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仙機盎然,人文鼎盛。
隨著時間流逝,隨著龍虎山越來越強大,曾經沒落的中土已經再次興盛起來,有了天地中心的氣象,而在地府與儒門達成合作之后,中土更是引入了部分儒門的力量,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道宮制度,使得中土的文治得以騰飛。
文字自古有之,其本身就是蘊含著力量,只不過這種神異隨著一代代演變漸漸被深藏了,那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觸的東西,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讀書可以讓一個人明智,其對于修心、養神都是極有好處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龍虎山對于教育的投入從來不少,而有了儒門的相助,中土的教育水平頓時拔高了不少,讓更多普通人有了綻放自己光彩的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土的人道之力越發興盛,頻頻有人感應人山人海,獲得造化。
龍虎山,云蒸霞蔚,好似有神人在開爐煉丹。
丹霞湖,飛來峰,此為張純一修行故地,隨著張純一高居世外,門下幾位弟子先后成就天仙,這里就少有人涉足了,只有少數門人才有機會來到這里感悟道尊留下的道韻。
此時此刻,在那飛來峰上龍虎山江寧、顏玉靈、公孫凜,宋鐘這四位三代弟子少見的匯聚在了一起,齊登飛來峰,感悟道尊道韻,這也是他們作為龍虎山核心的福利。
步步攀登,越過重重云海,于后山青石上俯瞰整個中土,幾人心中各有感悟。
“居山中,將整個中土納入心中,以天地為棋盤,隨意落子,攪動天地大勢,師祖與老師的風采當真讓人向往。”
感山中大勢,萬千地脈盡皆朝拜龍虎,顏玉靈由衷的發出了一聲感嘆。
聞言,江寧與公孫凜都不由點了點頭,龍虎山能有今日之盛,一切的源頭自然是張純一這位始祖,其近乎以一己之力拔高了龍虎山,讓龍虎山在短短的數千年時間內從一個不入流的宗門一躍成為太玄界頂流。
事實上隨著黑山成道,接連數位天仙出現,龍虎山乃是太玄界第一宗的說法已經悄然傳開,但對此龍虎山并沒有承認,畢竟道門還有一位道祖,普通人不知道他們卻是明白道祖已經踏足了金仙之上的境界,乃是太玄界目前的第一人。
有這位在,就算如今的神霄道遠不如龍虎山興盛,其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道門魁首。
而除了張純一這位開山祖師,龍虎山有今日之盛莊元這位二代掌教也是功不可沒的,其雖無赫赫之功,但重在一個四平八穩,在他的帶領下龍虎山順利度過了最浮躁的階段,開始真正沉淀下來,有了上宗大派應有的氣韻。
“傳聞道尊生來體弱,故自創武道以煉己身,這才有了后來武道之盛,現在看來果然不假。”
目光落在青石上,江寧感嘆不已,這青石卻留有一道道痕跡,這不僅沒有隨著歲月流逝而淡去,反而越發堅固,有了幾分不朽的氣息,好似要與這天地同存,這卻是道尊當初練武之時所留下的。
聽到這話,看向青石,公孫凜,顏玉靈、宋鐘都神色肅然。
青石本是凡物,但其身在山中,沾染了道尊氣韻,又經受無盡仙靈之氣的沖刷,其本質已然蛻變,孕育出了不俗的氣象,透過這一道道痕跡,江寧好似看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其身影單薄,卻有凌云之志,讓人不由心生崇敬。
雖然武道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但在道尊重定武道之前,武道是完全不成體系的,連小道都算不上,僅僅只有無緣仙道凡人才會去修行,而窮盡一生之力修行到極致也不過匹敵剛剛踏入修行的修仙者而已,十不足道。
也正是因為如此,天下公認真正的武道誕生于道尊手中,后傳于六耳妖帝以及弟子張成法得以進一步完善,方有今日之盛,直追仙道。
沉浸在這樣的氣韻之中,江寧四人不由安靜下去,片刻過后,公孫凜才率先清醒過來。
“飛來峰直入云霄,想來道尊曾于此俯瞰整個中土,運轉天機,定我龍虎之興,今日我等來此,得見道尊眼中之景也是幸運。”
立于青石之上,俯瞰中土,見萬家燈火,公孫凜有感而發。
時至今日,飛來峰已經是中土最高之峰,就連那孕育著祖脈的五指山都要低飛來峰一頭。
聽到這話,江寧、顏玉靈紛紛表現贊同,足不出戶,一言而定天下興衰大勢,這確實是道尊的風范,唯有宋鐘那木訥、暗黃的面容上露出了一絲遲疑之色。
捕捉到這樣的變化,公孫凜、江寧、顏玉靈的目光都落在了宋鐘的身上。
感受到三人的目光,宋鐘的嘴角動了動,還是壓了那一句道尊坐鎮龍虎山時,飛來峰遠沒有今日之高,根本不可能俯瞰中土。
“我也這樣覺得。”
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349461/71435229.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該站采集不完全,請到原文地址:(https:///book/349461/71435229.html)閱讀,如您已在悠閑小說(https://),請關閉瀏覽器攔截插件,即可顯示全部章節內容!