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嘛,天又熱,除了蘋果,唐植桐還想帶點水。
家里只有一個小王同學“陪嫁”過來的便攜式水壺,人多,一個水壺明顯是不夠用的。
眾人回家騎自行車的時候,唐植桐找出了去年裝番茄醬的鹽水瓶子,打算湊合一下。
唐植桐撈起水缸旁的舀子就往里面灌,被張桂芳一通說道:“這是干啥?出去玩可不能帶生水,喝壞肚子咋辦?”
“媽,沒事,咱自家的水干凈,我沒少喝。”自家的水是什么水準,唐植桐再清楚不過,那可是康麻子夸過的,估計他也沒少直接喝。
“你這孩子,不聽勸,也不怕讓文文喝壞肚子。”張桂芳看兒子不聽自己的,有些不樂意。
“媽,我覺得嫂子才是你親生的,我們就像是從野外撿的一樣。”鳳芝在一旁酸酸的說道。
“去,小孩子家家的凈胡說。”張桂芳沒生氣,笑著賞了閨女一巴掌。
氛圍是歡樂的,唐植桐裝了兩瓶,連同蘋果一同放在挎包里,和小王同學、兩個妹妹出了門。
四個人,三輛自行車,唐植桐載著鳳芝在前,小王同學和鳳珍騎車跟在后面。
小王同學背著水壺,唐植桐背著挎包,鳳芝在后面拿著風箏。
上車前都交代好了,這風箏如果破了,今兒就沒得玩了,所以鳳芝很是小心翼翼。
隨著兩條腿的上下起伏,挎包里傳來兩瓶玻璃瓶清脆的碰撞聲,仿佛在提醒唐植桐:快發明點東西讓我們下崗吧!
唐植桐聽著動靜,盡量將上身挺直,減少玻璃瓶的碰撞。
玻璃瓶在眼下實用性是很強的,不少人都會用來當盛水的用具,為了方便攜帶,也是為了減少磕碰,不少人都會可著玻璃瓶的形狀用布縫制或用毛線鉤織一個瓶套。
出去玩的時候有這么一個裝備,不亞于九十年代有一個耐操的富光。
玻璃瓶跟富光除了價格相差很大外,還有一個顯著差異,玻璃瓶從四樓做自由落體會碎給你看,富光則會蹦給你看。
一行人來到天壇的北門,先把自行車存上。
自行車是進不了天壇大門的,不過汽車可以,但得買上一張汽車入門券,有點停車費的意思。
不過好在鳳芝不夠年齡,給免了一張票。
四個人花了一塊五,終于進了天壇的大門。
對于這個價格,小王同學也有些意外,一旁的好心人給了個答案:天壇開放之初,一張門票賣到了三毛銀元,這邊票價一直就不便宜。
便不便宜的吧,小兩口也沒太拿著當回事,來這邊又不跟袁大頭似的為了登基,自己一家人就是為了放個風箏罷了。
天壇地盤大,剛進門沒走多遠,唐植桐就看到了旁邊有地里種了菜,稀稀拉拉的,有點陶淵明的風范。
“草盛豆苗稀”,這要是放普通農民身上,絕對會被罵做“懶漢”,但陶淵明不同,他后面有家族做支撐,他種的也不是地,是那種意境。
如果此時有無人機俯拍一下的話,就會發現“草盛豆苗稀”的不僅僅只有北門入口這一塊,東南角有一大片,幾乎都開墾出來當了農田。
也許是天壇太大,顯得游客少,也許這邊游客就是少,畢竟門票價格貴。
眾人走到祈年殿就住了腳,這邊稀稀拉拉的有幾個放風箏的,不過人家都是買的那種精致風箏。
與人家的風箏比起來,唐植桐和小王同學通力協作做出來的“燕子”就有點不夠看了。
好在鳳芝沒有跟人家攀比,興致勃勃的要求先飛一個。
唐植桐沒辦法,只能先由著她,怎奈她沒有掌握放風箏的技巧,哪怕唐植桐先給她扶著,讓她跑起來,風箏也沒能飛上天。
“來,給我,等風箏飛穩了我再給你。”唐植桐見狀,接管了風箏的控制權。
唐植桐繞了繞線,縮短風箏線,一手抓著風箏下面的線,把風箏擺正位置,然后逆風小跑,邊跑邊往外放線。
風箏在起飛階段是最難的,等飛上去后就穩定了很多,只需時不時的拽一下線即可。
鳳芝急不可耐的接過了風箏的掌管權,鳳珍跟在旁邊照看著,唐植桐拉著小王同學找了個樹蔭坐了下來。
“大意了,下回得準備個風箏輪。回頭我問問科委,能不能搞到個紡車輪,用那個放風箏也勉強能用。”唐植桐剛跑出一身汗,此時拽著衣領呼扇,試圖讓身上涼快一點。
“用這個就行,咱一年到頭就放這一回,說不定明年就不想放了呢。”小王同學的潛意識里跟公家要東西就是給公家添麻煩,更何況要的是一個玩的東西,打心里就不支持丈夫這么做。
“咱這個也太糊弄了,你待會放的時候小心勒傷手。”風箏是做好了,但唐植桐沒有準備風箏輪,今兒出門為風箏準備繩的時候才發現,不過現在再弄也晚了,只能用螺絲刀湊合一下。
放風箏用的是縫紉機上的縫紉線,當初買了一堆,家里不缺。
螺絲刀插在縫紉線輪上,刀頭那邊塞入玉米瓤子內,就是一個簡易的風箏輪,能用,但不太好用。
聽了丈夫的話,小王同學捂嘴笑,指著飛在天上的風箏說道:“你還是盼著風箏掉不下來吧,這要是掉下來,今兒可能就放不成了。”
“呸呸,好歹得讓你過過癮啊!”唐植桐眼瞅著風箏在鳳芝的操控下左右搖擺,拍拍屁股又站了起來,再不上前接手,估計一會的工夫風箏能一頭栽下來。
若是風箏是科技布料制作的也就罷了,大不了纏線麻煩一些,起碼風箏不會壞,但自家這風箏是紙糊的,無論是落在地上,還是掛在樹枝上,都得完犢子。
唐植桐過去的及時,風箏沒能掉下來,不過穩住之后再交給鳳芝,卻又會飄搖,仿佛風箏跟鳳芝相克似的。
“來,讓你姐玩一會。”頂著大太陽放了一會,唐植桐有些累,將風箏線遞到了鳳珍手里。
鳳芝對此沒有任何異議,正巧她累了滿頭汗,回頭找小王同學位置,打算過去喝點水。
還沒等鳳芝邁開步子,祈年殿臺階上有個小男孩朝鳳芝做鬼臉:“略略略,你們的風箏真丑。”
鳳芝看看小男孩的風箏,再看看自己家的風箏,擼擼袖子就想上去“以德服人”。
唐植桐也聽到了小男孩的挑釁,看了眼想向前理論的鳳芝,囑咐道:“鳳芝,別打架,罵回去得了。”
鳳芝這次聽了哥哥的話,認真的看了一眼小男孩,真誠的評價道:“我風箏再丑,也沒你丑。”
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讓小男孩破防了,若不是他手里有風箏線牽絆著,估計能沖過來給鳳芝創造“以德服人”的機會。
但唐植桐不給他這樣的機會,朝那邊喊了一句:“喂,誰家的孩子?且看好了,別讓他在這找事。”
小男孩被唐植桐這底氣十足的聲音給鎮住了,憋了一句,沒敢吭聲,但臉上明顯不服氣。
唐植桐才不管他服不服氣呢,催促鳳芝道:“看你熱了一頭汗,去找你嫂子擦擦,再喝點水。”
反觀小男孩那邊,卻沒有人去說他,陪著他的不知道是奶奶還是保姆,瞪了唐植桐一眼。
唐植桐同等回禮,這一老一少明顯是富貴人家,衣服整齊,小皮鞋擦得锃亮。
這事到此也算了了,對方沒說什么,唐植桐也沒再開腔,雙方各方各的風箏。
一會的工夫,鳳珍將線交到唐植桐手里,說要回去喊嫂子過來玩一會。
小王同學沒有空手,而是拿過來一瓶水,在交給唐植桐的時候,唐植桐手一滑,掉在了地上,發出了清脆的破裂聲。
“別動,小心劃著腳。”唐植桐此時也顧不得風箏了,彎下身子看小王同學有沒有受傷,風箏則搖搖晃晃墜了下來。
那小男孩又起了勁,在一旁歡起哄:“哦風箏落嘍,瓶子碎嘍。”
不僅如此,陪著他的老婦人還拿出一個精致的水壺喂他水。
要說這一老一少不是故意的,唐植桐是不相信的。
唐植桐沒理他們,但也不打算放過他們,這風箏是小王同學親手畫的,不光說丑,還幸災樂禍。
琢磨出了個小主意,唐植桐悄悄的跟小王同學說道:“我撿撿玻璃,你去把蘋果拿過來。”
小王同學笑笑,懂了丈夫的意思。
唐植桐放下風箏線,專心收拾玻璃碴子,大個的撿起來,用手端著,細碎的則用空間薅。
眼下能穿得起皮鞋的總歸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穿布鞋,甚至不穿鞋。
今天的天壇是沒有不穿鞋過來的,但過陣子就是五一,到時候很多單位甚至公社都會發游園票,若是這邊的管理人員打掃不及時,是可能發生刺破腳的事情的。
唐植桐將玻璃扔進垃圾桶,回來收風箏的時候,小王同學也帶著兩個小姑子走了過來。
三人都沒空手,手里都拿著蘋果,小王同學將蘋果分給丈夫一個,四個人當著小男孩的面,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鳳芝不僅吃,還故意吧唧嘴,一邊吧唧,一邊故意感嘆:“真甜!真好吃!”
這下換小男孩那邊傻眼了。
這個季節的蘋果本來就稀缺,由于品種和儲存條件改善等原因,往年的時候,水果公司會少量多次放出一些來銷售,但今年嘛,市面上就基本沒了蘋果的蹤跡,因為絕大部分都拿去做蘋果醬了。
在眼下,如果說最勾人的,肯定是吃的,越是稀缺的東西越能勾起人的欲望。
小男孩也不挑釁了,風箏也不放了,一撒手轉頭跟旁邊的老婦人鬧著也要吃蘋果。
老婦人明顯變不出蘋果來,被鬧的沒辦法,朝唐植桐這邊看了好幾次,神色很復雜,五分憤恨,三分猶豫,還有兩分掙扎。
最終,老婦人放下了面子,拉著小男孩的手過來找唐植桐,想用錢買幾個蘋果。
“沒了,就帶了這幾個。”唐植桐搖搖頭,就這熊孩子,今兒就算給再多的錢,自個也不會賣蘋果。
“那你是從哪買的?”老婦人不死心,打算循著車轍給小男孩買點。
“吆,那可不近。德勝門您知道吧?”唐植桐一本正經的問道。
“知道知道,那邊有賣的?”
“沒有。您知道德勝門就好。您聽好了:
從德勝門出發,穿越清河、沙河,進入昌平縣。
南行至口鎮,途經青龍橋、康莊子,到達懷來縣。
沿途經過沙城、保安、下花園、宣化,穿越俞嶺、張家口,至柴溝、西灣、天鎮、陽高縣,繼續北上,到達聚樂堡、周氏莊,進入大同。”
“到了大同就好了,大同好啊,大同的蘋果啊,它又大又圓,還嘎嘣甜。您要是過去,可得多買點。”
鬼知道大同有沒有蘋果,但這都不影響唐植桐蒙人,也就是背不下來《地理圖》,否則唐植桐能讓老太太跑更遠。
此時此刻,唐植桐無比盼望著老太太信以為真。
“敢情你在這消遣我呢?”老太太明顯不相信。
“嘿,你這老太太,不講道理,好心講給你聽,你怎么還罵人呢?愛信不信!”唐植桐見她不信,也懶得搭理,得虧這段貫口沒多講,否則更浪費唾沫星子,還收不到門票。
老婦人討了個沒趣,拉著小男孩罵罵咧咧走了,唐植桐則跟小王同學一起配合著卷風箏線。
現在線也不太好買,卷起來無論是繼續放風箏,還是放在縫紉機上,都還能繼續用。
風箏已經爛了,半邊翅膀漏了一個大洞,明顯放不成了。
唐植桐對此很遺憾:“說帶你出來放風箏,你都沒拉上幾下就壞了,回去咱再重做一個,改天再帶你出來。”
“沒事,我這么大人了,早就不愛放了。能跟你一塊出來玩玩就很高興了。”小王同學笑語嫣然,她看重的不是放不放風箏,而是丈夫對自己的這片心意。
雖然小王同學這么說,唐植桐還是將損壞的風箏拿在了手里,即便不放,也能修補一下掛在墻上當個裝飾品。
風箏沒得放,但每人五毛錢的門票不能白花,好在天壇除了樹林、幾個建筑外,還有一處兒童樂園。
來都來了,總得讓這一趟春游的體驗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