傳統行軍伙食,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飲食種類。
能在行軍作戰途中吃一口熱乎的美味的飯菜,對于士兵們來說,實在是鼓舞士氣的不二良藥。
俄羅斯帝國并不知道中華聯邦的后勤運輸補給系統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良,尤其是罐頭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后勤運輸體系的格局,對于他們來說,遠征的難度要遠遠超過中華聯邦方面的遠征難度。
所以如果他們發起遠征,那么將面臨遠超中華聯邦的困難,到時候最大的敵人不是中華聯邦的軍隊,而是他們自己的后勤運輸隊。
苗曠也是考察了解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嚴寒程度和交通狀況,對于這種情況,他只能說中華聯邦方面以烏里雅蘇臺作為大本營向北推進都需要謹慎,他無法想象俄羅斯帝國以圣彼得堡地區作為大本營推進到底有多難。
所以,他完全可以實現用少量兵力固守住嶺北、隔絕俄羅斯帝國兵力影響的條件。
而且等以后鐵路修到了這里來,運兵運糧運物資就更加方便了,到那個時候,嶺北就再也不會失去了。
說起來,苗曠也是真的感覺工業部那幫家伙是真的很能耐,鐵路和火車真的是國之重器。
兩年前火車登上歷史舞臺,趙學寧要求修建從廣州到長沙和從廣州到天京的鐵路,工業部鐵路局集中力量修建這兩條鐵路,在蘭芳十三年年底完成修繕。
廣長鐵路從廣東出發,直接北上湖南抵達長沙,路途相對來說比較近。
廣天鐵路從廣東出發,經過福建、浙江,抵達位于江蘇的天京,路途較遠。
這兩條鐵路修繕完成之后,工業部就開始試行通車。
蘭芳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元宵節之后的第二天,兩列承載著二百多人和十個車廂的廣東所產甘蔗的火車發出了鳴響聲,從廣州火車站正式出發,噴吐著滾滾白煙向北駛去。
逛吃逛吃逛吃逛吃……
對于工業部的專業技術人員們來說,這聲音比最美妙動聽的音樂還要美妙動聽。
鋪設鐵路期間,工業部也著手增強蒸汽火車的性能,比起之前空載五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現在基本達成滿載的效果之后,時速依然能達到四十公里每小時左右。
奔馳不息的列車以煤炭和蒸汽機作為主要動力來源和動力機制,晝夜不停,一路奔馳,速度不變,沿途經過福建、浙江多個縣域,引發大量好奇民眾的圍觀。
民眾一早聽說了名為火車的交通工具將會行駛經過他們的家鄉,對此很感興趣,很多人都覺得火車應該就是那種渾身都燒著火的車,他們對此發動強勢圍觀,試圖一觀火車奇景。
而后,他們便看到了一列黑色為主色調的火車拖著長長的尾巴、冒著白色的蒸汽,一路鳴叫一路向前,中途沒有停下。
觀看到的民眾不約而同的發出了驚嘆聲,長那么大,除了奔馳的馬匹,他們還沒見過速度那么快的鐵皮罐子……
不過,快是快了,怎么沒有火呢?
這是他們最大的疑惑。
在廣天鐵路這條線上,火車在行駛了三十多個小時之后,順利從廣州火車站抵達了天京火車站,中途沒有出現什么波折,火車有沒有損壞,蒸汽機忠實的工作著,一絲不茍。
二百多名乘客和十車廂的甘蔗順利跨越了兩千六百多里的距離,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時間之后,從共和國的南京來到了天京。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